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甜
內容摘要:“茅”因其實用功能成為先民生活重要資料來源,進入文明社會后因其實用的社會化而具備了禮俗性質,并見于各種文獻?!吨芤住返摹短贰斗瘛坟载侈o“拔茅茹,以其匯”與祭禮、《大過》卦爻辭“藉用白茅”與婚禮均有聯系,本文依據“茅”相關禮俗暗蘊的禮義,對相關卦旨進行闡明。禮俗的接入不但對《周易》文本的理解有所補益,也可深化殷周禮制研究。
關鍵詞:“茅” 《周易》 禮俗 卦旨
生民之初,囿于生產生活條件,作為生活資料基本來源,生物界的生長規(guī)律及生理特性成為先民日常關注的重點,為他們提供著必要的生產生活資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先民逐漸產生了精神性的宗教需求,自然界的生物因其某些特性進入了社會領域,被賦予了人文精神,具有了社會性屬性。先秦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相關生物被賦予的社會性屬性中,便必然暗蘊了相關禮俗信息,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存之于文獻,作為先民生命靈動的反映呈現在我們面前?!吨芤住纷鳛橹黧w反映殷周社會歷史文獻,進入其文本的相關生物由此便極大可能保留著禮俗信息,但是由于時代相隔久遠,滄海桑田,《周易》相關生物保存的禮俗已不復可見,卦爻文本的貫通理解由此也深受其弊。“茅”作為這樣的存在,不但重見于《周易》,也廣泛見于先秦其他文獻,筆者不揣鄙陋,擬從“茅”的禮俗信息對相關卦旨的揭示謹作芹獻。
一.基于“茅”生物實用特性及其引發(fā)的禮俗性內蘊
關于“茅”的生物特性,在博物志類的書籍中有許多的描述,如《本草求真》載:“茅,以白者為良。”[1]254《本草蒙筌》載:“茅根……曠野平原……無處不產。”[2]126《神農本草經》記載:“一名蘭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3]65《本草圖經》載“茅根,生楚地山谷田野,今處處有之。春生苗,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盵4]185從這些記載中可以得知“茅”是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白色野生植物,繁殖力強,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這與《爾雅》中對于“茅”的記載:“菅,菅茅,多年生草本植物。開穗狀青白色花,莖葉可蓋屋;漚之使柔,可織席編筐。根堅韌,可做刷帚,也可入藥?!盵5]289是一致的。因為“茅”的實用功能,在先秦文獻典籍中我們也能尋找到“茅”的蹤跡。如《詩經·白華》:“白華菅兮,白茅束兮”,這里的白茅就指“茅”,此詩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興,映射夫婦之間相親相愛才是人間常理。這里的菅草、白華、白茅(茅草)具有象征純潔與和諧的愛情意義?!峨x騷》中的:“索蒦茅以莛莼兮‘命靈氛為余占之”,蒦茅意指靈草也,這里是指用“茅”結草進行占卜卜卦,敬請神靈為我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茅”在先秦時期還被稱作“菅”,如《詩經·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菅?!睗a是指長時間用水浸泡,這是一首歡快的勞動對歌,此句為本詩的第三章,是對第一章的復沓,表達了青年男女在艱苦的勞動中,能夠與自己鐘愛的人在一起,又說又唱,艱苦的勞動變成了溫馨的相聚,隨著勞作過程的延續(xù),愛情的溫度也漸漸升高。郭璞的《爾雅·釋草》云:“白華,野菅”,這與許慎的《說文解字》注:“茅,菅也”意思一致?!懊庇直环Q作“荑”,如《詩經·衛(wèi)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荑”在這里指嫩茅,比喻女子的手像嫩茅一樣。又如《詩經·邶風·靜女》:“白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薄败琛?,茅之始生也。箋云:“茅,沽白之物也?!边@一句主要表達的是女子通過贈送男子“白茅”來表達對男子的愛慕之情。從這些文獻中,我們可以得知“茅”雖然是一種普遍的野生植物,但它與先秦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甚為緊密,先秦時期的人民常常借助茅來形容某一件事物、進行虔誠的占卜以及表達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
