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層級化治理中非遺縣域保護的困境

      2023-05-31 04:59:30陳岱娜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縣政府瑤族層級

      陳岱娜

      摘 要:在層級式非遺保護體系中,縣級政府作為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負責上傳下達,承擔層層壓力;同時它可以整合多方面、多主體以建構地方認同,形成非遺社區(qū)保護的一個層級。在我國南方A省N縣的田野調查發(fā)現(xiàn),受競爭性申報與地方主義的影響,縣政府難以解決非遺“重申報、輕保護”的問題。此外,在層級壓力、經(jīng)濟驅動與可視化政績的影響下,縣級政府重視亮點工程、聯(lián)合地方精英形成共生網(wǎng)絡。探索非遺縣域保護的優(yōu)化路徑,關鍵在于發(fā)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協(xié)調機制,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吸引社會力量,激發(fā)多元主體非遺保護的積極性,切實落實從人民的需求出發(fā)。

      關鍵詞:地方主義;層級化;共同體;非遺;縣域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 - 621X(2023)03 - 0119 - 10

      一、問題緣起

      21世紀以來,非遺作為一種公共文化,政府發(fā)揮著管理和服務的重要作用1。中國在非遺保護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在“國家主導,社會參與”3的保護模式下,中國依托既有的行政架構,建立“縣 - 市 - 省 - 國家”遞進式非遺名錄申報制度,形成了相應級別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名錄以及代表性傳承人制度。與之相應,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設立專門從事非遺管理的部門和相關機構,建立起一個層級式的非遺管理與保護體系。中國地域遼闊、民族文化豐富的國情,有利于分層次、分輕重緩急地保護各地的非遺4。非遺是地方文化傳統(tǒng)、政府權力、民間社會等多極力量之間不斷調適的結果1。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多元主體保護的重要性,但也強調了政府占主導地位的重要性,以建立一個責任明確、運轉協(xié)調、分級負責的區(qū)域聯(lián)動協(xié)調機制與層級保護網(wǎng)絡2。

      非遺的層級化保護固然有優(yōu)勢,但也有學者指出在此體系中,國家及省級文化部門看重遵循非遺保護的規(guī)則(如真實性);而基層的市縣則傾向于在情境中考慮非遺與旅游的關系3。從公共治理的角度看,層級政府對同一政策的態(tài)度有所差異的現(xiàn)象并不是非遺保護所獨有。如尹利民和鐘文嘉指出,省(市)政府在信訪治理中推行“并立分治”的方式,堅持科層治理,恪守治理的一般程序,倚重正式規(guī)則;而縣(鄉(xiāng))政府則偏重治理策略,但最終都是為了穩(wěn)定地獲得盡可能多的合法性資源4。在旅游發(fā)展中,地方政府可能會扭曲中央設定的目標,不是以中央代理人的身份,而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在此之中可能犧牲中央以及當?shù)厣鐓^(qū)的利益5。不過,對于非遺保護而言,它的獨特性在于既是國家治理的一部分,又直接生發(fā)于社區(qū)之中。在非遺保護層級體系中,縣域成為一個重要節(jié)點。自上而下看,縣級政府作為非遺分級保護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負責傳遞執(zhí)行國家政策;自下而上看,縣域實踐是一個整合多方面、多主體以建構地方認同的一個集體性主體,可被視為社區(qū)保護的一個層級6。縣級政府如何處理上下關系成為非遺保護的關鍵。

      從政府體系的層級結構看,“縣域不僅是具體落實上級任務、從事實際管理的一級政府,而且是一級全能完整、具有資源(特別是土地)經(jīng)營權和獨立治理權的政府”7。相較于村莊,縣級政府更具備集中調度能力,與省市政府相比又更接近地方社會。然而,在“條塊關系”的影響下,縣級政府在縱向上處于層級的底端,上級政府層層下發(fā)任務,最終的執(zhí)行者是縣鎮(zhèn)政府,正如基層工作中常流行的一句話“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橫向上,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縣級政府需要協(xié)調縣域內的經(jīng)濟、民生與社會等多種矛盾。但是,“大量資源被用于滿足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的目的,擠占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可用資源”8。因此縣級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互動,因政策目標的差異,存在一定的矛盾與爭議。因此,在肯定非遺縣域保護重要性的同時,需要在層級化治理的視野下進一步討論與研究其所出現(xiàn)的困境。

