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破”與“立”:論《時務報》的思想價值

      2023-07-04 06:39:21崔立群
      西部學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社會輿論

      摘要:作為維新變法時期創(chuàng)辦的一份重要刊物,《時務報》在國人啟蒙、輿論支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對甲午戰(zhàn)后新的社會危機及西方列強的威脅,黃遵憲、梁啟超等人在士大夫的幫助下創(chuàng)設《時務報》,宣揚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批判舊制度、舊文化、舊體制,鼓吹變法圖強,宣傳新思想、新制度、新文化。從“破”(掙脫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與“立”(構建新的社會秩序的探索)兩方面為維新創(chuàng)造輿論,聲援戊戌變法。《時務報》在推動政治、思想文化、社會風氣變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時務報》;社會輿論;維新變法

      中圖分類號:G219.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1-0158-04

      報刊是人們了解時事、開闊視野的重要工具,在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近代興起的輿論空間,報刊給國人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新平臺。甲午戰(zhàn)后興起了戊戌變法維新運動,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試圖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進一步介紹西方思想、開拓國人眼界、鼓吹自己的政治主張,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時務報》。作為維新變法時期的重要報刊、維新派影響最大的機關報,《時務報》在宣傳維新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創(chuàng)辦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影響三個方面對《時務報》進行研究,探究其思想價值對中國輿論方向改變的意義,審視報刊在國家近代化進程中的使命。

      一、于變局中開新局

      《易·系辭下》中言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薄稌r務報》于十九世紀末創(chuàng)刊,處在一個風云變幻的、充滿危機與變局的年代。此時的中國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封建時代來到了近代,未來的出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一)社會危機中蘊含新思潮

      持續(xù)的封建專制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形成了頑固的自我保護機制,很難接受外來文化。1894年爆發(fā)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被曾經(jīng)是自己藩屬國的日本所打敗,以至梁啟超先生言道“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1]。除來自西方列強的入侵外,清末的社會危機日益凸顯。一方面,生產(chǎn)力發(fā)展緩慢,社會矛盾激化,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另一方面,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最高峰,官僚主義盛行,政府財政拮據(jù),百姓苦不堪言。

      在日趨嚴峻的民族、社會危機中,思想文化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正悄然更新,民族意識開始廣泛覺醒,呈現(xiàn)大眾化、普遍化的傾向,報刊作為重要的媒介與信息載體,密切參與了中國的近代化。梁啟超在《時務報》發(fā)表的《論報館有益于國事》一文中提出了耳目喉舌論:“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無耳目,無喉舌,是曰廢疾?!保?]在眾多報刊中,創(chuàng)辦于維新變法時期的《時務報》,大力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思想,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二)創(chuàng)刊基礎與受眾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侵略,清廷喪權辱國,救亡意識逐漸興起,洋務運動失敗后,在列強壓迫、開明紳士的推動以及維新思潮的沖擊下,以張之洞為代表的一批清末官員日益意識到封建政體的不足之處。因此,面對富有“朝氣”的《時務報》,他們在公開聲援的同時,在資金、宣傳、發(fā)行等方面為維新派提供了有力支持。面對報紙受眾不多這一現(xiàn)實情況,參與其中的士大夫利用自己的影響和人際關系網(wǎng)絡幫助報館。以劉坤一、張之洞為代表的地方大員,曾發(fā)專文命令官員訂閱《時務報》,如湖北全省各級衙門和書院、學堂共訂閱《時務報》288份。通過這種盤根錯節(jié)的人脈關系網(wǎng)絡,在各地形成了一個讀報群體,奠定了《時務報》最初發(fā)展的物質和文人論政的基礎。

      面對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和割地、喪權、賠款的屈辱,新興資產(chǎn)階級提出變革政體,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作為維新變法時期的一份重要報刊,《時務報》創(chuàng)辦之初就綜合官方背景、地方學派、新興知識群體和改革思潮等多方因素,在讀者中傳播改革變法的聲音,其有關改革的吁求引得讀者紛紛響應,啟發(fā)了讀者對于推動變革的想法,他們會對報紙內容提出自己的感想,為其發(fā)展建言獻策。讀者將這些主張回饋給報館,對該報做出價值評判,甚至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有助于報紙擴大社會影響。如有一位讀者呼吁《時務報》應該多刊登中國人可能會遭“滅種滅教、為奴為囚之害”的文章[3]。

      二、在“破”與“立”中鼓吹社會新風

      清末變法維新時期的中國處于救亡圖存、探索出路的時期,《時務報》作為維新派的機關報,承擔著宣揚維新變法、保國存種的使命,既要批判傳統(tǒng),又要啟發(fā)思想,提出新見解供人們學習參考。

