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華
初識楊曉輝,是在中學(xué)時代。在《語文報》上讀到了一篇名為《柳眉兒落了》的文章,寫的是中學(xué)生早戀的事。文章的語言、意境都很唯美,將青春期少男少女對異性那種朦朦朧朧的好感詮釋得淋漓盡致。當時的中學(xué)生早戀,是一個令大家談虎色變的禁區(qū),也可以說是一個令人不敢逾越半步的雷池。
我特意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楊曉輝,是四中的學(xué)生。彼時,陽光正好,微風(fēng)不燥,我們正當年少,誰的青春又是蒼白的呢?對自己心儀的異性,我們連偷偷跟在其身后的勇氣都沒有,只是用目光緊緊追隨著。怕就怕某人心有靈犀般猛一回頭,目光相撞那一刻,就甭提有多尷尬了。
楊曉輝稱得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這篇文章我讀了多次,也在心中偷偷為其點贊多次。因了這篇文章,因了他的勇氣可嘉,楊曉輝一度是我的偶像,就那么簡單而純粹地崇拜著,但我卻未敢聲張過。
再逢楊曉輝,已是三十年以后了。
一天,我幸運地得到了一本第28 期的《諸城文學(xué)》。于我來說,這是最珍貴的饋贈。我照例先從《目錄》中尋找熟悉的名字,我的偶像宋兆梅老師的文章當然要先睹為快。《初識楊曉輝》,這題目令我眼前一亮,確切地說,是內(nèi)心被重重撞擊了一下?!皸顣暂x”,這個曾經(jīng)在我腦海中盤踞過多年的名字,此楊曉輝就是彼楊曉輝還是另有其人?直覺告訴我,此人應(yīng)該就是當年我崇拜的偶像。
一時,我絞盡腦汁也找不出合適的詞匯來描述此刻的心情。沒想到,在我心中無所不能的文字竟然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此時,我急于知道那年那月的柳眉兒究竟飄向了何處,那別了江湖、變成傳說的楊曉輝近況到底如何,然而讀文章時,卻是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舍得漏掉。感覺每一個字仿佛都在發(fā)光,此刻,我一改往日的瀏覽,而是在品讀、在賞析,是真正用“心”在讀。一篇不足3000 字的文章,我竟然讀了將近一小時。
隨著宋老師的娓娓道來,一個立體的楊曉輝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我面前……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哥已不再是當年的哥”,“他不再與春風(fēng)對酒當歌,也不再攜秋水去攬星河”。楊曉輝并沒有如我所愿般成為作家,而是承包了一片山,悠哉樂哉地過著大家所向往的田園生活。這未免令我感到失望并替他惋惜。一直信奉“寫文章即是我筆寫我心”的我,一度認為我心目中的楊嫂,應(yīng)該是一位如《柳眉兒落了》中的女主角一樣溫婉的女孩?,F(xiàn)實中的楊嫂,卻是一位說話嗓門偏大的豪爽女人。我也曾多次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心中勾勒過楊曉輝的形象,與宋老師筆下的楊曉輝卻大相徑庭,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眼神里都沒有雜質(zhì),這令我倍感欣慰。
其實,楊曉輝并未改變,他依然熱愛生活,依然摯愛著生他養(yǎng)他的那座大山。在外界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壯美之年卻選擇回歸生養(yǎng)之地,在青山綠水間重新書寫人生。他并非英雄末路,而是人到中年后的云水禪心,是那種腳步刻意放慢的從容。反觀我,春水更替,云水瀟湘,歲月更改了容顏,也改變了初時的心境。
“活過、寫過、愛過。”司湯達墓志銘上的這句話,從我腦海中倏忽彈出?;蛟S,人這一生當如是。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