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觀摩思政課教學時明確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盵1]這一論斷思想深邃、內容豐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原則與理論依循。
一、思政課“講道理”本質的豐富內涵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這一科學論斷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
1.就講道理的目標導向來看,體現(xiàn)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出發(fā),指出教育都肩負著政治責任:“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2]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在這方面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職責與使命,“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3]。他還指出:“在大中小學的不同學段,無論是通過講故事、講歷史還是講理論的方式講思政課,都要體現(xiàn)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4]可見,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與政治引導的功能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只有立足講道理的本質,將課程所蘊含的豐富道理科學地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接納和認同,才能使學生聽黨話、跟黨走,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由此實現(xiàn)對學生政治引導的重要功能,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現(xiàn)課程的本質不僅是老師“講道理”,還包括讓學生“懂道理”,由“講理”推進“認理”、“同理”和“踐理”這一邏輯過程。
2.就講道理的主體來看,不僅老師講,還要組織學生自己講
在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論斷中含有對“二元主體”的理論判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并強調,“讓學生來講,這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5]。就教師主體而言,思政課教師是講道理的主力軍,而除了思政課專任教師外,還要積極擴充其他的講課人員,吸收更多優(yōu)秀教師走上思政課講臺,不斷擴展講道理的人員隊伍面。如,推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走進課堂,帶頭講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號召各地區(qū)政府和黨委負責同志積極結合黨情國情世情與各自工作實際到學校去講思政課,增強道理闡釋的現(xiàn)實性。就學生主體而言,要充分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課堂辯論等方式,“讓學生來講”,以增強學生道理領悟與表達能力。總體而言,通過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二者間的身份切換和思想交流,有利于共同講好、悟好思政課內蘊的道理。
3.就講道理的發(fā)力點來看,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
學生的疑惑正是思政課講道理的重要發(fā)力點。學生的疑惑,既有學生以往成長過程中要應對的人生困惑問題,也有學生當前生活中產生的思想困惑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實和道理一條條講清楚。”[6]在此過程中,關鍵是要抓住重點,并找準問題的切入口,將之講深、講得觸類旁通,使得“教育者所言之政理、學理和事理與受教育者自有之理貫通起來”[7]。同時,要兼顧全局,依據(jù)不同年齡、學段學生接受的思想條件與思維基礎,在大中小學一體化中進行分階段、有側重的原理輸出。既在全局中有所側重,又在聚焦重點中兼顧全局,以此來保證講理的實效性、全面性與科學性。
4.就講道理的過程來看,要講得更深、更透、更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8]。從縱向上看,思政課貫穿于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各學段和學生成長全過程,講道理的深度、范圍、水平也在經歷持續(xù)性拓展與螺旋式提升,是不斷超越、止于至善的過程。教師在應對學生各種“為什么”的追問時,必須進行重點解答,找準道理的發(fā)力點,堅持用徹底的理論觀點擊中問題的癥結,同時預留思想成長和理論探討的空間,推進接續(xù)化、鞏固性的道理說服,指向明理向善的高級境界,而絕不可一蹴而就,且不能進行一味地理論強壓或敷衍灌輸。要一個“用心地慢慢教”、一個“用心地漸漸悟”,才能在思想交流中漸以實現(xiàn)用真理“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終極效果。
5.就講道理的落腳點來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無論怎么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9]的觀點,科學揭示了思政課講道理的最終落腳點。具體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盵10]在引導學生理想信念方面思政課責無旁貸,思政課就是“要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11]。二是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主義“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12]。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思政課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思政課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該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應該是觀察認識當代世界、當代中國的立場、觀點、方法?!盵13]可以說,思政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不過只有做到思想深處才算成功。這就需從思維方法的深度進行專門性的教育引導,最終落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兩個方面既相互區(qū)分又緊密聯(lián)系。其中,理想信念為根本,思維方法是推進理想信念樹立的必要手段,只有經過持續(xù)的科學思維活動與反復審思才能保證理想信念的堅固與持久。
二、思政課“講道理”本質的實踐新要求
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為新時代思政課教育教學實踐指明了發(fā)展方向與原則要求。
1.堅守主陣地,以驚濤拍岸的聲勢理直氣壯地講好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4]思政課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要以驚濤拍岸的聲勢理直氣壯地講好馬克思主義。關于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思政課要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進行剖析和批判?!盵15]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旗幟,是中國革命實踐和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新時代我們要在遵循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恪守歷史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一如既往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此捍衛(wèi)主流意識形態(tài)、抵制錯誤思潮,并發(fā)揚中國化的、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以此促進新時代中國發(fā)展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但最重要的是解決好信心問題?!盵16]就信心來源而言,包括黨的強有力領導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有力支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力量,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規(guī)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重要基礎,以及“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教師隊伍的條件依據(jù)。在此基礎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17]。這充分表明當下我們完全擁有理直氣壯講好馬克思主義、堅決捍衛(wèi)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信心和底氣。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大力塑造新時代思政課的嶄新形象,力改“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倦怠形象。
