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政府主導與社會支持的發(fā)展戰(zhàn)略

      2023-05-30 04:46:06姚慧杰吳佳妮
      基礎教育參考 2023年2期
      關鍵詞:印度

      姚慧杰 吳佳妮

      摘 ? 要:印度作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一直將教育作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點,而追求卓越是印度教育戰(zhàn)略的主題之一。印度在不同時期對于“天才兒童”有不同的理解?,F代印度為天才兒童教育制定了一系列項目計劃,如天才尋找計劃、天才激勵計劃等。在天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方面,印度大多通過私立學校、專門學?;蚺e辦奧林匹克競賽等來開展。同時,印度也面臨著天才兒童識別困難、天才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及精英人才外流嚴重等挑戰(zhàn)。

      關鍵詞:印度;天才兒童教育;天才尋找計劃;天才激勵計劃;人才外流

      中圖分類號:G5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2.008

      教育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基石,是建設現在和未來國家的重要工具,也始終是印度發(fā)展計劃中的關鍵要素。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把科技和教育作為國家進步和發(fā)展的首要任務[1]。進入21世紀的現代印度已擁有大量科技人才,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居世界前列[2]。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被視為印度發(fā)展教育的三個主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意味著使人人擁有受教育和分享教育資源的權利;提高教育質量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意味著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天才兒童是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群體,天才對于促進社會進步、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關鍵作用。印度通過保障天才兒童得到適合其發(fā)展的高質量教育來促進教育公平。

      一、印度對天才兒童的定義

      關于天才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和時代中差異很大。印度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古印度、英屬印度和現代印度三個階段,不同階段對天才兒童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古印度實行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只有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三大種姓擁有受教育的權利,且三者所受教育的權利與內容不同。其中,婆羅門教育可被視為古印度的天才教育,但其主要目的不是教授知識,而是更注重品德培養(yǎng)。古印度將“天才”定義為具有優(yōu)秀品質的人,如正直、慷慨、奉獻等。由于這些品質無法通過工具進行測量,所以“天才”這一概念在古印度不被重視[3]。

      英屬印度時期推翻了古印度對天才的定義,引入了西方的概念,并影響至今。接受了西方優(yōu)秀觀念的精英們認為,學術成就是衡量天才的唯一標準,認為在某方面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獨特性的兒童是天才。自印度獨立以來,這一精英群體逐漸獲得優(yōu)勢社會地位,發(fā)展成崇尚英語教育的高級階層,他們通常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高等教育。

      現代印度的官方政策文件中通常使用talent一詞指稱“天才”[4]。雖然當前的印度對天才概念的界定仍未統一,但大致具有以下共識:一是學習新知識或新事物的速度超于常人;二是對新的復雜事物更感興趣;三是語言能力和詞匯量均高于常人;四是精力充沛且充滿好奇心,通常會提出非同尋常的問題并進行探索;五是具有元認知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能從不同角度發(fā)現事物的聯系;六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能用一些新方法解決問題;七是擁有理解較為高深概念的能力;八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表現出堅韌的毅力[5]。由印度的天才教育項目也可以發(fā)現,它們通常面向智商高、創(chuàng)新能力強、在學術方面高于同齡人的兒童。兒童的天賦是一種隱藏的、未開發(fā)的、天生的潛力。天才兒童通常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更高的智力水平、加速的特定領域學習能力、高效的學習量化方法以及在特定領域學習的強烈動機。大多數關于天才的理解都集中在學術成就和高水平的智力上,可通過智商測試來衡量[6]。

      二、印度關于天才兒童教育的政策與項目

      (一)天才兒童尋找計劃

      印度政府的天才教育可以追溯到1963年實施的“全國天才尋找計劃”(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NTSS),該計劃由印度全國教育研究與培訓委員會發(fā)起,目的是發(fā)掘印度的天才學生并為他們提供經濟援助以保障其未來的充分發(fā)展。該計劃通過選拔考試來尋找天才,包括地方考試和國家考試兩個階段,學生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

