滿滿媽
“爸爸牌”繪本,給娃獨家記憶
2016年,姐姐滿滿一歲生日,我們一家開車去海邊度假,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皾M,讓媽媽打開書包,拿本書給你看。”老公一臉神秘地沖著我們娘倆說。“喲,你還帶了書出來?”
打開書包,一本《滿滿的衣服有動物》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我的天!鄭先生竟然畫了一本書!每一頁造型都是滿滿日常穿過的衣服。每一只動物都蘊(yùn)含著父親的深意——長頸鹿,愿她站得高望得遠(yuǎn);鯨魚,愿她心思寬廣,穩(wěn)穩(wěn)前行;小鳥,愿她自由飛翔,探索蒼穹;狗、虎、羊,是我們?nèi)齻€人的生肖……
“當(dāng)媽的,弱爆了,輸慘了。”望著面前即將抵達(dá)的大海,我一邊吐槽,一邊忍不住感動流淚。世界珍寶繁多,可“爸爸牌”私人定制繪本,最無價。
“畫本小書,給愛看書的你?!编嵪壬f,只有這樣,收到過用心禮物的小人兒啊,以后才不會輕易被一束玫瑰花騙走。那天晚上,父女倆在床上反復(fù)翻看這本原創(chuàng)繪本,萌化人心,愛意蔓延。
2018年,妹妹心心一歲生日,鄭先生又畫了一本又甜又萌的《心心的夢》。兩個女兒都在來到人間第一年,有了獨一無二的專屬繪本。
后來,這個“美術(shù)生老爸”筆耕不輟。在他筆下,2019年,誕生了記錄兩個女兒上幼兒園的原創(chuàng)繪本《回家》;2020年,又誕生了與女兒們著迷的愛莎公主有關(guān)的原創(chuàng)繪本《魔法棒》;2022年,一本繪本一分為二,《姐姐向右看》是屬于姐姐的故事,《妹妹向左看》則是妹妹的專屬情節(jié)……
6年創(chuàng)作5本原創(chuàng)繪本,鄭先生說,這每年的生日禮物,也許比不了別人家的禮物高大上,但至少,這種花心思和時間的手作禮物,小而美且珍貴,它承載了一個父親的拳拳愛意,也是一個父親能給予女兒的最大浪漫。
而我也絕不甘示弱,我開設(shè)了一個家庭微信公眾號,專門記錄我們一家的生活,爸爸負(fù)責(zé)當(dāng)攝影、美編,我負(fù)責(zé)撰稿、文字編輯。以后,娃長大了翻翻微信公眾號,就是圖文并茂的濃濃記憶。
讓孩子看見一部鮮活的家庭誕生史
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可以給孩子畫原創(chuàng)繪本,但至少可以給孩子講父母的婚戀故事,講家庭誕生史,這也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感覺到父母有愛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在我家,這個故事是這樣開頭的。在我24歲生日那天,我和鄭先生坐火車臥鋪結(jié)伴第一次旅行。零點時分,睡得迷糊的我被推醒,他說想吃薯片,讓我拿包里的薯片給他。薯片是桶裝的,抽一片遞給他就行。睡意蒙眬的人也不起疑,撕開一層鋁膜——喲,一朵手作的火紅玫瑰就躺在里邊……人生第一次發(fā)現(xiàn),驚喜原來是可以這樣制造的。
就這樣,2011年3月29日,24歲的我,嫁給了“驚喜制造機(jī)”鄭先生。從那以后,每年的結(jié)婚登記日,我們都會拍一張合影,將家庭生活一年年、一幕幕定格。如今,12張照片擺在一起,就是12年的家庭故事:有我挺著孕肚時的“幸福肥”,有鄭先生千年不變的黑框眼鏡,有我們喜獲兩“千金”的驕傲,有妹妹不配合看鏡頭的調(diào)皮,有我穿拖鞋、姐姐赤腳也不違和的畫面……點點滴滴都是愛的痕跡。
