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楠
摘 要:在小學期階段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的,小學語文的自學普遍以閱讀為主,閱讀也是最容易和最常見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自主學習需要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做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其次,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再者,為學生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內(nèi)容,最后,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獨立思考。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一個適當正確的方式進行,才會自然而然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 自學能力 對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02
隨著大眾知識層的發(fā)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教育,國家正在逐漸進行教育改革,來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其深刻的變化,也給人們帶來新的挑戰(zhàn)。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就需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之路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永恒追求。教育改革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教師不僅去教授課程,而且更注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興趣、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的形成,而語文課堂教學是實現(xiàn)這些任務的主要方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形成也要靠教師在課堂內(nèi)進行培養(yǎng)。否則,培養(yǎng)具有一定自主精神和較強創(chuàng)新才能的高素質(zhì)人才,只能是空口而談,無本之木。國外的閱讀教學中,美國重視技術,日本則以通讀、精讀、速度為主,都重視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明確要求以學生讀的實踐活動為中心組織閱讀教學,并將其納入教學計劃。
在國內(nèi)的應試教育體制下,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和學生都把學習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一項繁重的課程,學習帶給學生們的只剩下壓力,在一天的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們基本上不會去選擇閱讀作為減輕壓力和負擔的方法,更有可能以娛樂為主來釋放這種壓力。所以,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如將閱讀布置成一種作業(yè)或者任務,不如去考慮多種策略和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才是更可取的,讓學生以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去習慣和接受,更能幫助學生成長和進步。
一、減輕作業(yè)負擔,鼓勵自主閱讀
現(xiàn)在倡導給學生減負,小學生經(jīng)常要花費好幾個小時來完成課下的作業(yè)以及預習和復習工作,導致學生沒有時間來閱讀各種書籍,并且對書籍只會停留在表面。因此,首先我們要給學生留出時間來進行閱讀,以此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所需的時間較長,而且需要日積月累,等我們每一天都在重復一件事情的時候,它就會是我們?nèi)粘5牧晳T。所以,語文教師可以每周用一節(jié)課到兩節(jié)課的時間,這期間不留任何其他的作業(yè),讓學生去進行自主閱讀,并且準備筆記本進行積累,這樣不僅有利于語文的學習,還有利于自身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且會讓作文變得更有文采。
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火燒云》這篇課文的時候,會空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與講風景相關的文章,并且在每次講課之前都會安排一周一次的閱讀課,在講課之前,教師會讓同學們對于自己所看到的好詞好句進行展示,一起學習和進步,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教材里關于美麗的風景的描述,而且通過知識分享,收獲頗多。
二、自主閱讀從繪本開始
小學生對文字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市面上的圖書詞匯復雜難懂,更有名著中很多難以理解的句子和典故,從這些書開始,就會打消小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建議從繪本開始,繪本對于小學生而言可能過于簡單,但最能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孩子都比較容易被圖畫所吸引,圖畫中的事物要比文字敘述更加直接,淺顯易懂,這就是為什么動畫比書對小學生更有吸引力的原因。適當?shù)牟鍒D,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去自主閱讀。兒童不同于成人的閱讀角度,他們善于捕捉被成人忽略的藝術細節(jié),會更細致、全面地欣賞作品。
兒童不僅以獨特的角度審視作品,他們在表達對作品的感受時也具有豐富、獨特的語言。這種語言類似于詩歌,樸素自然,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周作人就曾對兒童的審美能力給予評價:“兒童大抵是天才的詩人,所以他們能鑒賞出與眾不同的視角?!?/p>
例如,當語文教師講《火燒云》時,會插入許多五彩斑斕的圖片來展示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達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講到“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時,會制作精良的圖片或者ppt來改變這些云的形狀和顏色,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不僅讓教材淺顯易懂,而且讓小學生印象深刻,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這種輔助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三、自主閱讀,用心來讀
眾所周知,閱讀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閱讀分為兩方面——泛讀和精讀,精讀是一種費腦的“力氣活”,當精讀不能進行的時候,可以選擇泛讀,可以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然后再進行精讀,就會容易許多。而且,閱讀速度的提高也是從泛讀開始的,有的學生可以一目十行,而有的孩子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閱讀能力有限,則不利于自主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因此,掌握好自己的閱讀速度是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閱讀方法,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分享給大家。在閱讀中,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書、不懂就查的習慣,掃清文字障礙,學會搜集資料,學會摘抄精彩文段,儲存有用的信息,為寫作積累素材,為提升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語文教師在講《火燒云》當天的早讀時間,會讓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將《火燒云》原文讀一遍,然后以簡短的話總結文章的大概意思——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美麗的景色,等等。這不但有利于自主閱讀的養(yǎng)成,而且還提高了閱讀速度??梢姡鹤x是學生自主閱讀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四、閱讀時要選好書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萌發(fā)階段,也就是正在形成的過程中,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很容易在閱讀中選擇錯誤的方向,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不會自主閱讀。所以為他們提供感興趣的閱讀內(nèi)容,是每個教師和家長要做的事情。閱讀內(nèi)容是否合適決定了學生文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方向,沒有好的內(nèi)容,不會出來好的結果,而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推薦適宜的書目,在他們想要自主學習的時候,有可以選擇的方向。
