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方揚
《天問》是以文字形式的提問,并沒有用圖畫直接描繪出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宇宙形象和宇宙觀。自戰(zhàn)國一直到秦漢時代,中國人普遍認為宇宙是什么樣的呢?天上、人間、九泉之下又是怎樣的景象?有圖才能有真相,一個偶然間的考古發(fā)現(xiàn)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1972 年1 月,人們在長沙馬王堆修筑防空洞的時候,挖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考古奇跡,這就是西漢馬王堆漢墓。隨后的一系列考古研究證實,這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并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墓主人辛追夫人(也有學者認為是“避夫人”)遺體和“T”形帛畫。
該“T”形帛畫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能完整地保存下來,相當不易。帛畫上寬92 厘米,下寬47.7 厘米,全長205 厘米,呈“T”字形,自上而下分三段描繪了天上、人間和地下的景象。該幅油畫就按照帛畫臨摹,把帛畫置于星空中??紤]到帛畫實際上是給墓主人起到“引魂升天”之意,所以在左、右兩側加上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因為中國古人認為“南斗主生,北斗主死”。
帛畫上段描繪的為天上的場景,頂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鶴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燭龍。右側有太陽,內有3 只腳的金烏。它的下方是翼龍、扶桑木和8 個較小的紅圓點,與古代天上“十日并出”的神話接近。左上部描繪了一女子凌空飛翔,仰身擎托一彎新月,月牙拱圍著蟾蜍與玉兔,其下有翼龍與云氣。
帛畫中段描繪了墓主人的平時生活體現(xiàn)。在華蓋與翼鳥掩映之下,是一位拄杖緩行的貴婦人側面像。在其前有兩人跪迎,后有3 名侍女隨從。此番場景,盡顯墓主人生前奢華的貴族生活。
帛畫下段所繪為幽冥地下,赤膊力士站立在兩條巨鯨上,托舉著大地,四周圍繞著長蛇、大龜、鴟、羊狀怪獸等。有趣的是,古印度人認為大地是由4 頭大象馱著,大象又站在大烏龜上,這點和帛畫有點類似。
這幅國寶級帛畫的內容極為豐富和復雜,所描繪的場景從人間到天上、地下,又從現(xiàn)實到幻想。這讓我們從側面了解到,這大概是當時中國人對宇宙天地以及人生、歸宿等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