      (一)破:掙脫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

      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體制發(fā)展到鼎峰,高度的集權導致社會的創(chuàng)新活力嚴重不足。到了晚清,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已無法支撐風燭殘年的清王朝。在外來沖擊下,啟蒙者意識到打破現(xiàn)狀的重要性。

      《時務報》的主筆梁啟超在報上連載其著作《變法通議》,提出在思想上打破“不變論”:“故夫變者,古今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保?]他認為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不能再恪守古法。他通過發(fā)表《論不變法之害》《論科舉》《論學會》《論師范》《論女學》《論金銀漲落》等14篇文章,批判“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頑固思想,從政治、教育、經(jīng)濟等諸方面論證該如何變法。

      針對政治上清末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鼎峰、高度的集權造成官員腐敗等問題,《時務報》的眾多作者對專制體制進行了猛烈批判。針對中國破敗的現(xiàn)狀和封建勢力的因循守舊,夏曾佑指出:“今之世料天下之必為小人,故凡食貨、選舉、職官一切諸政,非以求進化也,防流弊也;非以待馴良也,御盜賊也;非以禮士夫也,蓄奴隸也?!保?]在這篇文章中,夏先生通過揭露“不變”造成的后果,讓人們意識到變法的重要性。嚴復的《辟韓》以韓愈的《原道》為對象,用邏輯推論揭露韓愈所崇尚的“天命論”、君權至上的紕漏:“今釋子務尊其尤強梗、最能欺奪之一人,使安坐而出唯所欲為之令,而使天下無數(shù)之民,各出其苦筋力、勞神慮者以供其欲,少不如是焉則誅,天之意固如是乎?道之原又如是乎?”[6]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揭示君主專制言論的錯誤性。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以“三綱五常”為代表的儒學長期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時務報》對以儒學和八股文為代表的封建文學進行了大力批判。徐勤的《中國除害議》[7]指出,中國有十三種“大害”,其中生不學、師不教學所產(chǎn)生的危害極大。梁啟超深刻抨擊科舉之害,稱其造成“人才之少,風俗之壞”,因此中國想要富強,就要變革科舉制度。

      封建社會的三大毒瘤——纏足、吸食鴉片、納妾,均受到《時務報》編者的強烈批判。梁啟超強烈反對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思想,提出應該讓女子上學,“論強國必有女學”[8],體現(xiàn)了他的男女平等觀和現(xiàn)代教育觀念。針對社會對女性的束縛,《時務報》提出要廢止纏足,刊登外國人反對纏足的《中國婦女宜戒纏足說》。梁啟超闡明了纏足的危害:“齔齒未易已受極刑,骨節(jié)折落,皮內潰脫,創(chuàng)傷充斥,膿血狼藉,呻吟弗顏,悲啼弗恤,哀求弗應,哀嚎弗聞。數(shù)月之內,杖而不起,一年之內,舁而后行?!保?]據(jù)統(tǒng)計,《時務報》上共刊登了30篇關于婦女的文章,其內容主要集中于不纏足和興女學??梢哉f,《時務報》在鼓勵推進不纏足運動的同時,竭力幫助婦女解放思想,鼓勵女性敢于反抗,走進學堂學習新知識,通過實際行動改變社會的腐朽風氣。

      (二)立:構建新的社會秩序的探索

      中國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建立,來源于啟蒙運動帶來的新思想文化。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目標,中國近代的啟蒙者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近代中國的“自由”思想,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兩種不同“自由”含義結合的產(chǎn)物,《時務報》最早在中國倡導自由民主的啟蒙思想。梁啟超在《時務報》上所提倡的自由,主要是新聞傳播及輿論自由。他提出,清政府應該準許社會設立報館并加以保護。同時,報紙應該被準許報道各類事實,可以“廣譯五洲近事”,兼記各省政治、文藝等新聞。他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新聞自由”這一命題,但是他的《論報館有益于國事》一文包含了倡導輿論自由的基本思想。

