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志強
“sky”“grand”和“urban”三個單詞分別意指“天空”“壯麗”以及“城市”,而“sphere”一詞,則有著“邊界、階層、領域”之意。
以此思忖奧迪skysphere、grandsphere、urbansphere三款“sphere”系列概念車的命名,大有一種“無處不在的邊界突破,近在咫尺的未來想象”之寓意。
2021年8月,奧迪“sphere”概念車三部曲中的第一部skysphere剛亮相就帶給了人們十足的驚艷:這是一臺純電動敞篷跑車,它別出心裁地采用了“可變軸距技術”,即車輛軸距能夠像孫悟空的金箍棒那樣可長可短,從而實現25厘米的軸距和車身長度的變化。
基于此,奧迪得以在這款車上為駕駛者提供兩種駕乘體驗—Grand Touring模式和Sports模式:Sports模式下,軸距縮短,變?yōu)檐囬L4.94米的電動跑車,后輪轉向功能保證極致靈敏;而如果選擇Grand Touring模式,車身則變?yōu)?.19米的GT車型,駕乘者可在寬綽的空間里享受藍天美景。
skysphere內飾搭載了1415毫米×180毫米觸屏中控臺,與車門操作面板形成全環(huán)繞數字化視覺空間;當開啟人工駕駛模式時,車內會變身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完美駕駛艙,隨著底盤和車身一起,儀表板和中控臺上的顯示器面板也會向后方移動。
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樣一款最長超過5米的雙面電動尤物,它的重量竟然只有1.8噸,輕量化水平可謂出類拔萃。在后橋電機最大632馬力的輸出下,skysphere百公里加速時間只需4秒。同時,這款車的電池容量預計將超過80千瓦時,WLTP續(xù)航里程將超過500公里。
對于一款“玩樂”屬性十足的敞篷車來說,在任何品牌陣營中它都無法肩負起家族銷量擔當的重任,因此它的電動化征程似乎是最無關緊要的,但是奧迪還是將其選做了“sphere”系列概念車的首發(fā)之作,由此可見奧迪對自在駕控、小眾車型的重視。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考量,正是由于這是一款人們接受度更高的敞篷車型,奧迪才得以在它身上展現出了更多自由不羈的想象力,尤其在操控與設計層面,比如說,可長可短的軸距變換,充滿科幻的造型設計。對于“做夢”,人們總是不會嫌其夸張,尤其當這兩者結合起來后,平時看起來再天馬行空的元素,在它身上似乎都變得合理起來了。
正是因為這樣,當人們幾個月后看到“sphere ”系列的第二款概念車—grandsphere問世后,反而覺得它不那么“概念”了。
原因或許在于,奧迪對grandsphere外觀的塑造不再那么激進科幻,雖然仍然是概念車,但人們還是能夠一眼看出這是一款中大型轎車座駕。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奧迪對grandsphere的側重與取向發(fā)生了變化,靈活的操控和夸張的造型不再是它的設計重點,取而代之的是車內空間。如果說skysphere被打造成了一個極致駕控的未來尤物,那么grandsphere的使命則是成為“面向未來的頂級頭等艙”。
為了賦予車內成員極為奢適的乘坐體驗,grandsphere概念車達到了行政旗艦級別的5.35米,3.19米的軸距甚至超過了奧迪A8L;而為了將駕駛者從駕駛任務中解放出來、專注地享受自由旅程,在L4級智能駕駛技術的加持下,grandsphere的方向盤和電門以及制動踏板都會被隱藏起來;同時,寬大的玻璃表面、前風擋以及透明的車頂,將傳統(tǒng)的、以駕駛者為中心的駕駛艙變成了一個寬敞的休息室。
此外,奧迪grandsphere還采用了對開門,并取消了B柱設計。乘客上車后,所有的舒適配置都會調整到自定義的狀態(tài),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也將訪問乘客最近使用的服務。
由此可見,在奧迪grandsphere上,“駕駛者之車”的理念雖然沒有被完全摒棄,但早已被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在這款豪華頭等艙里,得益于高階智能輔助駕駛以及面面俱到的舒適性配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舒心享受旅程即可。
