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誠
(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浙江溫州 325035)
《酒小史》一書最早見于百二十卷本《說郛》,署名“元宋伯仁”[1]?94,4334,故學(xué)界大多沿其說而視之為元代釀酒類著作①。宋伯仁又有《梅花喜神譜》一書,該書在美術(shù)史上享有一定聲譽,初刻于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今存最早版本為宋景定二年(1261年)金華雙桂堂刻本,據(jù)此可知宋氏為宋人,因此少數(shù)學(xué)者即以為《酒小史》為宋代酒類著作②。要之,均認為《酒小史》為宋伯仁所撰,而據(jù)以探討宋代或元代釀酒業(yè)情況。筆者經(jīng)過研究,認為該書并非宋氏著作,實為明末陶珽托名其下的偽作。茲試為申說,敬請方家教正。
《酒小史》名為一卷,實際上是一篇短文,所記僅酒名及產(chǎn)地,可以說與北宋張能臣《酒名記》一樣,也是一篇“酒名記”,區(qū)別在于其不僅記當(dāng)世名酒,也記歷史上的名酒,故書名不稱“記”而稱“史”。作者宋伯仁,因未歷顯宦,故生平不顯,清以前載籍僅《兩宋名賢小集》“宋伯仁,字器之,苕川人。有《雪巖集》《馬塍稿》”[2]、《自號錄》“雪巖(宋伯仁,字器之)”[3]數(shù)字而已。最早考述其生平者,為四庫館臣及清代著名藏書家黃丕烈,前者較之《兩宋名賢小集》,所增僅多“嘉熙中為鹽運司屬官,多與高九萬、孫季蕃唱和”[4]一事;后者雖近百字,但除去虛飾之語,所增亦僅“舉宏詞科,歷監(jiān)淮揚鹽課”[5]黃丕烈《跋》:3b一事。今人研究涉其生平者多承此而簡略介紹③,或徑云事跡不詳,稍為考詳者似僅程杰[6]、張東華[7]二氏。筆者在其基礎(chǔ)上再為窮搜,略有所得,乃兼以理證,將宋氏生平整齊如下:
宋伯仁,字器之,號雪巖、雪巖耕田夫,苕川(湖州別名)人[8]。據(jù)宋氏列于“嘉熙戊戌(二年,1238年)家馬塍稿”下的《四十》一詩:“役役人間世,齊頭四十年。讀書雖未已,作事亦徒然。宦業(yè)蕉中鹿,生涯葉底蟬。愿逢時務(wù)好,一榻醉時眠”[8],可知其生年為慶元五年(1199年)。則《說郛》將《酒小史》署為“元宋伯仁”的確應(yīng)予更正——即或宋氏身入元朝,也已78歲高齡)。有學(xué)者謂其為北宋人④,當(dāng)然亦屬錯誤。致誤之由可能是《詩衡》有云:“宋伯仁《過爛溪有作》……措辭何等曠達。嘗以詩獻東坡,東坡云:‘有才如此,獨不令我一識面耶?’”[9]實際上蘇軾此語是為晁補之堂弟晁詠之而發(fā)[10]。宋伯仁紹定六年(1233年)曾任泰州拼桑鹺場稅監(jiān),端平三年(1236年)受代未得新任⑤,乃入京謀職。遂有其《雪巖吟草》卷首自注之事:“嘉熙丁酉(元年,1237年)五月二十一寓京遭焚,僑居西馬塍,故曰《西塍》?!盵8]宋氏雖銳意功名,始終位居下僚,故黃丕烈云:“(宋伯仁)祿位不顯,(國)事已難為,故語多慷慨?!盵5]黃丕烈《跋》:3b“(國)事已難為”不可理解為黃丕烈之意為南宋亡國、宋氏入元。倘已入元,焉能“語多慷慨”?理宗寶祐三年(1255年)就有人在朝門上大書“閻馬丁當(dāng),國勢將亡”[11],是南宋晚期人人皆知“(國)事已難為”矣。為昭己志,宋伯仁酷愛梅花,自謂有“梅癖”,因作《梅花喜神譜》一書。正如其自序所指出,不可徒視該書之作為以“閑功夫作閑事業(yè)”,而是有“動愛君憂國之士,出欲將入欲相,垂紳正笏,措天下于泰山之安”之意存焉[5]《序》:3a-4b,[12]。此外,宋伯仁還有《西塍集》(一作《西塍稿》,內(nèi)容與《雪巖吟草》重復(fù))、《煙波漁隱詞》等著作及《煙波圖》等畫作。
上文較為清楚地介紹了宋伯仁的生平,即可知《酒小史》斷非其作,主要有三條依據(jù)。
其一,《酒小史》記外國酒云:
蘇祿國蔗酒。南粵蒙枸醬。高麗國林慮醬。訶陵國柳花酒。西域葡萄酒。烏孫國青田酒。彭坑釀漿為酒。東西竺以椰子為酒。北胡消腸酒。南蠻檳榔酒。答刺國釀茭樟為酒。真蠟國有酒五,一曰蜜糖酒,一曰朋牙四,一曰包稜角,一曰糖鑒酒,一曰茭漿酒。暹羅國釀秫為酒。假馬里丁釀?wù)釣榫芠1]?94,4335-4336。
其中真臘五酒最早出自元周達觀《真臘風(fēng)土記》:
