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
近年來,各地掀起了研學實踐活動的熱潮。然而部分研學實踐課程流于形式。為規(guī)避“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學校應將項目式學習的教育理念融入研學實踐課程,構建研究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研學實踐課程體系,更好地彰顯育人價值。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房山分校以北京市房山區(qū)“源文化”為切入點,以“人之源——周口店北京猿人”“城之源——琉璃河遺址”“紅之源——霞云嶺鄉(xiāng)堂上村”為實踐內容,使學生感受“源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背景與依據(jù)。房山區(qū)擁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與紅色教育資源為研學實踐課程資源開發(f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課程目標設計?!氨本┰次幕袑W旅行課程”目標聚焦于學生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看待自我、社會、自然之間聯(lián)系的意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道德體驗中學會做人,學會交往。
課程內容設計。一是尋找城市的源頭——琉璃河遺址。琉璃河遺址是西周時期燕國的都城,被稱為北京“城之源”。學生在研學過程中了解3000余年的北京建城史,理解其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中的獨特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厚植家國情懷。二是解密北京猿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引導學生根據(jù)考古材料和證據(jù)進行演繹與推理,探索人類起源與進化的過程,激發(fā)科學探索的欲望。三是探訪贊歌唱響的地方——霞云嶺堂上村。房山區(qū)霞云嶺堂上村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創(chuàng)作地,建有相關的歷史紀念館,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在研學的過程中,了解紅歌的創(chuàng)作歷史,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情懷,探尋紅歌背后的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
實施方案
構建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對“北京源文化研學旅行實踐育人”模式進行整體規(guī)劃,細化“準備—實踐—總結”三個推進階段,形成科學高效的研學活動運行機制。
建立保障體系。建立“組織—師資—管理—安全—經費”五維保障體系,確保研學實踐活動高效、有效開展。
完善評價體系。將評價貫穿于研學實踐的整個過程,把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評價,構建多元化評價方法。評價聚焦于社會實踐能力、社會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評價涉及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兩個方面。對于教師的評價,促使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與管理。對學生的評價重在評估育人效果,通過建立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檔案,考查他們在資料查找、活動體驗、分組探索、成果展示、匯報交流等方面的表現(xiàn),對育人成效進行整體性評價。學生本人、教師、家長等多元主體均參與評價。班主任教師著眼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學科教師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互相評價項目完成中的個人表現(xiàn),學會互相欣賞,在反思中成長。
房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源文化”重點代表地,具有北京猿人、燕都遺址、金陵遺址等世界文化影響力標識。因此,它是學生優(yōu)質研學旅行的理想場所,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回溯人類起源歷史、北京城建歷史,感知源文化的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落實五育并舉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