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面,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更多知識。那么,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對此,文章將從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特點入手,在分析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通過對當前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共性問題的探討,總結(jié)了幾點提升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4-0002-03
引? 言
“讀整本書”源于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jīng)驗[1]。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相關(guān)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一、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特點
(一)閱讀內(nèi)容多
在小學階段,相較于語文教科書中的單篇課文閱讀,整本書閱讀所提供的閱讀材料在長度、寬度和厚度方面都相對較高。作為課內(nèi)和課外兼顧的綜合教學方法,學生所需閱讀的內(nèi)容也會隨之增多。因此,教師應以興趣為指引,多樣化推進教學方案設計和閱讀方式,提高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感悟能力,全面調(diào)動學生在閱讀中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針對性強
自《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整本書閱讀”就成為語文界的一個熱議課題。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意在通過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通過大量、廣泛開展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的方式,
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因此,針對性強又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課內(nèi)讀寫和課外閱讀的互融共通性,小學語文教師可采取先引導學生寫讀寫規(guī)劃,后開展課內(nèi)讀寫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增強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二、小學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一)整本書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想表達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我們的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離不開與人的語言交流活動,它是我們獲取自己所需信息內(nèi)容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語言表達能力對生命個體存在及發(fā)展的重要性[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中的語言,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學生以熏陶,從而使學生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表達方式。
在閱讀的過程中,當學生喜歡某個作者的作品時,他們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也會進行相應的文筆模仿,并產(chǎn)生近似的語言表達方式。實際上,這并不是學生在刻意模仿,而是在長期閱讀的積累中不自覺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學生提升自我表達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同時能使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整體構(gòu)架和內(nèi)部的邏輯關(guān)系。有了多樣的閱讀方式,學生很容易便能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綜合來看,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整本書閱讀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的過程是知識吸收和積累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整本書閱讀的根本目的不只在于讀,還包括思考。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大量的信息會涌入頭腦,
一方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思考,
甚至能起到代入作用,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和聯(lián)想。因此,
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和啟發(fā)。此外,整本書閱讀還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當讀到不同的文章時,學生會在頭腦中不自覺地形成對比,包括文本人物、寫作方法和表達的思想主旨等,這些都是閱讀在啟迪學生思維方面作用的體現(xiàn)。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教師若能鼓勵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三)整本書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閱讀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自主性,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選擇?;谶@一點,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深層次理解能力,這也成為新時期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4]。
筆者認為,以生為本的閱讀教學和整本書閱讀教學,二者關(guān)系緊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越大,在交流中的闡述便越清晰,寫作越順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diào)動之后,才更愿意展現(xiàn)自己的個人魅力,樂于參與閱讀教學的分享活動。打開了主動思考的大門,學生的思維空間才更廣闊,看問題時才更加多元,不斷朝著縱深方向發(fā)展,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領(lǐng)悟力才能更深入。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寫作風格。
三、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
(一)閱讀興趣偏低
在當前小學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常出現(xiàn)學生課上回答問題不積極、在閱讀教學中的思考不夠深入等問題。長期處于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難以提升語文閱讀效率。
(二)閱讀方法陳舊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各類知識的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等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有一定難度。部分教師未能與時俱進地調(diào)整教學思路,缺乏清晰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會事倍功半,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育理念落后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推進,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從傳授語文知識向?qū)W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渡。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在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5]。基于這一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想打造高效閱讀教學課堂,需先使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當前,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閱讀范圍狹窄、閱讀量低、閱讀興趣不強、閱讀效率不高等問題,這些均是由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導致的。
(四)課堂氛圍不佳
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離不開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整本書閱讀學情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學習問題,
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前的小學課堂普遍存在師生交流不足、課堂氛圍不佳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應用價值。
四、提升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整本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和事件通常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教師若能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靈活教學,將原本抽象復雜的故事背景、人物和事件等進行直觀、具象的展現(xiàn),能使學生快速理清閱讀思路,了解故事情節(jié),降低閱讀理解的難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用思維導圖、多媒體教學、板書演示等多種方式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性轉(zhuǎn)化,
幫助學生快速、深入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昆蟲記》教學中,考慮到科普類讀物的閱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同時需要學生對此有濃厚的興趣。因此,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知識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筆者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通過照片、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做了知識展示,并鼓勵學生根據(jù)整本書內(nèi)容拍攝、分享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嘗試,能快速幫助學生理解本書的內(nèi)容,了解更多課外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豐富閱讀方法,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注意力和自控力明顯不足,所以,在閱讀活動中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最常見的有閱讀速度過快、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不透徹等。針對這種情況,
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盡快調(diào)整教學思路和方法,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者作用,優(yōu)選高效閱讀方法,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知識的能力,發(fā)揮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積極作用。
教師可根據(jù)書籍類別的不同,選取差異化閱讀的方法。例如,當閱讀的文本題材為童話或小說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關(guān)注文本中的人物特點、故事的敘述方式和描寫手法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還可鼓勵他們繪制思維導圖,把長篇的文字脈絡展示清楚,通過閱讀語感的強化,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生閱讀《西游記》時,教師可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將書名、作者、插畫和目錄等著作的基本信息進行展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紙筆等做摘抄記錄及閱讀批注。這既能有效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又能同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發(fā)展
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要求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fā),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過程中,助其成才。根據(jù)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6]。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閱讀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中,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長期的閱讀積累中鍛煉理解力,提升學習力、表達力,提高寫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將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作為教學重點,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展現(xiàn)特長。例如,教師可在班級中開展一次主題為“整本書閱讀推薦”的活動,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推薦書單,然后在班級中開展自主閱讀活動,使學生在歡快的閱讀氛圍中,互相交流閱讀體驗。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言行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要想提升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積極展開家校聯(lián)合行動,結(ji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需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內(nèi)外閱讀氛圍。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應做好科學引導,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通過開展“閱讀分享會”“微電影課堂”“小小演說家”等不同形式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享欲,在持續(xù)、高效的交流互動中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書屋”“讀書角”“讀書會”等方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中愛上閱讀,學會閱讀[7]。
例如,在閱讀《小王子》時,教師在班級中組織開展了一場以“讀書交流課”為主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課上交流的方式互相分享整本書的讀后感,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增進了生生間的感情。此外,教師還引導學生針對“我最喜歡的故事”展開自由探討,
學生的表達欲望更加強烈。通過進一步的交流活動,學生的思想碰撞更激烈,閱讀體驗更歡暢,整本書閱讀的效果更好,學生都表示很喜歡這樣的閱讀課程。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作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整本書閱讀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工作。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對整本書閱讀予以高度重視,充分了解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特點和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調(diào)整教學思想和方法,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教學方法、營造閱讀氛圍、重視個性化閱讀發(fā)展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建閱讀交流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和習慣,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彥承.落實“讀整本書”,開拓閱讀空間: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作文.2021(33):23-24.
莫彩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2021(32):1.
吳志華.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0(35):121-122.
宋麗娟.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0(40):47.
虞躍容.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華夏教師.2019(29):73.
孫曉芳.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9):174.
王玉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8):58.
作者簡介:錢燕萍(1973.11-),女,云南楚雄人,
就職于貴州省六盤水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高級教師,貴州省特級教師,省級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