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涵
活動緣起
在學完數(shù)學《折線統(tǒng)計圖》單元后,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有趣的實踐作業(yè):用折線統(tǒng)計圖記錄蒜頭生長過程中蒜葉及根須的長度。接到這個任務,我興致勃勃地著手準備實踐。
3月7日 種下蒜頭
我找來3 個蒜頭,將其中兩個蒜頭掰開,分別種在了裝有泥土的小花盆中。在外公的幫助下,我還用一次性杯子做了水培容器,將另外一個蒜頭放在了水培容器中。我將一盆土培的蒜頭放置在陽臺外面,另外一盆土培的放置在了房間里。種下蒜頭,我真期待它們能快快發(fā)芽!
3月8日 蒜頭發(fā)芽啦
第二天傍晚,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3 盆蒜頭竟然發(fā)芽了!那么快的速度!被施了魔法嗎?我欣喜若狂,急忙從文具盒里拿出直尺,那嫩綠的小芽足足有1 厘米左右,3 盆蒜芽的長度竟不相上下!它們尖尖的、嫩嫩的,可愛極了!突然,我又從水培盆里看到了一些白白的、長長的東西。??!原來是蒜頭長出了根須,約有1 毫米,像極了老爺爺?shù)暮纭?p>
3月12日 蒜葉比高高
到第六天時,陽光下的蒜葉長到了12 厘米,房間里的那盆竟長到了14.5 厘米,簡直不敢相信?。】蛇B續(xù)幾天,我發(fā)現(xiàn)都是房間里的蒜葉長得快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陽臺上的蒜葉每天接受陽光的照耀,進行光合作用,按理說應該長得更好一些!為什么落后了呢?外公的話啟發(fā)了我,可能是我忽略了給陽臺上的蒜頭澆水,使得它的水分不夠導致的。我一拍腦袋,這幾天,我一心光顧著觀察,怎么就忘了澆水呢?于是,我趕緊給它澆水,期待能有新的變化。
水培蒜頭的根須也不甘示弱,像喝足了營養(yǎng)一樣,拼命向下長,像銀線,像細絲,第八天時,長到了10 毫米!
3月18日 奇跡發(fā)生了
今天,我發(fā)現(xiàn)陽臺上的蒜葉高出了房間里的蒜葉1厘米??磥?,是水分助攻了陽臺上的蒜葉的“身高”!幾天后,差距越來越大,陽臺上的蒜葉竟比房間里的蒜葉高出了7 厘米。那蒜葉長呀長呀, 我的文具尺已經(jīng)不夠測量它們的高度,而用上了爸爸的工具卷尺。我感嘆這差距的同時,更為蒜頭那旺盛而又驚人的生命力所折服!
回顧反思
通過這次實驗觀察,我有以下兩點收獲:
1.實驗時要堅持按時觀察、認真測量、準確記錄。
2. 實驗結束,我能從自己繪制的折線統(tǒng)計圖中清楚地發(fā)現(xiàn)蒜葉的生長變化情況。折線統(tǒng)計圖真是我們實驗研究的好幫手。
現(xiàn)在,我家的3 盆蒜頭都長成了可愛的“大高個兒”,有的蒜葉都彎下腰來了。蒜葉長高了,我的知識也增多了。這項實驗觀察給我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我也要像蒜葉一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