      維新人士在政治上提出要構建民主政治框架,倡導建立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在《時務報》發(fā)表的文章中提出了“民權”,把設議院、興民權作為此時中國民主改革的主要內容,《時務報》是中國第一份敢于大聲呼吁民權思想的報刊。汪康年發(fā)表《論中國參用民權之利益》,“惟與民共治之國,民之與君,聲氣相接,親愛之心,油然自生。蓋必使民共樂,民然后樂其樂,使民共憂,民然后憂其憂,必然之理也?!保?0]他介紹了西方民權學說及其益處,要求用“民權”代替“君權”,廢除封建君主專制,體現(xiàn)了觀念的進步。梁啟超界定了民權的含義,“何謂自主之權?各盡其所當為之事,各得其所應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則天下平矣?!保?1]他強調,應該讓民眾和君主共同管理國家,在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共同商議,這樣才會形成天下太平的局面。來自湖南的士人趙而彬論述了如何開議院,“泰西變通古法,創(chuàng)立議政院……君民之間,仍復浹洽,耳目最近,喘息必聞。”[12]他在文中提出對清政府的希望——盡早實行君主立憲,仿照西方議院制度,實行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因為只有這樣,中國才可以形成上情下達的局面,逐漸走向富強。改良派政論家汪康年就設議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凡國有大事,下諸議院,議院議之,斷之君而行之官,君有不同,可使復議,議不能定,可更置議員,是大權仍操之君。”[10]他借鑒西方的議會制度,指出應在中國實行民主制,由民眾推薦選出議員,當選者代表民眾心意。近代知識分子通過報紙大力宣傳西方民權思想,積極倡導設立議院制度,啟發(fā)民智,在當時社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他們的思想形成了十九世紀末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開啟了民主啟蒙的新紀元。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闡述了科舉制的弊端,認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最終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變革科舉?!白兎ㄖ?,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保?3]在“教育救國”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提出“中國之衰亂,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于學?!保?4],把教育作為提升民智、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為了使學校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他希望在中國實行新式教育,創(chuàng)辦幼學、女學等,學習內容應超越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jīng)”,涉及科技、軍事等眾多方面,弘揚務實的學習風氣,促進近代教育制度的變革。

      科技的發(fā)展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時務報》致力于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并改良教育,其中翻譯西方的科技著作尤為重要,為世人了解西方提供了一個“開眼看世界”的重要的窗口,開啟了中國人辦刊之先河,營造了社會新風氣。為此《時務報》開設了“時務報館譯編”等欄目,專門介紹西方科技知識。這個欄目使用的稿件來源十分廣泛、內容龐雜,大多是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報刊,天文地理、農業(yè)、軍事、日用技術等均有涉獵,其中應用類科技知識占了絕對的地位。通過翻譯學習實用技術,希冀達到革新技術、啟迪民智的效果。在社會方面,《時務報》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刊載各國發(fā)生的大事和外交案例,二是打破腐朽的社會風俗。鑒于此,國人可以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情形,開闊眼界,提高見識。

      綜上可見,《時務報》在啟蒙方面是既“破”又“立”的——一方面,它揭示并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敗與落后,鼓勵人們掙脫傳統(tǒng)的束縛;另一方面,建構起新的社會基礎,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開啟了新制度的大門,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新風尚。

      三、《時務報》的歷史價值

      由于《時務報》的諸多言論超過了保守派容忍的限度,威脅到了他們的地位,因此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反對,稱“輒多摭拾浮詞,雷同附和,甚至語涉荒誕,殊多龐雜”,逼迫光緒帝下詔停辦《時務報》,“莠言亂政,最為生民之害,前經(jīng)降旨將官報、《時務報》一律停止?!?898年8月8日,《時務報》正式停刊。作為維新時期的重要見證,《時務報》開啟了新式報刊的時代,給知識分子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在晚清的社會變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推動政治變革

      創(chuàng)辦于維新變法時期,《時務報》刊載了眾多關于戊戌變法的文章,揭露了中國國力衰弱的根源,論證了西方的民主議會制度,帶動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交流,支持開明官員投身變法,對戊戌變法及其以后的政治生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時務報》的宣傳起到了發(fā)動輿論和加強中外溝通的作用?!稌r務報》不斷鼓吹不變法之害,提出了使中國走向自強的方法,使得中國人民從現(xiàn)實中認清了自己國家確切地位,逐漸產(chǎn)生了奮力變法的強國之心。通過發(fā)表論說以及譯文,引導國人改變之前天朝上國的觀念,“知恥而奮進”。此外,通過傳播新思想,《時務報》給近代中國社會培養(yǎng)了一批新式的士紳。他們革新了自己的觀念又將其傳播給其他人,成為變法的主體和中堅力量。他們不僅著書立說,而且將理論付諸實踐。

      (二)推動思想文化變革

      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文化與政治的變革是相輔相成的。戊戌變法時期,近代知識分子鼓吹在中國實行資產(chǎn)階級政治體制,促進沉悶的儒學傳統(tǒng)文化體系變革?!稌r務報》連同當時的眾多報刊,在思想文化方面引起了士紳階層價值取向的轉變,“時政日更,朝中漸有振作氣象?!保?5]同時,還引發(fā)了文化市場的巨變和學校教育的變革,帶動了中國教育向近代化轉型。

