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曠野半日

      2023-06-15 05:33:57張映姝
      湖南文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鐵柵欄玉米地螞蚱

      張映姝

      去曠野吧。

      十幾天前,看到友人文章的這個標題,心一下忽悠起來。仿佛泥土里的蟲子們,在渾渾噩噩、一無所知的幽長夢境中,被絲絲縷縷神秘、細微又無孔不入的驚蟄之氣,溫暖、喚醒、柔軟。是呀,這種突如其來、讓人不得不靜默的狀態(tài),已經足夠漫長,長到從樹蔭濃重的夏天,轉換為落葉旋飛的秋日。而烏魯木齊的秋天,是短暫得讓人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一番,就會被一場毫無征兆的雨或者一場突如其來的雨夾雪,粗魯?shù)乩洗竽惶崆巴藞龅摹?/p>

      我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好好對待每一個秋日。可是,秋天就快過去了。雅馬里克山,我每天都站在窗前,看它熟悉的山體輪廓,山窩里的黑綠,山坡上的土黃,山頂?shù)男盘査窖沟氐鸟讽敗刻於枷胫夥夂蟮牡谝患?,就是撒丫子沖向那里,用腳,用肢體,調動每一個細胞,親近它,丈量它,擁抱它,撫摸它。

      友人筆下的曠野,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緣?;臎?,干旱,風大,夏熱冬冷。即便如此,她仍寫得溫情脈脈,生活的艱辛繚繞在歲月敘事中,散發(fā)出回眸一笑的從容、淡定。我突然對“回甘”一詞,有了另一種解讀。

      去曠野吧。這是友人發(fā)出的深情邀約,還是曠野對萬物裸呈的盛大胸懷呢?

      我們打算去爬山。

      對于以蒙古語“美麗的牧場”命名的烏魯木齊而言,山一點也沒有距離感,觸手可及,不對,是抬腳即到。

      市中心突兀而起的紅山,自不必說。

      東面,博格達峰一年四季白得耀眼。夏天,吃著沙瓤的西瓜還嫌熱,一抬頭,博格達峰吹來一股亙古冰川的涼意。冬天,待在被地暖烘得干燥失水的樓房里,頭昏腦漲像缺氧的魚,一抬頭,博格達峰的白與藍得像童話的天宇,點醒你,召喚你,這就是你向往的世界和生活。

      南面,似乎所有的路都通向山,烏魯木齊人叫它南山。春夏秋冬,任何一個節(jié)日假期,我家門前的路都會堵車,一個時間段是上午十點左右,另一個時間段是下午七八點,對應的是,烏魯木齊人出門去南山玩了,烏魯木齊人玩完了從南山回家了。

      西面,當然是西山。我在西山住過十年左右,從沒看到西山。眼前的,是綿長的雅馬里克山,經常爬的,也是雅馬里克山。我從未想過那片地方為什么叫西山,現(xiàn)在想一想,原來和南山的命名是一樣的道理呀:城市南面的山叫南山,城市西面的就叫西山。

      北面呢,似乎沒有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山??墒敲看稳ッ讝|,我們采花蹚水吹風拍照的地方,不都是山溝山谷嗎?

      這下你明白了吧,站在烏魯木齊,四面都是山,所有的山都是天山。烏魯木齊就是天山山脈褶皺里的一個很普通的地方,以前游牧民族所謂的冬窩子。如今,樓群綿延,向四面的山腳鋪展,一條條柏油路、高架橋蜿蜒,探入群山深處。冬窩子,早已退隱在時光和記憶的深處。

      我們打算爬雅馬里克山,從藍天森林居民小區(qū)大門進去,沿人工水道旁的步道拾級而上,就可到達這座小山頂部的亭子。

      心情就要放飛的我們,在藍天森林小區(qū)門口就被攔住了。非本小區(qū)人員不得進入,這是今天最新的防疫要求。

      沿著這條路往前走,雅馬里克山這么長、這么大,前面一定有路口可以通到山坡的。我這樣對同伴說,更像是對自己說。其實,他們的心思與我一樣,居家辦公一個多月了,外面的什么都是風景,哪里都比待在家里有趣。

      我說的這條路,就是我家門口的倉房溝中路。

      天真藍呀。天空中沒有一朵云,連一絲都沒有。所以愈發(fā)覺得,藍得純粹,像我最喜歡的那條藍水晶墜子的透明、晶瑩;藍得寧靜,散發(fā)出那個遙遠的維吾爾族十歲小姑娘眼眸里的純真、潔凈。那藍色,望著,讓人心里靜下來,望著望著,又會莫名地憂傷起來,甚至流下淚。我不愿讓憂傷彌漫上來,更不愿流下眼淚。今天是個多好的日子,我的眼里盛滿了喜悅、新奇和感動。

