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閩中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食色,性也?!笨梢娙A夏大地的飲食文化歷史久遠(yuǎn),積淀深厚。
“飲食”,飲在前,卻重在食。正如中國最傳統(tǒng)的飲料便是茶,但喝茶不止于喝茶。不配茶食,總覺得辜負(fù)了它。
喝茶不一定要有茶點(diǎn),但有了它,便別樣地生出了許多茶帶不來的俏皮和世俗氣。
在《茶經(jīng)》中,有兩處提到的“茶果”指的就是古人飲茶佐食的糕點(diǎn)?!恫杞?jīng)·茶之事篇》中“安既至,所設(shè)唯茶果而已”“恒溫為揚(yáng)州牧,性儉,每宴飲,惟下匕奠茶果而已”,即是此意。
茶與茶食,不同于可樂配薯片,也不同于啤酒配炸雞,它們更像一對兩相清歡的知己。茶食搭配有一個小口訣——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所謂甜配綠,即甜食搭配綠茶來喝,如用各式甜糕、鳳梨酥等配綠茶;酸配紅,即酸的食品搭配紅茶來喝,如用水果、檸檬片、蜜餞等配紅茶;瓜子配烏龍,即咸的食物搭配烏龍茶來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欖等配烏龍茶。
不過也有不同的看法。周作人就說:“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我覺得不很適宜。喝茶時所吃的東西應(yīng)當(dāng)是清淡的茶食?!?/p>
茶點(diǎn)有干果類、鮮果類、糖果類、點(diǎn)心類,點(diǎn)心又分西式和中式。如同才子佳人,茶需要有登對的茶點(diǎn),勿須多,只要有得宜的一兩樣便好。
一款具有欣賞性的茶點(diǎn),亦能改變喝茶的心情,如果是一盤精美的茶點(diǎn)擺在眼前,會覺得十分美好。
為了要配得上這一口好茶和一顆喝茶的閑心,茶食就得十分小巧精細(xì)。尤其是糕點(diǎn)類茶食,有的做得像花朵一樣,荷花酥、佛手酥、麻花卷、牡丹花糕……讓人不忍入口。在口味上,那些餡、糖和果實(shí)又十分融合,“在舌頭上分不出各自的味來”。似乎,只有這樣一味茶食才不枉一杯茶的精致。
人們對茶食循時節(jié)而食和“盡精微”的用心,是對品茗之趣的追求,也是對生活閑暇之樂的期待。
這些茶食,雖不是什么珍饈玉饌,但因?yàn)槭炔枞顺猿隽碎T道,茶食就多了些興味,它們也就變成了與茶最登對的茶伴。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可心的茶食,并不因?yàn)樗鼈冇卸鄤e致,味道如何美味,而是因?yàn)檫@道茶食上的某種記憶和細(xì)碎的情懷,令人流連忘返。
茶食,吃得有門道,才吃得有情懷。
茶食也好,茶膳也罷,在喝茶的這個活動里,茶是主角,人更是主角。喝茶的三兩好友,不拘天色早晚,以時間為經(jīng),閑話談資為緯,時時啜口碧色茶湯,佐以清秀點(diǎn)心,共同卻又各自完成了一場精神修行,相安無事,歲月靜好。
如今的茶點(diǎn)花樣百出,各式各樣的茶糕、牛軋?zhí)?、芝士派層出不窮,味道當(dāng)然是好的,可要吃出那古典美人、雨中嫩芽的興味來,卻是不易。
可見好茶點(diǎn)需要好的想象。茶點(diǎn)不用多么繁復(fù),需要的是對生活趣味的感知和追求。就像周作人在《北京茶食》里說的: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diǎn)心,都是生活必要的。
雖然是無用的裝點(diǎn),還是愈精煉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