      (三)推動社會風氣變革

      《時務報》刊文闡發(fā)的關于改革的主張,對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作用。在辦刊的三年里,社會風氣為之一變,辦學堂、設學會之風興起。

      《時務報》在社會上成功地制造了以改革圖變?yōu)楹诵牡妮浾摚瑐鞑ッ浇樵谟梢庖姷捷浾摰男纬蛇^程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閱讀《時務報》的官員和民眾通過了解作者想要傳播的內容,革新自己的思想。借助讀報,讀者積極談論天下大事,表現(xiàn)出了積極的愛國情懷[16]?!稌r務報》在國內廣泛發(fā)行,成為國人了解外情、擴充聞見、追求新知的窗口。

      四、結語

      《時務報》的創(chuàng)辦為推進中國的近代化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它開啟了啟蒙的時代,給近代知識分子提供了一條救國的新道路,在打破傳統(tǒng)的過程中試圖重建一個新的社會秩序。政治方面,它開啟了在中國實行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的先河;思想文化方面,它推進了新思想的傳播和教育的變革;社會方面,它開創(chuàng)了新的公共空間,給社會輿論的發(fā)表提供了新平臺,為沉悶的舊社會帶來了新鮮空氣??傊稌r務報》可以被稱作合格的進步報刊,在開民智、興民主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時務報》的影響下,維新變法運動蓬勃展開,社會風氣為之一振。然而,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份啟迪民智的報紙最終在“百日維新”失敗后因多方干擾而落下帷幕。

      參考文獻:

      [1]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戊戌政變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9:113.

      [2]梁啟超.論報館有益于國事[N].時務報,1896-08-09.

      [3]潘光哲.《時務報》和它的讀者[J].歷史研究,2005(5):60-83,191.

      [4]梁啟超.變法通議[N].時務報,1896-08-09.

      [5]夏曾佑.論近代政教之原[N].時務報,1896-09-07.

      [6]嚴復.辟韓[N].時務報,1897-04-12.

      [7]徐勤.中國除害議[N].時務報,1896-09-07.

      [8]梁啟超.論學?!づ畬W[N].時務報,1897-05-31.

      [9]梁啟超.戒纏足會敘[N].時務報,1897-01-03.

      [10]汪康年.論中國參用民權之利益[N].時務報,1896-10-27.

      [11]梁啟超.論中國積弱由于防弊[N].時務報,1896-09-21.

      [12]趙而彬.開議院論[N].時務報,1898-02-11.

      [13]梁啟超.變法通議·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M].北京:中華書局,1991:138.

      [14]梁啟超.學校總論[N].時務報,1897-04-12.

      [15]徐賡陛.致汪康年函[M]//上海圖書館.汪康年師友書札: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593.

      [16]蔣建國.《時務報》的發(fā)行與“閱讀共同體”的建構[J].東岳論叢,2019(1):38-51,191.

      作者簡介:崔立群(1999—),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單位為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

      (責任編輯:朱希良)

      猜你喜歡
      社會輿論
      微博輿論引導機制研究
      黨政研究(2017年3期)2017-03-27 15:20:23
      社會輿論與民意對司法公正審判的影響
      現(xiàn)場報道中記者的輿論導向作用
      活力(2016年4期)2017-03-16 23:34:34
      社會輿論與民意對司法公正審判的影響
      社會化媒體環(huán)境下的社會輿論引導研究
      采寫編(2016年5期)2017-02-16 18:13:05
      淺談如何加強品牌建設引領企業(yè)發(fā)展新常態(tài)
      試析網(wǎng)絡時代下道德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35:47
      新形勢下的主持人輿論引導力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3:14
      官員“失語”無異于“失位”
      人民論壇(2016年12期)2016-05-04 10:16:08
      論社會輿論與大眾傳播的關系
      今傳媒(2016年3期)2016-03-28 00:07:50
      登封市| 桦川县| 邛崃市| 寻甸| 科技| 浦北县| 伊春市| 那曲县| 鸡泽县| 汉寿县| 台南市| 隆尧县| 高雄县| 乐东| 瑞昌市| 奉新县| 灌阳县| 曲阳县| 昭平县| 香河县| 乌审旗| 奉贤区| 保德县| 宜川县| 威信县| 桓仁| 布拖县| 砚山县| 绵阳市| 青海省| 阿克| 巴林左旗| 南投市| 雅江县| 广灵县| 秦皇岛市| 麦盖提县| 远安县| 台东市| 紫云|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