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一個人,他并非是枯瘦或肥胖的,也沒有隆起的肌腱,只是胸部有一條駭人的疤痕,他在太陽下奔跑,烈日永遠追逐在他的頭頂,汗瀑浸潤身體的每一寸皮膚,在每一處凹皺處形成一汪汪泉眼?!八箍扑鷣硎亲鍪裁吹??”“流大汗的?!边@是一種傳奇式的、太陽光照耀下的生活方式,一種在生命里竭盡全力的態(tài)度。
法國大大小小的文學獎項不勝枚舉,在20世紀末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獎項設立的目的逐漸變?yōu)榱舜黉N,而不是完全的文學性評判。故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法國文學大獎如龔古爾文學獎、勒諾多文學獎等,只是在財力雄厚的大出版社之間流轉(zhuǎn)。藝術性與流行性混淆不清,卓越的作品和暢銷的作品混為一談。久而久之,文學獎的威望大打折扣,作品銷量慘淡。在這種情況下,龔古爾學院決心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于2004年把獎項頒給了洛朗·戈代的這本《斯科塔的太陽》。
洛朗·戈代早年以戲劇開始他的文學生涯。他在高中后升學失敗,遇到了斯特拉斯堡劇院創(chuàng)建者、導演兼演員于貝爾·吉尼烏,在他的指引和幫助下,正式走上了戲劇創(chuàng)作的道路。后來洛朗·戈代選擇了參軍,在軍隊中寫出了以反戰(zhàn)為主題的第一部小說《喊叫》,接著,他的第二部小說《宗戈國王之死》也廣受好評。在2004年,洛朗·戈代以意大利南部普利亞地區(qū)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這部《斯科塔的太陽》,之所以選擇這塊地方,是因為他的妻子出生在此處,這里貧瘠的生活、毒辣的日光、紅色的土地、剽悍的民風都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斯科塔家族永遠被太陽照射,在這部虛構的9萬多字的傳奇里,代表光明的太陽產(chǎn)生了某種分化,其永存的屬性蘊含著雙重意義,它既指斯科塔家族恒久帶著“罪”的烙印,也指斯科塔家族的生存方式公開暴露在陽光之下。
“永遠帶著罪的烙印是一個籠統(tǒng)的表述”,它至少表現(xiàn)為行為和心靈兩個方面。斯科塔家族的開始便是一個道德錯位的符號,“一個騙人的男人和接受他謊言的女人的結合”?!白飷骸辈粏沃傅谝淮箍扑瑓挝鱽喼Z在故事開始犯下侵犯罪行,也指向這位名義上的被侵犯者——她本可以避免這場錯誤,卻在沉默中接受了這場舛錯的歡愉。他們的孩子被視作不祥,差點被眾人處死,可神父力排眾議救下他,才有了這個家族故事的延續(xù)。
從此,斯科塔家族便被蒙特普西奧的人們打上了一種精神標簽,如他們頭頂上永遠的太陽般毒辣,直至突破了血緣的紐帶,成為一種“流大汗者”精神上的認同。讀者也許很難理解,為什么斯科塔的生活一定要背負上罪惡,不是奪掠,就是做一些諸如煙草走私的生意。他們是一群無信仰者。什么都滿足不了斯科塔,他們不單吃太陽,還要把天空與星斗都吞下去。斯科塔們的行為和心靈注定是互相交織、互相影響的,一代代人的經(jīng)歷讓斯科塔的精神輪廓愈加清晰、堅實。他們放肆地流汗,大口地吃著面包,如同拉伯雷筆下的巨人們,大口咀嚼食物,始終精力旺盛。這種對上帝的反叛和對人類自我欲望的肯定,無疑帶有強烈的文藝復興式的人文主義色彩。而斯科塔們鮮活的偏執(zhí)和對心靈的正視,也造就了他們浪漫的行為風格,無論是身外之物的錢財,還是生命,他們都將之看得很輕,這些東西永遠排在心靈之后,每一個斯科塔都高舉著一把火,用來銷毀靈魂前進路上的重載。
然而,斯科塔們雖然為了生存無所不為,但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卻毫無隱瞞。他們勇敢熱情地面對生活,這是作者有意的戲劇性設計—— 他們搶奪財物、販賣煙草、走私,但無論是故事里的人,還是故事外的讀者,都不能不說他們是光明磊落的。他們從未隱瞞自己的罪惡,永遠沒有虛偽的遮掩,這便是太陽永遠照耀的第二層含義。這是一種罪惡,卻同樣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的磊落。他們的心中沒有上帝,卻從沒有想過瞞天過海逃脫審判,相反,他們比那些教徒更能認可降臨到身上的懲罰。從第一代斯科塔被陽光曬得滾燙的石頭砸死,到多納托將自己流放到陽光灼烤的大海遠處,他們的心里對此都無比坦然,不羈的外表下,每一位斯科塔人都對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接觸到的弱勢者懷有一顆滾燙的心。
所以,這并不僅僅是一種對神性的背離,恰恰相反,這是對人性出走后的一種另樣的回歸,正是因為他們善良,才會有這般的負罪感,其實,這個世界上比他們罪惡的人又何其之多!
洛朗·戈代在他的這部作品中惜字如金,進入他渾厚干燥的語言里,讀者會感到時間的流動如冰面坍陷般迅速,那不是似水的流動,而是一種泥沙俱下,讀者其實很難把自己代入故事里的敘述。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年幼的孩子面對一個比自己稍大的小痞子—— 他兩只腳踏在不同的高度,雙腿張開,如塞林格筆下《笑面人》里的“頭領”,和身邊的小家伙們說著自己編撰的英雄傳奇。
閱讀《斯科塔的太陽》這本書,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電影《荒野獵人》,肉綻骨碎的獵人憑借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在冰雪覆蓋的林原死死握住自己的生命,這與斯科塔家族四代人背負詛咒般的精神疤痕,在蒙特普西奧的人類社會叢林里艱難跋涉何其相像。它們所想傳達的,都是人類精神中最堅實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