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籍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詩人。他出身世族高門,7歲的時候就能提筆寫文,很有靈氣。在私塾里,王籍經(jīng)常受到先生的夸贊。得到先生的夸贊,王籍非常開心,但有一件事一直讓他心有不快——有一個叫楚良的同學很有天賦,詩文水平都在他之上。自然,先生每次都會對楚良大加贊賞,稱楚良的詩文“堪屬一流”,并直言王籍“略遜一籌”。
心高氣傲的王籍不愿意屈居人下,他想改變這個狀況。只要楚良離開,自己豈不是可以成為當之無愧的“一流”?打定了小算盤之后,王籍開始想方設法趕走楚良。無奈,面對王籍的各種挑釁,楚良都只是一笑了之,他的計劃也不攻自破。就在他思謀其他辦法的時候,一個很好的機會降臨了:楚良因家中有事,向先生請假一個月。這樣一來,自己就能取而代之了!王籍暗自興奮。
一次,王籍按照先生所出的題目作了一首詩,先生看后連連點頭。王籍高興地問:“是否稱得上一流?”“這首詩寫得不錯,但離一流仍有差距。”先生回答。王籍既不解,又不服:“楚良不在,我為何仍不是一流?”先生反問:“楚良在與不在,和你是否是一流有什么關系?能否成為一流的關鍵在于詩文本身的水準,而不是‘一流的缺位。”
王籍終于明白,一直以來,自己都把功夫用錯了地方。
◆素材解讀
1.個人努力。個人的位置取決于自己的努力。與其把功夫用在算計別人上,倒不如扎扎實實提升自己的實力。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才是硬道理。
2.謙虛好學。能人背后有能人,看到比自己強的人,不應想著讓對方離開,即使他人離開了,你的能力也沒有提高,要學會虛心,向別人學習,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