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格非《月落荒寺》中知識分子的荒蕪現(xiàn)狀

      2023-06-10 01:15:40章欽菡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格非

      章欽菡

      內(nèi)容摘要:格非新作《月落荒寺》以橫切社會的視角展現(xiàn)了轉(zhuǎn)型期知識分子與當代大眾生活的荒蕪現(xiàn)狀。作家延用視角定位、物象堆砌、人物身份等方式刻畫真實生活,引讀者對中國社會現(xiàn)狀作思考、起共鳴;又以“特殊修辭”勾勒精神空虛、以言語隱喻鋪墊多重伏筆、以人物設(shè)定道出本質(zhì)追求,呈現(xiàn)了知識分子在現(xiàn)實與可能間定位選擇的多重困難,發(fā)人省醒,啟人深思。

      關(guān)鍵詞:格非 《月落荒寺》 荒蕪現(xiàn)象

      《月落荒寺》作為格非的長篇新作,展現(xiàn)著作者對中國社會的持續(xù)性思考。月落下的美好恬靜與荒寺中的寂寥迷惘,就如同時代秀麗的倩影與人們堅定的腳步一樣,看似和諧共生,實則暗潮洶涌,生活在其中的人需要時刻提防著“雨打浮萍”的危險。格非再次提筆記錄這瑣碎的生活,定有所思、所想、所指。讀者可以從書中真?zhèn)紊畹那袚Q中,感受到熾熱強烈的現(xiàn)實感與撲朔迷離的神秘感,在觥籌交錯的間離效果中,共情作者對人生與社會的隱喻。

      一.“荒寺”中的真實生活

      (一)視角定位

      《月落荒寺》整部作品歷時五、六個月,構(gòu)思卻在短短的七、八個小時內(nèi)完成。作者的創(chuàng)作緣起于一場通宵達旦的友人音樂會,這段綿長又短暫的時光里有西方古典音樂,有中國國粹,有花樣繁多的戲曲、樂器,有五湖四海的朋友。格非憑借作家獨有的眼光和思考,細致剖析了一場小小音樂會中活躍且獨特的人群成分。企圖用文字觸發(fā)讀者的后知后覺,能夠前往圓明園正覺寺欣賞音樂會的聽眾定非“俗人”或“凡人”,他們或權(quán)傾一方、或家財萬貫、或情志高雅,是生活光鮮、名利兼收的典型。基于此作者確立了小說的內(nèi)部視角:指向孵化“成功人士”的中上層階級。但格非看到的不僅于此,這群人光環(huán)背后的庸常、選擇背后的彷徨、忙碌背后的空無,諸如此類讀者們從未關(guān)注的強烈對比與反差,傾注著作者近年來的良多深思,正如海德格爾將“常人”定義為“無此人”一樣,格非關(guān)注到了知識分子在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邊緣人狀態(tài),同時揭示出一個深刻的母題:生命存在的有效性,并非在紛繁多姿的時代里活得像一個符號。

      此外,這一視角定位與《隱身人》緊密串聯(lián),形成了格非連續(xù)性剖析視角。作者或許想要通過人物的再現(xiàn)與主次人物間的變換,將整個社會的橫截面剖開,展現(xiàn)其中最鮮活且最真實的特點。一部作品中的的主角總歸是一個或幾個,用視角交織的方式展現(xiàn)當代社會的橫截面與縱深感,落在本部作品中恰是在用真實寫作解釋真實生活。

      社會是分層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則在《月落荒寺》中顯得恰如其分,小說的主人公林宜生是哲學博士,在信息科技時代與教育市場化的浪潮下,收入頗豐,條件趨好。依靠經(jīng)營、維系的朋友圈也逐漸積累了精明的生意人、高級政府官員、藝術(shù)策展人等“成功者”。這些人均衣食無憂,生活多姿,卻有著不堪的一面,他們做不了社會的主角,甚至無法左右自己的人生,更平衡不了自身與世界的關(guān)系,或被動成為生活的附庸,或主動邊緣于世界。作者將筆觸深入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不是想表達痛惜與感傷,而是站在知識分子固有局限的原點,打破夢幻,認清現(xiàn)實。正如作者寫《欲望的旗幟》、寫《春盡江南》、寫《望春風》、寫《月落荒寺》,這一路,都是在探索知識分子荒蕪的根源。

      (二)物象堆砌

      荒寺中的真實細到骨子里,這種“細”似乎可以理解為作者在訪談中說的:“用以呈現(xiàn)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的修辭”,[1]作者在敘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選擇了大量的物象,一類是大部分讀者能夠企及的“物”,另一類是高于一般讀者世界的“物”,作者為刻畫兩類“物”所搭的臺階,期冀了真實的力量。