      本文材料來自筆者從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南方A省N縣1的多次田野調查。在田野調查過程中結合了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立足分析非遺的縣域保護所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探索優(yōu)化非遺縣域保護的路徑。N縣是一個地處三省交界偏遠山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GDP常年居于全省末位。截至2021年3月,N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7項。

      二、競爭性申報、地方主義與資源分配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法》第六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并將保護、保存經(jīng)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在N縣,民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h政府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首先體現(xiàn)在文化相關部門的級別上,N縣文化館、博物館和圖書館等文化相關單位的級別比同省其他縣的單位高半級,為副科級。較高的行政級別有利于吸引人才從事文化工作。2005年,全國開始進行非遺代表性項目普查和申報,一般由地方政府牽頭,文化館(站)負責搜集材料進行申報。各級文化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團,對申報的相關內容進行項目審議,填寫審閱意見。在常規(guī)申報過程中,縣級部門缺乏越級溝通協(xié)商機會,資料報送后只能等待評審結果。2006年,時任N縣文廣新局領導石英慧親自負責全縣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在其協(xié)調下,縣文化館和各鎮(zhèn)文化站進行全方位的民族文化摸查,投入大量人力精心制作了歌堂項目申報文案和視頻。歌堂項目順利通過省級評審,并被推送參加國家級項目評選。然而,第一輪項目公示后,歌堂項目未能躋身國家級非遺名單中。受限于行政結構層級關系,石英慧無法得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項目落選。為了突破層級障礙,她想到了北京正在召開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試圖尋求本市籍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協(xié)助,與文化部溝通爭取一次補充材料的機會。最終,在政協(xié)委員們的聯(lián)名提案相助下,N縣再次補充完善了申報資料,由時任副縣長親自到北京陳述項目價值與意義,最終成功促成歌堂進入第一批國家級代表性非遺項目的補充名單中。

      第一次申報成功激發(fā)了N縣非遺申報熱情,接連又組織申報了多個國家、省級項目。歌堂是一個集大成活動,包括儀式、舞蹈、民歌、服裝和器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非遺項目分類申報框架下,N縣拆分了同一文化項目中各個部分進行申報。如歌堂中包含長鼓舞,則申報長鼓舞為舞蹈類別的一個項目,長鼓舞需要制作長鼓,則申報長鼓制作技藝為技藝類的一個項目。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申報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證明地方文化繁榮的證據(jù),同時非遺項目的級別越高,也被視為佐證文化價值更高的一種方式。因此,各申報單位都在追求本地非遺項目進入更高級別的名錄之中。N縣民歌在2013年成為A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目前正在爭取進一步申報國家級非遺。類似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推行逐級申報制度,一位傳承人需要按照文化館相關指導,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以積累申報素材,以通過“縣 - 市 - 省 - 國家”逐級申報。

      這種競爭申報狀態(tài)讓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十分疲乏。地方文化館一般只有一兩位負責非遺相關工作職員,還常被借調到其他部門工作。在職非遺工作人員除了忙于調研、申報、考核等材料文本書寫、整理工作外,還承擔非遺傳承人培訓、外出交流、組織活動等工作,任務繁重。與此同時,伴隨“重申報”出現(xiàn)的是“輕保護”問題。N縣文化館田菲說:“我們一直都是重申報,輕保護。但是人手不夠,又有什么辦法?整天忙著寫材料和申報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精力真正地做好保護?”1 對此問題,曾任文化部領導王文章認為應該嚴格控制國家級非遺項目數(shù)量,完善市和縣級非遺名錄體系建設,形成金字塔型的名錄結構2。實際上,A省有意識地糾正“重申報”問題,通過在行政上延長申報周期,放慢申報速度以引導地方在保護上投入更多精力。但是,此番做法卻引起了縣非遺工作人員的焦慮與不安。因為在層級行政架構的影響下,縣非遺保護中心的經(jīng)費高度依賴上級主管部門。A省以項目為單位擇優(yōu)選擇下?lián)芙?jīng)費,項目越多,則獲得資助的可能性越高。近年來,由于“在轉移支付、資金往來、財政結構大幅加強了省對縣的財政決定權”3,自身財政收入困難的N縣更加需要上級政府支持。僅靠地方財政,文化部門經(jīng)費短缺現(xiàn)象嚴重。除經(jīng)費上直接影響,縣級文化部門也依賴上級部門提供非遺展示機會而需要經(jīng)常與省級部門保持聯(lián)系。曾在N縣文化局擔任領導的李子儒坦言,在自己任職期間經(jīng)常需要往省里的各個單位走動爭取資源4。在他與相關領導的 努力下,2013—2016年,N縣歌舞團作為縣非遺傳承中心,多次以非遺展演的名義代表A省到其他省市及國外表演,獲得了對外展示的機會,增加了N縣非遺項目知名度。只有更多非遺項目進入更高級別非遺名錄,才可能獲得高層政府的重視,進而獲得更多資源。因此,在基層形成了一個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卻難以突破的局面。

