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琦
《魔物的誕生:1760年代法國熱沃當怪獸事件》
作者:[美]杰伊·M.史密斯
譯者:林劍鋒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定價:98元
人們通常認為謠言止于智者,愚昧無知的平頭百姓則是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但《魔物的誕生:1760年代法國熱沃當怪獸事件》一書的作者,卻以抽絲剝繭的手法告訴人們,智識精英階層才是種種謠言和“傳奇”的制造者和高效傳播者。
乍看之下出人意表,細想倒也合理:在前現(xiàn)代社會鄉(xiāng)下之人缺乏高效的傳播網(wǎng)絡,僅憑口口相傳很難將地方性事件升華為全國轟動性新聞,而智識精英階層才擁有這樣的網(wǎng)絡資源和能量。
如此說來,在一個全民移動互聯(lián)時代,世界是平的,人人擁有同樣的網(wǎng)絡傳播資源,蕓蕓眾生是不是就可以和智識精英階層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去競逐包括謠言在內(nèi)的議題設置和傳播權呢?
并沒有。一如在近300年前法國熱沃當野獸傷人事件中所展現(xiàn)的那樣,同樣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宣諸于誰人之口有著不同的傳播效果。只有智識精英階層才能充分發(fā)揮“帶節(jié)奏”的功能,一如現(xiàn)在所謂的網(wǎng)絡大V。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占據(jù)著輿論場的高地和傳播網(wǎng)絡的樞紐位置,能夠發(fā)揮傳播的倍增效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的認知框架和話術加工體系,能夠給一個事件或議題提供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包裝和加持效果。
這倒不是說智識精英人士就傾向于制造流言蜚語,而是說他們?yōu)楣娝w認的智識水平會提升信息的含金量和可信度,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經(jīng)過他們分析和邏輯加工的賦能后,才具有可傳播性。這是因為他們認知范圍的寬廣和信息來源的多元,以及發(fā)現(xiàn)表面上不相干事物間關聯(lián)的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及。
具體到熱沃當野獸傷人事件,智識精英們不拒斥野獸有可能是某種不尋常的怪獸,貌似與村野鄙夫的“愚見”同流合污,實則不然,恰恰是因為他們經(jīng)歷啟蒙初期的洗禮后對域外知識持有開放的心態(tài),而那知識里就充斥著各種關于此前舊大陸聞所未聞的異形生物的訊息。因此在他們自己看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并不是心智封閉的表現(xiàn),反而是心智開放的象征,說不定熱沃當?shù)囊矮F就是一種在逃的域外生物,抑或是經(jīng)歷了物種突變或雜交的新生物種。類似的解說所倚恃的知識資源,毋庸置疑肯定在鄉(xiāng)下人的認知范圍之外,因此結(jié)論雖然相似,來路自是殊途,后者的高明和可信程度不是前者所能比的。
而被他們蒙上“開明”和“進步”光環(huán)的認知,又有著成千上萬雙迎合的耳朵,這又和具體的時空氛圍相聯(lián)系。如同作者所言,“在一個冒險、嘗試突破邊界的觀念激增的時代中,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讀者和觀察者都愿意思考超出熟悉的自然形式之外的熱沃當野獸”。
這不由得讓人們想起火熱的1980年代,那是一個被視為新啟蒙年代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域內(nèi)外新奇信息撲面而來,流風所及,人們對神農(nóng)架野人、大氣功師、飛碟和外星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等等盛行一時的知識點津津樂道,不僅不視之為奇談怪論,反而認為是有知識有眼界的象征,尤其是還有諸多散發(fā)著怪力亂神氣息的真?zhèn)慰破针s志為這些知識和觀念潮流進行加持。
除了好奇心“作祟”,作者還羅列了其他諸多成就熱當沃怪獸神話的翻云覆雨手,比如宗教觀念沖突導致神啟論興起,貴族希望打敗入侵怪獸以擺脫普奧法戰(zhàn)爭失利后遺癥,王室欲凸顯愛民之心而加以介入,以及剛剛勃興的報紙為博眼球而扭曲事實等。
這些推手及其種種操作手法,隔著近300年的時空穿越而來,以一種充滿詭異感的方式提醒讀者:無論社會生態(tài)和技術手段如何變化,無論舞臺和演員如何變換,輿論的生成和傳播方式總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不僅如此,熱沃當案例還提醒人們,一個身處危機中的社會,更容易放大各種焦慮和張力,更容易扭曲認知框架,也更容易提升“謠言”傳播效能。與此同時,人們應對危機的舉措也更容易變形,不是過猶不及,便是進退失據(jù)。而來自政府的應對失當,往往會使情勢更加惡化。