      為了匹配中上層階級的視角定位,小說中的“物”都附著一層華貴浪漫的外殼。書中作者選取了讀者所耳熟能詳?shù)谋本└鞣N大街小巷,描繪了諸如“曼珠沙華、藍色港灣、雕刻時光、盒子咖啡館、桃屋日料店、嘉和一品”等充滿生活格調(diào)、情趣高雅的聚會地點。這一類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被時代浪潮推著向前走的人們同樣樂于尋覓的棲聚場所,表面氛圍感知足實則與氣質(zhì)并不相匹。《月落荒寺》的真實感縈繞在作者的讀者意識之中,充斥在這些地點與人物輾轉(zhuǎn)停留間,且有著知識分子或整個階層獨一份的品味與浪漫。

      除此之外,更為明顯的修辭表現(xiàn)在對“物”的刻畫,現(xiàn)實生活與幻想世界的追逐、碰撞間,唯一真實的留存是落差感,作者細膩的筆觸與差距的體驗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真實。例如書中所描繪的茶會片段,“要說今天這壺茶,還真不簡單。單說茶葉,得是武夷山一百零三歲的周桐和老茶師親手烘焙的牛欄坑肉桂。光有好茶還不成,還得有好水,非得是內(nèi)蒙古阿爾山特供的五藏泉,還得備上潮州楓溪的紅泥爐和砂銚。炭呢,得是意大利進口的地中海橄欖炭?!盵2]在讀者看來,這樣的生活是儀式的象征、是奢靡的代表,向往的同時又有清醒的認識:有些物品之所以成為奢物,一方面因其本身稀有,另一方面是以物質(zhì)實力為標榜的社會階層給予了平凡的物無限的附加價值。作為讀者會認為作者在書中建構(gòu)的生活雖高遠卻無比真實,這種真實恰源于差距,因為這就是眾生想所及卻未能及的世界,而作者的深意于生活在這層世界中的人還有著不知的煩惱與更遠的追求。

      (三)人物身份

      《月落荒寺》中的人物可以分為現(xiàn)實與可能兩種,一來是指小說中的人物身份與情感交織,事件與關(guān)系串聯(lián),在真實生活中具備多重身份;二來是指小說中塑造的人物,以及其背后隱涉的社會圈層,暗含了一種虛無。首先是男主角林宜生,人物身份是小說中的林宜生最貼近“常人”的一面,林宜生同時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是戀人、是朋友、是老師、是同事,這些角色與身份幾乎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是無數(shù)讀者的集合體,現(xiàn)實中的每個人都只用一個名字歷經(jīng)著多重身份,體驗著人生百態(tài),只不過經(jīng)歷與體驗過后的每個人的軌跡不同罷了。格非用宜生的六重身份繪制了小說的三條線索:其一,宜生與朋友間的故事;其二,宜生與楚云的關(guān)系;其三,宜生與兒子從隔閡走向調(diào)解的過程。林宜生所經(jīng)歷的事業(yè)波瀾、妻子出軌、兒子叛逆、感情失控、母親誣陷等一系列坎坷,既加重了故事的復雜性又增添了情節(jié)的真實感。

      其次,格非用人物身份展現(xiàn)真實生活還體現(xiàn)在小說中各路小人物的“閃現(xiàn)式”出場,例如在為伯遠尋找英語老師時許倩的閃現(xiàn),又如為德坤維修音響時老崔的閃現(xiàn),且都負載著臨近產(chǎn)期與老婆鬧別扭等生活化的情節(jié)背景。細碎的人物拼湊成真實社會的一角,作者在竭盡所能地將這種真實還原給讀者,將所有的故事編織進林宜生苦心經(jīng)營的朋友圈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身份切換中體會著人生的酸甜苦辣。細細想來,這不就是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嗎?

      二.“月落”下的可能世界

      格非在《月落荒寺》不僅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同時刻畫著“可能”,以物質(zhì)滿足反襯著精神空虛,用言語隱喻鋪墊著多層伏筆,用人物設(shè)定還原本質(zhì)追求,勾勒一種可能的生活,欲揭示現(xiàn)實生活與可能生活之間的一種關(guān)系。