      廢棄的房屋,走不了多遠就有幾間,大多坍塌了。有的可以明顯看出曾是牧民的住處,坡上低矮破舊的房子下面低洼處是羊圈,圓圓的一片地面寸草不生,那是被畜蹄長久反復踩踏的結果。有些是人為拆除的。時不時可以看到半截墻基立在那里,像巨大的傷口,紅色的磚頭還沒有被日頭曬透、雨水淋透、冰雪蝕夠,零落于廢墟上,像是滴落的斑斑血跡。

      我站在一個門樓的廢墟前,試圖搞明白這處所在的用途,曾經生活在這里的是些什么人,又去了哪里。門樓后面,從殘存的架構可以看出,是兩層樓房。門樓和墻面上,都豎貼著窄窄的白色長條形瓷磚。這種面磚我再熟悉不過,我家位于下野地團場的自建小二樓墻面貼的就是它。它是八九十年代鄉(xiāng)村樓房的標配。那么,這門樓和樓房的歷史就不會太久,居住的歷史不長,廢棄的歷史也不長。三四十年,一棟建筑,不要說和別的比,就是和人的一生,甚至路邊的那些大榆樹老沙棗樹比,都不算長。人,活不過一棵樹,讓人無奈。一個曾經這么氣派、闊綽的院落,送不走一兩代人,似乎沒完成它的使命和心愿。

      我家的院落,不到三十年工夫,門前的水渠填平了,院子里灰灰條葦草高過院墻,平房墻角虛空成了危房,樓房的窗玻璃大半被風雨或者頑皮的孩童打破了。曾經的歲月,只能在心靈幽深之地保存漸行漸遠的溫存和溫馨。

      沿著山的邊緣而走,不時見到坡上隨地形挖出的人工洞穴?;臎龅钠律希@些零星的洞穴,洞口沒有規(guī)則,里面黑洞洞的,隔老遠都讓人好奇,又有點瘆得慌。我打量了一番,有處洞口可以爬過去,便提議靠近打探一下。小李猶豫片刻,以安全為由勸阻了我。我也的確沒有膽量一個人鉆進那黑乎乎的洞口。

      幾個小時內,竟然兩次邂逅了石雞,真有點不可思議。

      不怕你們笑話,我以前從未見過石雞。正當我不死心地盯著那個黑乎乎的洞口琢磨,小李大叫一聲,那是什么?在動呢。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看了又看。光禿禿的山坡,光禿禿的斷崖。從斷崖截面,可以明顯看出地質構造的扭曲、斷裂。

      大地平靜的外表之下,滾燙的熔巖攜帶著巨大的能量,不為人知地涌動、翻滾。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它噴薄而出,推動巨大的地殼扭曲隆起,又拉拽另一塊地殼下滑、沉陷?

      天山山脈地處地震活躍帶,前幾年常有地震發(fā)生,所幸是在天山深處,震源深,震級小,沒有造成危害。震感最明顯的一次,我家的花瓶從架子上哐當一聲砸在地上。我在衛(wèi)生間墻角處站了幾分鐘,聽樓道內大呼小叫和雜沓匆促的腳步往下沖。等我走出單元門,人群驚呼,你咋才下來?嚇死人了。說話間,樓又晃了起來。一群人站在院子里,嘰嘰喳喳地,看著樓晃,好像在看電影。那陣子,烏魯木齊人習慣了這種微震,再地震時,沒人往外跑,都忙著在朋友圈發(fā)地震了的消息。反應遲鈍的人,大多是一兩個小時后,才從微信上得知又地震了。專家說,小震頻繁,把地殼內部的壓力釋放出來,大震就不會發(fā)生了。這話有道理。人老這樣繃著,時間久了,精神也會出問題的。

      截面上,有一處明顯不同。上下都是肉眼看不出差異的土層中間,有一層礫石層,大大小小的灰青色鵝卵石,躺在泥沙里。以前這里肯定是條河,小李信誓旦旦地說,這些石頭、沙子,河里才有。我笑著說,更久以前這里是海,整個新疆都是,特提斯海,就是古地中海。