酒有四等:第一等唐人(中國僑民)呼為蜜糖酒……其次者土人呼為朋牙四,以樹葉為之。朋牙四者,乃一等樹葉之名也。又其次以米或以剰飯為之,名曰包棱角。蓋包棱角者,米也。其下有糖鑒酒,以糖為之。又入港濱水,又有茭漿酒。蓋有一等茭葉,生于水濱,其漿可以釀酒[13]。
《真臘風(fēng)土記》是周達觀元貞二年(1296年)至三年(1297年)出使柬埔寨后撰成的(至晚不超過1312年)。假馬里丁之名最早見于《星槎勝覽》:“假馬里丁……釀?wù)釣榫??!雹蕖缎情秳儆[》是費信(約1388—1436年以后[14])隨鄭和下西洋(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之后撰成的,一般認為成書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顯然,《酒小史》中記載的部分外國酒是南宋人宋伯仁絕不可能知道的——宋氏要獲知真臘五酒,須壽逾百歲;要獲知假馬里丁酒事更須壽至238歲;極而言之,就令《星槎勝覽》成書于鄭和下西洋首航之年,即永樂三年(1405年),宋伯仁也須壽至207歲,仍然絕無可能。
其二,酒之命名,各代皆有其風(fēng)尚,如唐人多以“春”名酒:
《(唐)國史補》云:酒有……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梁)[凍](“梁”應(yīng)作“凍”,下同)春、劍南之燒(香)春……云安曲米春……松醪春。唐人多以春名酒也[15]。
唐人多以春名酒。如曲米春……老春……拋青春……松醪春……金陵春……棃花春……又富平有石(梁)[凍]春[16]89。
宋代酒名基本上都是兩字雅名,且均不加“酒”字。如玉液、玉醞、玉髓、瓊漿、瓊液、瓊波、仙醪、仙醇、金波、銀光、銀液、玉泉、瑤泉、舜泉;個別三字酒名基本上稱為“××堂”,如玉瑞堂、甘露堂、清心堂等[1]?94,4336-4337。而《酒小史》所記,除宋以前歷史名酒及宋代后妃、宗室、戚里、公卿等上層階級所造酒品有相同之處外(此部分酒名來自宋代及宋以前之書,自然相同),其余所謂宋代各地名酒與張能臣《酒名記》有很大差異——兩書所載地方名酒幾不互見。張能臣為北宋后期人,宋伯仁為南宋中后期人,兩宋之間不當(dāng)有如此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酒小史》所載宋酒中多有明代才產(chǎn)生的常見名酒,如平陽襄陵酒、淮南菉豆酒、淮安苦蒿酒、池州池陽酒、杭城秋露白、金華府金華酒(“金華府”亦明代才有其稱)、處州金盤露、華氏蕩口酒、顧氏三白酒、成都刺麻酒等⑦。
明酒基本上是三字俗名,顧起元(1565—1628年)《客座贅語》恰好備載當(dāng)時之酒,茲引錄以見:
自余所耳目市酤所有,惟……曰細酒……士大夫所用曰金華酒……后始有市蘇之三白酒者……
計生平所嘗,若大內(nèi)之滿殿香,大官(《酒小史》作“燕京”)之內(nèi)法酒,京師之黃米酒,薊州之薏苡酒(《酒小史》作“薏苡仁酒”),永平之桑落酒……濟南之秋露白酒(《酒小史》舍此而從下揭《說略》)……麻姑之神功泉酒,蘭溪(《酒小史》作“處州”)之金盤露酒,紹興之荳酒,粵西(《酒小史》作“蒼梧”)之桑寄生酒(《酒小史》無“?!弊郑?,粵東之荔枝酒,汾州(《酒小史》作“山西”)之羊羔酒,淮安之荳酒、苦蒿酒,高郵之五加皮酒……無錫之華氏蕩口酒、何氏松花酒,多色味冠絕者。若市酤,浦口之金酒,蘇州之壇酒、三白酒……皆品在下中。內(nèi)蘇之三白、徽之白酒間有佳者,其他色味俱不宜入杯勺矣。若山西(《酒小史》作“平陽”)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關(guān)中之蒲桃酒……博羅之桂酒(《酒小史》作“桂醑”),余皆未見……若四川之咂麻酒(《酒小史》作“成都刺麻酒”),勿飲可也[17]。
