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構成,通過朗讀能讓學生體悟到文章中蘊含的語言美、情感美及意境美。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采取更為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讀出文字的生命力,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重點討論的課題之一。本文結合朗讀教學的必要性,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展開詳細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水平;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5-0198-03
新課程改革中“三維”教育目標的提出對當代語文教學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朗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構成,通過大聲、有感情地朗讀,將文字語言融入聲音中,轉換為富有感染力的口頭語言,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進一步增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能加深對課文的記憶。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重視朗讀訓練方法的選用、朗讀技巧的傳遞,豐富朗讀教學形式,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1.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意義
朗讀是一種較為廣泛的誦讀形式,對學生人格、氣質、修養(yǎng)及意志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小學語文中的朗讀通常指“誦讀”或“朗誦”,即通過有感情、大聲地誦讀課文,讓學生在嘴、耳、腦等器官的多重作用下,體會、感知文字中所蘊含的語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不管是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是對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及記憶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學的朗讀有著以下幾點意義。
首先,有助于培育學生的語感。語感即直接、迅速感知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語感具有直覺性特征,在朗讀的刺激下,能夠實語言及情感的迅速交融,并在語言現(xiàn)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感知語言、領悟語言。在大量的朗讀過程中,學生會對文字或者文章形成更加在立體化的感知,語感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其次,有助于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一直以來,情感教育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新課程改革尤為重視學生具備豐富、崇高、理性的精神世界,著重強調讓“學生能夠具備豐富、細膩的情感去審視世界、審視內心”,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良性發(fā)展。小學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關鍵階段,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展開朗讀教學,組織學生大聲、鏗鏘有力地朗誦文章,讓學生在文字、聲音的協(xié)同作用下更加深入地走進文本,進一步感知文章中蘊含人文情感、思想情感,達到熏陶學生思想及情感的目的。
最后,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里的“讀”就包括朗讀和誦讀。在對文章的反復誦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理解課文中的字、詞、句,從而增強對文章理解的目的。以部編版二年級《田家四季歌》的教學為例,課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劃分為4個段落,描繪了田間四季的不同景色。文章最后一段“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便是冬季田間上凍,人們不再忙于農活,可聚在一起企盼來年豐收?!傲恕弊直闶恰巴瓿伞敝猓魧W生不結合文義朗讀“了”,那么則難以理解課文的含義。同樣,朗讀對幫助學生記憶文章同樣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朗讀的刺激下,學生能夠全身心沉浸在文章中,同時結合聽覺和視覺記憶文章,從而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記憶,在今后的寫作及交際中能夠“信手拈來”。
2.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原則
(1)朗讀目標要具體、明確
學生的朗讀并非濫讀、亂讀,而是一個具體、明確的過程。部分教師將朗讀視為過渡性內容,沒有對學生制定相應的要求及任務,以至于朗讀教學“淺嘗輒止”“浮于形式”。由此,教師在組織學生朗讀時,應走出“放羊式”的教學形式,明確朗讀教學的具體目標,如設計相應的朗讀任務,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對集體朗讀,應讀完、讀好,切勿走走過場、草草收兵,要把握節(jié)奏、語調,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2)朗讀方法要靈活、多變
朗讀方法并非有統(tǒng)一的標準,具備多種形式,不一而足。對不同類型的文章,應選擇不同的朗讀形式,要貼合語境、貼合情感,讓朗讀教學發(fā)揮出最佳成效。當前可供教師選擇的朗讀方法眾多,如齊讀、單讀、對讀、賽讀、角色朗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應置于不同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境。通過對朗讀方法的靈活選擇,讓學生科學、合理地讀好每一篇文章,切實提高其朗讀水準。
3.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策略
(1)增強朗讀的重視度,擴增朗讀時間
小學生朗讀時間較少,更多停留于早自習階段,在課程中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朗讀文本的片段,以至于學生的朗讀時間有限,朗讀水平也難以提升。由此,要想實現(xiàn)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教師拓展朗讀陣地,增加朗讀時間。除去早自習,教師也要在課中、課后積極引導學生朗讀,組織課外朗讀、誦讀活動,讓朗讀獲得交際、寫作等同的地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教師廣泛引發(fā)重視,才能為學生的朗讀提供更多的空間,才能在大朗的訓練中提高朗讀水平。
(2)開展多元化朗讀活動,豐富朗讀形式
小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同樣要以多樣化的朗讀活動作為基礎。通過多元化誦讀活動、競賽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朗讀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進一步提高朗讀效果。比如,語文教師可以每隔一個月或者半學期在班級內組織開展課外朗讀大賽,讓同學們挑一些課外作品中喜歡的片段,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朗讀、誦讀。在比賽結束后,教師要選擇出最佳朗讀成員,并發(fā)放相應的獎勵,以此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朗讀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在不同的節(jié)日開展不同的朗讀活動,如在國慶之際開展“童心向黨”“歌頌祖國”等活動,在勞動節(jié)開展“迎‘五一’勞動贊歌”“發(fā)揚勞動精神”等活動等,通過多元活動的展開,營造朗讀氛圍,給予學生更多的朗讀空間,從而有效助力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3)充分借助多媒體手段,增強朗讀體驗