      在層級分治制度體系中,縣域地方主義影響深遠。從積極的一面看,“進取的”地方政府和干部對某一事物的強力支持,推動了其發(fā)展5,但走向極端則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過度地強化地方和區(qū)域利益,忽視了整體利益6。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實踐中,缺乏資源的貧困山區(qū)縣級政府不僅存在競爭性申報,在保護中也需要競爭相關資源。尤其在行政區(qū)劃設置影響下,各縣都盡可能地為自己爭取更多資源,競爭意識十分強烈。例如,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設置本是從非遺保護整體性出發(fā),旨在推動區(qū)域內非遺項目及其賴以為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整體保護。我國保護區(qū)建設文化生態(tài)保護類型多樣,成效顯著,但在保護區(qū)命名上如何平衡詮釋特色文化和大文化觀視野關系仍有一些應該規(guī)避的問題1。2015年,同屬A省Y縣和N縣都以瑤族文化的稱號被列入A省第二批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Y縣和N縣同屬多省交界的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實則上可視為一個整體。雖然其境內的瑤族分屬不同分支,但生態(tài)文化密不可分。以縣為名的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設置沒有突破行政區(qū)劃阻隔,未能突出“整體性”保護重點,偏離了文化生態(tài)保護目標,反而引起同一級別的行政單位對資源與政策的競爭。類似地,受屬地原則和行政區(qū)劃影響,在N縣工作隊進行博物館文物征集時,出現(xiàn)了“爭”文物的情況。在鄰近的B省瑤族地區(qū),N縣文物征集工作十分困難。李子儒說:“我們拿著省里的介紹信到民宗局和文化部門,當?shù)氐墓賳T都特別熱情地招待我們。但是,招待過后就告訴我們沒有文物可以征集,所以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毫無收獲。”2第二次到訪,N縣文物征集小組只跟民宗局聯(lián)系,然后自己直接進村找。他們找到了一套精致的有年代的繡服,立馬跟農(nóng)戶談好征集費用。當天晚上,李子儒就讓縣里的歌舞團以交流的名義派車到此地,將衣服裝車連夜運回。第二天,當?shù)氐膱蠹埳峡橇艘粍t小新聞,大意是要警惕來收文物的人,不可以隨便買賣文物。正當N縣的車準備返程時,遇到了當?shù)鼐觳檐?。李子儒說:“當時跟車的人都有點緊張,怎么辦?我說讓他們查!最后發(fā)現(xiàn)車里只有一些舊農(nóng)具,隨即就放行了?!?這一段經(jīng)歷被李子儒稱之為“驚心動魄”的征集過程,反映出不同區(qū)域同一層級部門存在競爭的關系。實際上,博物館征集文物并不是買賣文物,文物在博物館中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護與展示,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播。但是,基于地方主義的排他行為影響到非遺保護、傳播與發(fā)展。過于強調保護單位的地域性及某地所擁有的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地域共享文化中的分裂,可能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在政府內部,不同部門間資源分配問題也引發(fā)競爭。非遺普查與保護是文化部門的一項工作??h文化局的工作接受上級直屬部門指導,但因為人員編制、經(jīng)費預算和干部編制都集中在縣政府管理,所以受縣政府影響更大。若只從文化部門內部去思考非遺保護問題,難以看到非遺保護全貌。在縣政府的大型活動中,文化部門常處于比較邊緣的位置。例如在2016年的國家遺產(chǎn)日活動上,N縣作為A省主會場,縣政府各部門都抽調人員投入其中,文化館作為諸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卻處于較為邊緣位置,分派給文化館工作人員的任務是負責組織聯(lián)絡縣級傳承人以及看管非遺項目展演的攤子。文化館并不直接負責組織非遺相關的慶典活動,而由旅游局和歌舞團組織。這些文化館邊緣化事件體現(xiàn)不同領域層級化的錯位,真正應該負責的部門因為政府層級結構而受限。