      (一)用物質(zhì)滿足反襯精神空虛

      《月落荒寺》中的人物最不缺的是房子、車子、票子,物質(zhì)極度豐富的一群人卻始終未能獲得精神的慰藉和滿足。每個成年人的世界都處于物質(zhì)豐腴,精神危亡的狀態(tài)。在本真的物質(zhì)世界中,林宜生為了追求事業(yè)輾轉(zhuǎn)各地、疲于奔命,最終在精神與體力雙重透支的情況下不得不去約見心理醫(yī)生。李紹基不能調(diào)解官場挫敗,整天郁郁寡歡,性情大變。查立海無故猝死在本是他享樂之地的私人會所。周德坤為追求藝術(shù)從保姆身上尋找靈感,最終在官司中反受要挾。同時,為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這幫人也作出了努力,林宜生講演著一節(jié)節(jié)精彩生動的哲學課堂,帶給他人精神啟迪。李紹基嘗試著抄寫、解讀佛經(jīng)。每次聚會大家都會談?wù)撛娫~、音樂、哲學,看似深沉專業(yè)的話題,一旦深入探討就會產(chǎn)生分歧,變得覆滅、破碎,最終被攫取利益、展示身份、攀比炫耀的心理剝奪精神的內(nèi)在深度。書中的人物仿佛都為生活拼勁了全力,在空暇之余不斷補充精神食糧,精神卻依然極度荒蕪,人們在追逐現(xiàn)實的同時被現(xiàn)實吞噬,精疲力盡、馬不停蹄的狀態(tài)背后,奔向的只是一個幻想中的可能世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大部分人去追求高級需要的前提是滿足缺失需要,“高級需要比低級需要復雜,滿足高級需要必須具備良好的外部條件:社會條件、經(jīng)濟條件、政治條件等。”[3]小說中的“林宜生們”正是因為無法找到內(nèi)在心理與外部條件間的平衡,才逐漸空虛、墮落,永遠無法沉浸與滿足。

      (二)用言語隱喻鋪墊多重伏筆

      初讀小說,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足以吸引讀者全部的注意,讀到最后很多讀者會發(fā)現(xiàn)作者沒有給我們直接的、豁然開朗的閱讀體驗,以至于許多讀者需要再次回味才能發(fā)現(xiàn)許多作者的良苦用心:《月落荒寺》中的重重疑惑與伏筆鋪墊都是作者用力建構(gòu)可能世界的一種方式。而這些細節(jié)往往被讀者忽略,文章前部分林宜生莫名地擔心楚云與蓉蓉見面時的反應(yīng);白薇向兒子詢問林宜生身邊的女人是否姓趙。這些鋪墊都暗指向林宜生與趙蓉蓉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林宜生曾多次拿趙蓉蓉與楚云比較,他或許一直都在照著自己的標準尋找配偶,卻在每次抉擇時迷失方向,又患得患失。此外,格非在建構(gòu)可能世界時為我們留在了諸多空白,比如那個送楚云與伯遠去買繡球的男人到底是誰;與老賀父親相約的尼采發(fā)瘋之謎結(jié)局如何;林宜生留下了一個秘密是什么;最后,林宜生為何要隱瞞妻子的真實身份?所有的未解之惑沖擊著讀者的閱讀神經(jīng),可以奉上千百種可能的猜測。作者有意搭建一個可能的世界,而讀者只能稍從小說語言的隱喻中窺視一二。正是因為這些,小說變得撲朔迷離,讀者開始疑惑不解。

      當讀者抓住書中某些看似表意清晰卻又深思不解的引用時仿佛看到了希望,但立刻又斷了希望,仍是一知半解,這些引用關(guān)乎哲學、關(guān)乎佛經(jīng)、關(guān)乎電影、關(guān)乎音樂、關(guān)乎書籍,關(guān)乎現(xiàn)實與可能相連的角角落落。正如作者在十八章引用的盧卡奇說得那樣:“時間因此成為無所顧忌的無情機器,它摧毀、廢除、毀滅所有個人的計劃和愿望,所有的個性以及人格自身……?!盵4]所有有意義或無意義的東西都在人們向往并追逐可能世界的同時被時間消磨,可能的世界是存在的,但卻在作者的描繪中變得越來越虛無。格非在小說中留下的伏筆和空白,是想為讀者留一個進入狀態(tài)的機會,為給讀者創(chuàng)造出逃的機會,作者想用千萬個讀者的思維為千萬個林宜生們編織最好的結(jié)局。

      (三)用人物設(shè)定還原本質(zhì)追求

      可能世界的人物設(shè)定,直指向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在格非的小說中,知識和女性是兩大敘事動力,也是欲望橫生和毀滅的表層原因,女人成為格非小說中的典型喻體,女人的介入和離開,成為知識分子在失勢以后,對過往的追憶和對現(xiàn)世的嗟嘆的觸發(fā)機關(guān)?!盵5]正因如此,格非在《月落荒寺》中創(chuàng)造了楚云這一神秘又充滿氤氳之氣的女性形象,如她的名字由來“楚云易散,覆水難收”一樣,楚云至始至終都給宜生一種蝶化莊生的迷離之感,一直是陌生又熟悉的空靈存在。楚云作為一名看似平凡的新東方外語教師,懂得帕斯卡的概率論,能組日本俳句,會道經(jīng)典詩詞,對德西彪也能娓娓道來,這樣知識與氣質(zhì)完美融合的女性正能達到甚至遠高于林宜生的精神企及。但終究,楚云從未與宜生經(jīng)歷過現(xiàn)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像是一個完全按照自己軌跡生活的機器,隨著情節(jié)出現(xiàn)也隨著情節(jié)消失。毫無煙火氣的楚云未必過分完美而展現(xiàn)出些許不真實。小說中甚至要用林宜生為沉浸地捕捉并熔鑄到楚云的神秘氛圍中所做出的努力來表現(xiàn)楚云或許存在。換個角度大膽猜想,楚云未必存在,她僅僅是作者替林宜生實現(xiàn)生存幻想的一個夢。楚云的極度完美、極度高尚恰恰反襯出林宜生的極度空虛和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極度不滿足,暗示著林宜生的結(jié)局將最終走向虛無。

