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凱
【教學目標】
1.在復合情境中,產(chǎn)生閱讀小說《童年》的興趣,初步了解《童年》相關(guān)背景及主要內(nèi)容。
2.借助“人物站牌”,綜合運用單元所學方法閱讀小說片段,初步感受外祖母的人物形象,探究高爾基真實的童年生活,深化對大概念“小說大多是虛構(gòu)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的理解。
3.借助日程安排表,自主規(guī)劃閱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復合情境
(一)延續(xù)單元情境
1.出示故事會招募令
師:同學們,我們在前面的“凡人不凡”故事會上,講述了本單元中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來到“快樂讀書吧”,我們又將講述新的人物故事。請看本期招募令。
2.明晰故事會要求
師:招募令有什么要求?
生:要借助站牌,講述《童年》中的人物故事。
師:用圖來講故事,你讀得很仔細。
(二)創(chuàng)設專屬小情境
1.交流旅游經(jīng)驗
師:帶上任務,一起踏上《童年》之旅。大家在旅行前,通常會做些什么?
生:準備物品,提前做攻略。
生:了解旅行線路。
師:大家都會為旅行做足準備。今天我們就來做一份《童年》的旅行攻略。我們將通過背景須知、名家好評、線路概覽、站點推薦、游覽建議五個方面,全面了解《童年》。
2.掌握旅行攻略
(1)背景須知
師:有誰了解《童年》的作者呢?
生:《童年》的作者高爾基出生于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父親病逝,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后來外祖父破產(chǎn)了,母親也去世了,11歲的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雖然只上過兩年小學,但一直堅持自學,讀了很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最終成為世界著名作家。
師:正是坎坷的經(jīng)歷,造就了偉大作家高爾基。誰還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生:這一時期,正是19世紀末大革命爆發(fā)的前夕,俄國在沙皇殘暴的統(tǒng)治下,民不聊生。
師:高爾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童年》的。
(2)名家好評
師:《童年》之旅怎么樣?游覽過的名人是這樣評價的。(出示名人評價)
俄國文學批評家丘科特斯基:《童年》不僅是一部藝術(shù)珍品,而且是高爾基的傳記,是他全部創(chuàng)作的注解,于我們來說是極為珍貴的。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在俄國文學中,我從來沒有讀過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師:聽了這些名家評價,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 :《童年》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展現(xiàn)了高爾基的成長。
生:這么多名家都給了好評,我好想了解書中究竟講了什么。
(3)全線游覽
師:讓我們一起來游覽全線吧!請打開導讀部分,說說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童年》就是以高爾基的經(jīng)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4歲到11歲的童年生活。
師:看看目錄,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阿廖沙去了很多地方,去過“尼日尼”“外祖父家”還到了“人間”。
師:你關(guān)注到阿廖沙成長的足跡。
生:故事里有很多人物,比如“茨岡尼克”“好事情”等。
師:書中人物眾多,我們應該如何閱讀呢?“快樂讀書吧”給出了提示。誰來讀一讀?
生:很多小說中人物眾多,厘清人物關(guān)系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故事。比如,《童年》中出現(xiàn)了數(shù)十個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們都是圍繞著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們和阿廖沙之間的關(guān)系,就不難分清了。
師:我們?yōu)槿宋镏谱鳌罢九啤?,標注他與阿廖沙的關(guān)系,這樣就很好區(qū)分了。
(4)線路推薦
師:要了解這么多人物,讀這么多故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快樂讀書吧”給了我們一個好方法。誰來讀一讀?
生:小說生動的情節(jié)會給我們留下較深的印象,這些情節(jié)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個性格各異的人。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該怎么閱讀了嗎?
生:可以把人物和情節(jié)關(guān)聯(lián)起來,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
師:書中人物眾多,大家可以重點關(guān)注外祖母、小茨岡、好事情、母親等主要人物的故事線,感受阿廖沙的成長。
師:今天,我們將游覽外祖母相關(guān)的三個故事站點,建議大家先打卡站點,再介紹站點,來一場深度游。我們可以用關(guān)鍵詞概括故事,為站點命名。思考高爾基為什么會記錄下這個故事,在打卡欄內(nèi)寫下自己的感受。
二、架構(gòu)有機任務
(一)任務一:游覽故事站點
1.打卡故事站點
師:請快速閱讀三個故事站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參照范例,填寫站牌名稱,在組內(nèi)交流。
(1)你會為站點取一個什么名字,來概括發(fā)生的事情?
(2)高爾基為什么要記錄這段故事?
(生閱讀,并討論)
2.分享打卡感受
(1)交流站點一
生:我們命名為“與我聊天”。這部分主要講外祖母與我聊天的過程。
師:有補充的嗎?
生:我命名為“黑暗中的聊天”。我從“同你爸爸告?zhèn)€別吧,你再也見不到他了,他死了,親愛的,他死得太早了,還沒到時候啊……”知道這次聊天在阿廖沙父親離世的時候。
師:原來,這里的黑暗具有雙重含義,一是父親的離世,二是阿廖沙的病痛。請你完整說說這件事。
生:祖母在“我”父親離世時,在“我”病重時,在我籠罩在黑暗時與“我”聊天。
師:你把主要內(nèi)容說清楚了。為什么高爾基會記錄下這件事呢?
