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
1.下列句子表達的意思和“位卑未敢忘憂國”最接近的一項是( )
A.一寸丹心圖報國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解析:這道小學六年級的考題難倒了一眾中學語文名師。在網(wǎng)上查找,發(fā)現(xiàn)這道題是被人“改造”過的,遺憾的是改得不那么用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出自陸游的《病起書懷》,意思是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強調(diào)“位卑”和“憂國”。A選項表達報國的渴望,B選項表達視死如歸的氣概,雖然于謙和文天祥的決心感人至深,但考試就是考試,不能情感用事,只好與他們“揮淚而別”。
讀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即便你是普通人,也身擔家國重任。有沒有感覺自己熱血沸騰起來了,仿佛站上了人生巔峰?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專門撰文,認為“位卑未敢忘憂國”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達了極其相近的意思。有些選項設(shè)置與本題不同的考題,正確答案正是C。
但是,生活本就不簡單,更何況是生活中的出題人。這道題,出題人給出的正確答案是D,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干翻了所有的學生和語文老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名句中的名句,幾乎人人會吟,強調(diào)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強調(diào)“先憂”“后樂”,再說看上去跟“位卑”也沒啥關(guān)系啊。
進一步查實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道題的出題人是把幾道題雜糅在一起了。另一道考題,要求學生寫出《岳陽樓記》中與“位卑未敢忘憂國”意思最相近的一句。令人額頭冒汗的是,答案給的也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所以本題的答案是……誰知道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應(yīng)該同情被考的小學生100次!
2.下面文段有三處存在偷換概念的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規(guī)則,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規(guī)定出來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每個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線。在小人橫行、阿諛奉承之風盛行的北宋官場里,周敦頤堅守良知,潔身自好,最終流芳百世。當然,盲目地遵守規(guī)則也不行。比如,長輩命令你去做壞事,你就不能盲目遵從。
① “做人的底線”不能等同規(guī)則。前者可以主觀選擇的,后者是強制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這道題出自廣東省深圳市高三語文調(diào)研考試。居然還舉了一個例,頓時就沒了難度??梢娪行┏鲱}人終究心太軟,懂得心疼考生。根據(jù)“做人的底線”與“規(guī)則”這一對比組,我們很容易找出剩下的兩組:“良知”與“規(guī)則”,“長輩的命令”與“規(guī)則”。稍稍需要費點腦細胞的是解釋性文字。既然說這些不等同于規(guī)則,那我們就先深挖規(guī)則的內(nèi)涵,從中尋找切入點。所謂規(guī)則,就是規(guī)定后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分解之后可得到一些關(guān)鍵點——規(guī)則是“外在的”,“具有強制性”,“用以約束大眾”。一場頭腦風暴過后,答案就水落石出了?!傲贾辈荒艿韧谝?guī)則。前者屬于自我約束,后者屬于外在的制度?!伴L輩的命令”不能等同于規(guī)則。前者約束個體,后者約束大眾。
3.為什么哆啦A夢不被認為是生物?
解析:真的有這種考題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這種考題似乎也不蠻奇怪。據(jù)說這是東京一所私立中學的理科入學考試真題。哆啦A夢是日本著名的卡通人物,作為貓型機器人,它當然不能被認為是生物。答案則是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明理由——“哆啦A夢不能成長,也無法繁衍后代”。但很多日本學生并不認同,因為哆啦A夢也喜歡吃銅鑼燒啊,它還要上廁所和睡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