      在縣政府的橫向運作上,各部門常常各自為政。文廣新局石英慧曾言,讓其他部門參與非遺保護非常困難,唯有設立與己相關的考核指標才可能推動??紤]到非遺與教育密切相關,她曾建議縣政府將非遺保護列為教育局考核指標,以此推動以教育方式參與非遺保護工作。2008年,縣政府在研究論證后,將“推動傳承文化”列入教育局考核指標,并制定了《N縣中小學開設瑤族傳統(tǒng)藝術校本課程工作方案》,次年以縣民族小學為試點推廣??己艘蟠偈狗沁z教育成為各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由此,非遺保護重點放在了學校正式教育之中。通過以學校為載體,學校鼓勵教師撰寫以瑤族文化為基礎的校園特色教材(又稱校本課程),成為非遺進入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全縣中小學開設瑤族歌舞、瑤族刺繡、瑤族民風民俗研究等瑤族傳統(tǒng)藝術校本課程,創(chuàng)建了學校特色教育,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瑤歌、長鼓舞、刺繡、少數(shù)民族體育。在這個機制下,民間藝人被納入正式教育體系之中,在學校教授學生唱瑤歌、跳長鼓舞和刺繡等。N縣內各中小學多次組織學生出外參加非遺比賽,屢獲佳績。學生的非遺傳承是當?shù)刈钪庇^地展現(xiàn)非遺保護成果的一種方式。

      三、層級壓力、經(jīng)濟驅動與可視化政績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jīng)濟建設為綱。在經(jīng)濟指標為重點的逐級細化與層層加碼下,基層地方政府運作困難,忙于應付上級政府考核,以致脫離地方社會,形成“懸浮型政府”1。按照發(fā)展是第一要務,GDP是政績的核心,經(jīng)濟是縣鄉(xiāng)政府治理中的重中之重。20世紀90年代,各地政府推行“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政策,帶動了不少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但是,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可能導致政府放棄對非遺保護的堅守2。N縣所擁有工商業(yè)資源有限,其GDP長年處于全省末位,經(jīng)濟發(fā)展一直滯后。非遺與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密切關系使之得以成為縣政府極為重視的一項工作。N縣政府試圖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jīng)濟收益,成效一般。但這種思路一直在影響非遺管理和保護。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多出于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目的而推廣文化遺產(chǎn)3。隨著行政層級下降,非遺保護趨向更加實用、實利的方向4。同時,非遺保護的縣域實踐也趨向一種“可視化政績”5展示。在縣域非遺保護實踐中,不乏地方政府大操大辦,耗費人力財力舉辦節(jié)慶、建設大型基建項目等行為,但是這并不是單純因為政府官員沒有看到民間作為文化的主體和社區(qū)參與的重要性。N縣文化工作者石英慧、程立等多次在與筆者的訪談中強調,只有當?shù)厝嗽敢鈪⑴c、主動舉辦活動才是真正的非遺傳承,他們一直在支持村莊自發(fā)的非遺傳承活動。地方政府大操大辦行為,事實上與經(jīng)濟驅動、追求可視化政績機制相關。

      首先,可視化政績要求體現(xiàn)在代表性傳承人申報選擇上。2008年,N縣第一個國家級代表性非遺項目需要申報國家級傳承人。在文化部門主管者邏輯中,由于需要向上、向外爭取資源,傳承人對外宣傳展示的能力最為重要。

      當時有兩個候選人,如果單單從項目的傳承人要求上看,(李)麥信公并不是最適合的人選。因為對于儀式的過程、經(jīng)書科儀的掌握,(李)麥信公比不上李啟公,他(李啟公)是真正的先生公。但是,李啟公他本身并沒有那么能說會道,而且(李)麥信公的家族個個都是歌手,誰拿出來都能唱歌跳舞,所以我們最后還是選擇申報李麥信公。我相信當時在全縣,找不到比他更適合的人……這些年李麥信公的表現(xiàn)也說明我們當年沒有選錯,他確實適合宣傳推廣N縣的民族文化1。

