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問題分析

      2023-05-30 10:48:04羅夢園杜靜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羅夢園 杜靜

      摘要: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是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對教師職業(yè)認同感和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诶嫦嚓P者理論,各利益主體觀念、目標與行為的沖突導致教師參與治理意識薄弱、參與能力不足及參與機會缺失等問題。以利益相關者理論推進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體為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提供條件,賦予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力,如此才能解決教師參與學校治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關鍵詞:教師參與治理 利益相關者? 學校治理

      引用格式:羅夢園,杜靜.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問題分析[J].教學與管理,2023(01):11-15.

      學校治理作為教育治理在學校場域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由相關利益主體共同參與、民主協(xié)商共治的過程[1]。教師參與學校治理能夠增強他們的從教責任感與場域歸屬感,以教師的支持推動學校共同愿景的實現(xiàn)。然而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倡議或舉措多出現(xiàn)在高校建設中,中小學校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研究和實踐仍然比較少。中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人物,其應有的參與權多被埋沒和忽視,造成教師對學校治理規(guī)定的抵觸與“集體沉默”現(xiàn)象,不利于中小學校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诖耍疚囊劳欣嫦嚓P者理論,以利益相關者的不同作用與互動機制探求中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問題和原因,為中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找到出路。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適用性

      利益相關者理論最初被用于經(jīng)濟學領域中,隨著利益相關者內(nèi)涵的不斷延伸,人們將該理論逐步用于其他社會公共領域。利益相關者理論為不同領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分析框架,但用于教育領域進行研究的時間比較短,涉及的角度仍在不斷擴充。

      1.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動態(tài)

      利益相關者概念最早來自于1963年美國斯坦福研究學院的研究成果,最初他們對利益相關者的描述是:對企業(yè)來說存在這樣一些利益群體,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企業(yè)就無法生存。雖然這個界定比較簡單,但是讓當時的人們認識到,企業(yè)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為股東服務,在企業(yè)周圍還存在著許多關乎企業(yè)生存價值的利益群體[2]。1984年,美國學者弗里曼在《戰(zhàn)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一書中對利益相關者重新作出界定,成為學界公認的最具代表性的定義。弗里曼認為,利益相關者是“那些能夠影響企業(yè)目標實現(xiàn),或者能夠被企業(y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3]。弗里曼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掀起了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熱潮。

      在中國知網(wǎng)輸入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可以得到上萬篇有關利益相關者的文獻,為保證文獻的質(zhì)量,在篩選時以“北大核心”和“CSSCI”為主,最終得到文獻7000篇左右。通過知網(wǎng)的可視化分析發(fā)現(xiàn),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如經(jīng)濟學、教育學、旅游業(yè)、農(nóng)學、環(huán)境科學、醫(yī)藥學、圖書情報學、建筑學等。其中經(jīng)濟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占比近半,其次是對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

      在教育學科領域內(nèi),學界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對教育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主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框架分析促進學校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策略。如張世愛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對高校教學質(zhì)量管理進行研究,從政府、高校內(nèi)部、教師、學生、社會用人單位等多主體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4];嚴立寧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從研究生、學校、企業(yè)、家庭、政府五個利益相關主體出發(fā),探索我國研究生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構建的理論邏輯,有助于推動研究生教育發(fā)展[5]。二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學校內(nèi)部治理機制的運行。如臧琰琰、徐興林在對利益相關者角色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綜合權衡各方利益,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加強民辦高校內(nèi)部治理的對策[6];張洪娟基于該理論深入了解大學治理的概念、性質(zhì)和功能,進一步促進大學治理改革的“去行政化”,努力構建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利益相關利益訴求的新型大學治理模式[7]。三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出路。如陳思穎基于文獻資料和實地調(diào)研,以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分析教師資格考試中各主要利益相關者的不同應對表現(xiàn),由此提出教師資格考試和教師教育的改進路徑[8];蔡華健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對U-G-S合作中諸多利益相關者及其利益關系進行闡釋,梳理了U-G-S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運作的對策[9]。四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教育政策實踐中的問題。如朱月華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政策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進路徑[10];白貝邇、程軍等由利益相關者視角切入,從國家利益和公費師范生個體利益兩個維度完善政策實施的保障機制,以有效解決政策制定之初面臨的兩大教育問題[11]。

