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林
【摘要】 魯迅的名篇《孔乙己》《祝?!返刃≌f早被搬上銀幕,許多評論家都對這些電影的改編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而他的短篇小說《藥》1981年由長春制片廠拍攝成黑白故事片,相對其他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討論度卻少了很多。本文比較小說《藥》與電影《藥》的不同與相同之處,探討電影改編的藝術。
【關鍵詞】 魯迅;《藥》;電影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0-008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27
一、敘事情節(jié)的增加
電影以開頭便以獨白的形式向介紹了《藥》發(fā)生的歷史背景是清末辛亥革命時期,方便一些不曾讀過原著小說的觀眾來更好理解故事內(nèi)容。清軍關押著革命者示眾,圍觀群眾卻驚訝他頭上沒有辮子,民眾還在以自己有辮子為豪,站在他們附近的夏瑜聽到這些言論感到可悲可嘆。畫面一轉(zhuǎn),鏡頭又切換到小栓挑水晃晃悠悠的模樣被眾人嘲笑,摔在地上后華大媽趕緊扶起,只有善良的夏瑜把水桶從地上拾起。與眾人觀看嘲笑的態(tài)度形成了對比。同時這一個細節(jié)也暗示了小栓身體不好。夜晚夏瑜在家埋頭寫作,夏四奶奶正穿針引線,桌子上只擺放了一支蠟燭。兩人各自把蠟燭往對方桌子推去,表明母子之間感情很不錯。
夏瑜和有著共同理想的革命者計劃刺殺巡撫,他怕計劃失敗后自己也會像開頭革命者一樣受到處罰,在動手那天夜里盯著看了母親許久并把自己的錢也留給了她。暗殺巡撫的路上經(jīng)過小栓家里,華老栓關門時有注意到一些動靜。夏瑜躲在暗處觀察走來的巡撫和清兵,等他們走上橋時拿起刀刺殺了巡撫,被他們發(fā)現(xiàn)后逃走并開槍射擊。
小栓咳嗽不止,華大媽讓小栓喝藥去睡覺。并給他銅板讓他睡醒后買燒餅吃,小栓把它放在了枕下的儲錢罐里。已經(jīng)儲存了不少的銀錢,這都是華大媽心疼兒子給的。華大媽在外面跪求菩薩保佑小栓身體好起來,去店鋪招待客人時聽到了用偏方治療或許能治好兒子的餅,仔細一詢問就是所謂的“人血饅頭”。而老栓早已請五少爺幫忙辦妥這件事情。由于人血饅頭價格昂貴,他們也是猶豫不定,在聽到小栓不斷地咳嗽聲后最終答應以貴重的價格買下人血饅頭。坐在茶館的看客群眾就“人血”這一話題聊了起來,言談舉止之間展示了當時民眾對人命的冷漠無情以及思想上的愚昧無知。
康大叔和眾人談好人血饅頭的事情后,一對父女來到茶館前唱曲,他們都是帶著調(diào)侃的語氣嘲弄他們。此時電影又以康大叔的視角為主,讓觀眾了解夏三爺去衙門舉報了夏瑜從而拿到了不菲的賞金。在康大叔去衙門的路上分別遇到夏三爺和夏四奶奶的對話情節(jié)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夏三爺為了錢財不惜舉報自己的親侄子,夏四奶奶為了看望兒子又給康大叔一些錢財。在后續(xù)的情節(jié)中,康大叔收了她給兒子做的飯菜,但是并沒有給夏瑜吃,而是和紅眼阿義一起獨吞了夏四奶奶給夏瑜做的吃食。看著夏瑜的照片流淚思念在大牢中的兒子,連做夢都是給兒子做了一頓好飯,還沒吃上嘴被清兵捉拿的事情。
夏瑜被關在大牢的場景時,電影配了一段悲涼歌曲表現(xiàn)他英勇無畏、慷慨就義的精神。他在供詞上表明自己不后悔這一場刺殺行動,但是愧對自己的母親再也不能侍奉在她的身邊。勸說阿義老頭卻是在對牛彈琴。阿義拿著被夏瑜嘲諷的辮子對夏瑜的毆打又加重了,他的思想完全是封建制度下的產(chǎn)物,讓夏瑜對他是可憐可嘆。
老栓和華大媽為了治好小栓的病,要把自己的首飾拿來賣掉換錢。實在是湊不到兩人又想著去找平時樂于助人的夏三爺去借錢,結果發(fā)現(xiàn)夏四奶奶去求助夏三爺傷心流淚,無果而返。在影片接近三十九分鐘的時候,出現(xiàn)了小說開頭第一節(jié)的場景。深更半夜華老栓準備起床去用銀圓換取人血饅頭,華大媽家里和夏四奶奶家里也形成了對照的關系,老栓和華大媽睡不著是因為四更要去拿饅頭給小栓治病,而夏家則是為擔心兒子生命安全根本睡不踏實,嘴里還念叨著夏瑜的名字。
