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嬌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ICU即重癥監(jiān)護室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其中部分患者因為自身呼吸道正常功能減弱或喪失,單獨的面罩給氧無法為其提供理想的呼吸支持,需要對其實施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支持[1]。該措施可以有效的改變患者的呼吸情況,予以通氣、換氣支持,屬于ICU內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具備理想的應用效果[2]。但是經口氣管插管是一種伴有巨大刺激的呼吸支持方式,伴有多種并發(fā)癥情況[3-4]。有研究顯示,在進行經口氣管插管后患者在通氣48 h至拔管48 h之間發(fā)生呼吸機性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風險極高,一旦出現VPA,患者在呼吸支持后會出現脫機困難,且可能誘發(fā)其他疾病的發(fā)生,另外VAP本身就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備一定的威脅性[5-6]。為探尋該類患者更適宜的護理方式,本研究現對綜合護理應用于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效果與一般臨床護理進行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ICU實施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120例,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分組方式為隨機抽簽方式,分為試驗組(n=60)、對照組(n=60)。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2∶28,年齡32~73歲,平均年齡為(50.39±5.7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4∶26,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為(50.73±5.7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病例資料比較,P>0.05,可進行對比?;颊呋蚣覍賹ρ芯恐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指征,均在我院ICU監(jiān)護治療,且均實施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支持。②年齡≥30周歲。
排除標準:①患者自身攜帶精神類疾病,如人格分裂等。②有心腦血管、肝腎功能障礙或其他嚴重疾病者。③妊娠期婦女。④高齡老人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⑤患者存在意識障礙,昏迷不醒。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的ICU臨床護理干預,包括體征監(jiān)測、藥物管理、營養(yǎng)支持、皮膚清潔等。
1.2.2 試驗組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基礎干預:ICU患者多數較為危重,因為疾病或床上,患者的自身呼吸系統自主能力較差,即便是實施氣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的呼吸狀態(tài)也較為一般,為減輕患者的肺部壓力,以及避免出現誤吸、反流等不良情況,應當將其床頭抬高至30°~45°。長期處于該姿勢可能造成患者的肢體受壓嚴重,為避免其出現壓瘡等情況,應當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肢體按摩,且鋪設軟墊。為避免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應當將其下肢進行適當的抬高,且日間予以患者彈性材料包扎下肢。氣管插管后患者的呼吸道受到的刺激較為強烈,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護理工作人員應當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排痰處理,包括翻身叩背、振蕩排痰等處理。另使用DR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護。②口腔護理:如果不能保持患者理想的口腔清潔,患者的呼吸機相關肺炎風險會增大,需要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潔護理,因為患者還攜帶有氣管插管,在護理前應當注意插管情況,然后將患者的頭部予以一定傾斜,在低側進行負壓吸引措施后,在高側嘴角緩慢滴入口腔沖洗液;完成沖洗后對患者的口腔pH值進行測定,確認清潔情況,同時依據pH值選擇適當的口腔護理液擦拭。③人工吸痰護理:對于肺功能較差的患者,應適度把握吸痰時機,若合并低氧血癥需盡量縮短吸痰時間,減少吸引次數,確保吸痰操作精準,每次吸痰時間低于15 s,確保有效吸引。對于輔助呼吸機的患者,在吸痰前后給予氧療,同時注意選擇合適的吸痰管,用生理鹽水或石蠟油潤滑,及時為患者翻身叩背,促進痰液的排出。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每次操作均需配戴無菌手套,沖洗吸痰管的生理鹽水瓶要注明口、鼻腔、氣管內等字樣。對于應用呼吸機的患者,可用注射器抽吸配好的藥液5~10 mL接呼吸機通氣1~2 min,以稀釋痰液,促進痰液的順利排出。④健康教育:在患者意識清晰,狀態(tài)尚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呼吸支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耐心開導、鼓勵和安慰患者,并告知醫(yī)護人員將陪護在其身旁,解除緊張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⑤心理干預:ICU病區(qū)患者大多情況較差,患者多經歷病房搶救,自身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整體情緒起伏較大,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同時對患者進行安撫、鼓勵。⑥營養(yǎng)支持:ICU患者多是需要進行營養(yǎng)支持,一般建議盡快對該類患者實施營養(yǎng)支持,以提升其機體狀態(tài),降低感染風險。⑦環(huán)境干預:ICU病房限制探視和陪護人員數量,進入ICU者應戴帽子、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每日按ICU病房管理制度進行消毒。對于患者的干預措施盡可能放置在日間,在夜間關停一些不必要的儀器,調低一些設備的工作頻率,以為患者提供一個較為安靜的環(huán)境,提升其睡眠質量,促進患者恢復。⑧拔管護理:氣管插管最長留置5 d,拔管前必須先將存留在口鼻咽及氣管內的分泌物吸除干凈,同時充分吸氧后再拔管,拔管時先把吸痰管插至氣管插管最深處,氣囊排氣邊吸邊拔。拔管后30 min監(jiān)測血氣分析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VAP發(fā)生率。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心理指標。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心理指標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進行評估,評分越低患者的焦慮心理越輕。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以()進行計量統計,以(%)進行計數統計,分別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 試驗組患者的VAP發(fā)病例數為2例,占試驗組比例為(3.33%);對照組的VAP發(fā)生例數為10例,占對照組比例為(16.67%);經比較試驗組患者的VAP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氣指標 由表1數據可知,在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血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氣、心理指標的比較()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氣、心理指標的比較()
2.2 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指標 由表2數據可知,在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指標理想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HAMA評分比較()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HAMA評分比較()
在臨床實踐中,搶救危重患者時,氣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氣道的重要方法。ICU患者病情危重,特別是接受氣管插管的患者,在護理時若管理機制不完善,則會導致氣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從而影響搶救的效率,甚至導致搶救失敗[7]。相關研究指出,氣管插管或切開后各種并發(fā)癥的出現可明顯降低患者的治愈率[8]。因此,對人工氣道的管理是機械通氣治療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VAP的預防并無理想或顯效藥物,多是依賴臨床護理,常規(guī)的ICU臨床護理多是作為一種高度監(jiān)護,促進治療的一種干預模式,對于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較為一般[9-10]。ICU經口氣管插管會給患者造成極為強烈的精神壓力,尤其是在ICU內還伴有其他患者搶救狀態(tài),劇烈波動的情緒可導致其受到呼吸支持的刺激加大,體征平穩(wěn)的降低。另有醫(yī)學研究顯示,氣管插管呼吸支持會造成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情況降低,且口腔氣管插管后,氧氣直接經過導管抵達咽喉,未經口鼻加濕,較為干燥,容易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快速干涸,結成痰痂、血痂,在實際護理的時候操作難度較高,容易造成患者出現VAP[11]。故ICU經口腔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應當兼顧多方面[12-13]。精心、細致的護理關系到機械通氣的效果與成敗,正確的護理方法可以降低機械通氣的并發(fā)癥和病死率[14]。
綜合護理模式是一種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模式,其可以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方面提供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各類護理干預中,具有理想的應用效果。其中人工吸痰護理對氣管插管的患者非常重要[15]。因為在完成氣管插管操作后,患者的咳嗽反射會明顯降低,長此以往會導致咳嗽能力下降,對于此人工吸痰護理是清除氣道內分泌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氣道管理中重要內容之一[16]。在此次研究中,實施綜合護理的試驗組患者的血氣指標與心理狀態(tài)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最終降低患者的VAP發(fā)生率[17]。
綜上所述,在ICU經口腔氣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的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具備理想的應用效果,可顯著降低患者的VAP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