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青雅
近年來,“元宇宙”的概念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多重宇宙”“平行宇宙”頻繁出現(xiàn)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從最初的《彗星來的那一夜》《源代碼》中的主人公可以任意穿梭不同的空間,到《紅辣椒》中幾十億人可以共享夢境,再到2022年大熱的《瞬息全宇宙》中多重宇宙的跳躍,元宇宙這一主題已經(jīng)不再新鮮?!端蚕⑷钪妗酚傻ぁりP(guān)、丹尼爾·施耐特導演,楊紫瓊等人主演,漫威班底制作。這部科幻喜劇片一經(jīng)上映就受到眾多觀眾的關(guān)注。筆者認為,《瞬息全宇宙》的內(nèi)核不僅是關(guān)乎美國亞裔家庭里母女間因愛和解的故事,更是從哲學層面反抗現(xiàn)代社會的虛無主義思潮。因此,本文從存在主義切入,探究該片在荒誕的語言鏡頭、他人即地獄和存在主義自由觀三個維度上體現(xiàn)出的反抗虛無主義要旨。
影片開場,導演用極具壓迫感的框式構(gòu)圖向觀眾展示了母親伊芙琳焦頭爛額的一天。伊芙琳既要準備為父親慶生的新年派對,又要阻止女兒向外公說出其真實的性取向,還要處理洗衣店中的各種雜事,以及最麻煩的報稅。此時,丈夫偉文正在暗中計劃與她離婚。導演用長達10分鐘的鏡頭向觀眾展示了伊芙琳的生存困境。在這忙碌的10分鐘里,觀眾能夠明顯看出伊芙琳一直微微駝背,像是被框在混亂疲憊的生活中被壓得透不過氣。伊芙琳在生活中的飛速運轉(zhuǎn)致使她拒絕和丈夫、女兒溝通,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一種煩躁、被動的狀態(tài)面對逐漸失控的生活。
多重宇宙早已不再新鮮,但是在多重宇宙中,以“宇宙跳躍”的方式占用多重宇宙的設定并不常見。換言之,“宇宙跳躍”這一進入其他平行宇宙的方式是《瞬息全宇宙》在多重宇宙這一層面最有創(chuàng)意的部分,而這種極具創(chuàng)意的設定正是為打破伊芙琳壓抑疲憊的生活狀態(tài)做準備的。影片在伊芙琳與丈夫去報稅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伊芙琳眼中一事無成的丈夫偉文突然變身為多重宇宙中的“阿爾法偉文”。他通過“宇宙跳躍”的方法來到伊芙琳所在的星球,并向她尋求幫助。他告訴伊芙琳自己所在的阿爾法星球正遭遇危機,一股強大的邪惡力量將吞噬自己生活的星球,這一力量還將進入其他宇宙?zhèn)鞑セ靵y。
“宇宙跳躍”的原理就是將個人意識與其他宇宙中的個人意識相連接,這樣就能夠擁有跳躍到任一平行宇宙的能力。除了在各個平行宇宙穿梭,進行“宇宙跳躍”的人還能獲得各個宇宙的記憶和能力,甚至包括情緒和感受?!端蚕⑷钪妗方o觀眾的體驗類似科幻片,當展示如何能夠快速獲取“宇宙跳躍”的方法時,電影中的荒誕鏡頭開始了。你要做一些反常規(guī)、超想象力,甚至在整個統(tǒng)計學中發(fā)生概率最小的事情。例如利用薄薄的紙片割破手指,將左右兩只鞋穿反,將粘在桌角的口香糖吃下……你的行為越荒唐,能夠進行宇宙跳躍的距離就越大。
與以往漫威系列影片中的角色設定不同,伊芙琳之所以被選中成為阿爾法星球救世主,是因為她是現(xiàn)實中最糟糕的那一個。這些鏡頭的荒誕、不合邏輯既成為影片的笑點,也值得深思。在存在主義哲學,尤其是加繆的哲學中,荒誕表現(xiàn)出的正是現(xiàn)代人的普遍困境。伊芙琳在這里代表的正是無數(shù)個亞洲家庭女性的縮影,也是無數(shù)亞洲母親面對的生活困境。影片中的伊芙琳通過宇宙跳躍體驗了多重宇宙中的不同人生:她可能是萬人追捧的功夫電影明星,可能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名伶,可能是日式餐館手藝高超的鐵板燒大廚,還可能是阿爾法星球中訓練天才的科學家……
值得注意的是,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經(jīng)歷的人生并不是獨立于角色之外的產(chǎn)物,而是伊芙琳潛意識里正確又成功的人生,可以說是伊芙琳的理想自我。通過伊芙琳在阿爾法世界的不斷跳躍和角色變換,我們看到了母親伊芙琳的困境:將自己困在一個個理想人生的范式中。影片通過一段時長1分鐘的京劇變臉式的角色變幻,使母親伊芙琳形象異化,不僅讓旁觀者覺得荒誕,更讓影片中的行動者深處無法擺脫的困境中,讓這種人生的荒誕感更深一層。