      由此可見,傳承人篩選中,重點不僅在于傳承人是否有能力在族群內部延續(xù)傳承文化,對外社會交往能力和宣傳能力是一個重要要求。從官方評價體系看,一個好的傳承人不僅是能夠在村莊中組織活動,更重要的是能夠走上臺面,成為地區(qū)性民族代表,向外推廣宣傳民族文化。此外,家庭形象亦是一個加分項。2007年,李麥信公一家三代被邀請到省電視臺參加家庭表演大賽,他的四個子女及大孫女都穿上了民族服裝,在舞臺上展現(xiàn)了一個熱愛歌舞的家庭形象。子孫三代都能歌善舞的歌王之家成為李麥信公的一個亮點,助其脫穎而出。此后,李麥信公也得益于在國家和省市電視舞臺上展演,獲得了國家和省級“優(yōu)秀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和嘉獎??梢?,評價傳承人傳承效果的標準之一是傳承人宣傳能力。此番嘉獎也再次佐證了當?shù)胤轿幕蔀榉沁z后,對外的可視化展示顯得更為重要。與此相對應的是,N縣普通民眾對傳承人認知錯位。在N縣D村從事景區(qū)經(jīng)營的李維說自己只知道李麥信公是歌王,但不知道他是歌堂傳承人。曾有一位在縣里小有名氣的攝影師房新明談起歌堂項目傳承人時,就說:“可惜當時定傳承人時選錯了人,沒有能好好推動?!?房新明認為一個懂得儀式過程的宗教人士作為傳承人,才能夠實在地推動歌堂傳承,李麥信公“歌王”名氣反而促使一個完整的儀式項目變成為“歌舞文化”中的一種,從而導致眾人關注點有所偏離,進一步強化了歌堂項目藝術性而忽視了其與地方文化的關聯(lián)。研究指出,這種民俗活動“藝術化”現(xiàn)象源于早期文化館(站)自身性質和人員結構3,時下仍遵循此路徑是因為對非遺項目傳承認知上的定位不同,縣政府與民間社會出現(xiàn)了脫節(jié)。

      N縣政府致力于借助非遺項目打造文化招牌。在硬件上,博物館是可視化政績的一個組成部分。2009年,石英慧向縣政府提出建設博物館建議,得到了時任縣領導贊同。但同時縣領導要求,博物館要兼具縣游客服務中心需求,因此建設博物館是一個“文化”與“旅游”取向的社會發(fā)展項目。N縣財政能力有限,旅游所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難以保證。因此,博物館這個耗資甚多卻收益未明的提議遭到了縣政府里部分官員反對。再者,博物館占地問題亦在民間引起了紛爭。盡管有一定阻力,但在全省建設“文化大省”的旗幟下,該項目還是獲得了省政府支持,成功立項。在縣領導設想中,希望此博物館成為一個A省博物館分館,以獲得更多的專業(yè)指導與財政支持。但是,最終事與愿違。N縣博物館仍是一個縣級單位,因此所獲得上級財政支持不多,增加了推進博物館項目難度。在層級政府結構中,政策自上而下,亦說明資源和權力集中在上層政府,而欠發(fā)展地區(qū)的縣政府常處于一個勉強維持自身運作的狀態(tài)。在時任縣長的堅持下,最終,縣政府通過貸款等方式,并且以全縣一年的財政投入博物館建設中1。對于官員個人而言,工作成效是政績。研究表明,政績是干部提拔、重用和升遷的重要指標2。居于政府體系之中的官員是政治代理人,因而更關注其職位、權力和晉升,晉升激勵是官員行為的關鍵性驅動力3。對于主政者,博物館這項重大工程成功完成,已是其政績一部分。尤其是博物館這種地標性建筑物,更加容易讓當?shù)匕傩蘸偷皆L的官員都留意到縣政府非遺保護成效。

      直至今日,博物館是N縣的招牌,一系列非遺活動皆依托博物館舉行。博物館成為展示瑤族文化的重要場所,亦是當?shù)孛癖姟⑼鈦碛慰图皩<覍W者了解瑤族文化的重要視窗。因旅游需求,縣政府在博物館周邊建設了一條瑤族風情街,以低于市場價格的租金租給從事民族文化產(chǎn)品的企業(yè)。然而,博物館能帶來的游客甚少,因此瑤族風情街店鋪多處于無人租用狀態(tài)?,幾邈y飾傳承人李軍在博物館內銷售瑤族銀飾紀念品,同時在風情街上,他開設了一間銀飾工作坊。據(jù)他說,博物館的游客不多,一天只有幾個團??梢?,博物館尚未有明顯帶動旅游發(fā)展。另外,風情街空置店鋪的水電費由旅游局直接負責,造成一定的財政負擔。2017年,風情街的店鋪門上貼了催繳水電費通知。從上述的行動可看出,N縣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廣民族非遺項目,但是這種付出大多集中在縣城中,是一種對外宣傳與向上級政府負責行動,打造一種可視化政績工程。