在熱沃當案例中,為了烘托國家的大力投入,王室有意無意間縱容媒體和當事人渲染怪獸的超能。當事態(tài)無法如期順利遏止時,王室的顏面和政府的威望遭受了雙重打擊。此后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淡化處理手法,反而為熱當沃怪獸和事件本身涂抹了更多的神秘、不可說的色彩。其間,各路精英間的相互攻訐甩鍋,更是加大了輿論場的撕裂,令真相愈發(fā)杳不可見。
社會信任也是一種資本,一旦遭遇擠兌,也會發(fā)生流動性危機。精英們的共識,國家和社會間的良性互動,則是流動性危機中的最后擔保人,如果這層防線不保,則謠言和陰謀論滿天飛的后果不難想見。
隨著人們捕獵狼群技術的提高,以及興奮點的轉(zhuǎn)移,熱沃當事件的熱度慢慢降低了,湮沒不聞,直至被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認定為前現(xiàn)代社會最后的愚狂。至此,智識精英階層倒打一耙,將熱沃當怪獸傳說的生成說成是鄉(xiāng)下人的迷信所致,而將自己在這一認知生成中的尷尬角色撇得一干二凈。
然而,怪獸的意象并沒有徹底淡出西方文化視域,反而會在一輪輪社會劇變期以弗蘭肯斯坦等新形態(tài)復出。在作者看來,這是怪獸傳說的去語境化所致,即怪獸意象擺脫了當初的具體時空而成為可供調(diào)取的文化象征符號。
其實深究起來,怪獸傳說的揮之難去不是因為去語境化問題,而是因為人們根據(jù)變遷中的現(xiàn)實一次次賦予其再語境化。
像《漢江怪物》和《生化危機》等怪獸電影的持續(xù)風靡,折射了人們對于世界可能失控的深層恐懼和焦慮,這種恐懼和焦慮不是完全無來由的,恰恰是因為我們被新的認知打開了眼界:我們的先人們哪里會像我們這樣知曉遺傳學一日千里的進步和基因變異所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再一次,就像熱沃當怪獸事件里那些“偽啟蒙人士”那樣,認知邊界的拓展變成了生成恐懼的土壤。
魔物或怪獸都可被視為人們的心魔,可以在不同的時空中和心境下幻化為各種形態(tài)。它是焦慮的產(chǎn)物,也是人們心智中殘存的非理性殘留的折射,而這非理性殘留一次又一次頑強地再現(xiàn),也讓人們充分懷疑我們有沒有可能一勞永逸地到達理性之境。
最近有關人工智能是否會失控,我們會否被其奴役的憂懼,表明一種新型的AI怪獸的形象正在生成之中,而AI本身或許就能積極參與其形象的生成和相關觀念抑或謠言的傳播。
《無盡的玩笑》
作者:[美]大衛(wèi)·福斯特·華萊士
譯者:俞冰夏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定價:168元
作者憑借此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本書中譯本是亞洲唯一,翻譯難度極高。中文版100萬字,沒有章節(jié),沒有目錄,片段之間被神秘符號隔開。這是一部有著自己的大腦和心臟的小說,華萊士揮灑他天才的語言,于無限放大的細節(jié)中,制造出席卷現(xiàn)實與人物內(nèi)心的連綿不絕的風暴。
《創(chuàng)造歐洲人:現(xiàn)代性的誕生與歐洲文化的形塑》
作者:[英]奧蘭多·費吉斯
譯者:朱耘
出版社: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定價:148元
作者的一系列解讀沙俄及蘇聯(lián)歷史的著作如《娜塔莎之舞》《耳語者》《克里米亞戰(zhàn)爭》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獲沃爾夫森獎、NCR圖書獎,并入圍薩繆爾·約翰遜獎、達夫·庫珀獎等。本書的書名已是對全書內(nèi)容的最精要概括。
《日本歷史上的東與西》
作者:[日]網(wǎng)野善彥
譯者:褚以煒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定價:69元
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在這本書中,他首次采用地域歷史的研究視角,依據(jù)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諸學科理論,考察了歷史上生活在日本列島東西部的人們在生活和文化上的差異及其產(chǎn)生的影響,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了“日本人論”和“日本史論”。
《中歐競合:大變局下的利益再造》
作者:張茉楠 等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2月
定價:78元
本書以大變局下重塑中歐利益關系,特別是中歐經(jīng)貿(mào)利益關系為主線,聚焦大變局下歐盟對華戰(zhàn)略轉(zhuǎn)向的邏輯、表現(xiàn)與走向,聚焦中歐產(chǎn)業(yè)和經(jīng)貿(mào)領域,分析研判中歐利益關系演變的歷史脈絡,探索新形勢下中歐利益關系的新定位,尋求重塑對歐利益關系的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