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九貞
秦直道(本名陳紅星)的長篇小說《味》,是一部以美的原則再現生活的佳作。作者深諳審美之道,并且有一雙智慧的眼睛,發(fā)現生活原本美的形態(tài)以及這種形態(tài)能夠給予生活的實質性變化,用一種近似于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筆法,揭示生活的本質意義。
秦直道準備二十年、寫作五年的《味》,可以說凝聚了他許多的心血,是他對于“四十多年的人生故事,無數平凡的日子都像流水一樣流走了,但有一些人、事、物卻像河里的石頭一樣留下來了,它們永遠留駐在了我的生命記憶里,常常讓我去咀嚼和反思”(見本書《跋》)的結果。作為這些事件的目擊者、參與者、親歷者,這些人、事、物在他的心里留下的刻痕,是抹不掉的。《味》不像許多作品那樣靠故事(或人物)推動,而是靠作者的美學功底,是一連串的人和事和物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作品是以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的視覺書寫的,但又不是由這個孩子出面作講述者,而是一種全知的變換形態(tài)。這個孩子叫楚默然。楚默然的祖父是陜西栗鄉(xiāng)人,兵荒馬亂的時代,他離開家鄉(xiāng)來到豳邑縣的西祥莊,跟孤獨一生的理發(fā)匠學手藝,聊以度日。后來,在理發(fā)匠的操持下,祖父結了婚,先后生了七個孩子。他們在一個叫做“西祥莊”的靠近集鎮(zhèn)的村子生活,這是祖父的最后落腳點。再一個“故事源”是楚默然的外祖父家。外公姓秦,“比起楚氏家族的故事來,秦氏家族的故事更凄涼,也更曲折”。外公是醫(yī)生,在豳邑縣一個叫“第界”的地方工作,他們也是一個大家族,住在頻婆街。遠一點的不算,外公就有楚默然的娘、姨,三個舅舅。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關系網,演繹了一個個看似孤立而又有聯系的故事。這些故事如“星”,一個個人的一個個故事就形成了繁星滿天的夜空,讓讀者看上去那么美。而照亮這些“星”的,是皎潔的明月,這明月就是楚默然了。一切故事都圍繞他而起,也在他面前或結束或繼續(xù)演繹,把生活過成一幅美麗而凄涼、豪放而悲壯的畫卷。
楚默然的故事毫無疑問占據了極大的篇幅,作者把他從孩提時代寫起,從朦朦朧朧尚不怎么懂事寫起,中間穿插著許多人的不同命運,這些人的起起落落,伴隨了楚默然的成長過程。楚默然由不想上學、不愿上學,磕磕絆絆,到考上大學,大學畢業(yè)出來工作,又因不適應環(huán)境及人事糾葛,考取了研究生。讀研階段,他的家庭和外祖父的家庭都發(fā)生了許多變故,這好像是個“預測”——我估計,楚默然研究生畢業(yè)后也不會順順利利。一個出身貧寒的學子,要想改變命運,改變現有狀況,談何容易。
也許,這就是宿命,這就是美學意義上不好動搖的客觀事實。
作品中的頻婆街(因為西祥莊緊挨頻婆街,好像就是頻婆街的一條巷子,所以,文說到頻婆街也包括了西祥莊)是一個小社會,一個小集鎮(zhèn)。“夏日的頻婆街,是瓜果的季節(jié)。那黃里透紅的接杏、粉中含紅的桃子、綠中染紅的香蕉梨、黃中鋪粉的蘋果,對于人們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充滿了無限的誘惑,不要說吃上一口,就是一看到它們那誘人的果色,便會饞涎欲滴。”逢集的時候,出嫁的姑姑們都來了,她們守著祖母待一會兒,上集回來往往要帶一些蘋果或香蕉梨什么的,然后分著吃?!霸鹤永锏碾u聞到水果的香味后也跑進窯里來了,祖母就將剩下的果核扔給雞吃。雞在人的腳下費勁地啄著,很專注的樣子?!?/p>
這是一個多么閑適的情景啊!它透露著“無憂無慮田家樂”的自然景象,絕對是一幅美好的圖畫。而對于少不更事的楚默然來說,水果應該是有極大的誘惑力的,那時候的他好像除了“吃”以外,別的都不是他所關心的。
盛夏,祖母會擺個小攤賣涼粉。賣涼粉的情形也很誘人:
祖母用一個淺淺的小漏勺輕輕地在涼粉坨上面摟著,摟過去的地方從漏勺一圈圈的小孔里就神奇地鉆出來了一條條晶亮細長的涼粉,好像一截截潔白的短繩。盛在淺藍色的小瓷碗里后,祖母會倒上漂著細碎的韭葉和點點油星的醋汁,然后再撒上一小勺鹽,放上一筷子的油潑辣子,一碗涼粉就做好了。
——這是祖母摟盛涼粉的情形。
趕集的人坐在一個低矮的長條板凳上津津有味地吃著。祖母的涼粉讓每個坐下來吃的人都很解饞,也很解暑。他們的嘴里常常發(fā)出吸溜吸溜的聲音。
——這是趕集人吃涼粉的情形。
有時候,楚默然也跑到祖母的涼粉攤跟前去,讓祖母給他調上一碗涼粉。祖母對他說:“涼粉不能像饅頭一樣嚼著吃,它要吃到嘴里以后直接咽下去,這樣才能夠吃出來涼粉的冰涼和光滑,要不然就是一堆冰碴兒一樣的東西,就沒有什么吃頭了。”可是,他卻怎么也得在嘴里咀嚼一下,否則就覺得好像沒有吃涼粉一樣。