      直至2017年,N縣旅游產(chǎn)業(yè)產(chǎn)值已占全縣GDP約1/4的比重。同年,生態(tài)與文化立縣定位確定了文化是N縣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基點。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以后,文化與旅游聯(lián)結更為密切??梢姡沁z在縣政府中的定位與旅游、文化產(chǎn)業(yè)密不可分。主政者在關注文化的同時,更努力思考如何發(fā)揮文化效益。然而,文化產(chǎn)業(yè)路線并不好走。例如,傳統(tǒng)的瑤族背包不太受歡迎,即便是改良過的瑤繡背包,銷量也一般。N縣嘗試過改編瑤歌、拍瑤族題材電影,但電影排片率很低,歌曲流傳面也比較狹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缺乏相關的設計與市場營銷人才。對于縣政府而言,產(chǎn)業(yè)發(fā)展重心落在如何借此爭取更多上級基礎建設投資經(jīng)費。因此,這仍是一種層級壓力下為爭取“政績”的行為。

      四、地方精英、文化自覺與共同體建設

      學者從社區(qū)參與角度出發(fā),指出非遺保護縣域實踐是共同體層次的文化自覺在縣域的體現(xiàn)1。這種文化自覺引導者與踐行者是以縣域精英(包括地方學者、傳承人與文化愛好者等)為主體,其民族身份或是地域文化為基礎形成的認同感是精英們聯(lián)合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末,大山中的青年通過教育走出大山,學習文化知識后,在城鎮(zhèn)工作落戶。在積聚了文化資本、經(jīng)濟資本與社會資本后,一部分躍升村寨精英階層。20世紀80年代,一批地方精英投身搜集、整理與研究瑤族文化和歷史。來自香港、日本、美國、法國等地的學者接連進入瑤山調查,興起瑤學熱。在此氛圍影響下,地方社會中生發(fā)出一批有學識、有行動的地方學者,努力耕耘瑤族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亦是當下佐證瑤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依據(jù)。

      非遺申報作為一項專業(yè)人干的事情,需要學者提供民俗知識作為申報項目基礎。地方學者生于斯,長于斯,運用熟練的語言及文字能力,書寫隱于民間的文化習俗,為非遺申請?zhí)峁┲匾膮⒖假Y料。在“競爭性申報”的影響下,地方學者也努力根據(jù)國家申報要求,協(xié)助制作更具競爭力的項目申請書。在非遺實踐中,精英尤其是地方學者的身份往往從研究者轉化成為活動家。每一年瑤藝節(jié)時,由政府主辦,地方瑤學會承辦的民族文化研討會中,各地學者集中討論瑤族文化研究、發(fā)展和利用問題。在中國,到訪學者為地方文化證明人,被視為提升文化價值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2。無論學者是否有意識參與其中,他們的在場已成為一種象征資本?!皩<摇币宰约旱膶W術專長的“科學”光環(huán)為項目提供合法性保證,地方官員則借此證明自身行為的合理性,政府官員與學者在非遺保護中形成了共生的關系3。傳統(tǒng)文化和情感要素對縣域社會治理有重要價值4。N縣非遺保護中也形成了一個基于地域認同等情感要素產(chǎn)生的學者和官員的共生網(wǎng)絡。

      雖然學者偶有質疑政府過度開發(fā)利用文化,但在民族自豪感影響下,他們大多是選擇主動地投入地方文化打造之中,成為與政府同行者。這種主動是因為家鄉(xiāng)情懷讓他們有動力投入塑造地方文化之中以助力當?shù)匕l(fā)展,但在具體合作中顯現(xiàn)出被動則是因為地方學者終究不是決策者,若與政府官員意見相左,也難以真正改變政府行動方向。近年來,隨著非遺申請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項目的價值評估更為看重申請文書中的史料論證,地方學者在非遺保護中的重要性有所加強。如李慶文多次參與了非遺項目論證,其豐富的研究成果助力N縣成功申請多項省級與國家級非遺項目。