只是,即使grandsphere的空間再大,駕控再智能,它仍然只是一款中大型轎車,仍然有著車型本身桎梏的局限性。然而,人們對自在旅途、奢適的體驗的追求又是無止境的,于是,奧迪再一次推出了“sphere”概念車系列中的第三款—urbansphere。
urbansphere不僅是奧迪“sphere”系列姊妹花中的大姐大,也是迄今為止所有奧迪概念車中最魁梧磅礴的車型。5.51米×2.01米×1.78米,讓其一舉成為高端座駕中俯視眾生的巨無霸。雖然奧迪并沒有明言,但無論是身形狀貌還是尺寸數據,這都更像是一款MPV車型。
這還是中國消費者首次參與奧迪車輛設計過程。為了更貼近中國消費者,奧迪在北京與英戈爾施塔特兩地的設計團隊始終保持緊密合作,最終共同打造出這款奧迪urbansphere概念車,而內飾部分更是由中國團隊全權負責。
在對urbansphere概念車的前言介紹中,奧迪這樣寫道:聚焦中國城市交通,洞見未來全球高端智慧出行愿景。
沒錯,urbansphere既是奧迪傾情中國的偏愛,也是一座都市出行的豪華行宮。
和grandsphere一樣,urbansphere同樣采用前后對開門設計,并取消了B柱。當乘客靠近時,整個車內空間會自動面向乘客敞開。與此同時,座椅向外旋轉靜候乘客入座,一束“紅毯”狀的燈光投射在地上,儀式感滿滿。
入座后,這套被命名為“脫離喧囂的棲息之所”的座艙內飾亦是恰如其名:車艙內部,在門板、頭枕等處都布置有氛圍燈,再結合門板與地毯的羽翼式放射圖案,處處充滿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東方雅趣。此外,座套和地毯均采用木材、羊毛和合成紡織面料,觸感極為親膚且柔和。
越是徜徉在出行高峰時段,越能體現出urbansphere的至臻享受:極致的私密性將車外城市鋼鐵森林的喧囂隔絕得一干二凈;先進L4級自動駕駛技術在省去了傳統(tǒng)方向盤、踏板和儀表盤的手動操作的同時,亦進一步拓寬了自由無拘的“躺平空間”;而半自動阻尼控制的空氣懸架的配備,也將車外任何一處顛簸隔絕得無聲無息。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傳頌著這樣一句話—“不管什么車,它本質上仍然是一款代步工具?!?/p>
以往,沒有人會反駁此言,因為在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它都是一個無懈可擊的真理。然而此刻,這句話卻無法解釋為何有著一個多世紀制造“交通工具”經驗的傳統(tǒng)巨頭們如今卻被新勢力們殺得丟盔棄甲。
原因或許在于,直至今日,電動車安身立命的根本仍然是代步工具,但又似乎不止于代步工具。比如,對于新勢力來說,它同時還承擔著智能化、新鮮感、可玩性等在一些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在另外一個群體眼中又必不可少的要素……
電動智能的無孔不入在時刻重構著這個世界對豪華與高端的理解,其中,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亦不乏馬太效應、強者恒強。以奧迪為代表的老牌豪門雖然看似姍姍來遲,但實則卻是一步一個腳印,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那入華數十年來數以百萬計的銷量,如同一條條遍布天下的觸角般深深扎入每一寸土地,在人類出行這件事上收獲著更深刻的認知和更穩(wěn)健的行動力。
而在奧迪眼中,如果以更長遠的目光來看,汽車物種的發(fā)展方向只有一個—以人類更自如的生活方式為基準。比特滅活燃擎,算力撻伐馬力。人們需要什么,便增進什么,比如說,更大的空間、更舒適的享受、更智能的科技;人們無需什么,便摒棄什么,比如說,方向盤、剎車及油門踏板,甚至是“汽車”這個名字本身。從skysphere到grandsphere再到urbansphere,奧迪三款概念車的進化方向不言而喻:從形態(tài)到功能,汽車終將徹底擺脫代步工具的單一屬性,從而進化為移動的辦公室、起居室以及第三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