由于“茅”在先秦時期與人們生活聯系的緊密性,人們也常常會借助“茅”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情感或著對未來的希冀,因而“茅”在先秦時期又具備了一定的禮俗內涵。通過對先秦文獻典籍的考證,“茅”所具有的禮俗內涵,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祭祀禮俗,“茅”作為先秦時期重要的祭祀禮器,在祭祀活動中主要有兩種功能:第一個功能是作縮酒之物,周人在進行祭祀活動時,第一步便是置酒,置酒前立一束白茅于祭壇前,把酒倒入白茅之上,酒滲進白茅之中,就仿佛祖先喝下了這祭祀之酒。如《禮記·郊特牲》所載:“縮酌用茅,明酌也。醆酒涚于清,汁獻涚于醆酒;猶明清與醆酒于舊澤之酒也?!盵6]306第二個功能是作“藉”,這里主要是指用白茅編織成的草墊。先秦時期人們?yōu)榱吮WC祭祀用品的清潔與干凈,在清洗祭品后或者在進行祭祀活動時,人們便會將祭品擺放在用“茅”編織的草墊上。二是喪葬禮俗,先秦時期人們對于葬禮是十分重視的,除了對葬禮具有嚴格的規(guī)定外,周人在葬禮中還會舉行超度或者其他的巫術活動,以祈求神靈的庇佑,讓逝者靈魂安息。在這種葬禮儀式的活動中,常常會使用到“茅”,因為周代人認為“茅”的再生屬性與人的生命輪回具有一致性。如《禮記·雜記下》所載:“大夫之喪,其什、正柩也,執(zhí)引者三百人,執(zhí)鐸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盵7]731此時的茅是用來指揮柩車前進的。還有《周禮·春官·宗伯》所提到的“旁招以茅”,這里是說男巫用茅草招致四方之神,也有說是男子藉用“茅”來給自己的妻子招魂的。三是婚戀禮俗,如《詩經·國風·召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币﹄H恒在《詩經通論》中認為:“此篇是山野之民相與及時為昏姻之詩……”白茅,潔白之物,以當束帛。王質在《詩總聞》認為:“當是在野而又貧者,無羔雁幣帛以將意,取獸于野,包物以茅,護門有犬,皆鄉(xiāng)落氣象也……最定禮有成式,亦當隨家豐恰。”[8]這里有用“白茅”包裹聘禮之意。由此可知,茅在先秦時期具有聘禮之意,是底層人民對于愛情的表達,青年男女之間互贈白茅,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男女之間對于彼此的仰慕與愛意,愿與之締結為夫妻。
二.“茅”的禮俗類型及其在《周易》文本中的呈現
因為“茅”所具有的生物特性與實用價值,使得“茅”與先秦禮俗產生了一定的關系,尤其是先秦文獻典籍對于“茅”的記載,更多的是把“茅”當作祭祀的“禮器”,這就使得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表達先秦禮俗的內涵。同樣,《周易》作為一本反映商周時期周人生產生活活動的史料著作,對于“茅”所蘊涵的禮俗也有一定的記載。本節(jié)主要依據《周易》中的《泰》《否》《大過》卦的卦爻辭對其所蘊含的禮俗類型進行簡要分析。
(一)祭禮:拔茅如,以其匯
《周易·泰卦》初九爻辭:“拔茅茹,以其匯征,吉”。這一爻辭的意思是:“初九:甲子。三剛團結齊向上,三柔聯合迎陽剛。地天相交世通泰,出行吉利諸事暢?!边@一爻辭的“茅”具有祭祀禮俗的含義。先前,我們講過“茅”指的是周代人在祭祀時所使用的茅草?!懊┤恪笔敲└囊馑迹鞍蚊┤恪?,就是將連在一塊的茅根共同拔起?!懊痹谶@里代表祭祀禮俗的考證,除了因為“茅”是先秦時期重要的祭祀“禮器”外,還與這一爻辭中的“拔”,有關?!鞍巍薄恫住纷鳌败亍?,通“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儀禮·聘禮》注作:“軷涉山川”?!吨芏Y·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乃犯軷。”鄭玄注:“行山日較。犯之者,封土為山象,以菩芻棘柏為神主,既祭之,以車轢之而去,喻無險難也?!陛R為古時除兇之祭禮,周人出征前常舉行之?!懊痹谶@里與“拔”相用,就是指茅作為行祭時的樹主,行祭時筑土堆象征山川,土堆插上樹茅象征行神,踐土堆而過是祈求行神保佑路上平安。只不過此時“茅”的祭禮指的是祭祀河神而不是路神。關于“茅”在這里指祭祀河神禮俗的考證也可以從此卦中這一爻辭的下一爻辭中證實。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薄鞍摹奔础稗斯稀?,“包荒,用馮河”,就是用匏瓜渡河。[9]匏瓜外形與葫蘆相似,在今天西北之地,渡黃河依然用的是外形像葫蘆似的羊皮筏子。
