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陳英俊
在小冉看來,這是一次情感被粗暴剝奪、自我邊界被野蠻破壞的嚴(yán)重事件,20年后仍硝煙彌漫;但在媽媽看來,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是給一個5歲女孩的小教訓(xùn),不值一提。
我猜,小冉有心事,和動物有關(guān),和恐懼有關(guān),而且折磨了她很多年
小冉是我的同事,在財務(wù)部做出納,是一個溫柔安靜的25歲女孩。公司團建時,我倆住一個房間。
就餐時我發(fā)現(xiàn),小冉是一位素食者,不僅不吃各種肉,連雞蛋、牛奶都不碰。
“這樣行嗎?別為了苗條虧了健康?!笨粗尊⑾莸男∧?,我心疼地提醒。
“習(xí)慣了?!毙∪接梦⑿Ρ硎靖兄x,“吃一點就吐,膽汁都能吐出來,更虧健康,也就死心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別的同事悄悄告訴我,小冉不僅苛刻地食素,而且害怕小動物。去同事家聚會,發(fā)現(xiàn)家里有貓,她掉頭就跑,誰打電話都叫不回來。
我猜,小冉有心事,和動物有關(guān),和恐懼有關(guān),而且折磨了她很多年。
晚上休息前,小冉注意到我放在床頭柜上的一串鑰匙:“鑰匙圈上的小塑料袋,里面裝的是什么?”
我把鑰匙遞給她:“我女兒用毛線給我做的一朵花,給我的生日禮物,帶在身邊兩年了。”
“為什么要裝在塑料袋里?”
“想多用幾年唄?!蔽倚Φ?,“小丫頭的針線活兒,水平能高到哪里去,不用塑料袋兜著,不是臟了就是散了,那她得多傷心啊?!?/p>
“是啊,一定很傷心?!毙∪侥剜艘痪?,突然抽泣起來,像是被戳到了痛處。
情緒平復(fù)后,小冉給我講了一件她的童年往事。她說,這是20年來她第一次對別人講述此事。
5歲生日時,小冉收到了爸爸的禮物:一只小白兔。她興奮得不得了,把兔子抱在懷里,想用力抱又怕傷到它,所以手足無措。
大約從2歲起,小冉就是“白兔控”:沒有小白兔的童話不聽,沒有小白兔的動畫片不看,沒有小白兔圖案的衣服不穿……爸爸則是“女兒奴”,為討女兒歡心,不顧媽媽的再三反對,毅然送給女兒一只真正的小白兔。
媽媽見木已成舟,也不再反對,還找出一條舊床單,在陽臺上給小白兔做了一個窩。小冉給小白兔取名“朵朵”。
有了朵朵以后,小冉就不再睡懶覺了,因為她要一早提著兔籠子去小區(qū)草地上“遛兔”,還要跟爸爸去菜市場撿菜葉,回家喂朵朵吃。賣菜的叔叔阿姨見她這么愛朵朵,都把剝落的好菜葉留給她。小冉沐浴在愛的陽光里,十分開心。
一個周末,因為不肯完成當(dāng)天的鋼琴練習(xí),小冉和媽媽發(fā)生了沖突。爸爸為了息事寧人,帶小冉下樓去玩。
大約2小時后,小冉和爸爸回到家,剛進家門就聞到香噴噴的肉香。小冉早忘了和媽媽的不愉快,吃得小嘴油乎乎的。
媽媽面無表情地說:“好吃你就多吃點,養(yǎng)了快3個月了,也算你的勞動成果?!?/p>
小冉頓時停止了咀嚼,一動不動盯著媽媽,呆了足有半分鐘,然后尖叫一聲,一路踉蹌著奔向陽臺。她沒有找到朵朵,只在花盆旁邊看到朵朵血跡斑斑的毛皮!她一陣惡心,劇烈地嘔吐起來……
我們終其一生等家長的一句道歉,他們卻在等著我們的一句謝謝
“現(xiàn)在,你知道我為什么不吃肉了?!毙∪娇嘈Γ拔覜]有保護好朵朵,還吃了它的肉,我對不起它。你有辦法幫我解開這個心結(jié)嗎?”
