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那些年,小辰光的味道

      2023-07-04 15:51:29莊大偉
      上海采風(fēng)月刊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辰光梨膏茶葉蛋

      莊大偉

      現(xiàn)在吃到老底子曾經(jīng)吃過的食品,勿少朋友在點贊之后,常常會補充一句,又嘗到了“小辰光的味道”。小辰光的味道,無疑是一種褒獎。

      我的“小辰光”,屬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記憶中“小辰光的味道”是怎樣的呢?

      面食翻花頭

      上海人習(xí)慣吃“米食”,印象中阿拉小辰光吃的早飯,基本上是泡飯加醬菜。那辰光醬園店里的醬菜倒是勿少,辣蘿卜條、紫大頭菜、紅/白乳腐、醬瓜、螺絲菜、洋生姜、什錦醬菜……我家吃的是紫大頭菜或者乳腐,因為便宜、經(jīng)吃。難板(很少)姆媽買小菜,會帶根老油條回來,剪剪小,給阿拉蘸蘸醬油過泡飯,算是“開葷”了。

      那些年,上海人早飯每天都能吃上“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jié){)的,恐怕勿多。畢竟“泡飯加醬菜”價鈿便宜,也方便(不用出門去買了)。記憶中大餅攤上賣的甜大餅是圓的,咸大餅是長方形的。剛出鍋的油條最好吃,松軟、噴香。油條冷脫后再回鍋氽出來的老油條,味道也勿錯,可以塞在粢飯團里,或者蘸蘸醬油過泡飯。除了“四大金剛”(其實“四大金剛”是現(xiàn)在人們的說法,阿拉小辰光沒有“四大金剛”一說),還有米飯餅、酒釀餅、蔥油餅、老虎腳爪、麻油馓子、油墩子、羌餅……數(shù)一數(shù),品種還真勿少呢。

      在這么多的點心當(dāng)中,我家外婆最喜歡吃生煎饅頭了。只要外婆一來,姆媽就會叫我拿上鋼盅鑊子(鋁鍋),到隔壁點心店去買生煎饅頭。那家點心店的生煎饅頭做得好吃,皮酥、汁濃、肉香,名氣傳開來,勿少人專門乘了公共汽車、踏了腳踏車過來買,所以到這家點心店買生煎饅頭,常常要排隊。不過排隊辰光看看點心店里一番熱鬧景象,也蠻有意思的。斬肉糜的師傅,兩把刀左右開弓,嗒嗒嗒,斬得飛快;包生煎饅頭的師傅,動作麻利,悄無聲息;煎生煎饅頭的大塊頭師傅,額頭上汗淌淌渧,一大鍋生煎饅頭在他手里,不斷地盤轉(zhuǎn)、澆油、噴水。當(dāng)他用鏟子把平底鍋敲得乓乓響時,白白胖胖的生煎饅頭就可以出鍋了。

      爹爹講,由于生煎饅頭的面皮是半發(fā)酵的,所以冠名為“生煎”。據(jù)說生煎饅頭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那些年生煎饅頭是由老虎灶和茶樓兼營的一種小吃,隨著生煎饅頭在上海廣受歡迎,從20世紀30年代起便出現(xiàn)了專門賣生煎饅頭的店鋪。中國新藥業(yè)先驅(qū)黃楚九把生煎饅頭引入他自家開設(shè)的“蘿春閣”茶館店中,從此生煎饅頭成了“蘿春閣”的招牌美食。而創(chuàng)于1932年的“大壺春”,則是以無湯汁口味的生煎饅頭聞名。上海人可以根據(jù)各自不同的口味和愛好,選擇不同的店家去品嘗。

      20世紀50年代,外婆經(jīng)常住在我家,所以我吃的生煎饅頭勿少。后來外婆的牙齒勿好,咬勿動生煎饅頭脆香焦黃的底部了,她就勿吃生煎饅頭,改吃糯米團子之類的點心了,當(dāng)然我也出勿到外快了。不過外婆還是經(jīng)常會講,“上海的點心,吃來吃去,還是生煎饅頭好吃?!?/p>