      綜上,以往文獻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教育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研究多側重于分開描述各利益主體面臨的問題,而對多元利益主體間相互沖突的關系探討較少。在研究對象的層次上,以往研究多以高校為研究場域,以高校教師、高校治理、高校育人改革為主,涉及中小學階段的研究較少。且以往對學校治理的研究以宏觀討論為主,從相關利益主體進行微觀切入的研究不多。實際上,在學校治理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眾多,涉及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企業(yè)等多個主體,每一個主體在發(fā)揮作用的同時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形成了復雜的利益關系網(wǎng)絡。各個主體如何在利益相關者形成的關系網(wǎng)絡中取得應有利益,同時又不侵害他人利益,這是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礎?;诖?,本研究選取中小學校為研究場域,選取對學校治理影響較大且關系密切的教師利益主體,通過對教師在學校治理過程中的利益訴求及與其他相關主體間的利益沖突進行分析,從教師與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角度提升學校治理水平。

      2.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理論依據(jù)

      利益相關者理論尋求的是一種共同治理、共同決策、相互制衡的局面[12],這就為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即教師需要與其他利益相關主體共同治理、共同參與決策,并相互制衡。學校本身就是多利益主體存在的組織,相比于某一利益主體“一言堂”的局面,共同治理更能夠調(diào)動相關利益主體的積極性。教師作為連接學校行政管理人員與學生的關鍵人物,既是實現(xiàn)學校對學生管理的中介,也是學生需要和訴求得到反映的渠道。因此,重視教師作為核心利益相關者參與學校治理,提高教師在學校治理中的話語權尤為必要。一是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有利于提升歸屬感和責任感。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意味著教師是學校發(fā)展中的參與人員,他們需要為學校共同利益、共同愿景的實現(xiàn)出謀劃策,并實現(xiàn)利益的共享。這樣教師能夠感受到“被需要”,愿意為個人和學校的利益付出時間和精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二是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目前來看,中小學校的治理權集中于行政部門,教師幾乎沒有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利。這就造成政策制定者與執(zhí)行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利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提出,有助于打破單邊治理的桎梏,實現(xiàn)權利的分化與相互制約,有利于提高學校的辦事效率。三是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涉及到課程編排、教學活動安排、教學評價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有效地參與學校治理,教師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對學生和教學進行統(tǒng)籌考慮,這些環(huán)節(jié)的運行會更貼合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從而實現(xiàn)學生身心發(fā)展。

      二、教師參與學校治理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利益相關者理論,中小學教師作為利益相關者,他們參與學校治理有其強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的參與過程中中小學教師卻難以真正地融入到學校的治理運行中。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教師參與意識薄弱

      教師參與意識薄弱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參與學校治理并不敏感,主動放棄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利。首先,很多中小學教師并不認同自己是學校治理的參與者,而是自覺地把自己歸為“被管理者”。中小學教師把自身的角色固化為執(zhí)行任務的“下屬”,默認自身只是學??茖又乒芾硐碌膯T工,忽視或放棄原本具有的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其次,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繁重,參與學校治理意味著工作任務的增加。在自身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逃避”是多數(shù)中小學教師選擇的最佳方式。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參與學校治理多屬于費時間、費精力還不討好的事情,這說明很多中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意識仍很淡薄。

      2.教師參與能力不足

      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能力涉及教師是否了解參與學校治理的途徑及如何提高參與治理的有效性等。一方面,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途徑較為單一。在針對“何種方式參與學校事務”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84.4%的教師選擇了教研組會議,30.8%的教師表示會當面向領導反映意見,27.2%的教師通過座談會參與學校事務,通過意見箱、教代會參與學校治理的教師僅達到7.1%,通過校會、校務委員會、咨詢會參與學校事務的教師分別是8%、5.8%和5.4%[13]??梢钥闯觯啾扔谝?guī)范化、程序化的途徑,教師更愿意選擇非正式的途徑表達意見,甚至有部分教師不知道正式途徑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有效性不足,出現(xiàn)“過度參與”或“無效參與”的現(xiàn)象?!斑^度參與”是指教師將參與學校治理視為表達自身利益的過程,刻意放大管理者的角色,并未真正有效地從學校的全局發(fā)展進行思考,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容易從主觀出發(fā),過度使用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利,從而影響學校正常的管理程序;“無效參與”是指教師在參與學校治理的過程中難以提出有效的建議,且由于強調(diào)教師參與權利的使用,造成時間和人員的浪費,導致學校管理效率的下降?!斑^度參與”與“無效參與”是學校治理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教師參與能力較低的體現(xiàn)。

