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老師,小辰把小陽給打啦!”
“小陽哭了!”
學生跑到我這里告狀,我還以為聽錯了。小辰是個活潑的女孩,比她個頭大一截的小陽竟然被她欺負哭了?
見我一臉不可思議的樣子,學生議論開了:“老師,現在的女同學很厲害的”“女生在老師和家長面前是乖乖女,但老師和家長一走,她們立馬變成‘假小子”“有的女生比男生力氣還大,比男生跑得還快”……
我決定先把當事人——小陽和小辰請到辦公室了解情況。小辰頭發(fā)雖有點散亂,但一看就是勝利者;而小陽舉止文靜,站在我面前低頭抽泣,很是委屈,他看起來似乎更像女孩。
詢問一番后,我得知是小沖突,于是在我的勸導下,兩個孩子很快握手言和。
我很納悶:現在的男孩怎么變成了被欺負的對象了?
在我的追問下,小陽嘟囔著告訴我:“女生打男生,男生告訴老師,老師就會對男生說,‘女生是開玩笑,你們是堅強的小男子漢,要多呵護、多忍讓女孩子。但女生打男生,男生還了手,老師就會嚴厲地批評男生說,‘男同學怎么可以欺負女同學呢?你說,我還敢不敢還手?”
我頓時陷入了沉思:在我的從教生涯中,每個班都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且十有八九是男生;翻開工作手冊,班級成績好的女生占據多數;10名班干部中僅2名是男生;表彰項目中女生也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名額。在女生“兇猛”的校園里面,越來越多的男生變得膽小、懦弱和膽怯。
另外,我們多用文靜、乖巧、認真等詞匯來夸贊女孩,而男孩的天性沒有得到承認,很多男孩由于淘氣、違紀和其他原因經常被請家長。而家長回家后往往是氣急敗壞地將他“修理”一頓,誰都沒有意識到男孩調皮行為背后隱藏的原因。
這件事讓我想起北京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校長曾軍良說過:一成不變的育人模式已不適應當下的時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課堂在變,學校在變,教育就一定也會發(fā)生變化。
當下,男孩的教育值得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