      到了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1960—1962年),對不起,國家物資供應(yīng)緊張,點心勿是老百姓隨便可以買到的,一切都是計劃供應(yīng),買點心,要憑就餐券、糕點票。記得每個月到了26日發(fā)糧票那天,每家人家都會收到一大堆票證,除了糧票,還有糖票、油票、魚票、肉票、布票、線票、豆制品票、香煙票、肥皂票……

      那些年,除了每個人有定糧標準外,還要搭配一定比例的面粉。這對于阿拉這些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來說,可犯難了。南方人勿大會做面食,姆媽做來做去不是攤餅就是蒸饅頭,不但淡而無味,而且僵哈哈的。于是姆媽就開始請教左鄰右舍中的北方人,他們做的面食會翻花頭。東北大娘教姆媽蒸饅頭,用“老糕”發(fā)酵一夜天,蒸出來的饅頭又松又軟。而阿拉上海人蒸饅頭,買塊“鮮酵母”,用水調(diào)一調(diào),倒進面粉里發(fā)酵,結(jié)果蒸出來的饅頭常常僵哈哈的。他們做出來的饅頭、包子(在北方有餡的叫包子,沒餡的叫饅頭,而上海人一律叫饅頭,比如生煎饅頭),花色品種多,菜肉包、蘿卜絲包、豆沙包,還有油煎餅、蔥油餅、花卷、蒸糕、烙餅……山東大嫂攤的雞蛋餅也非常好吃。姆媽居然還從一位山西大姐那里學(xué)會了用搟面杖做餃子(上海人包餛飩的餛飩皮是買現(xiàn)成的),經(jīng)過幾番試錯之后,姆媽做出來的三鮮餃子,味道交關(guān)好。記憶中姆媽燒的面疙瘩也非常好吃,她說她小辰光外婆(青浦人)也經(jīng)常燒面疙瘩,里面放番茄、雞毛菜、洋山芋,加點味精,鮮得來。本以為面疙瘩是上海本土產(chǎn)品,后來一查,勿對,面疙瘩是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帶很普及的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味面食。

      雖然后來取消了糧食限購,也沒有面食搭配了,老百姓想吃什么糧食,就吃什么糧食。可是勿少上海人還是愛上了北方面食,以我家為例,如今我家面食攝入量早已超過米飯。

      面食翻花樣,本幫菜改良,上海的方方面面都是那樣海納百川。

      橡皮魚與崇明蟹

      江南水鄉(xiāng)中,有魚腥蝦蟹。上??亢#呛ur不斷。從小我就喜歡吃魚,阿拉一家門都喜歡吃魚。紅燒帶魚、清蒸鱸魚、西湖醋魚、面拖小黃魚……

      不過在我“小辰光的味道”中,記憶最深的竟然是一種叫橡皮魚的海魚。橡皮魚,現(xiàn)在年輕一點的上海人,恐怕聽也沒有聽到過。道理交關(guān)簡單,在各式各種的魚類當(dāng)中,橡皮魚的價鈿最便宜。

      橡皮魚的學(xué)名叫綠鰭馬面鲀,又叫馬面魚。由于賣相難看,表皮有點像破舊的汽車輪胎,所以上海的阿姨媽媽們給它取了一個“橡皮魚”的綽號。據(jù)說橡皮魚比較遲鈍,漁民用拖網(wǎng)船捕它比較容易,再加上傳說多吃橡皮魚要“發(fā)”的(指皮膚與某些器官的過敏),而且這種魚又比較腥氣,所以橡皮魚的價鈿賣得特別便宜。在困難時期,橡皮魚一度成為勿少上海人餐桌上的??汀.吘瓜鹌~也是魚,算葷菜咯。