與此相同,《酒小史》所記地方酒名基本上也是三個字,且第三字為“酒”,名亦較“俗”,如苦蒿酒、五加皮酒、茅柴酒、擂酒、池陽酒等,絕異于宋酒之二字雅名,并且其中很多是明代才產(chǎn)生的名酒。即使有個別酒名宋代偶或一見,然實為地方小酒,幾無知者,如產(chǎn)于南康軍建(章)[昌]縣的麻姑酒,宋代文獻惟其鄉(xiāng)人洪邁《夷堅志》一見[18],至明代則發(fā)展成名特產(chǎn)品[19],“天下馳名”[20]——以明代地方名酒冒充宋代地方名酒正是《說郛》增輯者陶珽制造此類偽書之一貫手法,如同樣為其偽作的田錫《曲本草》[21]中所載南京瓶酒即明代產(chǎn)量很高的官造名酒,桂萼還曾將之作為“十二事”之一專門上奏請罷之:“免解瓶酒以省煩勞。臣會議得南京歲造瓶酒雖系舊規(guī),但法久弊生,虛費錢糧,無補國用……”[22]《曲本草》中也載有淮安綠豆酒、處州金盆露(即金盤露)等。既知《酒小史》所謂“宋代地方名酒”多為明酒,則其為“三字酒名且俗”之由可知:
(?。c、(萬)歷間,士大夫家間有開局造酒者,前此如王虛窗之真一、徐啟東之鳳泉、烏龍?zhí)吨焓现苫?、王藩幕澄宇之露華清、施太學(xué)鳳鳴之靠壁清,皆名佳醞。近日益多造者……又有號菊英者……金盤露者……于是市賈所酤,僅以供閭閻轟飲之用,而學(xué)士大夫無復(fù)有索而酤之者矣⑧。
也就是說,《酒小史》所記為明代市酤名酒,這些酒因缺乏士大夫參與,故不得佳名亦不能為佳名矣。
其三,《酒小史》所記宋代宮廷、宗室、外戚、官僚之酒及宋以前歷史名酒皆有所本,與《焦氏說楛》《說略》《駢字馮(同“憑”)霄》明人著述高度重合,換言之即自三書抄錄、綜合而成。焦周(1564?—1605年,焦竑子)《焦氏說楛》輯錄宋代皇室官僚之酒云(與《酒小史》相同之處以單下劃線標(biāo)示,地方名酒、外國酒相同亦標(biāo)出):
宋人小說酒有:若下,謂烏程也。九醞(《酒小史》作“九醞酒”),謂宜城也。千日,中山也。蒲萄,西涼(《酒小史》作“西域”)也。竹葉,豫北也。土窟春,榮陽也。不凍春,富平也。燒(香)[春],劍南也。桑落,陜右也。烏孫國,有青田核酒(《酒小史》作“青田酒”)……又以黃柑醞酒,曰洞庭春色(《酒小史》前加“安定郡王”)。此古人名酒者也。(宋)諸后殿、親王府與王第勛戚之家例許造醞,間賜以美名:惠恭后殿曰儀德,寧德后殿曰坤儀,德隆殿曰月波,瀾圣后殿曰坤珍,宣仁高后宅曰香泉,欽圣后宅曰天醇,欽成朱后宅曰璚綠,昭懷劉后宅曰玉腴,明達劉后宅曰瑤池……肅邸曰蘭旨,昌王宮曰瑞露,潞王宮曰親賢,李遵朂曰金波,王師約曰源瑤……曹詩曰成春,曹(成)[晟]曰保平,潘正夫曰源慶,曹湜曰介壽,蔡京曰君臣慶會醑(《酒小史》略作“慶會”),蔡鞗曰棣萃,童貫曰褒功。又官府所造,開封曰瑤泉,洛口曰金泉[16]89-90。
顧起元《說略》則備述歷史名酒與外國名酒(與《酒小史》相同之處以單下劃線標(biāo)示):
歷代釀酒名家……春秋時有椒漿酒;漢時西京有金漿醪;晉時阮籍有步兵廚酒……宋昌王有八桂酒,一名瑞露;南唐時臘月釀酒,四月成,名曰臘酒。宋時有齊云清露,杭新城有秋露白,處州有金盤露,劉拾遺家造玉露春,宋德隆造酒名月波,曹湜有酒名介壽,曹晟名酒曰保平,宋劉后有酒名玉腴,秦檜造酒名表勛,潞州燒酒名珍珠紅。宋時有酒名銀光,相州有酒名碎玉,宋開封有酒名瑤泉,王師約有酒名瑤源,劉后有酒名瑤池,東坡有酒名羅浮春,范至能釀酒于成都,用八桂法,名萬里春……梁簡文有酒名鳧花……廣南有香虵酒,道士楊世昌造蜜(《酒小史》作“密”)酒,西涼(《酒小史》作“西域”)州造葡萄酒,肅王有蘭香酒,漢武時有蘭生酒,蔡攸造棣花酒,陸士衡有松醪。廣西有風(fēng)籐酒,又有椰子酒;淮南有菉豆酒,名曰綠珠香液。黃州有壓茅柴(《酒小史》作“茅柴酒”);孫思邈造酴酥酒;段成式有造醁法,為湘東美品……唐魏征家有酒名醁翠濤,十年不敗。宋高后有酒名香泉……
名酒最古者關(guān)中之桑落……
前酒名未備,今更疏之……隋煬帝得法于胡人,造酒曰玉薤。唐名酒有……新豐、南陵……又干和、五(骰)[酘]、宜城之九醞(《酒小史》多“酒”字)、河?xùn)|之桑落……漢大官有挏(《酒小史》)作“桐”)馬酒……又宋南渡御庫有流香,三省繳賞庫有碧香,殿司有鳳泉,祠祭有玉練槌……
外夷之酒:……烏孫國有青田核酒……訶陵國有椰樹花酒……南蠻有檳榔酒……扶南國有椰漿(《酒小史》作“石榴酒”),又有甘蔗、土瓜根酒,辰溪蠻有釣藤酒,赤土國有甘蔗酒,蘇祿國有蔗酒,高麗國有林盧漿(《酒小史》作“林慮醬”)。真臘國有蜜糖酒;朋牙四酒,以樹葉為之;有包稜角酒,包稜角,米也;有糖鑒酒;有茭漿酒,茭葉所成(《酒小史》僅言酒名)[23]。
徐應(yīng)秋(生卒年不詳,萬歷四十四年即1616年進士)《駢字馮(同“憑”)霄》亦多記包括宋酒在內(nèi)的歷代名酒(與《酒小史》相同之處以單下劃線標(biāo)示):