      該計劃頒布至今,經過多次修訂,已發(fā)生較大變化:一是選拔對象范圍擴大。最初只選拔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生,現在已擴展到社會科學、工程學、醫(yī)學、管理學和法學各領域,原先面向十年級畢業(yè)生選拔,現在降到八年級,錄取名額及獎學金數額不斷提升。二是考試內容也進行了多次修改。例如,國家考試的內容及分數占比有所調整,規(guī)定來自弱勢群體的學生占有一定比例,學生被錄取后可以每月領取獎學金;學習基礎科學、社會科學和商學的學生可以一直領取獎學金直到獲得博士學位;學習工程學、醫(yī)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專業(yè)的學生可領取獎學金到獲得碩士學位。

      (二)專門學校資助計劃

      印度的天才教育從兒童初期著手,通過國家立法及出臺政策,把天才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使其得以穩(wěn)步發(fā)展[7]。印度一直將教育視為國家進步的重要因素,且奉行“精英教育”的理念,試圖通過培養(yǎng)一小部分精英人才帶動國家發(fā)展[8]。印度著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竭力為天才兒童提供特殊教育。印度沒有專門的天才教育政策文件,但在國家教育政策中包含著針對天才教育的內容。1968年,印度制定并頒布了首個《國家教育政策》(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NEP),其中第五條提出,為了充分開發(fā)智力資源,要積極鼓勵各個地區(qū)提供一切機會發(fā)現超常兒童,保證這些兒童的充分發(fā)展。1986年,印度頒布了第二版《國家教育政策》,對天才教育進行了詳細闡述:一是政府要消除地域差異,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但長時間被忽視的天才兒童提供合適的教育,以此促進教育公平;二是必須為擁有特殊才能和天賦的兒童提供更多機會和更高質量的教育,使有天賦的兒童,特別是農村天才兒童適應集體生活,共同學習,發(fā)展個性和才華;三是為了培養(yǎng)農村和少數民族人才,提高整體教育質量,要在印度每個區(qū)建立免費的寄宿制示范學校,正式命名為“新星學?!盵9],面向完成基礎教育的所有農村學生招生,通過嚴格的統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這些新星學校不僅為來自各地區(qū)的天才兒童提供教育,還為國家選拔和培養(yǎng)出一大批精英[10],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穩(wěn)定[1] 83-85。

      2009年頒布的《教育權法令》(Right to Education Act)提出,要為印度每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2020年修訂的《國家教育政策(2020)》[11]是印度21世紀以來最重要的教育政策,首次將在學校課程之外識別并培養(yǎng)天才兒童置于中心地位,利用技術提供豐富的課程和指導機會,旨在接觸來自弱勢社區(qū)的天才兒童。2021年,印度頒布了主題為“通過高質量的教育促進學生和教師全面發(fā)展”的《國家教育政策2020實施計劃》,針對《國家教育政策(2020)》中有關基礎教育的政策建議提出了改革意見及預期成就,旨在為這一政策的實施提供行動指南[12]。其中,包括建議教育部開發(fā)類似“包容基金”(Inclusion Fund)的計劃,保障印度優(yōu)質教育的供給,以實現教育公平。例如,從全國各地篩選天才兒童,由中央政府出資幫助他們參加國家級的寄宿學習項目,保障來自社會經濟弱勢群體的天才兒童接受優(yōu)質教育[12] 56-57。

      (三)天才教育激勵計劃

      “激勵追求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Innovation in Science Pursuit for Inspired Research,INSPIRE)計劃由印度的科技部發(fā)起,目的是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實習機會來激發(fā)學生和學者對于科學的學習熱情,鼓勵其日后從事科研工作進而提高國家的科技競爭力[4] 259-261。該計劃由三個子項目構成:“早期吸引天才計劃”(Scheme for Early Attraction of Talent for Science,SEATS),“高等教育獎學金資助計劃”(Scholarship for Higher Education,SHE),“保證科研生涯計劃”(Assured Opportunity for Careers,AORC)。其中的“早期吸引天才計劃”,主要為10~15歲的天才兒童評定和發(fā)放獎學金,每年還會在全國100多個地方舉辦夏令營和冬令營,有近5萬名天才少年參加,他們還將獲得與全球優(yōu)秀科學家見面的機會。而“激勵追求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計劃并沒有直接以天才教育為目標,但該計劃培養(yǎng)的學生卻取得了很高的學業(yè)成就。

      三、印度對天才兒童的選拔與培養(yǎng)