這些天馬行空的場景正是基于伊芙琳的幻想才擁有了現(xiàn)實的力量。電影中,伊芙琳先后和報稅員、女兒、父親戰(zhàn)斗,每次戰(zhàn)斗都代表著伊芙琳在現(xiàn)實中的困境。電影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我了解你,你每時每刻都在擔心,自己是否錯過了掌握人生、成就自我的機會,我現(xiàn)在就是來告訴你,你所經(jīng)歷的每一次拒絕、每一次失望,都帶領(lǐng)著你來到此時此刻?!闭且淋搅諏ΜF(xiàn)實生活的不甘與失望才生產(chǎn)出一個又一個的多重宇宙。多重宇宙在《瞬息全宇宙》中不再是慣常電影中極富科幻色彩的敘事背景,而是失敗者的表征。伊芙琳實際上是一個被“正確”綁架的人,她的理想人生是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希望自己能擁有精彩的人生,能夠擁有英雄般勇猛的丈夫,能夠培養(yǎng)出一個“乖女兒”。這些所謂的“正確”像一個個框,把伊芙琳框在其中喘不過氣,所以伊芙琳才要在荒誕的幻想里喘一口氣。
“Everything”這部分的最后,所有跳躍的平行宇宙戛然而止,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的花樣人生原來只是大銀幕上播放的電影片段。電影的結(jié)束昭示著多重宇宙實際上都是別人的電影,而你自己的電影就是此刻的生活。導演在這里向觀眾揭示的正是學會接受現(xiàn)實世界的隨機與荒謬,而不是執(zhí)著于探尋一個絕對正確的人生。唯有如此,像伊芙琳面對的那些困境才能得到解決。
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的正確觀念與正確道路,這個世界就是由混亂和荒謬組成的,正是自己的一系列選擇,定義了現(xiàn)在的“我”,也就是薩特的“自為的存在”。在薩特的觀點里,不否認自我之外的客觀世界的存在,但薩特認為“自在的存在”要依附于“自為的存在”,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先存在,才賦予“自在的存在”以秩序和意義;離開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就會一片混沌,充斥著虛無和荒誕。這也是為什么當伊芙琳沉溺于多重宇宙中的多重人生時,真正的自我反而會破裂?!端蚕⑷钪妗返牡谝粚又v述的就是一個母親如何與自己、與生活和解的故事。
薩特曾在戲劇作品《禁閉》中提到“他人即地獄”①。薩特認為,他者的存在終將變成自我的地獄,因為他者的凝視致使自我存在無法獨立,自我意識被他者的眼光左右,這就使得主體被他者的凝視奴役。這樣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guān)系必然會導致雙方之間互相折磨,本身意義上就是地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只有兩種辦法可以讓自己從別人的眼睛里或從別人的地獄中解脫出來:要么自愿做別人的事,要么讓別人做自己的事,操縱別人?!雹谟捌械囊淋搅蘸团畠簡桃林g就存在這樣一種扭曲的母女關(guān)系。
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曾在《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書中指出,“無論是回應母親的期待,還是背叛母親的期待,只要母親還活著,女兒就不可能逃離母親的束縛。無論是順從還是叛逆,母親都支配著女兒的人生,直到死后?!雹垡淋搅帐莻鹘y(tǒng)東亞倫理體系下培養(yǎng)出來的母親,而女兒喬伊由兩個角色構(gòu)成,一是喬伊本身,二是多重宇宙中的黑惡勢力——丘布·圖巴姬?,F(xiàn)實生活中的喬伊是一個不被母親認同的孩子,在母親伊芙琳心中,她是一個被塑造失敗的孩子。影片中,伊芙琳總是對喬伊表達不滿,拒絕溝通并嘗試支配喬伊的人生。不論是人生伴侶的選擇還是穿著打扮,伊芙琳都希望喬伊能夠達到自己認同的價值標準。反觀喬伊,她通過各種方式刺激母親,拒絕按照母親想要的道路成長。在西方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喬伊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伊芙琳之間的沖突不可調(diào)節(jié)。喬伊一直向伊芙琳表達的都是“我不屬于你”。影片中的母親和女兒在尋求主導和尋求認同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可調(diào)節(jié)的“地獄”,但她們又是難以分開的,因為都將“自我”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離開了彼此,她們心中的自我認同就沒有實現(xiàn)的機會。伊芙琳想在女兒喬伊身上實現(xiàn)自己未完成的人生,而喬伊則希望能夠獲得母親的理解和認同,只有這樣雙方才能脫離苦海。
