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琴
寫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學生寫作文時,常常會聽到教師評價其作文“空洞無物”,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學生沒有充分展現(xiàn)作文中的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寫作也是如此。因此,學生若無法用心刻畫和描繪細節(jié),他們的作文就難以真正寫得生動有趣,始終會讓人覺得內容空洞、無物可言。
在寫作文時,細節(jié)描寫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寫出精彩的細節(jié),首先需要對細節(jié)描寫進行基本分類。通常來說,細節(jié)描寫包括人、物、場景等方面,而不同類型的細節(jié)描寫也需要運用不同的技巧。對于學生而言,在日常的閱讀中進行分類辨別,不僅可以更好地閱讀細節(jié)描寫的有趣之處,也能為自己的寫作加分。因此,本文將從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角度,從三個方面為學
生深入闡述相關的寫作技巧。
一、細化動作
在日常生活中,繁忙的場景充斥著我們的視野。然而,由于我們未曾對這些場景特別關注,所以在寫作時很難詳盡地回憶并表述每個細節(jié)。顯然,這種模糊的觀察方式對于細節(jié)描寫來說是沒有幫助的。因此,想要寫出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學生必須要認真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并將這些細節(jié)呈現(xiàn)在腦海中——類似于緩慢播放的電視畫面般,細致地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讓動作在我們的腦海里形成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例如,魯迅先生在寫捕鳥時,有這樣一段描寫,“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細繩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仔細閱讀這一段描寫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涉及動作的詞很多,如掃、支、撒、看、拉、吃、罩,然后再將這些描寫動作的詞連接起來,這段文字中的“我”的動作是非常鮮活的,即使沒有捕過鳥的人,也能夠通過這些動作描寫來為自己營造出一個動態(tài)感十足的捕鳥畫面。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要想寫好一個動作,關鍵就在于寫好動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那么,在描寫動作的時候,具體要看哪些細節(jié)呢?其實,動作描寫的目的在于讓讀者能夠根據(jù)我們的描寫,在大腦里面營造出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當讀者大腦中的畫面與作者寫作文時大腦中的畫面一致時,這樣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就是成功的。
學生可以根據(jù)魯迅先生的那段描寫,嘗試將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動作去掉,看看是否能在大腦當中構思出捕鳥的畫面。答案自然是不能。那么在魯迅先生所描寫的基礎上再加一些動作呢?結果會發(fā)現(xiàn)是沒有必要的。所以這段描寫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不宜增也不宜減。因此,一個成功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關鍵在于將一個動作當中的關鍵動作細節(jié)確定并描寫出來。
二、精選詞語
寫作文的目的在于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在寫作文時,最大的困難就是難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學生缺乏豐富的詞匯來描述細節(jié)。但是,我們可以從魯迅先生的細節(jié)描寫中得到啟示,他并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詞匯,但是卻把每一個動作描寫得出神入化。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寫作文并不是堆砌華麗辭藻,而是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準確地描寫每一個細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關鍵在于恰到好處地使用詞匯,準確地描述每一個動作的細節(jié)。
這里所說的精選詞語一定要準確領會。精選并非指選擇那些華麗的詞匯,而是在大腦中回顧動作并確定關鍵細節(jié)后,思考使用哪個詞匯最為貼切。在實際寫作中,學生可能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大腦中沒有恰當?shù)脑~匯進行動作細節(jié)描寫;第二,大腦中有一定的詞匯積累,但不知道如何選擇。
針對上文中學生大腦中沒有恰當?shù)脑~匯進行動作細節(jié)描寫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日常觀察。例如,我們可以觀察朋友的走路動作,或是體育課上同學的體態(tài),也可以觀察同學在運動會上的表現(xiàn),并記住這些動作的細節(jié),讓它們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學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尤其是與動作描寫相關的文章。在閱讀中,留意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描寫動作細節(jié),并將其與我們腦海中存儲的動作印象進行對照。通過這種比較的方式,學生便可以積累更多的詞匯,從而在寫作文時變得游刃有余。
對于學生大腦中有一定的詞匯積累,但不知道如何選擇這個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閱讀已經(jīng)成了學生的習慣,這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對于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進行比較。也就是說,學生對于同一個動作細節(jié),用不同的詞語去描繪,看哪個詞語效果最好。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推敲”一詞的典故,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推”和“敲”字糾結了很久,他糾結的過程其實就是比較的過程,只不過在他難以取舍的時候,遇到了另一個詩人韓愈,韓愈在思考(其實也是比較)了良久之后,幫賈島做了決定——用“敲”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選擇的時候,既要關注讀者的感受,也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在尊重讀者感受的同時,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堅守(除非發(fā)現(xiàn)自己的堅守是有問題的)。這種堅守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這種標準可以指引他們在寫作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三、穿“珠”成“鏈”
盡管本文側重于探討如何細致地描繪動作,但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僅僅進行動作細節(jié)描寫,而是創(chuàng)作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因此,選用正確的詞語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將這些詞語優(yōu)美流暢地銜接,構建出一個意義完整的習作。就像一串珍珠,每個詞匯都是其中的一顆珍珠,而整個習作則是由這些珍珠串成的珍珠鏈。
其實,具有一定寫作經(jīng)驗的學生都知道,當重要的詞語被確定下來后,將這些詞語串聯(lián)起來并不困難,只不過要確保串聯(lián)后的句子所表達出來的含義要符合最初的構想,同時還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看這些句子是否符合預期的想象。
在寫作中,學生可能往往面臨著一些困擾,比如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夠好、不想被他人嘲笑等。然而,當教師引導學生打破這種心理障礙,學會與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不僅可以帶來多元化的意見,更可以加深自己對詞匯的選擇和句子組合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因此,與同學分享自己的作文也很重要。
綜上所述,當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細化動作、精選詞語、穿“珠”成“鏈”這三個方面著手改進,讓學生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更加出神入化,讓學生寫出文質兼美的高質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