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靜
內(nèi)容摘要:“胸”是人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胸的概念,在人類早期就已形成,但自有文字起,指稱胸的名稱就屢經(jīng)變化。本文在“胸”這一概念的基礎上,遵循名責實的原則,系統(tǒng)地梳理古代漢語中指稱胸的名稱,并考察其內(nèi)部的演變情況及規(guī)律。
關鍵詞:“胸” 概念 名稱 變化
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提到:“在語言里,詞是能表者(它能表示一個概念),概念是所表者(詞所表示的是它)。能表者和所表者的關系不是天然的,而是歷史造成的;因此,這種關系就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變化的。”概念與詞互為表里,因此,在研究詞匯時,必須注意概念與詞的關系。概念是對事物本質(zhì)屬性認識的思維形式,而詞則是概念賴以表達的語言形式;并且一定的概念與其語言形式的關系又是可變的,如果不循名責實,弄清二者的關系,則可能張冠李戴,誤解詞義。
“胸”作為人體軀干的一部分,這一概念早已形成,但自有文字起,指稱胸的名稱就屢經(jīng)變化,給人們準確地理解古文獻,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關于古漢語中指稱胸的名稱的演變情況,至今還未出現(xiàn)系統(tǒng)的研究,為此,本文打算對此作系統(tǒng)的梳理。
本文將“胸”這一概念在古漢語中的名稱演變情況分為三個時期進行研究,即上古時期(先秦至兩漢)、中古時期(魏晉至隋)、近古時期(唐至清)。這樣劃分主要是采用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中的分期標準,同時根據(jù)檢索文獻的實際情況作了些調(diào)整:考慮到一些著作成書于兩漢時期,難以劃分朝代,所以把東漢并入上古時期;考慮到古代漢語是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漢語,所以把晚唐五代以后的近代漢語并入到近古漢語時期。
一.“胸”的概念
關于胸的概念,許多辭書做出了解釋?!稘h語大詞典》對作為軀干一部分的“胸”做出的解釋是:1、軀干的一部分,在頸和腹之間?!吨芏Y·考工記·梓人》:“以胸鳴者?!碧啤赝ン蕖赌细枳印吩~:“手裹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燈下偷晴覷,胸前著肉揣?!辈茇度粘觥返谒哪唬骸熬坪榷嗔?,輕輕捶著胸?!薄稘h語大字典》對“胸”的解釋是:1、身體前面頸與腹之間的部分。如:胸腔;胸骨。宋·宋慈《洗冤録·屍傷雜說》:“兩手緊抱胸前?!泵鳌ご髟Y《秘傳證治要訣》卷二:“胸膈痞塞?!濒斞浮秹灐つα_詩力說》:“記其人嘗殺人不異海賊,后圖起事,敗而傷,飛矢來貫其胸,遂死?!北疚乃芯康摹靶亍钡母拍钆c辭書中的解釋一致,指的是人體的整個胸部,即頸與腹之間。
二.上古時期“胸”的名稱變化
胸作為軀干的一部分,在《漢語大字典》中的解釋是“身體前面頸與腹之間的部分。如:胸腔;胸骨?!痹谏瞎艜r期典籍中出現(xiàn)的指稱胸的名稱有:“胸”、“膺”、“胸膺”、“臆”、“胸臆”、“心”。
1、胸
“胸”亦同“胷”。《字匯·肉部》:“胷”,同“胸”。最早見于經(jīng)傳文獻《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魏犨傷于胷,公欲殺之,而愛其材?!薄墩f文》:“匈,聲(聲:當依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作‘膺)也。從勹兇聲?!薄墩f文》中只見“匈”不見“胸”,“匈”應當是“胸”的古字,《段注》:“今字胷行而匈廢矣?!蔽覀儥z索文獻中,用例都是“胸”。
例1:《周禮》卷四十一:“外骨、內(nèi)骨,卻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p>
例2:《釋名》卷二:“胸,猶啌也,啌氣所沖也。”
在上古時期的醫(yī)書中,胸的用例最多,且多是與相鄰部位名稱詞連用,表示兩個部位,如“胸腹”、“胸脅”等。用例如下:
