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應對發(fā)展的趨勢,高校的體育舞蹈通識課堂借此發(fā)展而進入大學課堂。在該課程中,體育舞蹈是作為主要課程的,并且是針對所有高校學生進行的通識課程,這是對全民健身的響應,也是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的素質的提升,本研究以體育舞蹈通識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來探討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重要意義。
1 全民健身的提出與發(fā)展
顧名思義,全民健身是一種運動形式,并且是全民都參與進來的一種趨勢。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全民健身被提出,這是一次值得紀念的提出。因為這次的提出,中國才有了自己的科學健身的指導方向,并且根據(jù)中國居民的實際的運動的記錄,探討出了有效的體育運動方案,以來知道全民健身的方向和目標。作為未來的社會的新血液——高校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并且能夠在大學期間學習如何進行體育舞蹈來提升自我,這也是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并且為全民健身做出了一份努力。只有在高校中,通過通識課程的方式來教學生進行體育舞蹈,才能最大面積地普及且引導高校學生進行健身與運動。所以,在高校中所設立的體育舞蹈課程是一次改革,一次創(chuàng)新,也是一次對全民健身的回應。只有在這個高校學生的群體中開始全民健身,其以后的發(fā)展以及對社會全民健身的推進,才有一定的力度和效果。
1.1 高校學生體育舞蹈健身現(xiàn)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應對發(fā)展的趨勢,高校的體育舞蹈通識課堂借此發(fā)展而進入大學課堂。體育舞蹈可參與性強,內容豐富。跳體育舞蹈,特別是拉丁舞,能使全身關節(jié)和肌肉得到活動。在該課程中,體育舞蹈是作為主要課程的,并且是針對所有高校學生進行的通識課程,這是對全民健身的響應,也是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的素質的提升。它對人的生理指標和心理指標,都有較明顯的影響.因而.它自然成為有較高體育價值的,被用來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的有效體育手段。對體育舞蹈有濃厚的興趣,有些學生是奔著健身健美的目的去的,而有些學生則是對體育舞蹈有著無比的熱情,對舞蹈的熱愛往往會衍生出對舞蹈技術和教學的用心鉆研。這對他們今后從事舞蹈教師行業(y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身體的協(xié)調性比較好。舞蹈教師行業(yè)比較特殊,要具備一定的先天條件才能勝任。第三,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尤其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人品,管理者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少高校喜歡選用學習體育舞蹈的在讀大學生作為舞蹈教師的培養(yǎng)對象,這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因為大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領悟能力,接受知識快,教學中容易觸類旁通;而且溝通、表達等綜合能力都較高;課余時間相對充裕。各種條件都讓這一人群成為體育舞蹈教師比較理想的培養(yǎng)對象。另一理想的培養(yǎng)對象就是其他專業(yè)的高校學生。
1.2 高校學生全體健身效果
高校學生接受規(guī)范的教學,跳出規(guī)范的舞蹈,打下扎實的基礎,都有賴于教師的規(guī)范教學。體育舞蹈可參與性強,內容豐富。跳體育舞蹈,特別是拉丁舞,能使全身關節(jié)和肌肉得到活動。只有在高校中,通過通識課程的方式來教學生進行體育舞蹈,才能最大面積地普及且引導高校學生進行健身與運動。所以,在高校中所設立的體育舞蹈課程是一次改革,一次創(chuàng)新,也是一次對全民健身的回應。只有在這個高校學生的群體中開始全民健身,其以后的發(fā)展以及對社會全民健身的推進,才有一定的力度和效果。所以在舞蹈教師的培訓初期要樹立規(guī)范的意識,不走“歪門邪道”。說到規(guī)范,很多人都想到金銀銅牌是青少年的必學知識,不過這不是培養(yǎng)一位舞蹈教師最初灌輸?shù)膬热?。首先,了解正確的基本站姿。有些孩子的腳下功夫很棒,但當視線放到他們的上身時,卻發(fā)現(xiàn)是東倒西歪的,顯然這些孩子的老師沒有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站姿訓練。舞蹈教師要懂得保持正確站姿時上身的基本要點是脊椎垂直,肩胛骨打開、收緊,臀部夾緊,后背線條垂直,脖子后靠。當上身找到垂直重心后,再用腳去“找”地板。腳牢牢抓住地板,重心就可以穩(wěn)穩(wěn)地放在地板上,而不是靠手亂晃來保持平衡。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功課都做好之后,在移動的過程中練習保持上身的姿態(tài)和腿部的線條。有了前期的功夫,這時只要多加練習,正確的移動姿態(tài)的展現(xiàn)就能水到渠成了。當以上基礎打牢了,就可以開始體育舞蹈的元素和舞步的學習。
1.3 高校學生體育舞蹈課程基本內容
高校的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應該是多種課程內容以及不同的教學結構所構成的,并且是從學生的接收程度來設立基本的課程以及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以高校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fā)展為基礎,從通識課程入手,來推廣高校通識課程的普及面,以及學生對同時課程的接受程度。課程的基本內容的設定要以學生的接收程度為中心,以及能夠在規(guī)定的課程時長受教。不僅要教學生一定的理論的知識,還要適當?shù)剡M行一定程度的實踐。只有讓學生從理論鏈接到實際的活動中來,高校學生才能從這一門通識課程中學到實際有效的東西,并且將會對他們的發(fā)展和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學生是這門課程的主體,而老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高校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混合式教學
