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與“大眾”是同義詞。在戰(zhàn)國以前,“百姓”是指有姓的人?!靶铡狈珠_來就是“女”和“生”,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什么樣的女人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相應的姓。
相傳黃帝的母親住姬水邊上,所以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住在姚虛這個地方,所以舜就姓姚。那時,兒子并不跟著父母姓,比如黃帝,就給他的后代分別設了十二個不同的姓。所以那時候有姓的人幾乎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在那時,一般的平民只能被叫做“黎民”,或者“庶民”。
戰(zhàn)國后期,在貴族與奴隸之間出現(xiàn)了一個既不是貴族也不是奴隸的階級,他們的人數(shù)慢慢地多了起來。因為他們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變成一回事了,于是就有了“黎民百姓”這一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