——這是楚默然吃涼粉的情形。
如此的描寫逼真有趣,氣息濃郁,這樣的細節(jié)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現實的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譬如做涼粉,譬如賣涼粉和吃涼粉,手工作業(yè)的年代無外乎如是。同中有異,楚默然吃涼粉就非得嚼一下不可,他覺得這樣才有味道。
小說的美往往體現在關系的描寫中。有人說,長篇小說寫的就是關系,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等等。這樣說并沒有錯,關系美是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關系產生了和諧,也是關系產生了矛盾和斗爭,產生了故事以及故事的開始、發(fā)生、發(fā)展、高潮與結束,沒有關系便什么也沒有。更何況,如果不寫關系,小說就是一片空白,就沒有語言能夠構成好看的小說,尤其是鴻篇巨制。
人事關系的生態(tài)美是社會美的一種。人都是在一定的關系中的,他們的各種各樣的關系形成了一張“關系網”,每個人都是這個網上的一個“結”,有什么樣的“結”就有什么樣的“網”。
《味》中的楚默然是中心人物,圍繞著他的,主要的是三個關系:一個是他祖父也就是他自己的一家,包括他的姑姑們;一個是他的外祖父一家,包括幾個姨家;還有一個是他的同學、同事、熟人甚至只有一面之交的人。這部分人很復雜,他們的命運也更有天壤之別,有的成了教授,有的英年早逝,有的酒池肉林,有的食不果腹,有的享樂于城市,有的行盜于鄉(xiāng)野……
這是近年來一部出現人物較多的作品,有名有姓的有一二百人之多,凡是有場面的皆有人物,還有如竹馬表演隊、戲園子看門人、驗糧的人、賣冰棍的小學生、收頭發(fā)的、警察、住院的老奶奶……就是這些人,演繹了一個個故事,或者說,做出了一兩件事情,即使偶有露面,也給人的印象頗為深刻。他們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故事大軍”,從西祥莊、頻婆街、席家胡同、豐登村、南街村、孟家村……到秦西師范學院,雍州師范學校,秦城市雨車中學等等地方,帶著各自的故事,走到了我們面前。他們的故事無論長短,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都極大地刺激著讀者,讓人掩卷深思。
美的本質,或者說,美是什么,是因為生命而美。當然,景物描寫也是自然美的一種表現形式。秦直道先生在描寫景物時,多是在客觀景物的基礎上參雜個人傾向、個人情緒、個人觀念,賦予這些以鮮活的形象,比較活絡地羅織(而不是照實描?。┝四菚r的風景。他的風景大都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思想情緒。如:
雖然已經不再持續(xù)干旱,但下過一場雨以后,七月份的天氣,依然赤日炎炎。教室里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上課的老師和學生都感到熱,可都得忍著,就像小時候忍受著冬天教室的寒冷一樣。忍是現實條件要求大家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你忍也得忍,不忍也得忍。最舒適的,就是下課后,大家從教室里跑出來,忽然從遠處翠屏山的山坳里吹來一陣涼風?!耙悄茉谀莻€山坳里上課該有多好!”有同學笑著說。朝地面上看去,整個地皮好像都被烤焦了,學校外面路對面的大操場上,是一層厚厚的趟土。
這段描寫,其中的敘述和議論的成分是很大的,但是它仍然是一段非常好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洋溢著生命美的光芒。從這段描寫里,我們可以感到那種生活的氣息,那種接地氣的感覺,老讀者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上學的時期,感受那種熱度,那種情形,以至于那種情緒。
《味》確實讓人品評了足夠的“味”,也讓人回味無窮。其寫法上也是別具一格,語言更有獨到之處,結構上總體吸收了不少中國古代小說的作法而絕不同于它們。他的“學校戲”和“家鄉(xiāng)戲”自然成趣、頻繁穿插的格式,互相烘托、互為照應的格局,時空錯位自然,都頗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2022年7月8日于養(yǎng)心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