      現(xiàn)在,這條河從地面跑到了山的內里。河床壓扁榨干了,石頭在,沙土在。水呢,浩浩蕩蕩的,潺潺歡唱的,涓涓細流的,都去了哪里?這條河的靈魂丟了,它成了一具干透了的木乃伊,一點水分也沒有。它像一條蟄伏的巨蟲,平展地躺在那里,上面是無盡的黑暗,下面是無盡的黑暗。所有的光亮,所有的生機,都隨著透亮的、跳躍的水消逝了。

      就在河流干癟之處的狹窄臺地,或者說是地層與地層的粗糙接茬的那一線,我看到了邊刨食邊走動的石雞。是從小曹放大了五十倍的手機鏡頭中看到的。我并不確定它是什么。小李說它是石雞,因為它們長得和昨天朋友微信發(fā)的石雞圖片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他朋友的是昆侖山的石雞。我們的是天山的石雞,雅馬里克山的石雞。鮮紅的嘴和足,頭側和喉部有完整的黑色環(huán)帶,翅膀上黑栗色相間的橫紋,棕黃色的腹羽,夠個性的,頭頸背部的黯淡土灰倒可以視而不見,甚至忽略了。

      況且它們不停地發(fā)出嘎啦——嘎啦——的叫聲。它們就是新疆人經常說的呱啦雞吧。我在友人的文字里,在與朋友的閑聊中,經常聽說呱啦雞,甚至可能十幾二十年前吃過呱啦雞??墒?,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見到活著的、慵懶的、胖乎乎的呱啦雞,第一次從萬物平等的角度,看待一群在山坡上自由生長的呱啦雞。

      它們活得安全、自在。它們要感謝橫亙在它們與我們之間的黑色的兩米多高的鐵柵欄。而我們是多么無奈、遺憾,差不多要氣急敗壞了。這么大的山,我們沿著山腳走了好幾公里。走到哪兒,鐵柵欄都無情地立在哪兒,頂端還帶著鋒利的鐵片,發(fā)出冷冷的刺眼的白光,似乎警告我們,要給我們點顏色看看。我們帶著總有一個地方沒有鐵柵欄的念頭,一直走到這里。往右看,鐵柵欄綿延而來,那是我們走過來的路。往左看,鐵柵欄伸展而去,通向我們要去的地方。

      如果沒有鐵柵欄,這些呱啦雞會藏在哪里?它們還會活著嗎?我們還能見到嗎?它們這么肥,難保不被有些人逮住,然后吃掉。那么多的物種,消失于人類的口腹之欲,終結了幾十萬上百萬年的生命進化,永遠地退出了自然界生命譜系。旅鴿,它們曾經多么數(shù)量龐大,如今它們的身影保存于書籍、圖片里,留給人類永遠的愧疚和傷痛。真為這些石雞慶幸、高興。

      它們嘎啦——嘎啦——叫著,依然保持著與生俱來的警惕,兩只爪子扒拉著沙土,一只眼睛搜尋蟲子草籽,一只眼睛瞟著我們的方向。我們興奮的聲音傳過去,它們愣了愣,然后不約而同地往離我們遠一點的方向挪動。知道我們拿它們沒辦法,可又不愿意被無聊的異類觀看,它們邊走邊啄食,從容、淡定。那條窄窄的臺坎邊,一只接一只走,真有序呀。

      眨眼的工夫,隊形亂套了,后面幾只一窩蜂地往前沖,前面的被趕得小跑起來。胖乎乎的呱啦雞飛起來會是什么樣子?竟然沒有一只飛起來。它們不會飛嗎?還是不想飛?或者飛不動?中間的一只差點被擠掉下去,它恐慌地張開翅膀,拍打著,掉頭往斷崖上方沖去。上方幾米是另一線臺坎。那么陡,光禿禿的,沒有可以利用的附著物,它拍打著翅膀,倒騰著兩個爪子,就這樣有驚無險地爬上去,停在高高的臺坎上,驕傲地看著低處的同伴,看著目瞪口呆的我們。

      另一群石雞,出現(xiàn)在玉米地中間的渠道里。九月,已是收獲的季節(jié)。鼠尾草、蒼耳、旋花、灰藜,在結它們的種子,玉米在抽干果實的青綠和水分。水渠已干涸許久,長滿了雜草。在渠埂上,每邁出一步,草叢中就會迸射出一粒粒子彈——螞蚱呀,真多。多有什么用,秋天了,秋后的螞蚱能蹦跶幾天呢?