      印度政府積極發(fā)展天才兒童教育的宗旨是:保證每個天才兒童獲得高質量的教育,使其潛力得到最大化發(fā)展;不考慮這些兒童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促進社會公平。印度通常使用行為評定量表、測試以及檔案袋評定等方法來識別天才兒童。其中行為評定量表由國家高等研究院等機構共同研發(fā),測試則是在國際通用測試量表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以適應印度國情,檔案袋評定可以記錄兒童的學習成就[4] 255-256。印度政府為了避免在選拔過程中扼殺學生潛質,努力從多方面最大限度地識別天才學生。

      (一)舉辦奧林匹克競賽

      印度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置了全國性質的奧林匹克競賽,如數學和物理競賽。競賽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一些高等學校的面試中具有較大優(yōu)勢。被錄取的學生會獲得學校及相關部門發(fā)放的高額獎學金,并接受特定的適合他們發(fā)揮天賦才能的教育,以便更好更快地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二)創(chuàng)辦天才兒童學校

      印度于1985年創(chuàng)辦“天才兒童學?!保涔芾頇C構是總部位于新德里的“新黎明學校組織”,隸屬人力資源開發(fā)部[13]。“新黎明學校組織”將印度劃分成8個大區(qū),每區(qū)管轄3~4個邦,對天才兒童學校進行統一規(guī)劃管理。為了貫徹落實在印度的每個行政區(qū)都開設一所“天才兒童學校”的理念,為天才兒童提供現代化的高質量教育,大多數學校都設在城市和農村接合部,統一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統一建筑風格和格局,以便從外觀就能分辨學校的性質。學校實行寄宿制管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學習費用均由國家出資,主要教授科學、商業(yè)、體育、瑜伽、文化和藝術等課程。學生要學習英語、印地語和當地語言,到了 11年級或12年級時,能夠毫無困難地自由轉換英語和印地語,初步掌握大學課程的內容。教學之外,學校還向學生傳播價值理念,著重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冒險活動,加強體能訓練。天才兒童學校均為教學示范校,要向當地其他學校傳授教學經驗,以推動當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假期為附近普通學校的學生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

      天才兒童學校對學生的選拔十分嚴格。每年2月,印度會進行時長為120分鐘的全國統一標準化考試,考試內容包括三部分:心理能力測試占60%,語言和數學各占20%。印度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兒童在印度青少年中占比較高。因此,天才兒童學校明確規(guī)定,在錄取的學生中,農村兒童必須達到75%,其余為城市兒童[14]。每年約有2萬名新生進入這些天才教育學校學習,由中央政府負擔學生在校的所有生活和學習費用。印度政府非常重視全民天才教育,大力實施高端人才戰(zhàn)略,為社會各個領域培養(yǎng)了大量高端人才,大大提高了綜合國力。同時,印度政府中也有人批評創(chuàng)辦天才兒童學校的花費巨大[15]。

      (三)通過私立學校選拔并培養(yǎng)天才

      印度的私營經濟在社會生活中占據較大比重,私立學校是調動社會力量積極辦學的重要產物。印度有比較發(fā)達的私立學校系統,其中私立中小學占據了半壁江山。這些私立學校非常重視天才培養(yǎng),并會通過宣傳升學率招生。印度有針對應試教育的價格高昂的培訓機構,但處于經濟弱勢地位的家庭無法支付費用。但一些私立學校會招收經濟條件較差的天才兒童,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定向培訓教育,這樣既為學校吸收了更好的生源,也為天才兒童教育貢獻了力量。

      (四)成立天才教育研究的民間組織

      印度也存在專門從事天才教育的民間教育組織。例如“全國天才兒童聯盟”“天才兒童中心”“促進印度天才青少年發(fā)展中心”等組織,有的組織會定期舉辦與“天才兒童”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及培訓班,邀請一些學生、家長和教師等相關研究人員參與討論。此外,“促進印度天才青少年發(fā)展中心”通過建立家長、教師以及研究人員的溝通網絡,為鑒別和培養(yǎng)天才兒童提供指導,鼓勵非政府組織、家長、教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共同發(fā)現和培養(yǎng)天才兒童,幫助天才兒童解決教育發(fā)展中的各種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雖然推出了全國人才選拔、數學和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天才激勵項目等年度國家級考試和其他人才選拔項目,但也有學者指出,測量事實性或陳述性知識的心理測試不能等同于智力,因為它們是個體社會化水平的指標[16]。換句話說,這些考試衡量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而那些有天賦卻沒有表現出很高學術成就的兒童,可能會被漏掉。