此爻辭中的“茅”除了具有祭祀河神的禮俗涵義外,還與軍事禮俗的祭禮相關。先秦時期,對于“茅”與軍事禮俗相關的記載,在《左傳》中較多,如“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蹋伏,皆持以絳及自為幡,見騎賊舉絳播,見步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族識”[10]此時的“茅”主要是作為戰(zhàn)爭中的旌旗,是一種標識,用來提醒軍隊進軍的。對于“茅”在《周易》中具有軍事祭禮的考證,見于《泰》卦的初九爻辭:“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與此卦中的上六爻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薄短坟灾械纳狭侈o與《夬》卦中的:“告自邑,不利即戎”二者在內容與形式上都非常接近,都暗指了一定的軍事活動。此爻辭中“告”的本義為祭祀,“自邑告命”與“勿用師”更加確定了此爻辭與先秦時期的軍事活動有關?!对娊洝ご笱拧怼罚骸疤諒吞昭ā??!墩f文》引作“陶覆陶穴”。陸德明《周易音義》云:“隍音皇,城塹也”。言周師功殷之邊鄙,城墻已被攻破,倒覆在城池中。卻接到周邑之告命,誡勿用師。然出師將士劫掠猶未厭足,故曰“貞吝”。在《古本竹書紀年》載:帝乙“二年,周人伐商”。因帝乙歸妹,殷周和親,化干戔為玉帛矣。[11]根據這幾處的記載,可知“茅”在《周易》當中除了表示祭祀河神的禮俗外,還與周代的軍事禮俗——祭祀和親有關。對于“茅”的這一軍事禮俗的考證,在《詩經·大雅·大明》中也有記載:“文王初載,天作周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闕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丕顯其光”。極言文王親迎新婦之盛況。[12]用“茅”來親迎新婦,一是“茅”是重要的祭祀禮器,有祈求平安的涵義;二是“茅”還具有一定的婚戀禮俗,表達先民們對愛情純潔婚姻美好的希翼,此詩中文王親迎來到渭水旁,親自迎娶這位美麗的殷商姑娘,雖是奉旨和親,但由此也能看出文王對于此婚姻的重視;三是“茅”不是一個單個的“禮器”,它具有一定的禮義內涵,如《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盵13]44從這段文字中可以得知“茅”作為“禮器”具有了“禮”的涵義,楚國是否進貢“茅”,更多的是表示楚國是否認同周朝統治,是對周朝的一種的認同感。齊國這里以楚國不給周朝上貢茅為借口或理由來征討楚國,意在說明楚國對周王朝不敬楚國否周朝的統治,意有謀反之心。由此可見,文王藉用“茅”來迎親,也是以此來表明其對商王朝統治的認可,以此來表達自己化干戈為玉帛的歸順之心。
(二)婚禮:藉用白茅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對于周代的婚戀禮俗也有相關記載,如《歸妹》《屯》《大過》卦。在先秦時期,有通過贈送“白茅”以尋求愛情的婚戀禮俗,如《詩經》中的《召南》、《靜女》等?!吨芤住分嘘P于“茅”與婚戀禮俗相關的記載,主要在《大過》卦中。在此卦中,“茅”出現在初六這一爻辭中:“初六,藉用白茅,無咎?!比绻皇菍@一爻辭進行分析,是很難分析出“茅”與婚戀禮俗之間的關系的,因為《周易》卦爻辭記錄的有限性,對于卦旨與爻辭意義的分析要結合整個卦的卦爻。根據這一點,再結合對此卦中的九二爻辭和九五爻辭進行分析,就能夠得知“茅”所反映的婚戀禮俗。此卦中的九二爻辭:“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贝素灾械摹芭敝傅氖巧倥素侈o的意思是年齡大的男性是可以和少女在一塊的,他們的結合是沒有什么不利的。九五爻辭:“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边@一卦爻辭的意思是年老的婦女和年輕的男子在一塊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再結合這兩個爻辭的《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和《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笨芍?,先秦時期,人們對于“老夫少妻”的這種婚姻模式是認可的,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他們過分相愛的緣故,對于“老婦少夫”的這種婚姻模式是不認可的,認為這種婚姻是不能夠長久的,是沒有好的結果的。根據對這兩個《象》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先秦時期人們對于這兩種婚姻模式的認可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否能夠繁衍后嗣。