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下,多媒體技術步入了小學語文課堂,為語文教師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帶來了全新的渠道。在朗讀訓練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影音視頻,增強學生的視聽體驗,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作用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文章的情感,從根本上達到提高其朗讀水平的目的。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投屏,將需要朗讀的文本直觀展示在大屏幕上,配以動態(tài)圖片或者音頻,在音視頻的引領下,組織學生大聲、有感情地誦讀文本,實現(xiàn)沉浸式朗讀和深度朗讀。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塞下曲》的朗讀教學中,全詩主要描述了肅殺的邊塞風景,呈現(xiàn)出一種冰冷、肅殺的意境。以往,學生只能憑借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月黑燕飛高”的景象,無法感同身受,而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將“月黑雁飛高”的景觀直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此景象中大聲朗讀,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幫助學生對古詩文產生更加直觀和感性的認知。
同樣,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配備適宜的音樂。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體驗,陶冶情操,讓學生在朗讀中受到廣泛的情感和審美教育,教師也可以結合課文播放音頻。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黃繼光》的朗讀教學中,這篇課文歌頌了黃繼光的英勇事跡,贊揚了黃繼光同志頑強斗爭、舍己為人、慷慨奉獻的革命精神,體現(xiàn)出了濃厚的愛國情懷,為讓學生能夠更加領會這種情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段視頻,如《長津湖》片段,為課文朗讀更好的鋪墊,然后再播放一段《我的祖國》《五月的鮮花》等音頻,讓學生在內心深處升騰起一股澎湃之情。然后教師選出文章中的片段,組織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誦讀,從精神、情感上深度走進人物,學習到人物的高貴品質。
此外,多媒體技術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拓展學生的朗讀面,學會朗讀各種各樣的作品,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索引更多的拓展性朗讀材料,對一些文章進行延伸和拓展,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并將之作為朗讀的素材,全面增強學生的朗讀素養(yǎng)。如在學習《涼州詞》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索引一些王之渙的其他詩詞,如《登鸛雀樓》《送別》等,并組織學生朗讀,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品析王之渙的詩詞,進一步提高朗讀水平。語文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索引更多的教學資源,在朗讀訓練前,為學生展示一些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后續(xù)故事等,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更加深層次地體會文章的情感。
(4)創(chuàng)設趣味化朗讀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生動的情境是激勵、喚醒、激發(fā)學生參與的基石?!崩首x情境創(chuàng)設是指教師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引入和創(chuàng)設的具備較強情緒色彩、生動形象且具體的課堂場景,在特殊場景的吸引下,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增強學生的朗讀體驗,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目的。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北京的春節(jié)》的朗讀教學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選取課文中貼春聯(lián)、包餃子、放鞭炮等春節(jié)中的元素,創(chuàng)設過春節(jié)熱鬧的情境,再讓學生聯(lián)想過春節(jié)的習俗及活動,如拜年、長輩發(fā)紅包等。課上,小學語文教師先引入北京春節(jié)生活場景,帶領學生進入春節(jié)情境分析相關知識,再讓學生討論壓歲錢中蘊含的辭舊迎新、平安等美好祝愿,強化學生對北京春節(jié)團圓等的感知。在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有進一步感知后,教師再組織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可結合之前過春節(jié)時的場景,如此,學生的朗讀興趣大幅增強,朗讀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5)注重朗讀技巧的傳遞,提升朗讀水平
一個科學的朗讀方法不但可以促進學生順暢進行朗讀,還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首先,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音準”的訓練,部分學生發(fā)音不夠標準,朗讀不夠流暢,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融入音準訓練,如對兒化音、輕音進行重點訓練,讓學生反復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要發(fā)揮出引導作用,通過示范傳遞學生正確的朗讀技巧,如節(jié)奏把握、抑揚頓挫等,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觀察,及時糾正學生咬字不清晰的問題,對于一些集中性問題,要著重講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技巧傳遞,讓學生有效掌握朗讀技巧,全面提高朗讀水平。其次,教師要注重表達技巧的傳遞。朗讀實際上是一個理解、感受文字的過程,在學生的朗讀中,不能讓學生的思想“僵化”,要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思考和運動狀態(tài),避免為了朗讀而朗讀,在朗讀時要帶有思想和感情。教師可以首先進行示范,示范內容包括情感、停頓及重音等,在教師的帶領下,助力學生的朗讀取得最佳效果。
(6)設計肢體性朗讀動作,提升朗讀氣勢
在朗讀教學中,為增強朗讀的節(jié)奏感和氣勢,教師也可以根據(jù)課文的類型及文風設計相關的肢體動作,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到節(jié)奏,既有效增強學生的朗讀體驗,也能助力學生在朗讀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如在朗讀愛國類作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如“拍手”“敬禮”等動作,也可以給學生發(fā)放五星紅旗,讓學生在朗讀中舞動五星紅旗,全面增強學生的朗讀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在不同的課文朗讀中,通過肢體動作和聲音的雙重作用,讓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和氣勢得以增強,朗讀效果也會更佳。
(7)注重朗讀量的把控,削弱厭倦心理
學生的朗讀量決定了朗讀水平,在朗讀訓練中,并非讀得越多越好,并非一個以量取勝的過程。朗讀量過多,不僅會傷害學生的喉嚨,也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畏難心理,而朗讀量過少,則會導致朗讀訓練缺乏成效。語文教師要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結合教材及學生的興趣特征進行合理取舍。對一些情感豐富、短小精悍的課文,教師就可以將之作為朗讀素材,而對一些長篇課文,教師只要從中挑選幾個精彩片段進行朗讀即可。通過對朗讀量的把控,充分滿足學生的朗讀需求,使學生的朗讀取得最佳效果。
4.結語
朗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及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都有著重大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朗讀的重要價值,找準小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及興趣需求,積極開展多元化朗讀活動,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并重視朗讀技巧的傳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讓學生有方向、有方法、有情感地展開朗讀,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郝鵬亮.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朗讀的必要性以及開展策略[J].學周刊,2022(01).
[2]尤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措施[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9).
[3]李彬,張紹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