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風(fēng)苦雨之夜,擁寒燈讀書,時聞紙窗外芭蕉淅瀝作聲,亦殊有致。
——[明]謝肇淛《五雜俎》
王景文云:“有心于避禍,不若無心于任運(yùn)?!彼寡怨踢_(dá)矣,然必自反無愧,自盡無憾,乃可安之于命。伊川曰:“人之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須泰然處之?!睎|坡曰:“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后理足而無憾。物之有成必有壞,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國之有興必有亡也。雖知其然,而君子之養(yǎng)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緩死者,無不用;其治國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謂知命?!?/p>
——[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新市有齊瞽者,行乞衢中,人弗避道,輒忿罵曰:“汝眼瞎耶?”市人以其瞽,多不較。
嗣有梁瞽者,性尤戾,亦行乞衢中。遭之,相觸而躓。梁瞽故不知彼亦瞽也,乃起亦忿罵曰:“汝眼亦瞎耶?”兩瞽哄然相詬。市子姍笑。
噫!以迷導(dǎo)迷,而詰難無已者,何以異于是?
——[明]劉元卿《兩瞽》
細(xì)玩此篇,畢竟是有此漁父,非假設(shè)之辭也。觀其鼓枻之歌,迥然清商,絕不同調(diào),末即頓顯拒絕之跡,遂去不復(fù)與言,可以見矣。如原決有此見,肯沉汨羅乎?實(shí)相矛盾,各執(zhí)一家言也。公為漁父則易,為屈子則難,屈子所謂邦無道則愚以犯難者也。誰不能智,唯愚不可及矣。漁父之見,原亦知之,原亦能言之,則謂為屈原假設(shè)之詞亦可。
——[明]李贄《焚書·漁父》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xué)問者淺。當(dāng)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于此時者。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yàn)榫迫?,或?yàn)槁暭?;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為絕望于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jié),俱為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yuǎn)矣。
——[明]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
手提著閑中風(fēng)月,一任他烏兔奔忙;肩擔(dān)著物外乾坤,都不管春秋來往。總領(lǐng)的一味清涼;離苦海,安穩(wěn)地喜無風(fēng)浪。解憂悶,服了平胃散;除煩渴,飲了太和湯。俺想那華清宮,馬頭殘?jiān)?,到不如白沙村,牛背斜陽。俺自有胸中丘壑,煞?qiáng)如名利場。則看你臉上煙霞,原不是公侯相,要買卻長生訣,又何須金玉千箱。待踏遍神仙府,剛只用芒鞋一緉,有甚商量。
——[明]屠隆《烏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