      其實我還是蠻喜歡姆媽燒的橡皮魚,紅燒燒,清蒸蒸,吃起來有嚼勁,味道也鮮。至于魚的丑八怪賣相,眼不見為凈。小辰光“吃魚”,橡皮魚的味道記憶最深刻。

      至于蝦兵蟹將們,也是上海人喜歡吃的水產(chǎn)品。阿拉小辰光早就曉得陽澄湖的大閘蟹出名,青背、白肚、金毛,味道鮮美。外婆家鄉(xiāng)朱家角面臨淀山湖,那里的清水蟹味道也不錯。記得那些年小販們賣蟹,是用細麻繩串起來賣的。一只一只疊羅漢一般,一串四五只,或者六七只。姆媽燒蟹,除了清蒸蒸,記得更多的是燒醬爆蟹,還有面拖蟹之類的。這樣的燒法可以過飯(下飯),而清蒸蟹則完全是用來滿足口福的。

      青浦有清水蟹,崇明也有毛蟹,不過那些年崇明的毛蟹在上海市面上是沒有的。主要是崇明毛蟹個頭小,長得勿壯,沒清水蟹好吃。不過某次吃崇明小毛蟹的經(jīng)歷,卻讓我難以忘懷。那是20世紀70年代初,我去崇明農(nóng)場同學(xué)那里玩,乘船到崇明,轉(zhuǎn)到同學(xué)的那個農(nóng)場,已是深更半夜。一推開他們宿舍的門,里面鬧哄哄的一片。原來同學(xué)天黑出去捉回來幾十只小毛蟹,還有一大堆螃蜞(個頭比小毛蟹還要?。?。他說天一黑灘頭上的毛蟹、螃蜞就到處亂爬,像在大游行。只要彎下腰隨便撿撿,勿多辰光他就撿了一麻袋回來,燒了好幾面盆,邀請宿舍里的同伴共享。同學(xué)見我進門,連聲說我來的是辰光,有“吃福”,一把拉著我坐下,“閑話少講,吃蟹吃蟹”。同宿舍里的幾個小伙子,早已經(jīng)在狼吞虎咽。我毫不客氣,加入進去,一起大快朵頤。都說崇明毛蟹勿壯,吃起來倒是味道勿錯。我扳掉蟹腳只挑蟹兜吃,勿曉得一記頭吃了多少只毛蟹和螃蜞,再加上喝了一點崇明老白酒,結(jié)果沒想到二三個鐘頭以后就上吐下瀉。天勿亮我被抬到農(nóng)場醫(yī)務(wù)室急救,打針吃藥吊鹽水,出足了洋相。

      俗話說,“一頓吃傷十頓喝湯”。我那是一頓吃傷,留下了幾十年吃蟹的心理陰影。以后每年到了吃蟹時節(jié),再也不敢貪食,每次最多吃一只蟹,心里還有點抖豁。

      現(xiàn)在上海人餐桌上的河鮮海鮮真是勿少,有鱖魚、鱸魚、河鰻、河蝦、甲魚、大閘蟹,有鯊魚、黃魚、石斑魚、左口魚,還有進口的澳洲龍蝦、新西蘭鱈魚、智利海鱸魚等。不過在我的記憶里,“小辰光的味道”,橡皮魚與崇明蟹印象最深。

      記憶中的零食

      前些日腳,電視里有高價話梅的報道,一家土特食品商店半袋話梅賣400元的熱議還沒有結(jié)束,市面上又冒出了1600元一斤的話梅,一顆起碼20元!開啥個國際玩笑。

      不過這讓我想起小辰光吃零食的往事。阿拉小辰光,擺在學(xué)堂門口賣各種零食的小攤頭勿少。話梅就放在這種齷齪八臘的小攤頭上賣的,還有咸支梅、陳皮梅、鹽金棗之類的小零食,這些都是小姑娘喜歡吃的。對此勿少男小囝往往不屑一顧,他們一般不喜歡吃這些小零小碎的東西,要吃就吃烘山芋、龍蝦片、奶油蛋糕。不過我嘴饞,偏偏喜歡吃這種小姑娘喜歡吃的小零食,除了話梅、陳皮梅、鹽金棗,還有咸支卜、山楂片、果丹皮、西瓜子、南瓜子……說到瓜子,那辰光的西瓜子和南瓜子,都是從吃西瓜、吃南瓜吃剩下來的,把西瓜子、南瓜子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干了,放在鐵鍋子里炒一炒。那些年的瓜子沒有像現(xiàn)在食品店里賣出來的那樣,會加好多調(diào)料,記憶中小辰光吃瓜子的味道是一個字“香”,特別香!