生:因為外祖母為他帶來了溫暖,從“她講話的時候溫柔,快活,又能說會道。從見到她的第一天,我就跟她一見如故”可以感受到聽外祖母講話讓高爾基感到舒適。
師:你關(guān)注到外祖母說話給作者的感受。那么,外祖母是怎么和他講話的呢?我請兩名同學來讀一讀。
生:你從哪兒過來呀?
生:從上面來,從下城來,不是過來,是坐船來!人怎么能自己從水上過來呢,真是個小迷糊!
生:我怎么就迷糊呢?
生:因為你吵得人迷糊啊。
師:從這段對話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結(jié)合注釋知道“從上面來,從下城來”是指外祖母來自伏爾加河上游的下諾夫哥羅德,因而說“從上面來”;而“從下城來”中的“下城”是對“下諾夫哥羅德”的簡稱。她故意把話說得有趣,是想用這種幽默打消作者內(nèi)心的悲傷。
師:你關(guān)注到注釋,理解了難懂的內(nèi)容。正是外祖母的親切和幽默,溫暖了高爾基的童年。
(2)交流站點二
師:我們繼續(xù)來到第二個站點交流。
生:我們命名為“作坊救火”。故事主要講了夜半作坊著火,外祖母沖入火海,搶出了礬油的事。
師:你抓住了地點和事件。
生:我們站點命名為“勇闖火?!薄R驗閺倪@個故事里,我們感受到外祖母的勇氣。
師:你們關(guān)注了外祖母的勇敢。大家的命名各有側(cè)重,但都關(guān)注到了外祖母救火。高爾基為什么要記錄下這件事呢?
生:可能是外祖母救火的勇敢讓高爾基受到了震撼?!盎饎菰絹碓矫汀薄耙鄣幕鹕囹v躍翻滾”都體現(xiàn)了危險在逼近,可外祖母卻勇敢不退縮。
師(播放影片):你關(guān)注到火場環(huán)境。來,我們通過一段影片,走進當時的情境??戳诉@段影片,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生:我留意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表現(xiàn)。面對火災,格里高利和舅舅在大喊,外祖父在哀號,外祖母卻動作麻利“往頭上披了一個空袋子,用馬披把自己纏了一圈,徑直跑向大火”拿出會爆炸的礬油,是她救了所有人。
師:你關(guān)注到了人物表現(xiàn)的對比。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外祖母在場,結(jié)局可能是怎樣的?
生:沒有誰會想起作坊里的礬油,可能會讓家中傷亡慘重,可能不會有作家高爾基了。
師:現(xiàn)在,你知道高爾基為什么要記錄下這件事了吧。
生:外祖母這樣的壯舉給了高爾基勇氣。
師:外祖母的勇敢深深影響了高爾基,讓他學會直面苦難生活。
(3)交流站點三
師:來聊一聊第三個站點。
生:我們命名為“奇幻故事”。故事中米龍老人不分晝夜,一直禱告,充滿了奇幻色彩。
生:我們命名為“哲理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該聽從惡人的命令,不應躲在別人的良心后面”的道理。
生:我們命名為“動人故事”。外祖母的“話語節(jié)奏鮮明,綿綿不絕”,可見不僅故事內(nèi)容有趣,外祖母也很善于講故事。
師:的確,外祖母講的故事奇幻動人、富含哲理。為什么高爾基會記錄下這件事呢?