華老栓去取人血饅頭的一路上都是安安靜靜,只有月光和燭火伴隨在他腳下。等快到刑場的時候才聽到了一些動靜。以老栓的視角來看,有許多路人群眾圍觀在刑場周圍,甚至為了觀看的時候有個好位置,連覺也不睡打著哈欠過來看殺頭的場景。眾人嬉笑著等待劊子手,還有不少人群趕往此處抱怨起得晚了沒有好位置觀看。
二、集中和交織策略改編小說
這部電影在改編小說《藥》時結合了集中策略和交織策略的方法。[1]五少爺和老栓茶館家的??途谷贿€討論殺頭要比槍斃有看頭的話題,并提起前天還去未莊看了槍斃的場面。這是把魯迅的另一篇小說《阿Q正傳》里的敘事元素也加入了其中。讓讀者和觀眾更能體會到當時群眾是多么冷漠殘酷、無知且愚笨。更加突出當時像夏瑜一樣的革命人士犧牲的價值和意義。
電影中也刻畫了一個細節(jié),周圍群眾都想把脖子抬高些湊近觀看犯人的模樣,只有老栓往后退了一步,他或許是可憐甚至是害怕夏瑜,不敢仔細看他。眾人趕往行刑的地方后,老栓一人待在角落。從群眾的視角來看,夏瑜一副大義凜然的表情讓他們感到困惑,“為什么不怕死”是他們心中永遠也解不開的疑問。夏瑜簽字時望著火把看了許久,這火光代表著他內(nèi)心的希望,相信中國總有一天可以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劊子手阿義在把刀舉向他的那一瞬間,他的表情是十分不屑的,赴死的眼神很堅定。圍觀的群眾都展示出驚訝的神情,甚至把脖子抬得更高些想看清楚。這從側面表現(xiàn)了夏瑜不畏犧牲,敢于同封建制度做斗爭的勇氣和決心。
另一個細節(jié)是電影開頭關押的革命者時,夏瑜是圍觀群眾,等到夏瑜變成被羈押者時,圍觀群眾也有和夏瑜一樣志向的革命者,他走到老栓附近感嘆民眾只會看殺頭的笑話,是多么無知。在夏瑜要臨刑的前一刻起也流下了不舍的淚水。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有無數(shù)英雄革命人士像夏瑜一樣拋頭顱、灑熱血只為了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更強大。阿義老頭毆打夏瑜這一段的鏡頭,用反射在大牢墻壁上的影子和特效聲音向觀眾表明夏瑜悲慘的處境。
小栓的咳嗽聲一直貫穿在電影里面,只要小栓出場必定會聽見他的咳嗽聲,一方面可以讓觀眾看出他的病情有些嚴重,另一方面隨著后續(xù)劇情的發(fā)展,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后咳嗽得越來越厲害,根本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小栓甚至因病去世來表明這種偏方是多么虛假不可信!當時民智未開,封建思想害了多少家庭慘遭離別之苦。
三、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電影對比原著小說來說增加了很多情節(jié)。求菩薩保佑這一情節(jié)就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手法[2],在電影三十五分鐘的時候,夏四奶奶跪地求菩薩保佑兒子躲過一劫,畫面轉(zhuǎn)場銜接得特別自然。夏四奶奶跪地磕頭的一瞬,下一個畫面緊接著轉(zhuǎn)到了華大媽家里,也是相同的場景。華大媽在家跪地求菩薩保佑小栓身體健康。這時老栓告訴華大媽人血饅頭有著落了,這種蒙太奇手法運用得非常精準到位,讓觀眾從這一場景感受到極強的諷刺效果。兩位母親都跪求菩薩保佑自己兒子能夠健康平安,但是華大媽所求的人血饅頭正是夏瑜的犧牲所換取來的。這種殘忍的事情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家庭都會接受不了,夏四奶奶怎么也不會想到兒子死后的人血還要被人拿去吃。小栓把華大媽給自己買餅的錢放在儲錢罐里這一場景出現(xiàn)兩三次,運用了重復蒙太奇的手法