例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四:“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藏?!?/p>
2、膺、胸膺
膺,《說文》:“膺,胸也。”在經(jīng)傳文獻《左傳》卷二十六:“晉侯夢大萬,被發(fā)及地,搏膺而踴?!敝幸殉霈F(xiàn)。在上古時期的用例如下:
例1:《春秋左傳》卷五十:“大敗華氏,圍諸南里,華亥搏膺而呼?!?/p>
例2:《前漢書》卷九十九中:“反膺高視,瞰臨左右?!?/p>
“胸”和“膺”在《說文》中是互訓的,可見它們是一組同義詞。對于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各家說法不一?!墩f文段注》曰:“膺自其外言之,無不當也。匈自其中言之,無不容也?!倍斡癫谜J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命名視角的不一致。王鳳陽則認為“胸”、“膺”的來源不同:“‘胸的本義就是胸膛,而‘膺在早期文獻中,多與馬具有關,約指駕車的馬的胸飾。‘膺是為‘胸設置的,由于部位相關,‘膺也就有馬胸的意義,再擴而大之,應用于人,就和‘胸同義了。”吳寶安對此提出異議,她認為“膺”在先秦確實有“馬具”義,但并不常用。她調(diào)查了先秦27種文獻的使用情況說明了這一問題,表“馬具”義的“膺”只有四例,其余用例均表“胸”義。同時,她還從語音的角度分析,擬出兩者的上古音,得出“它們音近義同,應為同族詞,有同一來源?!钡慕Y論。我們認為“胸部”義是“膺”的引申義。吳寶安調(diào)查的文獻使用多少情況并不能直接說明“膺”的本義為“胸部”義,但這種用例上的差異卻能反映出“胸部”義作為“膺”的引申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具對馬起到保護的作用,可以抵擋外界的危害,這與段注的“膺自其外言之,無不當也。匈自其中言之,無不容也?!辈恢\而合。可見,王鳳陽的解釋更為可信,即“膺”作胸解是它的派生義。
最早出現(xiàn)了胸與膺連用的現(xiàn)象,表胸部義的“胸膺”一詞出現(xiàn)在道家類文獻《文子》:“老子曰:‘治人之道,其猶造父之御駟馬也。齊輯之乎轡銜,正度之乎胸膺,內(nèi)得於中心,外合乎馬志?!背酥猓谏瞎艜r期的文獻中,我們只發(fā)現(xiàn)了一例。
例1:《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九:“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3、臆、胸臆
“臆”,《廣雅·釋親》:“臆,匈也?!薄墩f文》:“肊,胸骨也。臆,肊或從意?!蓖貘P陽認為,“‘臆作‘胸部義不見于先秦,它是表意料、猜想的‘意的后起分化字,表意料的‘臆與表心理活動的‘胸常常連用,從而產(chǎn)生‘臆表示‘胸的用法。我們在文獻中所檢索的“臆”的用例多表“主觀的、隨意的”的意思,如“臆說、臆度”等,或是與表心理活動的“胸”連用,表示“心中”義,指稱胸部義的用例很少,即使在身體詞最多的醫(yī)書類文獻中也未見到。
例1:《前漢書》卷一百上:“黃神邈而靡質(zhì)兮,儀遺讖以臆對?!币龖孔ⅲ骸耙?,胸臆也?!?/p>
例2:《焦氏易林》卷一:“雙鳧俱飛,欲歸稻食,經(jīng)涉萑澤,為矢所射,傷我胸臆?!?/p>
三.中古時期“胸”的名稱變化
中古時期指稱胸的名稱大多沿用了上古時期的名稱,如“胸”、“胸膺”、“臆”“胸臆”等?!靶亍比允侵鲗Q,其他名稱的用例較少用法也較單一。在這一時期,增加了兩個指稱胸的雙音節(jié)名稱—“胸腋”、“膺庭”。
1、胸
“胸”作為指稱胸的主導詞,在這一時期,仍然穩(wěn)定地用以指稱胸這一部位。具體用例如下:
例1:《梁書》卷四十四:“因撫胸慟哭,大心乃止?!?/p>
例2:《巢氏諸病源候論》卷四:“去胸背前后筋脈不和、氣血不調(diào)。”
2、臆、胸臆
指稱胸的“臆”在中古時期也未發(fā)展起來,雖然用例很多,但多表“主觀”義,或與“胸”組成雙音節(jié)詞表其引申義—“內(nèi)心”、“胸襟”。中古時期“臆”、“胸臆”的用例如下:
例1:《梁書》卷十三:“試撫臆而為言,豈斯風之可扇?!?/p>
例2:《文心雕龍》卷八:“或微言美事,置於閑散,是綴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p>
