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諾
“完璧歸趙”的故事里,秦國愿用十五座城池?fù)Q趙國的和氏璧,雖然是一個謊話,但足以說明在那個時代和氏璧是多么貴重!
其實與“璧”形狀類似的玉器還有很多,比如瑗、環(huán)、玦等,外觀上看差不多,古人卻將它們區(qū)分得極為清楚。
請看《爾雅·釋器》中的一段話:“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這里的“肉”指有孔的玉器的邊,“好”指玉器中間的孔。整句話是說,中心圓孔的直徑小于玉器邊寬的叫璧,中心圓孔的直徑大于邊寬的叫瑗,中心圓孔的直徑與邊寬相等的叫環(huán)。那么,什么是“玦”呢?凡是玉器邊緣有一個小缺口的環(huán)就叫“玦”。
不僅如此,它們的使用功能也大不相同。
“璧”在古代可作為禮器,祭天、祭祖時所用,也可作佩玉、葬玉。
“瑗”主要用于召人。如天子要召見諸侯,諸侯要召見大夫時,就要讓信使拿著瑗,作為信物。
“環(huán)”主要用于君主免除大臣的罪過,允許恢復(fù)官職。
“玦”則表示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已“缺”,不可復(fù)原,也就是恩斷義絕了?!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鴻門宴”一節(jié)中,范增“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就是告訴項羽要像這“玦”一樣,一定要果斷同劉邦斷絕關(guān)系。而項羽沒有聽從范增的建議,錯過了一次絕好機會,最后為劉邦所敗,自刎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