電影開頭就有小栓身體不好卻主動幫忙挑水,踉踉蹌蹌最后摔倒的畫面。多次出現(xiàn)小栓在茶館幫忙擦桌子等鏡頭。小說第一節(jié)中就描述了夏瑜英勇就義的場景,在電影中又擴充進去了許多新的敘述元素。夏四奶奶提著食盒想給臨刑前的夏瑜吃上最后一頓自己做的飯,但被圍觀的人群沖開,最后只看到了兒子慘死的場面。在電影中運用了雜耍蒙太奇的手法,夏四奶奶從家里趕往刑場時,夏瑜也面臨著馬上被行刑的命運。就在接近兒子不到十步的距離時,周圍的圍觀群眾看到夏瑜被砍頭的場面再加上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不停,他們四處逃竄,正好擠壓掉了夏四奶奶的食盒,給夏瑜精心準備的吃食掉在了地上,被圍觀群眾無數(shù)的腳踐踏著。她想慌忙拾起卻抬頭一看,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被行刑了。鏡頭下被人踩踏只剩碎片的盤子和被雨水沖刷的食物,讓人感到無比的震驚和痛心。
電影中還多次運用到了心理式蒙太奇的手法,老栓從最開始有點畏懼拿人血饅頭到被強行塞進懷里后,竟然看著這饅頭在幻想小栓吃了它之后身體恢復健康的模樣:挑水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穩(wěn)重,還能在茶館里幫忙,甚至可以結婚生子。
夏瑜被殺到老栓拿到人血饅頭的這一段畫面中,影片還運用到了隱喻式蒙太奇的手法。夏瑜臨刑前一刻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傾瀉而來。暗示了像夏瑜一樣的革命人士在為國家危難之際行動時難免會有所犧牲。老栓拿到饅頭后鏡頭又出現(xiàn)一次閃電和暴雨,幻想小栓身體健康后情節(jié)后暴雨停止,天空也逐漸平靜下來。這表明老栓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這人血饅頭上,幻想兒子吃過后就會立馬好起來。
四、敘事元素的增加
后續(xù)的情節(jié)和小說的第二節(jié)一模一樣,增加了一些新的敘事元素。華大媽和老栓把人血饅頭稱作“藥”讓小栓吃下,小栓吃完后回屋里向菩薩跪拜,又把父母給的銅錢放在了儲蓄罐里。畫面一轉(zhuǎn),鏡頭又對準了夏四奶奶。往常小孩子們最喜歡到她這里買茴香豆,現(xiàn)在因為夏瑜的事情,這些孩子的家長不讓小孩接觸她,甚至她去路旁討碗水喝都沒人給。還有人找她催還為看望夏瑜而借的債務,這讓她本就慘淡的生活雪上加霜。和夏瑜有著一樣理想的革命人士買了她的茴香豆,想替夏瑜照顧他母親。夏四奶奶精神恍惚地竟在他身上看到了夏瑜的影子,這里也暗示了觀眾這位男人的身份是和夏瑜一樣的革命人士。
小說中的第三節(jié)是眾人在華老栓的茶館里談論夏瑜的事情,[3]小說和影片都多次展現(xiàn)了康大叔鄭重說出人血饅頭“包好”的語句,討論夏瑜事件的獲利者,除了拿到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外,還提到了舉報夏瑜而得到二十五兩賞銀的夏三爺。這時夏三爺剛好路過,老栓請他來茶館坐被他婉拒了。電影運用叫板式蒙太奇,承上啟下。劇情在此后又把視角轉(zhuǎn)向到夏三爺身上,他向小孩手里買下了小鳥放生,被周圍的群眾看到夸贊他善良。他們殊不知就是夏三爺這么善良的人把自己的親侄子給舉報到了官府,為此還拿到了不菲的賞銀。影片用這些新的敘述元素從側面刻畫夏三爺?shù)臑槿耸嵌嗝幢砝锊灰弧?/p>
電影在小說第三節(jié)中又增添了許多新的敘事元素,夏母去橋邊給夏瑜燒紙,影片在這段配上了凄涼的音樂,讓觀眾看了為之動容。夏母悼念兒子這一段的鏡頭最后落在夏瑜被行刑的亭子牌匾上,這和小說中注釋的細節(jié)一致。小栓吃了人血饅頭病還不見好甚至比之前更嚴重了,五少爺勸老栓給小栓買人血饅頭來治療。老栓猶豫不決一是吃了這饅頭也不見好,二是人血也不是這么容易好拿到手的。五少爺和康大叔兩人沆瀣一氣蒙騙老栓再去多買幾次人血饅頭,騙取老栓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他們心里難道會不清楚人血饅頭不能真的治病嗎?為了榨取像老栓一樣可憐的父母,兩人串通起來坑蒙拐騙,不僅耽誤小栓的治療時間,還讓為國家前途命運做事情的革命人士受到了損害。