因為男性的生育年齡要比女性久,老夫少妻依然可以繁衍后嗣。此外,先秦時期承接原始氏族社會,社會意識中還存在著生殖崇拜的觀念。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以及人們壽命較低,先民們更加注重對于后代子嗣的繁衍,所以對于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是贊成的。如同現今人們常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而此卦中的“藉用白茅,無咎?!本褪侵附逵冒酌┱疾罚瑏砥砬螳@得一份圓滿的婚姻,若是少夫少妻最好了。因而“茅”在此卦中與先秦的婚戀禮俗有一定的相關性。
三.涉“茅”爻辭的解讀及對卦旨的闡明
(一)拔茅茹,以其匯征:小往大來
“茅”的這一爻辭出現在《泰》卦與《否》中?!短坟郧谙?、坤在上的卦象表示的是天地萬物運動往復,交匯而生,以此來達到一個和諧共生的社會狀態(tài)?!疤弊肿怨乓詠砭陀袊┟癜仓?,國家社稷穩(wěn)固,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這是國之大事。正如《左傳》中對國家大事的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此爻辭與先秦時期人們維系國家大事的兩種活動也有一定的關聯。前文中我們已經解讀了“茅”所具有的祭祀禮俗,在這里我們要關注的是“拔茅茹”、“匯”以及“征”這幾個字詞,“拔茅茹”就是指將茅草連根拔起來,“匯”陸德明《周易音義》說:“匯音胃。并引傅氏注云:“匯,古偉字,美也。”此時的“胃”,即渭本字?!妒酚洝ひ蟊居洝贰拔湟耀C于河渭之間?!薄对姟ご笱拧ご竺鳌贰坝H迎于渭”??梢娚檀砥?,殷周固曾以渭河為界。[14]“征”行,進的意思?!皡R征”就是共同進退,這幾個字詞的意思都與此卦“泰”有關,同樣也說明要想維系國家的安穩(wěn),人們必須像茅根一樣齊心協力,共同進退,抵御外敵進攻,從而獲得吉,實現國泰民安。再根據此爻辭的《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說明人們要像茅根一樣團結對外,上下一心,團結一致,這樣才能維系國家根本,以此獲得吉,實習國家祥和。正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王弼曰:“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也。茹,相牽引之貌也。三陽同志,俱志在外。初為類首,已舉,則從若茅茹也。上順而應,不為違距,進皆得志。故‘以其類,征吉也?!盵15]63關于“茅”的這一爻辭,在《否》卦也出現了?!斗瘛坟?,“泰極而否”,二者內容上雖然相反,但卦旨中心都是指通過打破常規(guī),來實現天地之間萬物的和諧相生。又根據這一爻辭的《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君也”,可知此爻辭的“拔茅”是指將志同道合之人團結起來。那么國家想要實現國泰民安,就需要民眾與君主團結一致,正是因為民眾與君主的團結,國家社稷才會獲得穩(wěn)定。如孟子所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君主對于民眾的重視,民眾與君主的團結,正符合此爻辭的卦旨,“由小而大”,“由微而盛”。正如老子的“禍福相依”,泰否也是相廳轉化的,居安應思危,否極將泰來。系辭:“危者安其到位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著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國家可保也?!盵16]
(二)藉用白茅:利有攸往
“茅”的這一爻辭出現在《大過》卦中?!洞筮^》卦巽在下、兌在上?!断蟆吩唬骸皾蓽缒?,大過”,就是澤水淹沒了樹木,說明水的不平凡,大有驚天駭人之勢,故以此為“大過”。“藉用白茅,無咎”,“藉”是指以草墊而坐,“茅”先前我們也講到它可以用來編織草墊,這里的意思是坐在白茅編織的草墊上,這是沒有什么過錯的,此爻辭也說明了初六的小心謹慎,然而這種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正是成就不平凡事業(yè)所需要的。另外,“茅”在里是除了具有柔軟的外在特征外,也具有其“柔”的內在意蘊,因為“茅”的祭祀功用,使得“茅”在此時又具有恭敬謹慎之意,這也正是做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要素。