      四、印度天才兒童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印度天才兒童的識別尚需優(yōu)化

      印度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是確保所有人都能接受公平教育,同時滿足包括天才兒童在內的特殊群體的需求。但是,因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和區(qū)域的特殊性以及對天才的定義不同,印度面臨著有效識別天才兒童的巨大挑戰(zhàn)。為了能夠為天才兒童提供專門的教育機會,有學者指出,識別天才兒童的計劃必須集中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響應式干預模式。具體來講,印度的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神經學家必須打破與其他學科的相對隔離,與教師和家長密切合作,這將有助于確定不同領域的天才,如數學、科學、藝術、音樂和其他領域,構建天才兒童的學習模式[17]。在缺乏國家天才教育計劃的情況下,印度失去了大量挖掘年輕人才能的機會,這些人本可以為國家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印度于2010年啟動了一項國家計劃,開發(fā)識別科學和數學天才兒童(3~15歲)的工具,并為潛在的天才兒童開發(fā)指導模塊。該項目由印度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辦公室發(fā)起,由國家高等研究院與另外兩個合作機構——德里大學和阿加斯提亞基金會共同主持,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開發(fā)了多種工具并已得到驗證。研究小組在進一步驗證鑒定方法時,也在努力指導天才兒童。這項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更多團體的加入以不斷推進。從2014年到2019年,印度政府向德里大學的“為潛在的科學和數學天才兒童建立基于過程的識別和指導實踐”項目進一步提供了財政援助。

      此外,印度國家科學院和印美科學技術論壇聯合舉辦了“印度天才兒童的識別和指導”國際圓桌會議,邀請美國和印度在該領域工作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以期確定一個可行性方案,更好地指導印度的天才兒童教育。在經過深思熟慮、分享和辯論后,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在印度背景下識別潛在天才兒童的三層模型,其具體目標是:在學校環(huán)境中發(fā)現并培養(yǎng)有潛力的天才兒童,找出那些在一個或多個領域具有顯著天賦的兒童;從校外環(huán)境中識別出顯著的天才兒童;為天才兒童準備一系列課程,以滿足其不同教育需求[18]??偟膩碚f,該模式旨在建立國家戰(zhàn)略,一方面在學校系統內建立識別天才兒童的機制,另一方面要盡力確定那些隱形的、孤立的、遠離教育系統的天才兒童。

      (二)印度的天才兒童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

      印度天才兒童教育模式有一個關鍵特征,即認為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并將學術發(fā)展與性格形成和社會責任的發(fā)展結合起來。因為印度相信學術上有天賦的兒童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教育環(huán)境都能取得成功[19]。這導致印度早期對天才兒童教育的重視不足,沒有考慮到豐富和促進人才發(fā)展的環(huán)境需求,未能通過充分的技術支持來培養(yǎng)有天賦的頭腦。有學者指出,印度的教育體系是基于死記硬背的學習,這可能會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但卻麻木了學生尤其是天才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3] 102-108。有研究表明,豐富的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普通學生和天才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不夠豐富的環(huán)境中,有天賦的人是不知所措的[20]。但是,印度絕大多數中小學在課堂上采取標準化的“一刀切”教學法,忽視天才兒童的特殊需求。這種缺乏挑戰(zhàn)性的課程使天才學生的學習技能逐漸萎縮,導致絕大多數天才兒童在平庸的學校系統中湮滅。

      (三)印度精英人才外流嚴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印度越來越重視天才教育。然而近年來,印度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增長卻十分緩慢,導致一些精英人才為尋求更好的發(fā)展機會而移居國外。據印度信息部統計,印度每年培養(yǎng)約10萬名工程師,其中流向美國的就有5~6萬人。印度因此而被稱為“向西方輸送高級人才的凈出口國”[21]。印度人才外流也與英才教育制度不完善有關。印度當前實行的天才兒童項目更重視學術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jié),導致大量人才向外尋求發(fā)展。為遏制精英人才流失,印度政府正在通過提升國內頂尖高校的辦學質量,制定回國人才傾斜政策,開展國際合作等多項措施吸引留學生及海外精英回國[22],以提升國家的人力資本。

      參考文獻:

      [1]安雙宏.印度教育戰(zhàn)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鄒宏如,敖潔,李鐵明.印度科技人才培養(yǎng)及其啟示[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117-121.