合影背景幾乎不變,都是家中同一面墻,但時光自動賦予了它變化的濾鏡:從裝修中的“家徒四壁”到鄭先生手繪涂鴉的樹屋圖案;從一開始的手機(jī)模糊像素到后來的高清大片;從小兩口到一家三口,再到一家四口……
《小王子》中說,所謂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于我們,不需要花前月下,不需要燭光晚餐,甚至都不需要走進(jìn)照相館,只要搬兩把椅子,擺一束花或者讓孩子們畫一張寫有日期的小畫,然后相機(jī)自動“咔嚓”一聲,就是一年的記憶。
唯一一年沒有在家拍照片,是2018年。那一年,是傳說中的“七年之癢”,別人癢不癢我不知道,但為了慶祝能順利邁過這傳說中的一道坎,我們特意帶上兩個女兒跑到戶外,各種玩耍,花式拍照。
我也會給孩子講,我和鄭先生說過的十年來最美的情話——那次,在去看望住院的奶奶的路上,我們第一次談及了生死。
鄭先生問:“你覺得未來,我們誰會先走?”我說:“你希望誰先走?”他說:“不知道?!蔽覇枺骸澳悄阌X得我愛你多一點,還是你愛我多一點?”他說:“我覺得我更愛你,好像沒辦法接受你先離開?!蔽液瑴I說:“好,那我爭取比你活得久一點。”
我想,從小被這些愛的故事浸潤過的孩子,內(nèi)心一定更豐盈更溫暖。
世間所有美好
只需用心不需要付費(fèi)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比如陽光、空氣、水和微笑,都是免費(fèi)的;很多美好迷人的親子生活方式,也都是免費(fèi)的,比如逛公園,泡博物館、美術(shù)館,去婆家就去海邊轉(zhuǎn)轉(zhuǎn),回娘家就在小區(qū)附近逛逛,偶爾帶孩子去公司上班,都可以讓孩子收獲豐富的人生體驗,品嘗生活的真實滋味。
疫情開始的那個冬天,我們滯留在鄭先生的老家湛江。每日單純地在鄉(xiāng)間行走,海邊抓螃蟹,田里種花生,旁觀小牛喝奶,追著小雞狂奔,于長河落日圓時看炊煙裊裊……對于我這種“城市動物”,仿佛過了另一種“留學(xué)”鄉(xiāng)村的生活。
而對于孩子,雖然沒有奔赴遠(yuǎn)方,但那些好像只存在于書本中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都一個個在眼前落地開花了。她們的感官被刷新了,能敏感于花開花謝,更喜歡賞云卷云舒。
孩子們說:“我們對春天的感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強(qiáng)烈。”幾十天里,進(jìn)進(jìn)出出都能觀察到家門口的一棵樹,從光禿禿到新芽萌發(fā),再到嫩葉搖曳,然后郁郁蔥蔥,姐妹倆親身體會到現(xiàn)場版的《神奇的生命》。
那些因為平時上學(xué)而無法細(xì)品的春天,沒有被辜負(fù)。也正因為有了這些鮮活切身的經(jīng)歷,滿滿甚至開啟了人生第一本繪本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正是圍繞著令她印象深刻的潮漲潮落。漲潮時海水把沙灘覆蓋,一心想抓螃蟹的小姐妹失望地哭起來;退潮時海水將小螃蟹的洞堵住,讓她們收獲全身心的驚喜——輕輕松松抓到一大碗螃蟹。離開鄭先生老家前,女兒們已養(yǎng)成每天出門看農(nóng)歷的習(xí)慣,不停念叨“初一初二海水退,初七初八海水漲”……
10張畫作手稿掃描后,快印成冊,拿到手的那一刻,成了姐妹倆最驕傲的瞬間。如此美好的“閉環(huán)”,也讓我感悟道:越是不安定的日子,越要有這般安穩(wěn)生活和取悅自己的能力。即使不花大錢、不吃大餐,我們一家人也能觸摸到自然的紋理、演奏出幸福的樂章……
編輯/張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