鳧花清(梁簡文酒也)。瓊琯酧(嶺南酒也)……玉薤(隋煬帝酒也)。醽醁翠濤(魏征酒也)……霹靂春(閩中酒也)。挏馬酒(漢大官酒也——《酒小史》作“桐馬酒”)……李花釀(唐憲宗酒也)。昆侖觴(魏賈鏘接黃河源水所釀也——《酒小史》“賈鏘”作“賈將”)……九醞酒(張華以指星麥釀曲所制也……)。金漿醪(西京名酒也)。含春(馮翊酒也)……玉窟春(榮陽酒也)。不凍春(富平酒也)。玉露春(劉拾遺酒也)。腴玉(劉后酒也——《酒小史》“劉后”作“宋劉后”)。燒春(劍南酒也)……萬國春(范至能)……棣花酒(蔡攸酒也)……林慮漿(唐時名酒也)……石榴酒(甘蔗酒、土瓜酒,扶南酒也)。梹榔酒(南蠻酒也——《酒小史》“梹榔”作“檳榔”)……唐時玉練槌(唐時名酒也……)。珍珠紅(潞州酒也)。謝家紅(汀州酒也)……荔枝綠(王公權(quán)酒也)。綠荔枝(謝侍郎酒也)……瓀珉膏(燕昭王酒也,見王子年《拾遺記》)??~玉酒(梁孝王酒也,見《西京雜記》)……桂醑(博羅縣酒也)。梨花酒(杭州酒也)……玉窟春(榮陽酒也)?!玻ㄛh酒也)。香蛇酒(廣南酒也)……蘭生酒(漢武帝酒也)。干和(邠州酒也——《酒小史》“邠州”作“汾州”)。宜春(安成酒也)……竹葉(蒼梧酒也)……酴醾香(西京酒也)⑨。
可見,《酒小史》必抄錄自上述三書。
《酒小史》最早見于《說郛》,此前未見任何著錄、征引。《說郛》初為百卷,編者為陶宗儀(約1320—約1403年),其卒在焦周、顧起元、徐應(yīng)秋出生之前,顯然他不可能是作偽者。明末陶珽(1575—約1639年)增輯《說郛》為百二十卷,焦、顧、徐三書皆得為其所見,故偽作《酒小史》必為其人。這也正是《酒小史》見于百二十卷本而不見于百卷本的原因。陶珽為何要偽作《酒小史》?因為陶宗儀編《說郛》久佚,而楊維楨序有“陶九成取經(jīng)、史、傳記,下迨百氏雜說之書二千余家之說”⑩,故不得不廣采博收,甚至偽作以符其數(shù)。有學(xué)者早已指出:陶珽增輯的百二十卷本“明人之書或偽本竄入者有之;一書而分立數(shù)目者亦有之;甚或杜撰名,詭標(biāo)撰人,無其不有”[24],《酒小史》不過是又一個例證而已。陶珽為何要偽托于宋伯仁名下?因其于同卷剛剛自林洪《山家清事》析出《新豐酒法》獨立成書,可能由此了解到宋伯仁與林洪是好友,則其好酒、寫酒當(dāng)然不讓人生疑。同時,宋氏也是較為著名的畫家,完全偽托于籍籍無名之輩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正因為是偽作,所以該書篇幅較小且僅記酒名、產(chǎn)地,這當(dāng)然是成本最低的作偽手法。
注釋:
① 如袁翰青《釀酒在我國的起源和發(fā)展》(《中國化學(xué)史論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6年,第94頁),祝慈壽《中國古代工業(yè)史》(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88年,第623頁),洪光住編著《中國釀酒科技發(fā)展史》(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第189頁),徐海榮主編《中國酒事大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第193頁),楊印民《帝國尚飲:元代酒業(yè)與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01-202頁),徐興海、胡付照《中國飲食思想史》(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280頁),王賽時《中國酒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8年,第424頁)等。
② 如姚偉鈞、劉樸兵、鞠明庫《中國飲食典籍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88頁),李勁松、趙翰生《黔桂衣食傳統(tǒng)技藝研究與傳承》(合肥:安徽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7年,第207頁)。
