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喜
某個初秋的午后,真的是閑得無聊,與妻一起,去某購物中心閑逛。一層一層地逛、一圈一圈地兜,買了些可有可無的東西。
經(jīng)過一樓某個賣鞋專柜時,看到一雙皮鞋,款式、顏色是自己喜歡的。上腳一試,穿著舒服,五折,四百九十八元,買了一雙。穿了這雙鞋,就不想穿其他鞋了。這雙鞋既可搭正裝又能配休閑服,穿著走路,也不累腳。
次年,元宵節(jié),與妻又去購物中心,這回是真的購物。返回時,又去那個賣鞋專柜,一看售價兩百九十八元,“喜迎新春,半價酬賓”,一模一樣,又買一雙。
當年國慶節(jié)后,與妻步行至那個購物中心,再到那個專柜,兩百四十八元,一口價,又欲買。
妻說:“不到一年,買了兩雙哦,還想買?”
我說:“難得遇到自己喜歡的,又這么實惠,為啥不買?”
于是,又買一雙!
一年之內(nèi),買了三雙一模一樣的鞋,且全部是同一個顏色,因為它只有一個顏色。到現(xiàn)在,將近五年時間,幾雙輪換著穿,我佩服自己的“一往情深”!
說實話,鞋子質(zhì)量不錯,顏色、款式我都很喜歡。
我搞不懂的是,原價到底是多少?“底線”在哪兒?
買第一雙時,說是五折,四百九十八元,如此推算,原價豈不是小一千元?
買第二雙時,又說是新春酬賓,半價兩百九十八元,如此推算,原價近六百元?
那第三次呢,一口價兩百四十八元,又如何解釋呢?
難道這才是這雙鞋的正常零售價?
以前,難道都是高價唬人?
盡管早已看慣所謂的跳樓價、放血價,“最后半天、明天搬走”等如出一轍的招式,也知道,所謂的跳樓價,無非是虛高原價后,再給出低折扣,博人眼球。但總有個“底線”吧,當然,這個“底線”,賣家心知肚明、牢牢堅守,買家何曾知道?“少賺不虧”應是基本底線。
后來,那個專柜撤離了那個購物中心,在央視投放的廣告也不見了。
我知道,背離底線的“玩”,遲早會玩出火。我沒有詛咒那家鞋企的意思,我真心希望它好好地生存下去,再做出一款我喜歡的、便宜的、能讓我在一年之內(nèi)買三雙的鞋子來。我更知道,做好一家企業(yè)非常不容易!創(chuàng)立一個大眾熟知的品牌更是難上加難!
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無論做人也好、做事也罷,都有一條必須堅守的底線,一旦,不顧底線、逾越底線、踐踏底線,遲早出問題。
人們常說“一念成魔、一念成仙”,做事、做人都有“一念”,這個“念”,看不見、摸不著,它卻駐守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約束著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旦忘記了這個“念”,超越這個“線”、踐踏這個“線”,是“魔”是“仙”,自然顯而易見!
一起守“底線”,一起執(zhí)著“念”!用一己之“念”、一己之“線”,規(guī)范自己的言和行。
【原載《小品文選刊》,本刊有刪改】
題圖 / 底線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