2.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提升道理的深度與講解的技術與水平,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收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教學是一項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盵18]講好思政課的道理并不容易,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應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綜合性的教育創(chuàng)新與教學創(chuàng)造。思政課教學富有創(chuàng)造性,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豐富和創(chuàng)新道理內容與理論題材,以保證所講道理契合新時代語境,葆有理論的生命力與新鮮感,符合新一代的成長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盵19]他還明確指出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fā)展變化較快,思政課“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較好教學效果”[20]。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收獲。
要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收獲,思政課講道理就不能陷入思路狹隘、機械教條的境地,而要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道理內容進行深刻剖析與有效引導。學生的體驗是否深刻、學習是否有收獲,取決于思政課能否作用于其思想、心靈,這就需要教師善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加以有效加工處理與說理輸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guī)律,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盵21]也就是說,教師講道理切不可拘泥于刻板的思維模式,不可將道理機械地裁割成現(xiàn)成的若干教條結論,而應堅持問題導向,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思維方法,對問題或理論進行多維度的擴展與多角度的說明,將各種深刻的道理相互串聯(lián),以此帶動很多關聯(lián)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持續(xù)性關注,帶動學生深入思考,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思維動能,為其思想成長奠定深厚的根基。
3.保持愛的教育溫度,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傳遞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主張教育要有愛的溫度,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盵22]作為塑造靈魂的課程,思政課更需要教師滿懷仁愛之心去講道理,“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23]。
關于思政課“有溫度”的新要求,既包含講思政課要富有愛的情感投入的教育要求,又包含通過思政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傳遞正能量的政治性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一項光榮神圣的職業(yè),相關教師要帶著真心信仰和真情實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與傳播,做到“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為學生心靈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堅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力求“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24]。同時,他還強調思政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思政課講道理要秉持正義的立場,積極弘揚主旋律,愛憎分明,對錯誤思潮進行毫不留情的揭示與批判,不斷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25]。也就是說,思政課所蘊含的愛的“感性”與政治的“理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真誠的情感投入是講好思政課道理的必要前提,但必須建立在理性之上,始終恪守主流的政治導向,并以此去引領學生、培養(yǎng)學生和塑造學生,不斷造就一代代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總體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提出“有溫度”的新要求,是立足課程作用于人的頭腦與思想深處的講道理的特性,凸顯了課程所具備的人文關懷與情感關愛的內在要求。要求思政課“有溫度”,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原則的深化運用,有利于扭轉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理論強壓、生硬灌輸以及由此導致的虛假認同、態(tài)度敷衍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強調課程情感溫度的特殊性、進行愛的教育,這與課程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的客觀屬性并不矛盾;相反,這些特性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并由此而展現(xiàn)出新時代對課程性質的深刻認識與對課程實踐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8][24]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1.
[3][4][5][6][9][11][13][15][16][17][18][20][21][23][2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7]郗厚軍.思想政治教育說理的內涵要義、認識誤區(qū)及實踐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22(6):19-25.
[10]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14][19]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16:5,8.
[22]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2).
【王愛蓮,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講師】
責任編輯︱劉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