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霞
一、建園
園址應選擇在地勢開闊、光照充足、澆水便利、避開風口、交通方便的地方。依據(jù)面積的大小和地勢不同,合理劃分生產(chǎn)小區(qū)。建園前對園區(qū)道路、排灌系統(tǒng)、水肥一體化、防護林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
苗木選擇品種純正、適應性強、抗旱耐澇、抗病蟲害強和有市場需求的品種。睢縣種植的冬棗主要品種有普通冬棗、航天冬棗、新時代冬棗等。
二、栽植
(一)栽植時間
冬棗春季、秋季均可栽植。冬棗春栽宜在發(fā)芽前進行,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栽為落葉后進行,可在11月上旬進行栽植。
(二)栽植方法和密度
種植穴直徑60~80 cm,深70 cm左右。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廄肥或堆肥10~l5 kg,也可拌入適量的復合肥。栽植后嫁接口與地面持平,種植穴頂部略高于四周,栽植后立即澆透水,分墑后覆地膜。 根據(jù)園地環(huán)境條件、品種特性、栽培管理條件等確定定植密度。密植棗園行距3 m、株距2 m。
三、整形修剪
(一)修剪原則和方法
幼齡期修剪以培養(yǎng)主枝和側枝為主。盛果期以控制骨干枝,合理配置結果枝組為主。衰老期以更新為主。
幼齡期修剪采用少疏多留的原則,培養(yǎng)主枝和側枝,加快幼樹成形。盛果期以短截、疏枝、摘心等方法,控制骨干枝延長,合理配置結果枝組。衰老期采取疏枝、回縮等方法,培養(yǎng)新的結果主枝。
(二)樹形培養(yǎng)
冬棗宜采用三主枝開心形樹形。主干高1.2~1.3 m,主枝基角45°,每個主枝上著生10~12個二次枝。同一主枝上相鄰2個側枝之間距離為16 ~20 cm,兩列樹主枝構成長廊型,便于長期管理、采摘。一般樹高控制在2.5 m。
(三)樹體管理
1.結果枝和主側枝修剪。采取“三分之一更新,三分之一結果,三分之一預備枝”的方法,平衡主側枝生長勢,“留新去老”,培養(yǎng)2~3個新枝,對影響骨干枝生長的大型輔養(yǎng)枝進行回縮或疏除。骨干枝背上的強壯直立枝組,作為更新枝的保留,其他的枝則重壓或疏除。
2.拉枝。萌芽前期將直立生長的棗頭拉成水平狀態(tài)。按樹形要求,通過繩拉或棍撐等方式對不同方向的主枝進行拉枝調整。
3.抹芽。于4月初(花前),對不作為的延長枝和結果枝組培養(yǎng)的各級骨干枝、結果枝組間萌生的新棗頭,從基部及早抹除。
4.摘心。于4月中下旬分批摘心。更新枝和延長枝在盛花期摘心,其余萌發(fā)新棗頭留基部棗吊摘心。對空間小、枝勢中等,需培養(yǎng)為中小型枝組的棗頭當出現(xiàn)3~5個時摘心。
四、田間管理
(一)澆水
澆水一般分為4個時期。一是催芽水,二是花期水,三是保果水,四是越冬水。具體應根據(jù)墑情確定澆水時間和次數(shù)。遇高溫干旱時,應及時灌(澆)水,有條件的宜滴灌或噴灌。幼果膨大期,對水分需求大,需及時灌(澆)水,不具備灌(澆)水條件的棗園,干旱來臨前,應及時做好樹盤覆蓋保墑工作。汛期來臨前,及時做好棗園排水溝的清淤工作,因地制宜,保證棗園不積水。
花期若遇連續(xù)陰雨,在降雨間歇及時噴施?;ū9麆?,有條件的搭建避雨棚。
(二)施肥
因土、因樹制宜,適時適量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施用平衡肥。
1.秋施基肥。果實采收落葉后進行,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其中,有機肥(雞糞)每667 m2施肥3~5 m3,復合肥每667 m2 施肥50 kg,平衡肥50 kg。宜采用溝施,溝深20~40 cm。挖溝后將肥料摻土拌勻施入溝中并加土覆蓋。
2.生長期追肥。追肥宜溝施和穴施,以速效化肥為主,芽前以氮肥為主,每667 m2施肥40~50 kg,果樹花前及果期,以磷鉀肥為主,幼齡樹每年在棗頭旺長期追肥2次,宜穴施。結果樹每年宜追肥3次,分別在萌芽期、花前期、幼果期。每次施肥加入適量生物菌肥,施后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
3.葉面肥。葉面追肥時,果樹花期可噴施氨基酸葉面肥加0.3%硼肥,果樹果期可噴施0.3%鈣肥加0.2%磷酸二氫鉀,每隔7~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
(三)花果管理
1.環(huán)剝 。初次環(huán)剝的棗樹,宜于主干距地面10~20 cm處開始,以后每年間隔3~5 cm延主干向上順序進行,也可于主枝適當部位環(huán)剝。環(huán)剝時要留一個輔養(yǎng)枝。環(huán)剝時寬度應控制在樹干直徑的1/10,要求切口寬窄一致,平整光滑。環(huán)剝時先除粗皮,再用利刀切斷韌皮部,深達木質部,以不傷及木質部、刀口不留殘皮、毛茬為宜。
2.保花保果。盛花期于早晨或傍晚葉面噴施15 mg·kg-1赤霉素、0.3%硼砂及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生理落果停止后進行人工疏果。弱小果、病蟲果、畸形果不留,宜留棗吊中部果。強樹1吊留2~3果,弱樹吊留l果或2吊留1果。
(四)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nóng)藥,將病蟲害控制在經(jīng)濟允許閾值內。
1.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實行平衡施肥,培育健壯植株。結合深翻,清除園內雜草、落葉、病蟲果,減少病蟲害。
2.物理防治。園內可以每667 m2布置1盞殺蟲燈,誘殺金龜子、梨小食心蟲等害蟲。人工直接捕殺天牛、金龜子等害蟲。
3.化學防治。合理選用農(nóng)藥品種,控制農(nóng)藥使用次數(shù)和劑量。提倡使用生物源農(nóng)藥和礦物源農(nóng)藥,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使用的農(nóng)藥應經(jīng)國家相關部門登記。
五、果實采收
(一)采摘時期和方法
果實在大青、斑點紅和大紅三個時期采摘,分批采摘,成熟一批,采摘一批。以“輕摘、輕放,避免擠碰、摔傷和保持果實完整”為原則,采摘時一手抓好棗吊,一手拿穩(wěn)棗果向上用力抬起棗果,將棗果帶柄摘下,不得用桿震落后撿拾。
(二)儲藏保鮮
冬棗采摘后嚴格分揀,剔除病殘蟲爛裂果,預冷室溫度保持在4℃。將已預冷的冬棗裝入用 0.07 mm厚的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塑料袋,移入冷庫。
(責任編輯? ?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