      撲棱棱,前面?zhèn)鱽眄憚樱瑠A雜著一聲:石雞——我緊趕幾步,只看到水渠里晃動的雜草,那晃動順著渠道的雜草往前涌,帶著慌里慌張往前躥的不小動靜。我跟了一百多米,又失望、懊惱地轉回來。

      有什么可失望、懊惱的呢?它們活著,按照自然的法則自由自在地活著,還有比這更自然、更讓人欣慰的嗎?!

      到達那片臺地時,小曹說,海拔快一千米了。

      我有點吃驚,這里竟然比城中心的紅山海拔還高。而我們還沒有上山,還沒有找到被鐵柵欄圈住的缺口。也許壓根就沒有那樣的缺口,我們這樣想,卻沒有人說出來。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的綠色,先是大馬路邊的景觀樹,榆樹、楊樹、柳樹、山楂樹,還有某個小區(qū)門口的一棵珍貴的夏橡。然后是鄉(xiāng)村路邊的蘋果樹、杏子樹、沙棗樹,還有越來越低的灌木,錦雞兒啦鮮黃小檗啦野薔薇啦。每次見到它們,我都會想起它們明黃、柔嫩的大花小朵,在四月的春風里,五月的鳥鳴中,六月的烈日下,你追我趕開放的樣子。

      如果不是眼尖的我,看到路邊枝條上的幾粒紅色的小小果實,我會以為那叢灌木是羅布麻。摘了幾粒,遞給小伙伴品嘗,轉眼看見一朵淺紫的枸杞花掛在枝頭。唯一的一朵,開得美而嬌柔,我不禁為她沒有果實的未來惋惜。秋天,荒野,讓她的開放鄭重而熱烈,還有點沒心沒肺的坦蕩。這樣的一朵花,想忘也忘不掉。

      接下來,野枸杞叢成了我們的熟人。走不了幾十米,就能看見它們灰撲撲的枝葉,以及灰撲撲枝條上干癟的依然紅紅的果實。

      我們已經走在曠野上。九月,許多植物已經完成榮枯的更迭、交替,深深淺淺的黃成為主調,渲染著曠野的荒涼、貧瘠,也讓天空更高遠、更純凈,讓陽光更透明發(fā)亮。那些深深淺淺的黃,都走在成熟的路上,都走向枯萎,走向圓滿的終點。駱駝蓬一簇一簇,葉片和莖稈已經枯黃,一粒粒白色的果實點綴其上。兩三個月前,白色的五瓣花被飽含汁液的綠色莖葉托舉,密密匝匝,我無數(shù)次蹲下看了又看,即便味道并不好聞。現(xiàn)在,白色的花結白色的果。仔細打量,白色的果都咧著嘴兒,露出里面黑色的小小種子。白色果怎么都裂成了三瓣,一個個就像兔子的嘴,這兔子得有多小呀,我這么想著,不由得咧嘴笑出了聲。

      一叢十幾公分高的紅色花枝躍入眼簾。不用琢磨,我就知道鹽生草開花了。這個季節(jié),荒坡荒灘之地,除了耐鹽堿的這些植物,像粉苞苣、駝絨藜、紅柳等,沒幾種能熬到現(xiàn)在。這些紅色的花,油亮油亮的,有塑料薄膜的質感,卻掩蓋不了從內而外迸射出的生命激情。假木賊、豬毛菜的花也是這樣的。我沒發(fā)現(xiàn)它們的身影。在四季輪回到萬物開始走向頹勢的秋季,這些植物熬過苦夏,進入短暫而絢爛的花季。這是它們的智慧,也是順應環(huán)境的自然選擇。自然多奇妙、公正,讓每個季節(jié)都有花開,有希望,有屬于自己的風情和姿態(tài)。順應自然,順應它的呈現(xiàn),發(fā)現(xiàn)欣賞它,該是莫大的幸福和教誨。

      這片臺地方圓三四百米,和周圍的荒灘感覺不大一樣。我眼光一掃,便發(fā)現(xiàn)端倪:植被密一些,葉片水潤一點。不遠處有一處房屋,一片樹木葳蕤,圍墻圍著,院外停著一輛白色轎車。應該是一個飼養(yǎng)牲畜之所。我看不出這片臺地的秘密,隱約覺得與那個院子里發(fā)生的某個普通的行為和事件,有著看似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聯(lián)。

      就在這片臺地,我看到了一些細微之事。這兒的鹽爪爪真是好看,一叢植株的葉片呈現(xiàn)出漸變的色彩,靠近根部的是深紅色,往上依次是紫色、粉紫、帶著一點綠色的紫,然后是帶著一點紫色的綠,最后,梢頭是不帶一點雜色的綠,飽滿的、水潤的綠。這樣滋潤的綠色,當它徹底變成水潤的紅色,會現(xiàn)出珊瑚般的紅吧。