      糖果,是阿拉小八臘子都喜歡吃的零食,有水果糖、太妃糖、奶糖、彈子糖、泡泡糖、棉花糖……品種勿少。阿拉班級里的一個女同學(xué)特別喜歡吃糖果,結(jié)果弄得滿口都是蛀牙。老師說,臨睡前喜歡吃糖果,特別容易蛀牙。老師還說,小朋友愛吃零食是個壞習(xí)慣,會影響對主食的吸收。阿拉班級里有個號稱“吃零食大王”的女同學(xué),人精精瘦,大家背后叫她“猢猻精”。姆媽也反對我自己買零食來吃,她說小攤頭上的零食,小販手也勿汏直接抓,用舊報紙包,多少齷齪啊。儂再把零食放在口袋里,口袋里啥個東西都裝。這些臟東西吃進肚皮里,都是細菌,勿生毛病才奇怪呢?

      我跟勿少小朋友一樣,經(jīng)常會肚皮疼,我曉得這是肚皮里吃進了骯臟東西(當(dāng)然是零食)的原因。我當(dāng)然勿大敢跟爺娘講,怕被他們責(zé)罵。不過辰光一長,我面孔上就會出現(xiàn)一個個白印子。爹爹一看,曉得了,“恐怕儂肚皮里有蛔蟲”。他到藥房里買來寶塔糖(這是一種專門打蛔蟲的藥),味道有點甜。果然吃了寶塔糖之后,第二天蛔蟲就打出來了?,F(xiàn)在是聽勿到“蛔蟲”了,而那些年我們小朋友當(dāng)中有蛔蟲的勿少,這都是因為不注意飲食衛(wèi)生,特別是愛吃零食的緣故。

      這些,都是小辰光貪吃零食給我留下的心理陰影。

      不過講“愛吃零食是壞習(xí)慣”,也勿全對。主要是不要貪嘴,更要講衛(wèi)生。姆媽講,要買零食就要到正規(guī)的食品店里去買,那里賣出來的食品衛(wèi)生包裝好。記得那些年有外地客人來上海,想買點上海特色的東西(現(xiàn)在的說法是“伴手禮”)回去,姆媽會瞎七搭八地推薦好多,而爹爹則一律推薦城隍廟的五香豆和梨膏糖。

      阿拉弄堂里有個炒貨店,山東人開的,賣很多炒貨,赤砂豆、咖喱豆、三北鹽炒豆,其中也有奶油五香豆。雖然味道也勿錯,可是炒貨店那里賣的奶油五香豆,根本不能跟城隍廟的奶油五香豆相比。硬道理就是這樣,“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吃過城隍廟的五香豆,奶油味道足,吃起來有回味,山東人的五香豆當(dāng)然勿能跟它比了。所以爹爹推薦五香豆時,特別強調(diào)一定要買“老城隍廟五香豆”。

      “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阿拉小辰光的一句流行語。傳說老城隍廟五香豆首創(chuàng)于20世紀30年代,創(chuàng)始人叫郭瀛洲,他在18歲時獨闖上海灘。原本郭瀛洲是設(shè)攤經(jīng)營五香牛肉和豆腐干的,他見做五香豆生意本微利厚,就改行試燒五香豆。他在研究茴香豆制作的基礎(chǔ)上,試制成奶油五香豆,果然生意興隆,遠近顧客紛至沓來,逐漸聞名于上海灘。

      至于梨膏糖,我們家是常備的,因為爹爹有氣管炎。爹爹氣管炎發(fā)作時,咳嗽咳起來停勿下來,這個辰光只要含一塊梨膏糖,立刻止咳,百試百靈。

      傳說梨膏糖是唐朝宰相魏征為治母親的咳嗽病發(fā)明的。梨膏糖有本幫(上海)、蘇幫、杭幫、揚幫之分。上海歷史上最早賣梨膏糖的是城隍廟里的“朱品齋”,創(chuàng)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朱家制作梨膏糖擁有祖?zhèn)髅胤?,而且用料地道、精心配制,所以“朱品齋”開設(shè)以后,他們出品的梨膏糖和藥梨膏,受到老百姓的歡迎,一傳十十傳百,生意逐漸興隆起來。