生:一是本身外祖母講的故事有趣,二是故事有哲理,教會了高爾基做人正直的道理。
師:你們從故事的內(nèi)容、哲理和影響展開了思考。請其他小組補充。
生:作者介紹中說“坎坷的經(jīng)歷給了他豐富的寫作素材”,外祖母的故事,一定給了他很多寫作靈感。
師:你聯(lián)系作者介紹,站在了作家成長的角度展開了思考。
生:外祖母的女兒、女婿相繼病故,她的生活并不好過??伤龢酚^地講故事,這種樂觀一定影響著高爾基。
師:外祖母用故事帶給了高爾基寫作靈感和樂觀面對生活的勇氣?!锻辍分羞€有很多這樣的民間傳說,大家有興趣可以仔細讀一讀。
(二)任務二:分享打卡心得
師:剛才我們打卡的站點只是“我”與外祖母的故事的一小部分。書中還有很多故事等著我們?,F(xiàn)在,讓我們回顧站點講故事,請看合作要求。
1.圖說故事:選擇一個外祖母有關(guān)的故事,在組內(nèi)分享,并借助故事點贊卡相互評價講述的故事。
2.集中分享: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在全班展示。
(學生互動分享)
師:接下來,請各組的金牌故事家上臺自由展示。
生:父親走了,阿廖沙還生著重病。黑暗中,外祖母朝著阿廖沙走去,和他聊天。她逗他說:“我從上面來,從下城來,不是過來,是坐船來!”原來,她住在上游,那座城卻叫作下城,真是有趣又讓人摸不著頭腦。看著阿廖沙迷糊的樣子,她親切地叫他小迷糊。正是她的幽默風趣,讓阿廖沙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記住了這段溫暖的往事。
生:雖然我沒有親眼見過這位外祖母,但我卻在故事里看到了我的外祖母的影子。我的外祖母住在鄉(xiāng)下,每次跟著她去菜地里轉(zhuǎn)悠,踩壞了菜苗,弄壞了莊稼,她從不責備我,只是摸摸我的鼻子叫我“小傻瓜”,這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師: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
生:喜歡。他不僅把阿廖沙與外祖母的故事講清楚了,還從中看到了自己外祖母的影子,我覺得很溫暖。
師:你的故事有生活的影子、有動人的細節(jié),謝謝你溫暖的故事。請大家繼續(xù)分享故事。
生:外祖母這天繪聲繪色地給阿廖沙講了個故事:戰(zhàn)士伊萬奉戈爾江之命去殺米龍老人,雖然他內(nèi)心并不想這么做,可這是主人的命令,他不敢違抗。他讓米龍臨死前做好禱告,他再動手。怎料,米龍老人這場禱告沒完沒了,從日出到日落,從花開到花落。他們僵持不下,一起穿越了春夏秋冬。最后,伊萬的武器和盔甲都腐朽了,身體也不能動彈。這便是一個人違背良心做事的懲罰。我想,正是樂觀的外祖母用奇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給了高爾基啟發(fā),讓高爾基受益終生,成了偉大作家。這就是故事的力量。所以,“好讀書,讀好書”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師:好一句“好讀書,讀好書”,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
生:喜歡,他讀高爾基的故事時,還帶入了自己的生活感悟,我覺得很有道理。
師:的確,好故事成就好人生。
(三)任務三:驅(qū)動閱讀之旅
1.計劃日程安排
師: 《童年》有13章,260頁之多。你們準備怎樣完成這場旅行呢?
生:可以先通讀,再把忘記的情節(jié)仔細讀一讀。
生:可以每天讀一章,分十三天讀完。
師:建議大家可以制作一張日程安排表,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閱讀進度。
(生制作日程安排表)
2.明晰旅行流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童年》的作者、背景、小說內(nèi)容,試讀了三個小片段。我們讀著阿廖沙的故事,看到了高爾基真實的童年,想起了身邊人、身邊事。正如單元導語所說“小說雖然大多是虛構(gòu)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接下來的日子里,就請大家打開書,踏上《童年》之旅,盡情感受高爾基童年中的笑與淚、經(jīng)歷與成長吧!
【教學反思】
筆者執(zhí)教的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童年》的導讀課。依托任務群,本次導讀課從“激發(fā)”“激活”“激勵”三個維度,驅(qū)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
一、雙重語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首先,本次教學延續(xù)了單元創(chuàng)設的“凡人不凡”故事會情境,使學生的閱讀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意義,在第一時間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其次,本次教學還借助“童年之旅”的情境,將傳統(tǒng)的學習活動整合為富有生活邏輯的旅行步驟——學習攻略、實地打卡、分享感受,讓學生在閱讀旅行者的角色體驗中,進一步提升閱讀興趣。
二、層級任務激活學科觀念
面對整本書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探究性問題,教師應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樹立可遷移的學科觀念。本次教學圍繞大概念“小說大多是虛構(gòu)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設計了多層任務,力求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任務推進中激活學生對小說體裁的理解。任務一 “游覽故事站點”促進學生整體感知小說內(nèi)容,初步感受高爾基坎坷的成長經(jīng)歷,為整本書閱讀做好準備;任務二“分享打卡心得”促進學生綜合運用單元所學閱讀片段,探討話題,初步感受外祖母的親切幽默、勇敢樂觀以及對高爾基的積極影響,并發(fā)散思維,從小說延伸到生活,豐富閱讀小說的感受。任務三“驅(qū)動閱讀之旅”引導學生整合任務二中的閱讀感悟,將敘述故事和聯(lián)系生活抒發(fā)感受相結(jié)合,打通小說與現(xiàn)實的壁壘,促進學生進一步感受《童年》中映射出的高爾基真實的童年生活,深化對大概念“小說大多是虛構(gòu)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的理解。
三、前置量規(guī)激勵自我監(jiān)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diào)要“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筆者將第三階段“凡人不凡”故事會上的評價量規(guī)前置到了導讀課上。量規(guī)從敘述故事和表達感受兩個維度,給出了“金牌故事家”“銀牌故事家”“銅牌故事家”三個等級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借助量規(guī)嘗試對試講故事相互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與優(yōu)秀案例間的差距,促進其在接下來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按照標準,及時進行自我監(jiān)控,調(diào)整閱讀策略,梳理故事情節(jié),感受人物品質(zhì),聯(lián)系生活,積極探究不同人物對高爾基童年產(chǎn)生的影響,在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保障整本書閱讀的質(zhì)量和效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北區(qū)中央公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