另外,教師為學生挑選書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考慮。許多學生不知道知識的多元性,總以為閱讀一定要看一些名著或名人傳記,并將其認為是一種無聊的事情,其實對于自主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我覺得需要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特點都是不同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對閱讀的喜好自然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同學,并且提供各種題材的書,比如故事書、散文、詩詞、推理小說等,培養(yǎng)孩子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并從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樣才會激發(fā)自主閱讀興趣。
例如,語文教師會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推薦看各種書籍,如像《普羅米修斯》這樣的希臘神話故事,有《繁星》這樣的散文,有與教材相關的現(xiàn)代詩,有《蝙蝠和雷達》這樣的科技文,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只要針對他們的喜好推薦文章,他們就會自主閱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喜歡這種文章,學生自然積極閱讀,也可以針對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實現(xiàn)一舉兩得。
五、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讀而不懂,對讀無益,無非是浪費時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用腦理解和記憶知識點。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在學生不理解的時候答疑解惑,提供手段和方法。我們都知道,問句要比陳述句語氣重,而且更能激發(fā)自主閱讀的好奇心,更讓人印象深刻。所以當學生需要時,語文教師要耐心指導,保護學生探求知識的萌芽。學生閱讀文章時,也不要一味要求他們的速度,剛開始選擇讓學生設疑答疑,意思是學生最好一段一段地閱讀,先讀完一段后,會對文章的前面和后面有什么疑問,或者認為文章里有什么鋪墊和線索,學生都可以提出來,保留著未知,去繼續(xù)閱讀和探索。這樣,如果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可以詢問語文教師,讓老師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不但思路和條理清晰,而且對文章的內(nèi)容也有很好的掌握。
例如,教師在講《繁星》一文時,作者第一段提出“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那么學生們就會有疑問,作者喜歡星星的什么?為什么會喜歡星星?然后繼續(xù)閱讀時就會發(fā)現(xiàn),后面在講述作者小時候與星星的故事,星星雖然微小,但是無處不在地陪伴我們,仿佛能看到星星在朝自己眨眼睛,能聽到它們說話,就會讓作者忘記生活中的煩惱,像躺在母親的懷里一樣,每一句話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星星的贊美,以及陪伴作者的童年成長,給自己小時候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慰藉,作者在寫文章時,也想把這種快樂分享給眾多的讀者。所以,帶著好奇心去讀文章,就會實現(xiàn)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理解了文章內(nèi)涵,閱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六、提升對文章的評論能力
自主閱讀需要我們在閱讀之后進行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蔽覀冃枰伎?,來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也就是所謂的精讀。精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收獲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但是精讀相對復雜一些,需要教師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而且,每個人對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討論才會對文章有更好的剖析,能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對理解文章蘊含的意義很有幫助。在閱讀文章之后,教師需要讓同學自由討論,對文章進行評論。評論和討論的能力,對于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相互促進的,想法與想法的碰撞,能產(chǎn)生更好的閱讀效果。
例如,當學生學習《繁星》一文時,文章中講到“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同學們可能會對這句話有疑問,為什么船在動的時候,星星也會跟著動,而且還會非常低,搖搖欲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同樣的感覺,覺得星星會跟著自己走,其實星星是無數(shù)恒星組成的,是靜止不動的,可是這些恒星距離地球過于遙遠,而地球也是一顆星星,我們在地球上觀看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一起動的效果。其實,后面講到“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為什么作者會把星星比作螢火蟲?原本星星是不會發(fā)光的,會發(fā)光的只有熊熊燃燒的太陽,在我們眼中接收到的光源是被反射來的太陽光,所以恒星會看起來閃閃發(fā)光,螢火蟲也會發(fā)光,而把星星比作螢火蟲,也能體現(xiàn)繁星帶給作者一個美好的世界。所以,當我們這樣學習文章的時候,可以討論出很多有趣的知識。
七、實現(xiàn)生字好詞的積累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在閱讀時由于很多有陌生的字詞,導致閱讀困難,從而降低閱讀的興趣。所以,當學生閱讀時,會出現(xiàn)很多困惑,導致閱讀難以進行。但是,閱讀就是字詞積累的過程,字詞積累得閱讀越多,閱讀就會越順暢。陌生的字詞可以通過查閱字典、詞典來解決,查閱生字詞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未知的事物往往是有魅力的,我們在查閱之前可以想象這個字詞的讀音和意思,然后再去查閱來確認。
例如,學生在學習《繁星》一文時,會遇到“半昧”,學生可能不認識“昧”這個字,教師會引導學生去查字典,才知道這個字和醒是一個意思,半昧和半醒是相似的。然后每讀一句就會對生字詞進行積累,識字量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知識財富也會逐漸膨脹。在語文教學中,生字詞的積累是非常關鍵的。
八、提高興趣,營造場景
自主閱讀需要讀書氛圍來烘托,要讓更多人都參與到讀書中,希望愛讀書的同學不是個例。現(xiàn)實生活與讀書相聯(lián)系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每讀一本書就獎勵自己一個精美的書簽,湊齊5個精美書簽,可以免去一項語文作業(yè),用讀書來代替語文作業(yè),這個事情一定是有意義的,不但做到了作業(yè)的減負,而且還激發(fā)了全班同學閱讀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還收獲了精美的書簽。每個書簽都是自己長期積累的結果。獲得書簽的多少也標志著學生讀書的多少。書簽設計精美,可以長時間保存,當孩子們看到自己手里積攢的書簽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豪感。這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認同感,會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推動力,促進學生形成讀書的習慣。并且,這樣的活動貼近生活,能夠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只有貼近生活的學習,學生才更樂于參與,也更能持久地對其保持興趣。
總而言之,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學生就會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讀的書會越來越多,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能夠擴展知識面,增加文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益于學生學業(yè)的進步、人格的熏陶,百利而無一害。
參考文獻:
[1] 周金虎《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
[2] 王忠慧等《讀名人傳記? 樹遠大理想》,華文出版社2019年。
[3] 韋葦、李瑩、肖育林、王麗紅、孔稚鳳、朱素蓉《學前兒童文學(第3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4] 陸建非《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