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先生
戀愛越久,你會發(fā)現(xiàn),兩個人重要的不是互補,而是相似。為什么那么多的情侶最后分開的理由都是“性格不合”呢?你性格溫柔,做事謹慎,慢熱;我情緒化,有拖延癥,喜歡熱鬧: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不叫性格不合,叫性格不同。性格不同,一開始還挺有意思,互補嘛。沉默的人找到了代言,沖動的人找到了冷靜,“社恐”的人找到了合群的,拐彎抹角的人找到了直來直去的,互相影響著、治愈著。
有一天,他向你介紹了一道菜——干煸肥腸。你很詫異,這玩意兒能吃嗎?你忍不住好奇心,試了一塊,隨后決定再來一盤。你向他推薦了一款甜點——蛋黃酥。他搖搖頭。你勸他就吃半口。他皺了一下眉,越嚼越開心,拿走了另一半。誰身上沒一個缺口呢,你遇到了一個人,他完美契合你的缺口,填充上的那一刻,好踏實、好有安全感。
有一天,那個缺口松動了一下,他夾走了盤里最后一塊干煸肥腸,你賭氣拿走了最后一枚蛋黃酥。生活嘛,難免磕磕碰碰,本就是一邊互相拆臺,又一邊互相遷就??墒?,越磨合缺口越大,他要的是“粥可溫”,你要的是“立黃昏”,大家對缺口失去了信心,開始自卑、敏感、攻擊,有時說話小心翼翼,有時吵架又直戳對方軟肋。
互補的兩個人,其實一開始就沒有相遇在同一個季節(jié)。他說八月麥子熟了,你奔赴他的麥田。你說三月花開了,他奔赴你的花圃。后來,路途遙遠,你們都累了,也錯過了自己的季節(jié)。然后,你們分開了。其實不是你們性格不合,而是你們都不會處理生活里的那些差異,一旦溝通不同頻、不痛快、不徹底,第一個直覺不是思考自己有沒有表達清楚需求,而是怪對方為什么不理解自己。你們不在同一個季節(jié),怎么能理解彼此呢。
以前問一個結(jié)婚多年的朋友,怎樣的婚姻才算好?她說,并排走的婚姻。兩個人,一個在前,滿心歡喜地追著蝴蝶,另一個呼哧帶喘地跟隨,快的人回過頭牽著慢的人,陌上花開了。深情不是自我感動,慢的那個人看到的只是快的那人的背影,哪有什么花開。可是,春天不等人。你說,快的那人,遺憾沒有看到花開時,會不會責怪慢的人走得太慢了。你說慢的人,會不會內(nèi)疚,要是走得快一點兒就可以陪快的人看陌上花開了。所以,要并排走。趕上花期,就陪蜜蜂釀蜜,錯過花期,就繼續(xù)往前走,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開放,春天錯過的,秋天也可能遇上。
后來,我想,哪有那么堅定并排走的人,就算是再相似的兩個人也有分歧吧,一個喜歡遙遠的花開,一個喜歡近處的鐵板大魷魚,總會有點兒沖突吧,怎么辦?朋友說,他們不是相似才走到一起,是他們有處理差異的能力,所以才變得相似。
你有一個土豆,那就拿著土豆去愛,他有一個青椒,那就拿青椒去愛。土豆不要去愛一個心里需要雞蛋的青椒,青椒也不要去愛一個需要牛腩的土豆,大家都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后來,青椒炒土豆片,不是互補,不是終究沒有遇見更好的而選擇湊合,而是他們有相似的價值觀,我也只有一生,不可能慷慨贈予我不愛的人。土豆很驕傲,青椒也很驕傲,這種驕傲,不是可以填補某人缺口的那種被需要,而是我值得被你愛,我值得,所以我遇見了那個相似的靈魂。
(資源支持:《婦女之友》)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