      3.教師參與機會缺失

      “由于管理規(guī)則的設定只是某些學校個別領導的‘特權’,很容易違背教師的心愿和期望,甚至在很多時候以‘特權’侵犯教師的‘權利’,從而導致教師管理工作成為一種‘管控’。”[14]教師參與學校治理雖然具有合理性與合法性,但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會打破個別領導的“特權”,導致教師的參與機會被壓制。教師行為規(guī)范等規(guī)則的制定基本上從學校行政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多出現(xiàn)命令性與禁止性的條文規(guī)定,很少考慮教師作為學校治理的一員應有的參與權與知情權。雖然有些學校設置了教師代表大會或者意見箱,但實際上這些渠道形同虛設,教師的訴求與建議沒有得到及時反饋與采納。教師對學校事務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和影響微乎其微,學校行政治理人員的權利仍在教師之上,導致“校長個人或學校少數(shù)領導對于學校的改革和發(fā)展握有說一不二的權力,學校重要事務均由學校主要領導拍板定奪”[15]。即使存在想為學校建言獻策的教師也會逐漸被這種氛圍所影響,好的策略或措施難以得到執(zhí)行。

      三、教師參與學校治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學校治理主體包含政府管理人員、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社區(qū)以及社會組織等群體[16]。教師參與學校治理面臨困境主要在于教師與其他利益相關主體間的利益沖突。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觀念及行為與教師難以參與到學校治理有較大關系。

      1.各利益相關者固化教師角色

      “角色是指處于社會關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相關聯(lián)的行為規(guī)范和模式。”[17]角色固化即認為社會主體只擁有固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模式,角色固化會阻礙社會主體改變其常用的行為規(guī)范和模式,不利于角色的轉變和重塑。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是賦予教師“學校治理者”的一個新角色,這一新的角色與各利益相關者對教師傳統(tǒng)角色的定位出現(xiàn)沖突。對于大多利益相關者來說,教師有著共同的角色定位,即“知識的傳遞者”和“榜樣示范者”;對于特定利益相關者來說,比如學校各級管理者而言,教師是“被管理者”和“員工”;對于教師本身而言,他們大多也將自己固化為“教學者”這一角色;對于教師教育者來說,教師是“學習者”??梢园l(fā)現(xiàn),在對教師傳統(tǒng)的角色期待中,很少出現(xiàn)“學校治理者”這一角色。各利益相關者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多從應然的社會取向出發(fā),強調(diào)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yè)屬性,忽視了教師作為社會個體的“本己”權益。這并不是說教師應該摒棄“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說角色固化后教師將難以以合法的身份參與到學校治理中。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是要突破多個利益相關者對其傳統(tǒng)角色的桎梏,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付出較大的努力和利益相關者的配合,因此,在未能轉變角色固化前,教師參與學校治理仍面臨諸多阻礙。

      2.各利益相關者權力分配失衡

      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根源在于學校的行政管理權能否分權給教師,這就涉及到各利益相關者間權力的分配。在傳統(tǒng)體制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嚴格區(qū)分,管理的主體被視為權力的加持者。這種日益復雜的社會事務與相對集中的公共權力之間的矛盾引發(fā)了危機[18]。學校管理者掌握著學校資源的分配,在教師入職、培訓、升職、職稱評定上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對學校大小事務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作為被管理者的教師,他們在學校管理中所擁有的權力很少,僅集中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事務。在這兩個方面教師沒有完全的自主權,需要學校作出統(tǒng)一安排,教師僅能在小范圍內(nèi)決策。這樣一來,管理者所追求的“服從”與教師所在意的“自由”存在沖突。正如約翰·C.麥克斯維爾(John C.Maxwell)所言:“當人們在某個理念或創(chuàng)意上缺乏自主權時,他們通常都會抵制它,即使很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僅是不喜歡被操縱,不喜歡體制的壓制。因此,智慧的領導者會讓跟隨者一起參與變革[19]。反觀實踐,由于話語權的懸殊,教師們表達意見的欲望逐漸降低,參與學校治理的積極性也趨于平淡??此茖W校管理的效率提升,實則管理模式僵化,影響學校及教師的長遠發(fā)展。