      該說說那片遙遠、神奇的玉米地了。

      說它遙遠,是因為它是我們此行的終點。走到玉米地,我們發(fā)現(xiàn)前方已無路可走,除非我們沿水渠穿越不知有多大面積的玉米地,到達那一頭。沒有人提出繼續(xù)走下去,因為幾個小時的行走,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似乎我們今天走了這么遠,就是要找到這片玉米地,似乎看到了玉米地,我們的心就安穩(wěn)地放在了肚子里。

      說它神秘,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這么高的地方,怎么會有這么大一片平坦的可以種莊稼的土地。這里已經比那個海拔一千米的臺地高出很多,水是從哪里引上來的?還有,為什么會種一眼甚至兩眼也望不到邊的玉米?為什么不是向日葵、馬鈴薯、小麥呢?

      很快,我的疑惑就被下面結籽上面開花的鼠尾草花序趕跑了,當然還有結著累累果實的蒼耳。蒼耳子還是青的,連上面密布的刺也是青色,圓鼓鼓的。我摘下一粒,想放進嘴里,嘗嘗白色的嫩嫩的果仁,最終還是放棄了。鳳鳴一再告誡我,在野外,不要把什么果呀花呀都往嘴里放,小心中毒??墒?,我小時候吃了那么多黑黑的龍葵果,磨盤一樣的苘麻果里的籽,還有蒼耳的白果仁呢。

      我忙著看各種各樣的雜草。只看了一分鐘玉米的青紗帳(應該是半青半黃的)就不感興趣了,兩個小伙伴卻勁頭十足,對著玉米地連拍帶攝。

      一邁步,就驚動了幾只螞蚱。小時候,最樂此不疲的游戲之一就是逮螞蚱。螞蚱又肥又大,小拇指那么長那么粗,凝神斂氣,小心翼翼地,迅速把拱起的掌心扣下去,螞蚱粗壯的后腿彈起,卻為時已晚。我小時候膽小,看見蛤蟆老鼠壁虎都怕得要死,看到屎殼郎紅螞蟻蜘蛛也躲得遠遠的,唯獨對螞蚱一點也不怕,甚至在鄰居男孩的示范下吃過螞蚱腿。真不知道當時是怎么下得了嘴的。

      驚飛的螞蚱都不大,一厘米左右。也不是想象中的綠色,而是灰褐色。我還是準確地瞄準了一只螞蚱落腳的葉片,用手機拍攝了一張。那邊,小伙伴已經做好了遙遠的玉米地的視頻,兩個人在評頭論足著。

      該回去了。

      沿著原路下坡。小心又小心,不踩那些廢棄的磚頭和水泥地面,像走上來時一樣。墓里的骨殖遷走了,只留下它們,孤獨而落寞,像個棄兒。

      在我們身后,風中,玉米的葉子發(fā)出嘩啦啦的聲響。我忍住回頭的念頭。抬頭,驚詫地發(fā)現(xiàn),白色的云,一小片,一小片,點綴著依然藍得動人的天空。

      來的時候,早晨,天上是一絲云也沒有的呀。

      責任編輯:吳纓

      猜你喜歡
      鐵柵欄玉米地螞蚱
      織密高速公路建設“鐵柵欄”
      《玉米地》
      青年生活(2020年31期)2020-10-14 09:07:08
      玉米地里長火山
      學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44
      快活的小螞蚱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捉螞蚱真有趣
      我的粉螞蚱
      螞蚱武士
      語文世界(小學版)(2017年5期)2017-05-08 23:12:07
      蒲公英,或彌漫的孤獨
      文學港(2016年7期)2016-07-06 15:39:36
      玉米地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4
      建德市| 镇巴县| 仙游县| 南郑县| 北川| 曲靖市| 太保市| 容城县| 孙吴县| 洞头县| 依兰县| 彩票| 从江县| 富顺县| 安阳县| 长岛县| 长治市| 阿克| 沅江市| 盐津县| 苍山县| 辽中县| 古浪县| 平原县| 东乡| 英吉沙县| 蓬莱市| 绥江县| 原阳县| 镇巴县| 潢川县| 边坝县| 南开区| 临汾市| 鞍山市| 桦川县| 潜山县| 衡阳市| 阳江市| 石台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