      另一方面,在人口流動的背景下,定居縣城的地方精英或是過上鐘擺式的縣、鄉(xiāng)兩地流動的日子,或是只在重要的年節(jié)時返鄉(xiāng),因此,這批精英與村寨、村民聯(lián)系有弱化趨勢。在N縣,東寨外出精英建立了東寨歌舞隊,與縣文化館合作,推出了不少“文化下鄉(xiāng)”表演活動,組織者們成為推動瑤族文化傳播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外獲得諸多贊譽。在與政府、地方學者形成共生網(wǎng)絡中,他們接觸到非遺保護理念,希望回鄉(xiāng)推動歌堂項目的原生態(tài)保護。當東寨歌舞隊組織者之一李信寧回鄉(xiāng)倡議村民一起組織歌堂時,村民們反應并不積極。由于大家對時下每年一次歌堂項目并不滿意,認為這是一場“商業(yè)化”活動,因此也不愿意投入精力按照精英們的設想舉辦“自己”的歌堂活動。在生計方式、居住環(huán)境及地域信仰都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歌堂活動難以成為凝聚村民的力量。另一方面,N縣瑤民仍在舉行家族性歌堂,但資金不足想申請政府補助時卻因這不是村莊集體事務的緣由而遭到村主任的拒絕。由此,在非遺保護上精英與村民也存在一定程度分化,可能對共同體建設造成不利影響。

      五、結語

      非遺縣域保護,有其優(yōu)勢所在。縣政府有能力調動更多的資源投入非遺申報與保護中,同時共享地方文化的精英與官員們作為一個文化共同體積極投身當?shù)胤沁z申報與保護,但是在層級化治理模式下,縣級政府面對經(jīng)濟指標要求,需要謹慎地處理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保護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在層層壓力下,縣級政府更傾向于建造大型的可視化項目,以獲得上級政府關注及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縣級政府之間地方主義傾向致使區(qū)域文化割裂,可能對推進非遺保護造成不利影響??h政府對上級負責、向外宣傳吸引游客到訪目標,可能忽略地方民眾對文化的真需求。

      探索非遺縣域保護優(yōu)化路徑建議如下:一是發(fā)揮黨的核心領導作用,通過縣政府建立跨部門合作領導小組,制定合理考核指標,調動各部門參與非遺保護積極性。二是省市政府通過持續(xù)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財政上真正地向偏遠山區(qū)傾斜,探索為偏遠地區(qū)的縣提供超越項目專項非遺保護資金支持。優(yōu)化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設置,通過省級政府協(xié)調,建立超越以縣為單位生的態(tài)保護區(qū)設置。三是吸引社會力量,激發(fā)多元主體保護積極性。針對基層人手不足問題,積極吸收社會力量投入非遺保護之中。政府不僅需要與地方精英合作,也應利用縣域的行政調動能力和資源,吸引發(fā)動廣大社區(qū)民眾,激發(fā)其主體意識,積極投入到非遺保護之中。打通離鄉(xiāng)地方精英與家鄉(xiāng)村民的溝通渠道,保持密切聯(lián)系,真正地從人民群眾需求出發(fā),探索非遺保護路徑。

      [責任編輯:孟凡華]

      猜你喜歡
      縣政府瑤族層級
      瑤族織錦
      紅色記憶:國家博物館藏“衡水縣政府印”
      軍工企業(yè)不同層級知識管理研究實踐
      東南亞瑤族研究回顧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瑤族舞曲
      基于軍事力量層級劃分的軍力對比評估
      雞澤縣人大常委會 對縣政府組成部門開展監(jiān)督工作評議
      縣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簡析
      一律作廢
      決策(2017年9期)2017-09-30 00:12:28
      任務期內多層級不完全修復件的可用度評估
      广汉市| 南雄市| 准格尔旗| 曲水县| 铁岭市| 温宿县| 庐江县| 沂水县| 象山县| 临泉县| 海淀区| 汶川县| 高密市| 清河县| 金昌市| 浠水县| 阿尔山市| 南漳县| 兰坪| 连江县| 镇远县| 岱山县| 富裕县| 兴安县| 阿克| 葫芦岛市| 大渡口区| 翼城县| 蚌埠市| 历史| 龙州县| 襄樊市| 平舆县| 渝中区| 苏尼特右旗| 奉新县| 平武县| 望谟县| 阳春市| 依兰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