      3.各利益相關者利益目標博弈

      不同利益相關者立場不同,在學校治理中有著各自的利益目標,而不同利益目標之間的博弈導致教師難以參與到學校的治理中。就學校管理者而言,他們的利益目標重點在于以最簡化的制度獲得最好的管理效果,追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與其給予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力,實現(xiàn)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群言獻策帶來的復雜程序,“一言堂”或行政力量強制推行所付出的成本和時間更少。鑒于此,教師參與學校治理在一定層面上增加了學校管理者的工作量,削弱了學校管理者的權力,教師參與學校治理難以推行就不難理解了。就教師而言,他們參與學校治理的利益目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生存發(fā)展,即通過工作獲得期望的工資待遇;二是職業(yè)發(fā)展,即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以獲得更高的個人地位和專業(yè)成長。但很顯然學校治理不可能只包括這兩個方面,教師對兩者之外的問題關注度較低,如果學校不加以引導,則難以引發(fā)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積極性。就教師教育者而言,其在該問題中的主要利益目標在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學校帶來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質(zhì)量,提高自身或所在單位的聲譽。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能力并不是其培養(yǎng)的重點,這方面對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沒有直接的相關性,因此,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一直被忽視。

      四、促進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對策

      以利益相關者理論推進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體為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提供條件,賦予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力。

      1.轉變觀念,充分發(fā)揮個人主動性

      在目前校長負責制下,教師主觀上對參與學校治理的熱情度低,多數(shù)教師認為管理學校是行政人員的事務,而自己的事務就是完成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任務。因此,促進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關鍵步驟之一在于教師自身觀念的轉變。

      一方面,教師要放下行政人員單邊治校的偏見,從根本上意識到學校治理是一個多方利益主體參與的過程,而自身就是學校治理的關鍵利益主體。教師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應多了解學校最新的政策和文件,知曉參與學校治理的渠道和方法,充分了解學校和學科未來的發(fā)展前景與發(fā)展策略,以主人翁的身份關心學校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增強對學校和學生的責任感和認同感,主動學習學校治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合理的參與學校治理的途徑和方法,有意識地參與學校政策或文件的制訂和修改,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學校發(fā)展建言獻策,提供有價值的策略參考,把教師個人的發(fā)展統(tǒng)一到學校的發(fā)展過程中,利用集體的力量獲得教師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

      2.營造氛圍,提供共治文化的支持

      學校治理文化氛圍的形成是學校治理模式與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良好協(xié)同共治文化氛圍的形成能夠引導教師、學生與其他行政管理人員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到學校治理的工作中,朝著共同愿景努力。協(xié)同共治的文化氛圍能夠使教師放下對行政人員單邊治校的錯誤觀念,以開放、接納、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學校治理。因此,促進教師有效參與學校治理離不開學校提供的文化氛圍支撐。

      營造協(xié)同共治的文化氛圍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給予教師足夠的尊重,傾聽教師意見。其他利益主體應正確看待教師作為學校治理的合法參與人的角色,積極接納教師參與學校治理,吸收教師提出的合理建議與需求,并將其納入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中。二是頒發(fā)規(guī)章制度文件時以協(xié)商形式進行,減少行政命令式的通知。行政管理人員多以上級身份向教師群體頒發(fā)規(guī)章制度,這種行政命令式的通知無形中將教師置于接受服從的地位,難免會引起教師的抵觸。因此,行政管理人員應以協(xié)商的方式進行,采取規(guī)章制度共同制定的方式,增強教師對規(guī)章制度的認同。三是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拉進各利益主體的關系。學??山M織運動會、茶話會等活動拉進各利益主體間的距離,增強教師與行政人員、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彼此打開心扉,營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圍。

      3.完善機制,提供參與治理的渠道

      除了營造協(xié)同共治的文化氛圍外,學校還應為教師參與治理提供切實可行的渠道,使教師能夠合理有效地參與到學校治理中。誠如上文所言,某些學校建立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但這個機構并沒有形成完善的運行機制,導致教師并未真正地參與到學校治理中來。因此,完善學校應有的教師參與治理機制、提供教師合理參與治理的路徑尤為必要。

      這需要學校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對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和發(fā)揮作用的運作機制作進一步的明確和劃定,設置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規(guī)章制度。首先,在規(guī)章制度中劃定教代會與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關系和職責,確保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合法性;其次,明確教師提案被采納的流程,逐步實現(xiàn)教師提案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保證教師的提案能夠有機會參與學校治理的規(guī)章制度;再次,建立教師參與提案的監(jiān)督機制,設立專門機構與人員對整個過程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避免教師過度、非法干預學校正常治理流程,以及教師提案流程不規(guī)范,使教代會形同虛設。除了完善教代會制度外,學校還應為教師提供其他簡便的渠道,方便教師參與學校的日常治理。比如學??稍O立教師匿名意見箱、學校治理意見征集信箱等,定期收集教師對學校治理的意見,并針對性地進行回復和整改,給予教師更多發(fā)聲的平臺,以促進教師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協(xié)同治理學校。