女兒喬伊除了與母親之間有著無法解決的矛盾沖突,她自身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多重宇宙中,喬伊以一個反派的形象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她是阿爾法宇宙中頗具天賦的訓練者,正是她的天賦讓阿爾法伊芙琳不斷鞭策她,逼得她無法接受,于是大腦受損成為多重宇宙中的黑惡勢力。丘布是一個擁有無限力量的全能存在,她能夠駕馭純粹混亂,可以停留在多重宇宙里體驗不同的人生和可能。她沒有任何實質(zhì)的動機和追求,沒有道德,更沒有對客觀世界中真實或真理的信念。喬伊在影片中代表的是陷入虛無主義的年輕一代。正是因為她體驗了太多的可能,脫離了所有來自道德、法律的桎梏,所以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在伊芙琳的困境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框”,而在喬伊的困境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空心的“圓”。在喬伊的世界里,宇宙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荒誕的空心“貝果”。導演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多重宇宙的荒誕和混亂可以看作是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的混亂,而在多重宇宙感受不同可能性的喬伊則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狂轟濫炸中逐漸迷失的個體。喬伊對應的正是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卻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阿爾法偉文對伊芙琳說:“沒有人知道她想要什么,我們只知道,她想要找你。”喬伊為什么要尋找伊芙琳?是因為對母親的恨嗎?顯然不是,喬伊尋找伊芙琳只是想讓母親在多重世界里感受自己的痛苦。喬伊的困境一方面來自迷亂的世界,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母親伊芙琳。不論是性取向還是生活態(tài)度,喬伊都希望得到母親伊芙琳的理解。伊芙琳于喬伊而言是來自家庭的“他者”,喬伊于伊芙琳而言是來自多重空間的“他者”。她們都在強迫對方做自己想讓對方做的事情。伊芙琳希望喬伊走上所謂的正確道路,而喬伊則是在各個宇宙中尋找母親來體驗自己的痛苦。在喬伊的世界里,只有虛無能給她帶來安全感: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重要的,那么你就不用因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焦慮和痛苦。正如多重宇宙中的石頭宇宙,在這個宇宙里,喬伊和伊芙琳都只是荒蕪世界里的兩顆石頭。這個世界沒有聲音也沒有傷害,只有彼此安靜的存在,也是在這個宇宙,伊芙琳終于理解了喬伊,喬伊并不是要毀滅世界,而是要毀滅自己?!端蚕⑷钪妗吩诟顚由舷胍綄さ氖俏覀?nèi)绾卧谌f事萬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存在主義認為人應當意識到自己終究免不了一死,死是人這一生此在的終結(jié),但人不能每天惶恐死亡。海德格爾認為人要認清此在的實質(zhì),從而不受死亡的約束以獲得自由。只有當人真正經(jīng)受磨難,清楚認識到此在,去真正地面對自己,才有勇氣承擔此在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探尋自身存在的意義,同荒誕的世界做抗爭?!雹?/p>
《瞬息全宇宙》中,圍繞著伊芙琳和喬伊的還有一個關(guān)鍵人物,就是不被大家看好的丈夫偉文。如果說“黑暗貝果”是虛無的象征,那么“卡通眼睛”則是熱情的代表。伊芙琳和喬伊沒完沒了的打斗是以“卡通眼睛”的出現(xiàn)發(fā)生轉(zhuǎn)折的,而偉文就是“卡通眼睛”的創(chuàng)始者?!端蚕⑷钪妗凡⒉皇且粋€只關(guān)乎母女的故事,丈夫偉文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影片中,面對妻子和女兒復雜的關(guān)系,偉文總是以一種老好人的姿態(tài)處于其間。伊芙琳和喬伊關(guān)系的和解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偉文推動的。阿爾法偉文的出現(xiàn),不僅讓伊芙琳認識到丈夫不為人知的一面,更調(diào)動了伊芙琳在多重世界的跳躍,促使伊芙琳與阿爾法世界的喬伊早日相見。
在伊芙琳看來,她所期望的丈夫應當像阿爾法宇宙的偉文一樣勇敢剛毅,能夠承擔起拯救世界的重任。而現(xiàn)實中的偉文,常被伊芙琳忽略,甚至是嫌棄??墒?,通觀整部影片,真正陪伊芙琳戰(zhàn)斗到最后的,正是這個不被伊芙琳看好的、現(xiàn)實生活中軟弱無能的丈夫偉文。這在丈夫偉文的名字“Waymond”中就體現(xiàn)出來,Waymond這個名字念起來與“Women”非常相似。導演曾在采訪中表示,我們以為的力量就是指陽剛之氣,是堅韌不拔,是虛張聲勢,但其實,同理心和善意也是一種力量。影片中的偉文聲線偏女性化,是對這一角色的更好呈現(xiàn),即溫柔也是一種力量。導演通過偉文這一角色,不僅展示了溫柔和善良的力量之大,也解構(gòu)了普羅大眾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