正如《御纂周易折中》載程傳:“初以陰柔巽體而處下,過于畏慎者也。以柔在下,用,茅藉物之象,不錯諸地而藉以茅,過于慎也,是以“無咎”。茅之為物雖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成敬慎之道也。慎守斯術而行,豈有失乎?大過之用也?!断缔o》云:“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住,其無所失矣”,言敬慎之至也。茅雖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薦,則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過于敬慎,為之非難,而可以保其安而無過。茍能慎斯道,推而行之于事,其無所失矣?!盵17]再根據此爻辭的《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藉用白茅主要指的是做事的恭敬謹慎的態(tài)度,柔在下也是從事物的外在特征看到內的本質意蘊,成大事者,不光具有敬慎的態(tài)度,更應該講求行事的方法,從外在特征看到內在本質,尋求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己的抱負?!洞筮^》卦的卦旨是成就不凡的業(yè)績,而這種敬慎的態(tài)度和注重行事的方法正是成就不凡業(yè)績所必須的,如“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彖傳》說:大過卦,表征陽剛過盛?!皸澚簭澢?,是由于棟梁首尾兩端柔弱。陽剛過盛卻居中正之位,謙遜而又和悅,可以出行。有利于繼續(xù)前往,而且暢通無阻。又如此爻辭的《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道世無悶。
“茅”在先秦時期與人們生產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本文基于其生物特性與實用價值,分析了其在《周易》中蘊含的禮俗信息,對《周易》相關別卦卦旨具有闡明功能,如《泰》《否》《大過》卦等。除“茅”之外,《周易》作為殷周社會歷史生活的反映,尚保留著其他大量類似于此的名物,其中包蘊的禮俗及其闡明卦旨的功能有待于作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黃宮繡.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2]陳嘉謨.本草蒙詮[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9.
[3]吳普.神農本草經[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4]蘇頌.本草圖經[M].江蘇: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5]胡光奇、方環(huán)海.爾雅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陳澔、金曉東.禮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7]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江曙.論先秦文化中茅的作用和意義[J].船山學刊,2012(1):97-100.
[9]李思樂.聞一多泰卦匏瓜新說證[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5):20-21.
[10]杜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M].阮元重刻十三經注疏本。
[11]李西興.說周易泰否卦[J].文博,1990(5):59-60.
[12]李西興.說周易泰否卦[J].文博,1990(5):59-60.
[13]翁其斌.左傳精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李西興.說周易泰否卦[J].文博,1990(5):59-60.
[15]李鼎祚、陳述德.周易集結[M].1991.
[16]王聰娜.周易否卦義理發(fā)微[J].報刊薈萃,2017(9):46-47.
[17]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M].李一忻點校,2002.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