      4.加強培訓,提高參與治理的能力

      學校治理是一種需要具備專門知識、專業(yè)能力的管理活動,不是教師主觀隨意地對學校提出意見,否則學校治理將會出現(xiàn)無章法、無秩序的局面。因此,在為教師創(chuàng)造參與學校治理的外部條件后,提高教師參與學校治理能力便成為提升教師有效參與的關鍵,這就須要借助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又一利益相關主體——教師教育者。教師教育者可以提供與學校管理相關的培訓課程,以幫助教師以正確的方式參與到學校治理。

      首先,學校可為教師組織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與教師教育者對接,充分發(fā)揮教師培訓這一活動的關鍵力量,提升教師的治理水平。比如教師教育者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師了解學校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路徑,引導教師認識個人與學校的內(nèi)在關系,幫助教師提高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次,教師教育者可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管理學理論知識,讓教師獲得學校治理的基本知識,了解如何有效提高治理效率的基本方法。再次,教師教育者可以通過實例演示為教師提供正確的、示范性的參與治理渠道,規(guī)范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行為,使教師真正成為學校發(fā)展中的推動者。

      綜上,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是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重要部分。當前中小學內(nèi)部教師參與治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只有教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教育者等多方利益主體充分理解學校治理的理念,并相互理解配合,教師參與學校治理才會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范國睿.基于數(shù)據(jù)的學校治理什么樣[J].中國民族教育,2016(06):15.

      [2] 郭華.鄉(xiāng)村旅游社區(qū)利益相關者研究:基于制度變遷的視角[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26.

      [3] 弗里曼.戰(zhàn)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王彥華,梁豪,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30.

      [4] 張世愛.瓶頸與對策: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高校教學質(zhì)量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0):20-22.

      [5] 嚴立寧.利益相關者視域下我國研究生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的構建[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2(03):110-118.

      [6] 臧琰琰,徐興林.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民辦高校內(nèi)部治理的困境與突破[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08):38-44.

      [7] 張洪娟.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大學治理探析[J].江蘇高教,2020(05):82-85.

      [8] 陳思穎.論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J].教師教育研究,2016,28(06):19-24.

      [9] 蔡華健,張相學,曹慧英.教師教育U-G-S合作的實施困境與路徑突破: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80-85.

      [10] 朱月華.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分析及改進路徑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20(12):5-11.

      [11] 白貝邇,程軍.提升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實施質(zhì)量的保障機制探析: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考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9):23-26.

      [12] 陳平水,孫榮榮.利益相關者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04):26-29.

      [13] 馮捷.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14] 陳振華.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問題與改進策略[J].教育研究,2015,36(09):99-103.

      [15] 張新平.關注學校組織管理“同構化”趨向[J].中小學管理,2008(12):4-5.

      [16] BernaYüner;BerrinBurgaz.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Governance And School Climate[J].]Education and Science Journal2019,44(199):373-390.

      [17] 郭勝男,吳永和.社會角色理論視域下的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困厄、歸因及澄明[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06):18-24+60.

      [18] 楊文杰,范國睿.突破藩籬:高水平推進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選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08):94-106.

      [19] 麥克斯維爾 C.約翰.中層領導力(自我修行篇)[M].張樹言,譯.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64.

      【責任編輯? 關燕云】

      *該文為河南省2022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河南省教學名師工作室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2022-JSJY2D-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利益相關者
      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多元內(nèi)部治理結構探究
      職教論壇(2016年25期)2017-01-07 19:57:43
      全生命周期視角下基礎設施類PPP項目利益相關者分析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下利益相關者與股東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廣東省屬企業(yè)履行社會責任的特征與評價
      價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 20:11:40
      中國電網(wǎng)企業(yè)利益相關者分析報告
      展會品牌利益相關者的構成及其網(wǎng)絡結構研究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四川省實施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研究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7:29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公立大學財務治理的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3:03
      茂名市| 科技| 岳西县| 佛学| 濮阳县| 文成县| 邯郸县| 济南市| 洛扎县| 安平县| 聂荣县| 论坛| 体育| 泾川县| 五寨县| 宁化县| 昭觉县| 玉溪市| 涿鹿县| 扬州市| 军事| 南部县| 武宣县| 洛川县| 迭部县| 张掖市| 靖边县| 丽江市| 六枝特区| 绥江县| 怀集县| 余干县| 明光市| 广德县| 平阳县| 康乐县| 天水市| 荣昌县| 桓台县| 忻州市|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