③ 如朱仲岳《館藏宋刊〈梅花喜神譜〉及諸版本》(《上海博物館集刊》第7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第326頁),徐建融、徐書城主編《中國美術(shù)史(宋代卷)》(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第202頁),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42頁),顧志興《南宋臨安典籍文化》(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年,第39頁),王世襄《中國畫論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第115頁),邵曉峰《中華圖像文化史(宋代卷)》(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6年,第350頁),張曼華《中國畫論史》(南寧: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18年,第257頁)。
④ 如張哲永、陳金林、顧炳權(quán)主編《中國茶酒辭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第547頁),王進玉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科學(xué)技術(shù)史叢書(化學(xué)與化工卷)》(南寧:廣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3年,第646頁注④)。
⑤ 張東華《格致與花鳥畫:以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為例》(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出版社,2015年,第301頁)。按:張書認為宋伯仁是主動“辭官”,非是。
⑥ 費信《星槎勝覽》卷1,李栻輯《歷代小史》卷102(《影印元明善本叢書·景明刻本歷代小史》第31冊,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40年,葉三b)。按:《星槎勝覽》有初刊兩卷本及四卷修訂本兩個版本,此見于修訂本中,成書時間更晚。
⑦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49(明萬歷間刻本,葉一六a)、《鳳洲筆記》卷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14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本,第536頁)均作‘剌麻酒’,“剌”恐為手民誤植。四庫本《弇州四部稿》卷49即作“刺麻酒”(《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9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627頁)。
⑧ 顧起元撰,譚棣華、陳家禾點校《客座贅語》卷9(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04-305頁)。按:原文標(biāo)點作“慶歷間,士大夫家間有開局造酒者……”,則諸酒悉成宋酒矣。
⑨ 徐應(yīng)秋《駢字馮霄》卷1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0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影印本,第134—137頁)。按:《酒小史》為產(chǎn)地在前、酒名在后。又,田藝蘅《留青日札》卷24《酒名》亦多記包括宋酒在內(nèi)的歷代名酒,但該書語脈混亂、文意不暢,當(dāng)不為作偽者參據(jù)。
⑩ 楊維楨《說郛?dāng)ⅰ罚鳎┨兆趦x等編《說郛三種》百二十卷本卷首,第1頁。按:楊氏本謂“千余家”(《說郛三種》百卷本卷首,第2頁),陶珽所見為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