      [3]Raina M K, Srivastava A K. Indias search for excellence: A clash of ancient, colonial, and contemporary influences[J]. Roeper Review, 2000, 22(2): 102-108.

      [4]肖蘇作.天賦與卓越:國際視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253-254.

      [5]Kurup A. The gifted childs right to education[J]. Learning Curve, 2014 (23): 6-8.

      [6]Lubart T. Enfants exceptionnels: Précocité intellectuelle, haut potentiel et talent[M]. Editions Bréal, 2006.

      [7]胡葉力.印度中小學英才教育研究[J].新教育,2018(26):20-22.

      [8]陳昀.中國與印度教育之比較:以比較歷史法的視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5(01):94-96.

      [9]張鐵道,王凱,戴婧晶,臺峰.國外英才教育考察報告[J].基礎教育參考,2008(09):11-21

      [10]鄭鋒.印度課程傳統與英才培養(yǎng)的社會歷史因素探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7(10):24-30.

      [11]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EB/OL]. (2020-07-30)[2022-01-15]https://www.education.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NEP_Final_English_0.pdf

      [12]王秀文.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教育體系:印度《國家教育政策(2020)》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51-52.

      [13]易泓.英才教育制度的國際比較[J].教育學術月刊,2008(06):16-18.

      [14]黃偉杰.超常兒童教育不該是無解的難題——基于國外政策及實踐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2(22):58-60.

      [15]殷重華.高文盲陰影籠罩著印度[J].國際展望,1990(18):29-30.

      [16]Shavinina L V. How can we better identify the hidden intellectually-creative abilities of the gifted?[J]. Psychology Science, 2008, 50(2): 112.

      [17]Kurup A, Maithreyi R. A review of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national program for gifted children in Indias diverse context[J]. Roeper Review, 2012, 34(4): 215-223.

      [18]Sharma J. Where are they? Gifted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India[J].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12, 28(2): 215-223.

      [19]Subotnik R F, Olszewski-Kubilius P, Worrell F C. Rethinking giftedness and gifted education: A proposed direction forward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1, 12(1): 3-54.

      [20]Khire U, Watve S, Gadre S. Effect of school climate on intellectually gifted students[J]. Unpublished Report. New Delhi: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2004.

      [21]栗力.防止人才外流:印度政府的對策[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4(02):54-59.

      [22]段戴平.印度高等教育大規(guī)模擴張中公平與質量的沖突及其根源[J].復旦教育論壇,2022,20(5):106-112.

      Government-led and Socially Supportive Education Strategy for Gifted Children in India

      YAO Huijie ?WU Jian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Fujian)

      Abstract: As the second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ndia has always placed education as the focu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is one of topics of the education strategy. It ha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gifted children” at different times. Modern India has framed a series of plans for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i.e. the 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 and other gifted incentive programs. In terms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India mostly carries out through private schools, special schools or Olympic competitions. Meanwhile, India has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difficulty in identifying gifted children,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gifted education, and the serious drain of elite talents.

      Keywords: India; Educ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 ; Gifted incentive programs; Brain drain

      (責任編輯 郭向和 ? 校對 姚力寧)

      作者簡介:姚慧杰,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117);吳佳妮,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福建福州,350117)

      基金項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與決策研究服務專項 2022年度委托課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比較研究及其數據庫建設”(編號:MOE-CIEM-2022019)

      猜你喜歡
      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世界為何應當擔心印度
      英語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28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將減弱
      印度自拍現場
      中外文摘(2017年21期)2017-11-02 01:50:04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山哈·印度攝影
      青年文學(2015年1期)2015-10-24 03:27:18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最高警察
      通州区| 象州县| 武城县| 平和县| 肇东市| 香港 | 仙游县| 东明县| 上杭县| 贺州市| 汶川县| 托里县| 大足县| 固镇县| 安龙县| 达拉特旗| 巴彦县| 五指山市| 五寨县| 耒阳市| 辽源市| 广安市| 绥滨县| 四会市| 密云县| 常州市| 兴业县| 黄大仙区| 柳河县| 积石山| 长治市| 顺昌县| 德州市| 唐山市| 句容市| 泰顺县| 博白县| 黎城县| 忻州市| 容城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