3、膺、胸膺
作為由其引申義表“胸”義的名稱—“膺”,其用例在中古時期已經(jīng)很少,多轉(zhuǎn)指其他義項,如“承擔”、“心間”等。我們在《三國志》中檢索到三例指稱胸的“膺”的用例。皆為“拊膺”,如“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贝擞梅ㄍ凇按┬亍薄ⅰ罢匆堋?、“撫心”等,都是“動詞+指稱胸的名稱”格式。
“胸膺”這一指稱胸部的詞,即使到了中古時期,仍沒有發(fā)展起來,唯一的用例出自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七,此用例只是引用了西漢的《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4、心
指稱胸的“心”在這一時期的用例逐漸增多,但仍多是“動詞+心”的組合模式,如“撫心”、“叩心”、“拊心”等。具體用例如下:
例1:《晉書》卷七十七:“是以叩心自忖,三省愚身,與其茍進以穢清涂,寧受違命狷固之罪?!?/p>
5、胸腋
“胸腋”指稱胸部,最早出現(xiàn)在晉·潘岳《西征賦》:“痛百寮之勤王,咸畢力以致死;分身首于鋒刃,洞胸腋以流矢?!背酥猓泄艜r期“胸腋”的用例只有這一個。
例1:《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十二:“兩手向后拓腰蹙膊,極勢左右轉(zhuǎn)身,來去三七。去腹肚臍冷,兩膊急,胸腋不和?!?/p>
綜上所述,在中古時期,指稱胸的名稱多是沿用了上古時期的名稱,“胸”仍是占據(jù)主導地位;作為在引申義上曲折表示“胸部”義的“膺”、“臆”的用例已經(jīng)寥寥無幾,多轉(zhuǎn)而指稱其他意思的名稱;指稱胸的雙音節(jié)名稱有所發(fā)展,但不明顯,而且有些名稱的所指對象之后也發(fā)生了改變,并不能穩(wěn)定地指稱胸。
四.近古時期“胸”的名稱變化
從唐宋至元明清時期,指稱胸的“胸”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基本用法與上古、中古時期區(qū)別不大,這里就不再加以舉例說明。對于“膺”、“臆”,從上面可以看出,由于它們是在引申義的基礎上曲折地表示“胸部”義,“胸”這一義項的用例逐漸減少,多轉(zhuǎn)為他義,不能很穩(wěn)定地指稱胸,所以這里我們也不再加以分析。這一時期,我們主要分析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指稱胸的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
1、胸臆
從上面兩個時期可以看出,指稱“胸部”義的“胸臆”使用情況并不突出,多是指其他義項。但在近古時期,隨著詞逐漸雙音節(jié)化的趨勢,指稱胸的“胸臆”也發(fā)展起來。下面我們以醫(yī)家類文獻為例進行說明。在我們所檢索的醫(yī)家類文獻中,中古時期指稱胸的“胸臆”的用例只有2例,而近古時期的用例有近50例。具體用例如下:
例1:《急備千金要方》卷五十五:“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臆,甚則唾血也?!?/p>
例2:《儒門事親》卷六:“一婦人病瘰,延及胸臆,皆成大瘡,相連無好皮肉,求戴人療之。”
2、胸膺
“胸膺”在近古時期開始發(fā)展起來,用例逐漸增多?!抖Y記集說》:“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笨追f達正義曰:“此一節(jié)是夫子明顏回能行中庸。膺,謂胸膺,言奉持守於善道,弗敢棄失。”孔穎達對“胸膺”做出了解釋,和膺同義,即胸部義。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用例集中在醫(yī)書文獻中,共出現(xiàn)35次。
例1:《外科理例》卷四:“一少婦,胸膺間潰一竅,膿血與口中所咳相應而出?!?/p>
3、胸腋
到了近古時期,指稱胸部的“胸腋”才有所發(fā)展。
例1:《御纂醫(yī)宗金鑑》卷三十六:“頷紅腫痛者,名為燕窩歷。延及胸腋者,名瓜藤歷?!?/p>
4、胸脯
