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新春
摘 要: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其中對黨員的義務部分增寫了學習黨的歷史。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歷史教育,基層黨組織要從以史為鏡,充分用好中國革命歷史這個最好的營養(yǎng)劑,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要求的“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本文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等幾個方面著眼,分析那段歷史黨的建設的一系列做法,總結那段歷史黨的建設的寶貴經驗并探索對今天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啟示。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基層黨組織建設 經驗
中國共產黨歷經磨難,篳路藍縷,從一個50多人的小黨發(fā)展壯大為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執(zhí)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政黨;從播下救亡圖存革命小火種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巍巍巨輪??v觀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一路走來,處處時時都能尋覓到信念不斷堅定、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不斷升華、實踐不斷深化的痕跡和身影,理論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實踐的火焰照耀著我們更好前行。下面管中窺豹,小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近30年黨史,從中汲取思想智慧和前行力量,從中找尋基層黨建工作的方向和方法。
有人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凝練了十件重大歷史轉折事件,其中有六件發(fā)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分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民主革命邁向新階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槍桿子里出政權;1927年9月井岡山斗爭,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1936年底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奠定抗戰(zhàn)勝利基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30年的起起伏伏、艱難跋涉、波瀾壯闊,可見這30年對于中國共產黨、對于中華民族意義何等重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每一步都不容易,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砥礪奮進、奮發(fā)圖強爭取來的。重溫這段歷史,從中總結梳理并凝練一些歷史經驗以指導當下的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強化思想引領,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首要前提
黨的發(fā)展史,伴隨著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fā)展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領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威懾力的理論武器??梢哉f,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我們梳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報刊就可見一斑。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論政治環(huán)境如何險惡,不論物質條件怎么艱苦,中國共產黨一直沒有停止過利用宣傳去引領群眾思想、發(fā)表政治主張、揭露敵人罪惡、統(tǒng)一全黨行動。如1920年8月,李漢俊、陳獨秀主編的《勞動屆》,旨在向工人宣傳勞工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參加文章撰寫的還有沈玄廬、陳望道等[1];傾注了陳獨秀、瞿秋白等人心血,停刊復刊四回合的《新青年》 [2];隨后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先后有《共產黨》(月刊)、《勞動周刊》、《向導》(周報)、《前鋒》(月刊)、《中國青年》、《中國共產黨報》、《紅旗》、《紅色中華》、《斗爭》、《救國報》、《前進報》,包括后來1938年《新華日報》創(chuàng)刊,1946年《人民日報》創(chuàng)刊。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并加強思想宣傳引領,一直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這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最大的政治建設、最重要的思想引領。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跨越并戰(zhàn)勝磨難和挑戰(zhàn)的強大精神支柱,是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永葆斗爭精神的政治靈魂,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
加強政治建設、強化思想引領是基層黨組織的首要任務,也是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統(tǒng)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鶎狱h組織作為黨的執(zhí)政根基,只有政治建設堅定有力,思想引領正確有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團結帶領更多的人堅定跟黨走,充滿激情地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事業(yè)中去?;鶎狱h組織要持續(xù)組織并帶領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理解其思想精髓,并用于指導生產生活實踐,用黨的先進思想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感悟思想,要不斷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爭做學習模范,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率先垂范。基層黨組織還要帶領全體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結合新黨章的學習,通過輔導報告、專家講座、交流研討、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讓全體黨員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動都統(tǒng)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這是當下基層黨組織最大的思想引領,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建設。為了更好地做好思想引領,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建設好線上線下宣傳陣地,加強思想引領的陣地建設和隊伍建設,確保思想引領的渠道和成效,凝聚發(fā)展共識,匯聚發(fā)展
合力。
二、把制度建設擺在要位,不斷強化制度執(zhí)行,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基本保障
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也是中國共產黨制度建設的發(fā)展史,從無到有,不斷補充完善的過程凝聚了無數共產黨人以及黨外知識分子共同的智慧。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對制度執(zhí)行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和示范。1921年,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具有黨章性質的重要文件。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部黨章應運而生,共六章二十九條。此后數次黨代會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完善,至1945年中共七大,黨章修訂作為七大的一項重要議程。經過數天的研討,新的黨章《中國共產黨章程》出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部完全獨立自主修改通過的黨章,既符合黨的路線,又符合客觀實際,對黨的性質和綱領進行了規(guī)定,也增加了總綱和指導思想,這為黨內制度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陸續(xù)制定了如《軍政委員會條例》《中央關于革命軍人入黨辦法的規(guī)定》《中共中央關于土地改革中各社會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guī)定(草案)》等條例和規(guī)定,豐富了黨的制度建設,對一些具體事項有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深知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斷深化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zhí)行,不斷以制度建設推動黨的自身建設,進而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制度的生命力在執(zhí)行,毛澤東強調黨內法規(guī)的執(zhí)行與落實應該具有強制約束性、自覺遵守性和教育引導性。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斷強化制度執(zhí)行,堅持樹立制度權威,1937年的“黃克功案”,充分說明了制度最大,無一例外;不斷發(fā)揮共產黨員遵守制度的主觀能動性,體現政治覺悟,也是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表現;通過自覺遵守和強制約束雙向結合并產生合力,達到教育引導黨員的效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堅持制度治黨、依規(guī)治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guī)權威性和執(zhí)行力”。只有制度越完善、越成體系,教育引導作用才能越發(fā)凸顯,也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以偉大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仡櫺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黨的制度建設進程,有很多值得我們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借鑒的地方。