當舞蹈以一門課程的形式出現(xiàn)在老師手中時,很多人就會在教學過程中陷入一個誤區(qū):緊扣規(guī)范的舞蹈動作和優(yōu)美的舞蹈姿態(tài)。事實上,舞蹈是一種動態(tài)的人體形象流動于一定空間與時間中的舞臺藝術,它的美蘊藏在一系列的動作、韻律、表情、構圖、音樂、舞美、服裝的整體效果中,不獨是肢體藝術。而相對大多數(shù)舞臺舞蹈而言,體育舞蹈的展示空間更加特殊——在四面都是觀眾的舞池中表演。給學生上課時,我們經(jīng)常要求他們多觀看世界級舞蹈大師的表演,試圖讓他們以此為途徑感觸大師舞蹈中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可這個愿望卻常常被實際教學中的幾次示范所瓦解。對學生而言,老師就是他們直接效仿和崇拜的榜樣,大師的舞蹈很美藝術感強但遙不可及,老師的舞蹈卻看得見摸得著,在模仿大師的舞蹈和模仿老師的舞蹈之間做選擇時,學生會很聰明地舍遠取近。不過,這樣會使他們淪為老師舞蹈的復制者,此時老師必須迫使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展示出具有一些個性特征的舞蹈,不管他們的表現(xiàn)是滑稽還是可笑,都要給予他們空間去犯錯誤。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舞蹈存在的無數(shù)種可能性,保持愉悅的學習態(tài)度,覺得嚴格的訓練并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復鍛煉,這才是舞蹈教學的內涵所在。當然,在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形式傳達情緒時,老師也可以利用示范,告訴他們抒發(fā)某種情緒的一種或幾種方式,引導他們運用更多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帶著自己的思考去審美。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老師舞蹈的復制者,并逐步成為自己舞蹈的創(chuàng)造者。優(yōu)秀的舞者都具備一個特質:敏感。這種敏感性讓他們能夠敏銳地把握和表現(xiàn)他們所接觸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一切可見的和不可見的事物,并且能夠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舞蹈)傳達出來。在舞蹈教學中,幫助學生增強對事物的敏感性是幫助他們你塑造“個性”的前提。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各不相同,不僅審美情趣會存在差異,每個人的性格、感性程度以及各種人文知識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使他們對相同的事物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比如在倫巴舞中表達“離別”的情緒,有的人會選擇用分開的站位展示,有的人則會利用舞伴身體位置關系從重疊到分開進行展示,甚至有些人不運用任何舞蹈動作,將情緒傳達的重點放在了“眼睛”上。這些與他人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是個性的情感認識。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設置許多故事情境和情感,讓學生在反復多樣的模擬中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特征和情感特點的表達方式。經(jīng)過反復地調整練習,學生的舞蹈就會具備一些“個性化”特征。
3 高校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教學實踐
3.1 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教學實踐重點
通識課程是一門高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而不是必選的課程。通識課程的開展是為了更加完善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提升高校學生的不同領域的知識水平和儲備,為更好地培養(yǎng)高校優(yōu)秀學生和社會未來人才而需要設立的課程。在體育舞蹈通識課程中,課程的基本內容要包括教育要求中設立的體育舞蹈課程要求內容,同時教師的自我的提升和課程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高校體育舞蹈通識課程要從學生的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入手,從心理上消除學生對體育舞蹈通識課程的疑惑,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能夠灌輸一定的教學學習理念,只有在學生理解了這門課程開展的意義,以及對學生的用處,學生才能調動起自我的積極性來參加課程。學生的積極性與老師的負責,再加上課程的安排合理,這門通識的課程才能達到它的目的。高校學生在進行學習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時,學生可以先進行一定的理論學習,比如基礎的體育舞蹈的理論,可以通過現(xiàn)代設施來學習,在自己的認知中可以形成一定的關于該課程的理論框架。然后在體育舞蹈的通識課程中,通過教師的實際的教學,學生就可以能夠從理論結合實際的練習來更好地學習該門課程。