我說:“解鈴還須系鈴人。你應(yīng)該原諒媽媽,與媽媽和解?!?/p>
小冉絕望地嘆氣:“長大后,我問過她,當(dāng)年為什么那么殘忍?她回答,我當(dāng)年迷戀玩兔子,荒廢了琴藝,她那樣做是為我好,讓我斷了念想,一心練琴。再說,兔子本來就是用來吃的,有什么殘忍不殘忍?你聽聽這話,值得原諒嗎?”
我勸慰:“媽媽或許缺乏做家長的能力,但她無疑是愛你的。”
小冉把手機重重摔到枕頭上,怒道:“什么無疑是愛我的,我怎么沒有感覺到?如果她像你這樣,把女兒做的毛線手工帶在身邊幾年,還用塑料袋精心保護,我該多幸福多滿足啊!同樣是做媽媽,差別怎么這么大呢?”
小冉和媽媽持續(xù)20年的情感沖突,牽扯到家庭教育中的兩個重大課題:尊重和控制。
第一,尊重孩子的童真,應(yīng)該是每位家長的自覺。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他們會一心一意和小動物做朋友,會擔(dān)心小草被人類踩疼,會把路邊撿到的石頭當(dāng)寶石,會把成年人的玩笑話當(dāng)真,會相信童話是真的……
看上去幼稚可笑的童真,對孩子來說無比珍貴,值得家長尊重和守護。因為純潔無瑕的童真可以給孩子帶來舒服、愉悅、穩(wěn)定的情緒,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如果安全感被破壞,甚至像小冉這樣,安全感被殘忍地踐踏,孩子會突然失去對世界、親人的信任,跌入恐懼、憤怒、愧疚、憎恨的深淵。
寵物是為了觀賞、做伴、舒緩心理壓力等精神目的而飼養(yǎng)的動物。飼養(yǎng)過程中,孩子投入了時間和精力,與寵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此時,寵物就具備了“伙伴”的性質(zhì)。因而盡管朵朵是可以食用的兔子,但也不再是食物。媽媽悍然殺掉朵朵,做給小冉吃,正是無視寵物性質(zhì)的改變,是對小冉情感的不尊重,甚至是虐待。
在小冉看來,殺掉朵朵與殺掉某個人類伙伴一樣,都是犯罪。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下朵朵的肉,在她看來也是犯罪。她對朵朵懷有深深的、無法解脫的愧疚,所以看到小動物就拼命躲開,害怕再因自己的疏忽傷害對方。
第二,家長不可濫用控制權(quán)。
不難看出,媽媽自作主張殺掉朵朵,是在宣告:這個家我說了算,我對你的一切擁有生殺大權(quán),甚至可以理解為對女兒的威脅:不要挑戰(zhàn)我的權(quán)威,否則你會失去一切寶貴的東西。
母親的控制欲,與女兒建立獨立人格的需求發(fā)生了激烈沖突。在小冉看來,這是一次情感被粗暴剝奪、自我邊界被野蠻破壞的嚴(yán)重事件,20年后仍硝煙彌漫;但在媽媽看來,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是給一個5歲女孩的小教訓(xùn),不值一提。
小冉的心理陰影,不可能用心理治療技術(shù)輕松抹去,只有媽媽覺悟了,才能解開女兒的心結(jié)。
“我不稀罕!”小冉絲毫不掩飾對媽媽的恨意,“沒聽過網(wǎng)上那句名言嗎?‘我們終其一生等家長的一句道歉,他們卻在等著我們的一句謝謝?!液退耆辉谝粋€頻道上?!?/p>
本應(yīng)該親密無間的母女,卻走到這一地步,看似不可思議,實則屢見不鮮。只要家長不尊重孩子,不加節(jié)制地控制孩子,這樣的悲劇就有可能不斷重演。
希望小冉的故事引發(fā)家長們的思考。
【編輯:陳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