      梨膏糖分藥物型和品嘗型兩種。爹爹買梨膏糖是用來治咳的,買的是藥物型的,據(jù)說里面有川貝、杏仁、半夏、茯苓等十幾種藥材,吃起來有點苦味。而品嘗型的梨膏糖,有薄荷、香蘭、蝦米、胡桃、金橘、肉松、杏仁、百果、火腿、花生、松仁、玫瑰、桂花、豆沙等數(shù)十個品種。爹爹推薦外地客人買梨膏糖,一定要買花式梨膏糖,不是專門用來治咳嗽的那種藥物型的。送朋友品嘗,花式梨膏糖甜中帶香,香中帶鮮,含在口中,回味無窮。

      那些年,梨膏糖并勿是只有城隍廟才買得到的,記憶中馬路上經(jīng)常會看到“小熱昏”賣梨膏的場景。熱天乘風(fēng)涼辰光,常有“小熱昏”敲起小鑼,唱滑稽、說笑話、哼小曲,吸引大家過去看熱鬧。唱到要緊關(guān)頭,“小熱昏”突然緊急“煞車”,賣起關(guān)子,從箱子里拿出梨膏糖,這架勢如同賣狗皮膏藥一般。

      現(xiàn)在我還能回味起當(dāng)年吃梨膏糖的味道與歡樂?,F(xiàn)在買得到梨膏糖的地方已經(jīng)很少了,不過到城隍廟(豫園)還是能買到的。當(dāng)然還可以網(wǎng)購,如今網(wǎng)購無所不能。

      “小辰光的味道”,不能不提到五香茶葉蛋的味道。那些年,下班路上,離家不遠的轉(zhuǎn)彎角子上,有一只賣茶葉蛋的攤頭。經(jīng)過那里,總要吃只茶葉蛋,墊墊饑。賣茶葉蛋的是個癟嘴老太,一頭銀發(fā)。一只煤球風(fēng)爐,一把蒲扇,一只大號鋼盅鑊子里,滿滿的一鍋茶葉蛋“噗噗”作響,空氣中飄浮著一股股誘人的香味。一只熱氣騰騰的茶葉蛋到手,輕輕敲碎、剝?nèi)ネ鈿?,蛋白上出現(xiàn)大理石般的花紋。茶葉飄香,蛋白咸淡適中,蛋黃粉嘟嘟的,就是吃不厭。幾年下來,也勿曉得買了多少只茶葉蛋。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轉(zhuǎn)彎角子上的那只茶葉蛋攤不見了。起先還是有點失落感,那位癟嘴老太怎么啦?買不到茶葉蛋,只好買糕點、烘山芋之類的零食墊饑。不過那些年賣茶葉蛋的攤頭勿少,很快我就在隔壁弄堂口發(fā)現(xiàn)另一只茶葉蛋攤,同樣是一位老太在賣,同樣的標配:煤球風(fēng)爐、蒲扇、大號鋼盅鑊子。于是我繼續(xù)買茶葉蛋墊饑。要說這五香茶葉蛋有什么特別的滋味,也不見得。三口兩口下肚,補充蛋白質(zhì),心中立刻升起一種滿足感。嗲!

      那些年,我對茶葉蛋情有獨鐘,就像外婆喜歡生煎饅頭一樣。這情景好像發(fā)生在昨天。可惜現(xiàn)在是吃大勿到那種五香茶葉蛋了。有辰光在便利店里還能買到茶葉蛋,但總覺得已經(jīng)沒有那種“小辰光的味道”了。有點遺憾,莫非烹飪一鑊正宗的五香茶葉蛋,也需要非遺傳承?

