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的每一個主題都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者從獨斷力的好處出發(fā),為讀者填寫了一份完美的獨斷力答卷:運用好獨斷力,在工作、理財、親子教育、家庭、社會貢獻等多個領域都能獲得讀者想要的成功和幸福。
自我認知是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這有助于我們擺脫固有觀念和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我們思想的影響。
要擁有這種能力,就需要你與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自己對話,這并不是嘴上說說那樣簡單,例如可能要承認“自己是個嫉妒心很強的人”等這類普通人很難接受的事實。
我們一定要有承認“這也是自己的特性”的勇氣,這是認識自我的第一步。
如果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要試著深入思考:
“為什么自己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被別人認可是怎么一回事?”
“認可自己的人具體是哪一類人?”
“自己覺得什么樣的狀態(tài)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別人認可自己又會怎么樣?”
“這樣會給自己的幸福帶來哪些貢獻?”
如此,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做出什么決定、要采取什么行動。
對人生抱有怎樣的期望?/為什么有這樣的期望?
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為什么想成為這樣的人?
目前什么東西正阻礙著自己?/為什么會阻礙自己?
在工作中比較看重什么?/為什么會看重?
在游玩和興趣中看重什么?/為什么會看重?
在人際關系中看重什么?/為什么會看重?
其他(健康、結婚、家庭)方面看重什么?/為什么會看重?
只要能像這樣明確自己的根本價值觀,就能將自己的價值觀變成判斷軸,判斷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恰當。另外,還能意識到自己具有的固有觀念,如果是有利于自己的固有觀念或是被別人認為是偏見但符合自己需求的觀點,那么就可以接受它。
用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
有效時間的判斷標準還要考慮長期還是短期,或是兩者都考慮。
例如,有些人因為覺得“厚生年金靠不住”而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厚生年金確實算不上多,但是創(chuàng)業(yè)之后就會連厚生年金也沒有了,而且通常也無法預測自己老了之后的健康和經(jīng)濟狀況怎么樣。
又或是,有的人年輕的時候不想結婚,也不想要孩子,等老了想法改變了,想要結婚、生孩子時又因為上了年紀、錯失了好時機而后悔不已,這樣的例子筆者也聽過不少。
“活在當下就好”,我們不僅要以這種只看短期的思考方式來做出判斷,還需要將思考的時間軸拉得更長,養(yǎng)成以長遠的目光看待事物的習慣。
思考時間軸短的人當看到電視購物頻道在銷售健身器材時,就容易沖動購買。實際上,像家庭跑步機、引體向上健身器材、健身自行車、搖擺機、利用超聲波練腹肌的健身器材、美式新兵訓練營瘦身法、騎馬健身運動器材等,這些東西買回來后大多要么落灰要么成為裝飾品,可能最后還有人會把它們?nèi)拥簟?/p>
例如,有一款按下開關后座椅會隨機搖擺,人坐在上面就像是在騎馬一樣,從而鍛煉到腹肌,讓腹部能瘦下來的騎馬健身運動器材。當你想要買這款產(chǎn)品的時候,可以試著將目光放長遠一點。
買回來的第一天,你會迫不及待地按下騎馬健身運動器材的開關,然后興奮地說道:“哇!在晃,真的在晃!這個可能有效果!”到了第二天,也是迫不及待地按下了開關使用器材的一天!第三天,今天也開機,卻覺得有點無聊了。第四天,今天也運動吧,總覺得自己的運動姿勢有點傻。第五天,太忙了,明天再練吧。第六天,外套先暫時掛在這上面吧。第七天,好麻煩,算了……
像這樣,自己很快就放棄使用了,所以這樣的東西還是別買了。只要能預想出自己不能堅持使用的畫面,就能判斷出東西不能買。而沖動購物的人會忽略這個過程,只會認為“有了這個我就可以輕松瘦身了”,只看得到眼前的需求。
筆者認為,一些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退縮的人就是思考時間軸短的人。因為這類人不會想到現(xiàn)在的努力是在為未來的收獲做準備,因為疫情影響,他們變得沒有干勁,因此限制了自身的行動,導致無法察覺到失去了機會。
其實現(xiàn)在做的事情,會在1年后或是3年后、5年后、10年后結果,如果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的話是無法有收獲的。
很多創(chuàng)業(yè)家和企業(yè)經(jīng)營者正專注于業(yè)務、銷售方式的多樣化變革,新事業(yè)和新業(yè)態(tài)開發(fā)也在推進當中,這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預見了后疫情、與疫情共存、新常態(tài)時代的模樣。所以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他們一邊防疫又一邊出差、應酬,這些為了能繼續(xù)經(jīng)營事業(yè)而做出的舉措是必要且急需的。如果他們不改變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
企業(yè)家、經(jīng)營者能做好風險管理的同時也在籌備著新事業(yè),而沒能做到這些的人只能在未來回首當下時感嘆自己失去的2020年和2021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