3.2 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教學中教師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設置許多故事情境和情感,讓學生在反復多樣的模擬中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特征和情感特點的表達方式。經(jīng)過反復地調整練習,學生的舞蹈就會具備一些“個性化”特征。任何一種舞蹈的源泉都是舞蹈發(fā)源地的本土文化,學生們知道各個舞種發(fā)源地的文化嗎?很顯然,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懂的,即便是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在不懂的情況下,教學的秘訣就是拒絕“偽裝”。不管懂不懂舞蹈發(fā)源地的本土文化,舞蹈中所傳達的情緒卻是具有共性的,不論開心還是憂郁,歡樂還是悲傷,用符合音樂特性的肢體動作將情緒直接傳達出來,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過,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忽視這種“真實的情緒傳達”,他們會使用各種舞蹈技術和花樣技巧對自己的舞蹈進行包裝,這種重技術而輕情緒的表達方式就是“偽裝”——始終用技術技巧模擬出各種情緒。可是,這種為了舞蹈而舞蹈的“偽裝”到底能夠持續(xù)多久,又能有多完美,恐怕到最后會使所跳出來的舞蹈喪失原有的風格和味道,成為徹頭徹尾的花架子。正如很多學生模仿世界冠軍的動作只是學會動作一樣,在“偽裝”各種情緒的過程中,我們很少會去思考:為什么會使用這些動作,應該在怎樣的音樂和情緒下使用這些動作真正的情緒是無從模仿的,而是屬于單獨表達情緒的個體,反映著他們的文化底蘊和情感釋放。既然如此,在教學中老師就應該摒棄將技術作為舞蹈評定唯一標準的做法,從“情感”這個根本出發(fā),引導學生端正對舞蹈的認識,拒絕對舞蹈實行“偽裝”。
3.3 體育舞蹈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
在體育舞蹈通識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其實踐方式如下: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進行一定的理論的科普和教學,能夠為該門課程的練習教學模式打下基礎,其次再結合課程設計中的視頻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相似的教學視頻,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定的模仿指導姿勢。這是一種模仿學習法,學生先在腦海里形成一定的形象記憶,然后再采取一定的時長的教師現(xiàn)場實踐教學,讓學生從理論上升到實踐中。這種混合式教學實踐才能夠帶動整個高校體育舞蹈通識課程的推動,為高校學生全體健身出一份力。課程的基本內容要包括教育要求中設立的體育舞蹈課程要求內容,同時教師的自我的提升和課程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高校體育舞蹈通識課程要從學生的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入手,從心理上消除學生對體育舞蹈通識課程的疑惑,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能夠灌輸一定的教學學習理念,只有在學生理解了這門課程開展的意義,以及對學生的用處,學生才能調動起自我的積極性來參加課程。學生的積極性與老師的負責,再加上課程的安排合理,這門通識的課程才能達到它的目的。高校學生在進行學習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時,學生可以先進行一定的理論學習,比如基礎的體育舞蹈的理論,可以通過現(xiàn)代設施來學習,在自己的認知中可以形成一定的關于該課程的理論框架。然后在體育舞蹈的通識課程中,通過教師的實際的教學,學生就可以能夠從理論結合實際的練習來更好地學習該門課程。高校的體育舞蹈通識課程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提升了學生自我的身體素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的審美水平[3]。
4 結束語
體育舞蹈作為全民健身的項目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應對發(fā)展的趨勢,高校的體育舞蹈通識課堂借此發(fā)展而進入大學課堂。在該課程中,體育舞蹈是作為主要課程的,并且是針對所有高校學生進行的通識課程,這是對全民健身的響應,也是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的素質的提升,本研究以體育舞蹈通識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來探討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熊文俊.合作學習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評《體育舞蹈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7(5):109.
[2]肖志艷.功能、目標與策略: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研究——基于新課程標準視角[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7):410,412.
[3]肖志艷.社會化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的影響研究——基于去圍墻化視角[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152-153.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教學改革工程項目A類(項目編號:2022JGA164)。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