      大年夜吃到正月半

      上海人喜歡討口彩,特別到了過年辰光,更是展示得琳瑯滿目,比如在隆重的年夜飯上,上海人把蛋餃比作“金元寶”;說春卷是把“春天”和“財富”統(tǒng)統(tǒng)卷進一張薄薄的餅皮里,再炸到金黃酥脆,看起來像金條,象征新年更是美好;四喜烤麩也是上海人喜愛的一道冷菜,烤麩諧音“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來年收獲更豐;年糕,則是年年高升;湯團,是團團圓圓;煮上一大鑊滿蛋餃、冬筍、青菜、木耳、肉皮、肉丸的大鍋湯,號稱“全家?!薄@樣的口彩,不勝枚舉。

      “無魚不成席”,年夜飯的菜譜中,“魚”自然當(dāng)仁不讓。當(dāng)然前面講的橡皮魚是勿上臺面咯。用青魚做的熏魚,上海人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上海人把熏魚又稱“爆魚”,有爆發(fā)之意。正宗的熏魚先要用醬油腌制,然后下油鑊炸,最后浸入醬汁,十分入味,至今仍是我的最愛。

      不過年夜飯桌上的一條全魚,比如紅燒花鰱魚、大烤胖頭魚、清蒸大黃魚之類的,一家門大大小小都曉得,這條魚是不能夠吃光的。也是為了討吉利,“吃剩有魚(余)”“年年有魚(余)”。

      阿拉小辰光,印象中一頓年夜飯,勿管大人小囡,大家都是酒足飯飽(當(dāng)然未成年人只能喝橘子水之類的飲料),好像一年到頭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吃上這頓豐盛的年夜飯。特別是大家庭,與老人聚在一起,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那頓年夜飯吃起來,更是鬧猛得勿得了。

      新年里,初一初二初三,照樣天天有好吃的,初一吃豬油湯團,初二吃八寶飯,初三吃蒸糕,反正天天翻新花頭。不過好小菜就燒得少了,特別是沒有客人來的辰光,姆媽拿出來的菜肴,勿少是年夜飯吃剩下來的菜,燒一燒,熱一熱,再吃。有些不成形的剩菜,姆媽也會把它們放在一起,加水加調(diào)料燒一遍。北方人把剩菜放在一起煮,稱之外“大雜燴”,上海人叫它“什膏羹”。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外婆總要親自掌勺燒上一大砂鍋梅干菜燒肉。那辰光又沒有冰箱,外婆恐怕梅干菜燒肉餿掉,就把它放在籃頭里,高高地吊在氣窗上,讓冷風(fēng)吹吹,勿容易變質(zhì)。這一大鍋梅干菜燒肉,就這樣熱熱燒燒,燒燒熱熱,一直要吃到正月半。不過吃到最后,只見黑糊糊的梅干菜不見肉,肉早就融化在梅干菜當(dāng)中去了。

      那些年,“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跟“吃”有關(guān)。

      現(xiàn)在想起來,最溫馨的聲音是姆媽的“阿弟(我的小名)吃飯啦”的呼叫,至今還縈繞耳邊。

      最值得回味的味道,是“小辰光的味道”。

      猜你喜歡
      辰光梨膏茶葉蛋
      聽 風(fēng)
      國企管理(2023年9期)2023-09-24 09:23:14
      家鄉(xiāng)的茶葉蛋
      晨霧濃濃
      賣茶葉蛋
      舊辰光
      金川雪梨膏 止咳化痰好處多
      秋梨膏先生
      蜜蜂、蝴蝶,甲殼蟲樂隊
      秋梨膏先生
      王辰光作品
      國畫家(2016年1期)2016-03-24 06:03:12
      德保县| 庄浪县| 泰来县| 六盘水市| 巩义市| 云安县| 嵊泗县| 唐山市| 莲花县| 噶尔县| 萨迦县| 察雅县| 柳江县| 江门市| 宁河县| 当阳市| 大同县| 沭阳县| 南和县| 庆云县| 蒲江县| 中西区| 昌平区| 张家口市| 牡丹江市| 万荣县| 宜宾市| 德昌县| 平塘县| 仲巴县| 昌邑市| 上虞市| 临泉县| 甘泉县| 万州区| 邯郸市| 建湖县| 安宁市| 沙雅县| 水城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