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江 程麗萍
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然而,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通篇指導。要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實現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必須抓住文中有價值的讀的元素,才能有的放矢,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把握有價值的讀的元素。
對寫人敘事類課文,教師要抓住一些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指導朗讀。如《月光曲》中的場面描寫:“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
對寫景類課文,教師應選擇一些語言優(yōu)美的句子和恰當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或段落指導朗讀。如《草原》中的優(yōu)美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狀物類課文中讀的元素很多:對描寫動物的文章,教師要抓住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語句指導朗讀。例如,對于《貓》,教師可抓住小貓頑皮時的動作描寫指導朗讀:“一玩起來,它們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對于描寫植物的文章,教師則要抓住植物的外形及具有象征意義的句子指導朗讀。
閱讀說明文,教師應重點指導一些運用說明方法的語句。如《只有一個地球》中這樣一段話:“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當前的閱讀教學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指導不具體,評價空泛。如“讀得不錯(不錯在哪)”,“讀得很有感情”,“讀得不太好(哪兒讀得不好)”。這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無益。教師要怎樣給予學生具體的指導、評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從方法入手。3個學段對課文的“閱讀與鑒賞”都提出了“用(第一學段是‘學習用,第二學段是‘用,第三學段是‘熟練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么,教師在落實的時候應該怎樣指導學生?
例如,在落實“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時,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還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怎樣讀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請同學們讀讀……
其次,從技巧入手。閱讀的技巧包括語音(輕、重)、語調(高、低)、語速(快、慢)、語氣(快樂的、憂傷的等)、表情等方面。
最后,以情促讀(以講促讀)。技巧指導只是閱讀教學的一個方面,要解決根本問題,教師必須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上下功夫。
筆者在執(zhí)教《橋》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哪里能體現老漢的大公無私?
生: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他為什么揪出那個小伙子?
生:因為他是黨員,還是自己的孩子。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出這位老漢的大公無私。(生齊讀)
這就是以講促讀。該講的,教師一定要講,但要精當。
總之,教師要選擇有價值的讀的元素,加強對學生讀的方法指導,要讀到位,通過讀讓學生品悟語言,培養(yǎng)語感。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小學語文‘讀背寫結合實踐研究”的部分成果。課題批準號:2020YB0998。該課題獲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白志江單位系鶴壁市福田小學,程麗萍單位系鄭州市鄭東新區(qū)美秀小學)
(本欄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