五、主題更加突出
影片中最為高潮的部分設置在小栓因病逝去這一情節(jié)中。茶館里華老栓、五少爺和康大叔等眾人在一起談論最近革命人士增多和人血饅頭的事情,屋內(nèi)華大媽正伺候小栓把藥喝下去。眼看著小栓的病是越來越嚴重,華大媽自己卻無能為力地流下眼淚。影片中展示小栓喝完藥入睡后的夢境,小栓在夢里自己治好了病,并帶著父母收拾茶館鋪面一起乘船去更好的地方發(fā)展。這種美夢對現(xiàn)在的他來說只能是奢望,就像回光返照一樣,小栓在夢里擁有了美好的結局?,F(xiàn)實中卻是連話都說不出來,還把自己積攢下來的銀錢交給華大媽,自己才好安心離去。這一段運用了心理式蒙太奇的手法,小栓夢境中的美好和現(xiàn)實的殘酷做對比,突出封建制度下被壓迫人民的悲慘生活。屋內(nèi)華大媽凄慘哀痛兒子的叫聲和屋外眾人討論“人血饅頭是偏方能治病”的笑聲形成鮮明對比。影片中五少爺、康大叔以及其他兩位常來老栓這里的茶客一人一句贊美人血饅頭的話,鏡頭再對準老栓時則是一臉不知所措的表情。
直到老栓聽見屋內(nèi)華大媽的聲音前去看望兒子,才知道小栓已經(jīng)不行了?!斑@人血饅頭不是偏方嗎?這人血饅頭不是能治好病嗎?”華老栓對著屋外眾人說出了這句悲痛不已的話,影片在這一節(jié)的最后,鏡頭對著老栓家供奉的菩薩和整個昏暗的天空,老栓空洞地重復著人血饅頭的話語一直在上方回響。讓觀眾真切地體會到舊中國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zhì)。
小說中并沒有直接點明小栓因病去世,而是在第四節(jié)中描寫華大媽在清明節(jié)給兒子上墳這一情節(jié)讓讀者明白,小栓可能去年就因癆病離開人世了,人血饅頭當然不是靈丹妙藥。在過去醫(yī)療衛(wèi)生受限制的條件下,肺結核這種癥狀很難治好。但是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生命不惜一切辦法去嘗試,甚至連人血饅頭這種荒唐的做法也愿意試一試。影片中五少爺和康大叔互相勾結騙取像老栓一樣的百姓,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這樣的事情必然不少見。夏瑜的犧牲是為了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舊中國的群眾,影片最后鏡頭聚焦在夏瑜墳頭上開出的白花,也是作者想給予和夏瑜一樣在黑暗中奔赴的革命者的力量,同時也代表了一種向往光明的希望。影片采用了黑白顏色,白色的花在視覺呈現(xiàn)上更為明顯。
六、結語
《藥》是一部短篇小說,總字數(shù)不超過五千。改編成一部電影需要擴展、添加一些敘述元素。魯迅本身的文字簡潔有力,短短幾句話就描述了一個場景,給讀者的畫面展現(xiàn)出來也非常具有電影的色彩鏡頭。電影最后幾分鐘的鏡頭和小說的第四節(jié)完全一致,這表明魯迅的文字本就十分具有畫面感,同時也具備改編影視作品的條件。電影很好地完成了改編任務,并且進一步深化主題,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
參考文獻:
[1]約翰·M·德斯蒙德,彼得·霍克斯.改編的藝術:從文學到電影[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
[2]申載春.影視與小說[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7.
[3]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4]劉思平,邢祖文.魯迅與電影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
[5]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王昊 .淺談魯迅作品的電影改編——以《祝?!贰秱拧窞槔齕J].大眾文藝,2016,(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