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體驗的浪漫人生中有幾個鏡頭值得關(guān)注。在功夫明星的宇宙中,伊芙琳發(fā)現(xiàn)如果當時沒有選擇和丈夫私奔,不僅是自己,偉文也能擁有伊芙琳價值中成功的人生。電影里,伊芙琳一直沉浸在和偉文相遇在《花樣年華》《泰坦尼克號》這樣的浪漫故事里,但偉文關(guān)注的一直都是伊芙琳還愿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偉文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不是浪漫電影故事,如果杰克沒有死,如果多一張船票,電影里的浪漫愛情也會進入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再充滿激情的愛情也會回落于平淡。面對生活的瑣碎和平庸,偉文始終以不同于伊芙琳的姿態(tài)面對,總是會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快樂、找尋意義,看到事情更美好的一面。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在帶父親去保稅的大樓下,偉文看到了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相互攙扶、親吻臉頰。在偉文的眼神里,我們能看到他對這種感情和生活狀態(tài)的羨慕。他以一種更加快樂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瑣事,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也不代表著一事無成。所以,當我們看到偉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時,就都有了解釋:他給燈籠和洗衣機貼上可愛的卡通眼睛;離婚是為了和伊芙琳修復感情;即使是在王家衛(wèi)的那段成功人生里,偉文依然對伊芙琳說,即使再來一次,我依然會選擇和你一起私奔。在偉文看來,生活中的意外和雜亂無章的瑣事,也未必不能是生活中的樂趣??梢?,即使面對相似的生活困境,偉文、伊芙琳及喬伊觀念的不同也使得他們面對人生的狀態(tài)不同。偉文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存在主義強調(diào)的自由選擇,這意味著自由選擇自己想選擇的一切,意味著面對生活,創(chuàng)造一切,包括生活的意義。
電影《一一》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電影發(fā)明之后,讓人類的生命至少延續(xù)了3倍?!薄端蚕⑷钪妗愤@部影片也告訴我們,電影是承載多重宇宙最好的載體,電影是真正的“Everything、Everywhere and All at once”。除此之外,《瞬息全宇宙》也在傳統(tǒng)華裔家庭故事背景下,向現(xiàn)代社會的虛無主義進行反抗?!按嬖谥髁x著力描繪人在陰暗、荒誕的周圍世界中無法自拔、無能為力的處境,意在使人震醒。”⑤影片不僅展示了伊芙琳無法實現(xiàn)的自我認同、喬伊巨大的“貝果”虛無,也展現(xiàn)了偉文的生存選擇?!端蚕⑷钪妗穫鬟_了存在與虛無的問題,正是“愛”定義了我們的存在。每個人的愛不盡相同,我們何以存在?為我們所愛之人,也為我們所愛之物。
注釋:
①杜小真.存在和自由的重負:解讀薩特《存在與虛無》[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186.
②[美]Thomas R.Flynn.存在主義簡論[M].莫偉民,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178.
③[日]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M].王蘭,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5:133.
④魏建強.存在主義視角下寧浩電影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21.
⑤[法]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湯永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