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娟
詞是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長短句”,盛行于宋代。詞可以沒有詞題,但一定要有詞牌名,如蘇軾的《浣溪沙》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是只有詞牌名。
如何才能更好地學習一首詞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四個妙招,有了這四個妙招,你一定會收獲滿滿!
一、關注詞題及相關文字。
詞的詞題、相關文字要留意,它們往往藏有重要的信息。如,《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中,“送鮑浩然之浙東”是詞題,其中“鮑浩然”是詞人的朋友,“送”是“送別”的意思,“之”是“往,去”的意思。讀懂了這些信息,我們就會明白: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寫的是詞人送別自己的朋友。再如,蘇軾的《浣溪沙》只有詞牌名,沒有詞題,但我們從“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中,同樣可以找到重要的信息:“蘄水清泉寺”交代了詞人游玩的地點,“溪水西流”點出了這條小溪的與眾不同之處。讀完這些文字,我們自然聯(lián)想到這首詞寫的是詞人在蘄水清泉寺游玩時的所見、所感。
素養(yǎng)訓練
“卜算子·詠梅”中,______________是詞牌名,_________是詞題,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____________的詞。
二、品味字詞句。
一首詞中雋永濃縮的字、詞、句,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義,飽含著詞人豐富的情感,或懷念友人,或表達離情別緒,或寄情山水,或詠今懷古……《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的上闋中,“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這兩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山水寫得有情有義,也暗含依依惜別之情。下闋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兩次點出“送”,“才送”“又送”有層層遞進之感,可見詞人的離情別緒越來越濃。蘇軾的《浣溪沙》,上闋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岸獭弊挚梢娞m芽的嬌嫩,一個“浸”字寫盡蘭草的生機和活力,“凈”字突出了沙路的干凈?!澳河辍薄白右?guī)啼”將詞人復雜、憂愁的心緒表現(xiàn)了出來。
素養(yǎng)訓練
蘇軾在《蝶戀花·春景》中寫道:“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闭埬惴治觥袄@”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想象畫面。
我們在誦讀詞的時候,可以借助詞的內容、注釋,以及插圖,大膽地想象詞所描繪的畫面,將詞想象成一幅畫,讓詞中所描繪的景象都在畫中呈現(xiàn)。想象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情感。朗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時,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詞人目送友人,友人越走越遠,身影越來越模糊,最終消失在青山秀水之間,而詞人久久不愿離去,熱淚在眼眶里打轉的畫面。讀蘇軾的《浣溪沙》,我們仿佛和詞人一起漫步溪邊,走在異常潔凈的松林間的沙路上,仿佛聽到了蕭蕭的雨聲和杜鵑鳥的啼叫聲。
素養(yǎng)訓練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所描繪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體味情感。
詞人通過詞來抒發(fā)情感,如熱愛大自然、思鄉(xiāng)思親、渴望建功立業(yè)、離別的不舍、團聚的歡喜……這些情感有的我們比較熟悉,有的則有些陌生。詞人抒情的方式也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含蓄。我們在學習詞的時候要細細品味。如,黃庭堅的《清平樂》中,詞人寫春天悄悄地走了,沒有留下行蹤。春天的蹤跡誰能知曉?除非去問黃鸝。可是黃鸝的叫聲沒人能聽懂,黃鸝只好借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遠去了。詞人通過寫尋春、問春,將惜春之情、尋春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素養(yǎng)訓練
蘇軾在《浣溪沙》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