“胸脯”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散曲中,如:“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明代醫(yī)書中也有此名稱,如:《普濟方》卷三百九:“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人靠實處,立用兩腿踏患人兩腳,卻以手于其肩掬起其胸脯,其骨自入?!痹谖覀兯鶛z索的文獻中,“胸脯”在《普濟方》中出現(xiàn)兩次,《續(xù)名醫(yī)類案》中出現(xiàn)一次,其他用例大部分都集中在明清小說中。
例1:《官場現(xiàn)形記》(上):“有你老哥拍胸脯,兄弟還有甚么不放心的?!?/p>
5、脯子、胸脯子
指稱胸的“脯子”最早出現(xiàn)在明·施耐庵《水滸傳》:“林沖起身看時,只見那個教師入來,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來到后堂。”在我們所檢索的文獻中,“脯子”的用例都集中在明清小說中,其他文獻不見用例。后來“脯子”也用來指稱雞、鴨等的胸部肉,如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先到一個鴨子店,三公子恐怕鴨子不肥,拔下耳挖來,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景蘭江講價錢買了。”
“胸脯子”的用法與“脯子”相似,也多出現(xiàn)在明清小說中,在我們所查閱的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指稱胸的“胸脯子”是明·吳承恩《西游記》:“忽見沙僧綁在后檐柱上,即近前摸著他胸脯子叫道:‘悟凈。”其他的小說中,《三劍俠》中出現(xiàn)2次、《俠女奇緣》中出現(xiàn)兩次、《兒女英雄傳》中出現(xiàn)4次、《八仙得道》中出現(xiàn)1次。
從上古時期到近古時期,指稱胸的名稱共有13個,分別是:“胸”、“臆”、“膺”、“心”、“胸臆”、“胸膺”、“胸腋”、“膺庭”、“胸脯”、“脯子”、“胸脯子”、“胸膛”和“三思臺”。這些名稱出現(xiàn)的時間,使用情況有所區(qū)別?!靶亍笔冀K是指稱胸的主要名稱,“膺”與“臆”作為在引申義上曲折地表示胸義的名稱,逐漸表示其他義項,“心”指稱胸義時,用法比較單一,只有在“動詞+心”的結構中才表示胸部義,先秦漢語中,“胸”的名稱,單音節(jié)詞占了大多數(shù)。從中古時期開始指稱胸的復音節(jié)詞逐漸發(fā)展起來,如中古時期增加的“胸腋”、“膺庭”;近古時期增加的“胸脯”、“脯子”、“胸膛”等名稱。其中“胸膺”、“胸臆”、“胸脯”、“胸膛”“胸腋”等都是聯(lián)合型復合詞,應是歷史上發(fā)展而來的,起初都是由單音詞自由組合而成的詞組,后來意義發(fā)生“化合”,最終凝固成一個詞。原來詞組中的詞就變成了合成詞中的詞素,也就是說這些合成詞中的單字都經(jīng)歷了由詞字到詞素字的歷史發(fā)展。因此,我們這里所列名稱都是詞,并不是詞組。這些復音節(jié)詞使用情況也有所不同,近古時期出現(xiàn)的復音節(jié)名稱多出現(xiàn)在元明清的俗文學作品中,而從上古時期就已出現(xiàn)的名稱,如“胸臆”、“胸膺”等,并不是以俗語的形式出現(xiàn),多出現(xiàn)在醫(yī)書類文獻中??傮w來說,“胸”的名稱變化基本符合了漢語詞匯發(fā)展的趨向之一,即漢語發(fā)展史是一個復音詞不斷增多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渠佳敏.高職院校古代漢語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實踐分析[J].漢字化.2022,(04):80-83.
[2]劉洪濤,沈曉凡.利用出土文獻校正王力《古代漢語》文選注釋舉例[J].出土文獻.2021,(03):61-63.
[3]鐘書能,侯雅璐.漢語篇章英譯的“時空同態(tài)”建構機制研究[J].中國翻譯.2021,42(05):44-47.
[4]張萍.上古漢語名詞作狀語辨析二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43(05):60-63.
[5]曹娜.古代漢語特殊語序研究[J].漢字文化.2021,(16):71-7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