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蘭亭觀鵝圖》局部,賞畫使人愉悅
要說書畫養(yǎng)生,如果不是親身體會,我也認為是無稽之談。多年的伏案工作,我也患上了肩周炎和頸椎病,愛好書法的王文昭老師生前告訴我,練練書法吧,書法能讓你的職業(yè)病有所緩解。開始我也不相信,認為練書法與伏案工作沒有什么兩樣,但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我練上了書法。幾年下來,不但我的肩周炎、頸椎病都好了,身體更加強壯,書法也大有長進。如今,我又愛上了繪畫,因為繪畫和書法一樣,不但有益身體健康,更讓自己的精神有了寄托,每當有人向我求字求畫,那種成就感讓我信心倍增,天天生活在歡喜中,能吃能喝能睡。
再看看歷史上,古往今來愛好書法繪畫的人,很多長壽的,就拿近現代的書畫家來說吧,書法家蘇局仙110歲、孫墨佛107歲,畫家劉海粟98歲,齊白石93歲……八九十歲的書法家、畫家真是多如牛毛啊。就是古代的皇帝,只要愛上繪畫或書法,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沒有幾個不長壽的。梁武帝活了86歲,武則天活了82歲,宋高宗活了81歲,清高宗活了89歲。這在皇帝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古代,真是難能可貴了。他們的長壽都與愛好書法或多或少有一定關系。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中說:“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睍嫾以跁媱?chuàng)作時,凝神靜思,使大腦皮層獲得輕松自在的零星刺激,這是書畫養(yǎng)生“動靜兩點論”中“靜”的一面。衛(wèi)爍在《筆陣圖》里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边@又是書畫里“動”的一面。一靜一動,這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之妙,被黃匡在《甌北醫(yī)話》中一語道破天機:“學書用于養(yǎng)心愈疾,君子樂也。”這樣的樂,正是豐子愷老先生把自己的印章定為“美意延年”的根源。
當然,我今天說的書畫養(yǎng)生,不僅僅是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美意延年,人們看到這些書畫家的優(yōu)秀作品產生的美感,獲得的享受,依然有益于身心健康。曾有罹病住院后,醫(yī)生建議每天欣賞古畫休養(yǎng)生息,以便調整身心狀態(tài),利于治療的例子。
還有清代畫家王時敏,古稀之年曾經患咳疾,整天咳嗆不止,非常難受。他的學生王石谷見老師服用藥物沒有效果,便仿照元代畫家王蒙畫了一幅《溪山紅樹圖》送給老師。王時敏玩味數日,咳嗽氣急的癥狀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高興之余,便在這幅畫上題了一段話:“余時方苦咳,得此飽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文愈頭風,良不虛也。”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