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侃
智永真書《千字文》的橫畫并非平直如尺,大都取上斜之勢,即有一定的斜勢和俯仰的態(tài)勢變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橫畫態(tài)勢也各不相同,因字而異,觸類生變。
露鋒橫:此類橫畫在智永真書《千字文》中運用較多。起筆有尖起和方起,行筆使用中鋒,收筆有方收和圓收。筆畫由細到粗,不宜順鋒滑過,以免輕飄板滯。寫法或筆鋒上行,取仰勢,如“工”“石”上橫;或尖鋒入紙,求勁利,如“二”“在”上部的橫;或側(cè)鋒切筆向右上提鋒,如“甘”“五”的長橫;或筆鋒下頓,取俯勢,如“事”“取”的長橫;或順鋒入筆后稍稍提筆,往右上曲行后下頓回收不露鋒,有一波三折之勢,筆畫兩頭粗中間細,形如細腰,又稱“細腰橫”,如“丁”“所”。臨習時注意行筆力量的變化,或左重右輕,或左輕右重,如“交”“信”。
露鋒橫
起收映帶的橫
橫的變化
起收映帶的橫:即帶鉤橫。起筆獨立而收筆映帶下筆,有行書筆意,筆畫流暢,此為智永真書《千字文》區(qū)別于唐楷的一大特點。起收映帶的橫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收筆向上挑的橫,橫末端收筆漸按,筆鋒朝左上方挑起出鋒,如“慶”“聽”;一種是收筆向下出鉤的橫,收筆時筆鋒漸按,頓筆后向右下出鉤,勢猛鋒利,如“貢”“恥”。
橫的變化:智永真書《千字文》筆法豐富,多種橫畫并排而無雷同,顯示出智永的純熟技法和高超水平。兩橫或者多橫以上并列時,需注意三點:一是橫畫分主筆和次筆,作為主筆的長橫要突出,長而有勢;主筆輕重起伏大,次筆變化小,尤其是起筆、收筆時強調(diào)主筆。二是并列的橫畫須寫“勻”,即同向平行等距離。三是多橫寫法不宜雷同,要有長短、粗細、曲直、藏露、方圓等變化。如“士”的兩橫并列,上橫前重后輕,呈仰勢,下橫前輕后重,取俯勢;“表”的三橫,起筆收筆方圓結(jié)合,上平、中俯、下仰,長短各異;“畫”字橫畫,自上至下粗細、長短不一,筆筆平行、間距等大;“青”的上半部分三橫,上橫順鋒尖起,中橫連帶,下橫側(cè)起拉長,主次分明,下半部分短橫同樣寫勻。
臨摹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