      林宜生的精神崇高被楚云解構(gòu)后的世俗面與楚云的美好形象形成鮮明對立。作者隱晦其中的道理便是:男性知識分子在可能世界的門口挫敗,被一個個超越現(xiàn)實、超出幻想?yún)s模糊不清的女性符號纏繞、迷惘、壓垮。查立海死于風月場,周德坤利用保姆老宋的身體反被要挾也是如此。格非的這部作品中,男性雖是主體,女性為配角,但欲望轉(zhuǎn)換的背后揭示的依然是男性主人公們欲求不滿的殘喘現(xiàn)狀。

      三.真實與可能銜接的背后:荒蕪現(xiàn)狀

      從真實生活與可能世界的起伏與落差中,小說主人公們所代表的知識分子群體處理著紛繁復雜的人生瑣事,涉及男女感情、家庭倫理、子女教育、事業(yè)追求、商業(yè)社會、休閑娛樂等等,是社會現(xiàn)實的大融合,但“現(xiàn)實一種”的背后卻是無盡的虛無。知識分子在急促的社會轉(zhuǎn)型中變得無所適從,知識分子與當代人生活的荒蕪現(xiàn)狀,就像城市的街道與車流一樣,當它霓虹閃爍的時候,沒有人駐足欣賞它的風景;當它昏暗寂寥的時候,卻總有人向路燈感慨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悲哀。

      用米沃什的話說,“我們所面臨的存在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在此,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我在此,而不在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存在,感受自己的有效性,確認自己生命的意義,而不僅是像符號一樣的活著?!币虼?,無論你從格非的長篇新作《月落荒寺》中出來后最真切的體會是什么?是鏡中人,還是旁觀者,為文明的時代瘋狂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我們沒必要去細究存在或瘋狂的原因,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意義。

      而像格非一類的作家,何嘗不是用這種方式在拼盡全力的尋找現(xiàn)實與可能間的平衡,即便他們感受到荒蕪現(xiàn)狀的蒼涼與孤寂,也從未停下腳步。知識分子視角是格非作品的延續(xù),不同的是作者在《月落荒寺》中想要用知識分子的虛無來關(guān)照現(xiàn)實中千百萬個林宜生們?nèi)ふ覍儆谧约旱娜松饬x。所以文學依然能帶給我們心靈的啟迪,只不過需要我們自己在文學中尋找合適的定位,有時候觀測點或站位選錯了,欣賞到的風景會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格非.格非自述:新作《月落荒寺》,讓小說重回神秘[N].新京報,2019-09-30.

      [2][4]格非.月落荒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3:329-330.

      [5]宗城.轉(zhuǎn)型期知識分子的心靈寫照[N].文藝報,2019-11-22(002).

      猜你喜歡
      格非
      談 死
      意林(2023年7期)2023-06-13 13:00:55
      日本學界的格非小說研究歷程與特色分析
      閑話格非
      北方人(2022年16期)2022-08-23 11:00:52
      閑話格非
      北方人(B版)(2022年8期)2022-07-04 13:19:03
      主持人語:吳義勤 陳培浩
      四川文學(2021年2期)2021-03-22 10:15:07
      通往廢名的橋:論格非《廢名的意義》及其他
      文學教育(2018年13期)2018-11-30 01:49:44
      三十年格非研究綜述
      格非:克制并勃然大怒
      格非:克制并勃然大怒
      《金山》歲月流金
      金山(2016年1期)2016-08-17 22:29:51
      顺平县| 屯门区| 许昌市| 许昌县| 天台县| 攀枝花市| 华宁县| 抚顺县| 辉县市| 长丰县| 浪卡子县| 富顺县| 防城港市| 铁力市| 平凉市| 淅川县| 开原市| 鹤壁市| 安西县| 白水县| 柏乡县| 萝北县| 云南省| 沛县| 瑞昌市| 扎鲁特旗| 化隆| 汕头市| 县级市| 庄河市| 会宁县| 铜梁县| 乌兰浩特市| 仁怀市| 大渡口区| 石渠县| 荃湾区| 微博| 邵阳县| 盖州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