一是制度建設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也要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體現依法治國,又貫徹“德主刑輔”。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制定中要力求方向和細節(jié)相統(tǒng)一,即中央精神要貫徹,上級黨組織的意圖要體現,同時要結合基層黨組織實際,在細節(jié)上更加體現特色,體現可操作性。二是制度建設要實現黨的建設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制度發(fā)展的根本動因其實是黨的建設和革命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基層黨組織在制度建設的時候要有服務性,要充分服務黨的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同時也要有發(fā)展性,要靶向事業(yè)發(fā)展,助力事業(yè)發(fā)展。三是制度建設要做到制定和執(zhí)行相輔相成、互為作用。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執(zhí)行,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一旦發(fā)現問題,立即修訂。制度本身的規(guī)范性也要不斷加強,形式要件要齊備,制定主體、修訂主體、解釋主體以及生效時間等要完備?,F在有些基層黨組織文件匆忙出臺,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制度的出臺程序也不規(guī)范,有些修訂的制度跟舊制度有較大的差異甚至沖突,也沒按規(guī)定廢止舊制度。這都要求基層黨組織在今后的制度完善中要不斷借鑒歷史經驗,增強規(guī)范性、可操作性、服務性以及發(fā)展性。
三、把作風建設擺在高位,不斷強化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保證
作風建設始終伴隨中國共產黨成長,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每一步成功,都離不開及時、正確、有效的作風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作風建設進行了大量的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影響至今的諸多豐富成果,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1941年延安整風運動,以反對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為主要內容,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加強調查研究,學會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1945年4月,七大會議報告《論聯合政府》,毛澤東提出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3]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提出黨作為執(zhí)政黨必須以“兩個務必”為標準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即“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遜、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說:“作風建設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整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持續(xù)深化糾治四風”,“把握作風建設地區(qū)性、行業(yè)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fā)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我們要把作風建設擺在高位,高度重視并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層黨組織的作風、黨員的作風,直接關系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關系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和號召力。尤其是“三大優(yōu)良作風”和“兩個務必”值得基層黨組織反復學習、思考并實踐。三大優(yōu)良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從無數失敗和挫折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更是避免新時代黨執(zhí)政最大危險發(fā)生的必由之路,對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皟蓚€務必”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針對可能出現的被勝利沖昏頭腦,被敵人糖衣炮彈打敗的風險提出的,我們不僅要借“兩個務必”來清除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借“兩個務必”來反腐倡廉、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huán)境,同時也要將“兩個務必”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務必”關聯起來學習,進一步引導告誡基層黨組織的廣大黨員,雖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上了新征程,但是不忘初心,不忘來時路,戒驕戒躁,以趕考的清醒,走好新時代的斗爭之路、建設之路。作為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弘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促進黨員干部多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及時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
四、把組織建設擺在主位,不斷強化凝心聚力,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強大動力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革命形勢的需要,對組織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組織建設簡單說就是提升組織力。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提出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集中體現在把基層群眾組織起來,壯大革命力量。1925年,如何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成為黨的四大最核心的議題,來華指導四大召開的維經斯基這樣描述組織的作用:“要找到把群眾集中和組織起來的各種方式。”1927年毛澤東在結束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后提出針對基層農民的組織和領導,我們共產黨要“站在前頭領導他們”[4]。我們嘗試總結一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組織建設的經驗:“支部建在連上”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核心組織架構,“站在前頭領導他們”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有效組織方式,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組織力量,民主集中制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主要組織機制、人民利益至上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首要組織思維。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yōu)勢所在、力量所在。各級黨組織要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把各領域廣大群眾組織凝聚好”[5]?;鶎狱h組織組織力直接關系事業(yè)發(fā)展的效率和高度,基層黨組織要從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維度、從事業(yè)發(fā)展的角度、從政治建設的高度,不斷強化組織建設,夯實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不斷完善組織體系,探索支部組建新模式新方法,將更廣泛的力量直接轉化為事業(yè)發(fā)展的力量;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強支部書記培訓,提升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站在前頭”成為光榮和時尚;充分發(fā)揮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優(yōu)勢,為共同目標的實現做出制度安排;任何時候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五、結語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還有很多,對我們當下的發(fā)展和改革都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比如1928年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以及發(fā)展到1929年以后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紀律建設、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兩次國共合作的曲折和艱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大局意識。重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史,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堅定前行力量,更好地理解并做好基層黨組織的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超群.施存統(tǒng)與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J].學理論,2020(12):28-29.
[2] 楊楠,焦若薇.陳獨秀與《新青年》中馬克思主義傳播思想之發(fā)展演變[J].視聽,2020(2):186-188.
[3] 陳克娥,周海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黨的作風建設的探索成果及啟示[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53-57.
[4] 王曉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探索和實踐[J].世紀橋,2020(8):21-24,34.
[5]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