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英
真題再現(xiàn)
請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為開頭,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姓名和校名。
佳作欣賞
那人,那樹
◎歐陽偉
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撫著遍野翠綠的茶樹,登上那座帶領全村脫貧的茶山。
又回外婆家,心中時有驚喜。村口原先的土路不知何時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陣陣清香撲面而來。
一路小跑,到外婆家時卻無人。我疑惑著,隔壁李嬸路過,笑瞇瞇地說:“你外婆在那邊的山上呢,我載你去?!蔽覒艘宦?。一腳跨上李嬸的三輪,向山開去。
一路風景大有變化,路兩旁原先臭烘烘的泥塘被填了起來,栽上了茉莉花,花香撲鼻。三年未回,家鄉(xiāng)變化竟這么大!
到了山下,眼前的景象令我吃驚,翠綠的茶樹與白云映照著,茶香撩人,一層又一層的翠綠疊起,山下淺草依依,兩三只飛鳥掠過,連綿的茶山相互依偎。李嬸向山頭招手,我聽見外婆的聲音傳來:“快上來!”李嬸應了一聲,便拉著我上山。李嬸步履穩(wěn)健,我緊跟其后,邊上山邊觀賞美景,喲!原先坐在村口的懶漢竟也背著竹籃在采茶!外婆向我招手,笑著喊我的名字,我不由得加快了上山的腳步。
茶香四溢,見到外婆時她背著個竹籃在采茶,我隨手折下一枝茶,茶葉上的露水飛濺到我的臉上。外婆用手擦去我臉上的露水,一臉得意地問:“咋樣?變化大吧?”我連連點頭,忙用手擦去外婆臉上的汗水。
跟著外婆穿梭在一梯又一梯的茶樹之間,我問起村里變化的事,外婆一手摘著茶,一手指向山頭的一塊牌子,上面赫然寫著幾個大字: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恍然大悟,耳邊傳來幾聲鳥鳴和大伯大嬸們爽朗的笑聲,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穿梭于茶樹之間,腳踩著的便是那脫貧幸福路!
加快腳步跟著黨,迎茶香,踏上那致富路!
師生討論
楊老師:這是咱們班同學寫的2022年廣東卷中考作文,現(xiàn)在,請大家暢所欲言,說出這篇作文在行文思路和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哪些特色。
生1:這篇作文給人的感覺清新活潑,讀來朗朗上口。
生2:作者對茶山的觀察非常細致,在描寫茶山景色的時候用詞很貼切,尤其是那句“翠綠的茶樹與白云映照著,茶香撩人,一層又一層的翠綠疊起,山下淺草依依,兩三只飛鳥掠過,連綿的茶山相互依偎”更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楊老師:的確,這篇作文的遣詞造句很用心,雖然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是作者在景色描繪以及情感表達上處理得十分自然,這種敘事風格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除了創(chuàng)作風格外,這篇作文的行文思路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呢?
生3:這篇作文的題目是“那人,那樹”,可見作者在擬題時就已經(jīng)明確了兩個寫作對象,一個是外婆,一個是茶樹。這篇作文從開頭到結尾都是圍繞這兩個對象展開的。
生4:這篇作文主要凸顯了作者對茶樹的喜愛。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了外婆家環(huán)境的巨大轉變,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讓作文格外充實。
生5:作者在結尾處的情感升華處理得非常巧妙。前文都是在講述外婆家的變化和茶山的美麗,但是,最后作者卻通過外婆的視角引出了“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發(fā)展口號,這樣的轉折不僅讓人讀完感覺心潮澎湃,產(chǎn)生情感共鳴,更是讓作者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楊老師:除此之外,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還用到了哪些比較特殊的構思手法呢?
生2:作者在開頭和結尾都用到了“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這句話,不僅符合考題要求,而且也讓作文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生1:作者在寫作時并不是針對某一件事展開敘述的,而是分別敘述了自己回到外婆家之后經(jīng)歷的幾個片段。
楊老師:是的,這篇作文在創(chuàng)作上最大的亮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行文風格比較活潑,很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閱讀興趣和代入感。二是作者雖然寫的是一篇記敘文,但并沒有像我們習慣的那樣圍繞某一個細節(jié)展開去寫,而是將個人經(jīng)歷、回憶和感悟穿插在一起,從幾個不同的片段著手來表現(xiàn)主題。那么,大家可以依據(jù)這篇作文梳理出作者的寫作提綱嗎?
生5:到外婆家,沒見到人——找到外婆——和外婆一起采茶。
楊老師:不錯,主要線索都提到了,但還是不夠全面?,F(xiàn)在老師給你們示范一下寫作提綱的列法:我們可以繪制一個樹形思維導圖,樹干處寫明作文題目,然后按行文順序畫出幾根樹枝,分別標注內(nèi)容,如下圖:
技法點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可見,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掌握更多語言運用規(guī)律是當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而學會列提綱可以助力學生迅速掌握更多語言運用規(guī)律。具體而言,可嘗試以下三種方法:
1.明確寫作主題,選好行文邏輯
依據(jù)作文要求明確寫作主題,這是列提綱的第一步。如果是命題作文,如“成長的代價”,那么直接以“成長”作為主題即可。如果是半命題作文,比如“我是如此地熱愛 ? ? ?”,那么就需要在凸顯“熱愛”這一情感基調(diào)的同時確定寫作對象,繼而展開論述。明確寫作主題之后,便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文邏輯。對于初中生而言,最常使用的主要有總分式、并列式和遞進式三種,當然,行文邏輯還可以細分為時間邏輯、空間邏輯、因果邏輯等不同類型。選擇好行文邏輯之后,基本的寫作框架就有了,后期只需要細化寫作提綱,尋找寫作素材,然后填充具體內(nèi)容即可。
2.積極學習借鑒,主動揚長避短
眾所周知,提綱的撰寫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認真審題并做好框架搭建外,它還需要經(jīng)歷反復的修改打磨。此外,不同類型和不同主題的作文適合的寫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要想掌握更多提綱撰寫技巧,還需要對不同類型的范文進行逆向拆解,即根據(jù)范文內(nèi)容找出行文主線、行文邏輯和寫作亮點,然后將這些內(nèi)容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提綱,以便從中學習借鑒更多寫作經(jīng)驗,進而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形式寫作。
3.注重語言實踐,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現(xiàn)出一篇作文的整體脈絡。如寫“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那么就可以繪制一棵思維樹,樹的主干寫書名,以此明確作文主線,樹的枝干處可以撰寫不同的內(nèi)容,包括書籍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三個點。然后繼續(xù)繪制分支,將三個閱讀點進一步細化,簡要記錄每個閱讀點的論述重心和閱讀感悟。當思維樹繪制完成后,其實作文提綱已經(jīng)基本成型,最后只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充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