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響水出現在大廟山早市,很突然。
我家就住在大廟山旁邊,每天早晨,我都會來大廟山散步加買菜。大廟山早市分兩個地方,一個是露天的,一個是室內的。露天的魚蝦等海鮮比較好,便宜且新鮮,如果我要買海鮮,就去露天市場。買青菜則去室內市場,因為室內市場有幾家郊區(qū)菜農賣菜,他們的菜相對來講化肥農藥用得少。
到了夏天,大廟山早市上的人更多,天一亮人們就來到山上,有人圍著山轉圈兒,有人聚在一起踢腿撩胳膊,還有人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等,玩夠了,就去市場采購。
室內市場的門外,是一條通往山上的林蔭路,路不長,但雄偉壯觀。路兩旁都是人腰粗的柏樹,樹冠遮天蓋地。據說,這些柏樹都是上世紀初德國人種下的,如今已一百多年了。為了保護這些柏樹,園林管理局在每一棵樹下都繞四周壘起了半米高的石欄,石欄呈四方形,石欄上的平面,被人們當成了凳面,天天早晨都有人坐在那里休息聊天。
忽一天,有個人就盤腿坐在一棵樹的石欄上了。這人是在吃早餐,面前擺著一碗小米綠豆稀飯,手里掐著一根油條。最扎眼的是碗邊還擺放著一小瓶二兩半裝的北京二鍋頭酒,酒蓋已打開,他咬一口油條,喝一口酒,咀嚼咽下后,再端起碗喝一口稀飯。
他坐著的那棵樹下,沒有其他人。山東民間有個約定俗成的觀念,凡是早晨喝酒的人,一律被看作“酒膘子”,“膘”就是傻的意思,酒膘子就是腦子不夠用的酒鬼。誰愿意和酒膘子待在一起?所以,他只要一坐下,其他人就遠遠躲開了。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先是沒認出是誰,只是看他一頭花發(fā)梳得還算整齊,穿得也不邋遢,一件白T恤,一條黑短褲,腳上穿一雙棕色皮涼鞋。但我感覺他不自重,愿意喝酒為什么要在光天化日下展現,回家關起門來喝不好嗎?這家伙酒癮很大,一碗稀飯一根油條可以當酒肴,而且吃喝得津津有味兒。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再一看,這人好面熟……細端詳……認出來了……他是……他是程響水……是我父母家的老鄰居。二十多年沒見了,他胖了不少,原來是長方形臉,現在是圓臉了。確認他是程響水后,我趕緊走開,繞到他身后,我怕他認出我來。我的腦子急速旋轉,像被大風吹亂了的池水,池底沉淀多年的淤泥也被攪動起來,一片波浪,一片混濁……我猜想,程響水怎么出現在大廟山上了?過去沒見著他呀?難道他也搬到附近住了嗎?看他那樣子,不像是精神異常,可一早就坐在這里喝酒,總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
市場門外一小販尖著嗓叫賣:“大田花生、四川榨菜、微山湖咸鴨蛋,今天搞活動,市場最低價啦!”
一連好幾天早上,程響水都坐在這里喝酒,也喝不多,就一小瓶北京二鍋頭。只是食物經常換,或一碗豆腐腦,或一碗甜沫,手里掐的也不光是油條,有時候是包子,有時候是蔥油餅。
說到程響水,就不能不說我父母四五十年前居住的那條小街。我是在那條小街上長大的,直到結婚才搬出去。那條小街南北走向,被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要馬路攔腰截開,小街就形成了南北兩段,每一段都不足百米長。小街的東西兩側都是民國時期蓋的二層樓。我家住在小街的南段東側,是一樓臨街的房,一樓門挨著門共十一戶人家。當年,我家和程響水家是一墻之隔的鄰居。
程響水的父母都是南方人,說一口難懂的南方話。我家和程家,關系還是不錯的,經常你來我家借點什么,我去你家送點什么。有一次,程響水的母親到我家借火鉤子用——那時冬天家家戶戶生火爐取暖,燒透的煤渣,需要一把鐵鉤子從爐子底部鉤下爐膛,俗稱火鉤子。
程響水的母親說:“大嫂,用一用你家的華鉤子?!?/p>
我母親懵了,不知道她說的“華鉤子”是什么東西。
她見我母親沒聽懂,手指我家爐子旁邊的火鉤子說:“就是這個華鉤子嘛,我家的找不到了?!?/p>
我母親笑了,把火鉤子遞過去,說:“你說火鉤子不就行了,誰知道什么叫華鉤子?”
程響水的母親說:“這個就是華鉤子,你們家不是也叫華鉤子嘛。”
“程響水”這三個字,一聽就帶南方味兒,江南水鄉(xiāng)嘛。北方人的名字里,很少有帶水字的。程響水的父母一共生了兩男一女三個孩子,程響水是老大。程響水出生不久就被送往南方,他是在南方老家長大的,小學五年級才回到北方這座沿海城市的小街,和父母一起生活。
程響水比我大兩歲,他上五年級時,我上三年級,我們是在不同的小學。在我的記憶中,程響水少年老成,整天沉著個臉默默不語,和小街上其他孩子也不親密接觸。有時候我們這幫孩子在小街上玩得正嗨,他也頂多是站在自家門口朝我們看,臉上難得有了點笑容。
小街離海近,過兩條馬路就是港務局,港務局停船的碼頭,成了孩子們“洗海澡”的樂園。一到夏天放暑假,小街的孩子們瞞著父母,溜出家門,三五成群地集合起來,去港務局翻墻進去,來到碼頭,光著屁股撲通撲通跳入海中,水性好的孩子,還潛水鉆入船底,將吸附在船底上的大個頭貽貝拽下來,回家煮著吃。
也不知程響水是真的不屑于和小街的孩子“同流合污”,還是心中藏有不可示人的遠大目標,反正他從不參與小街孩子們的娛樂活動。當我們去港務局洗海澡時,他羨慕得要死,但也只是從家里搬出洗衣服的大木盆,裝滿水,自己一個人坐在樹蔭下往身上撩水乘涼,我們嬉笑打鬧著向港務局出發(fā)時,他能目送我們一直拐出小街。
我家和程家是一墻之隔,一家如果大點聲說話,另一家就能聽見。兩家來往比較密切,程響水見了我的父母挺有禮貌,開口叔叔阿姨地叫著,但對我就比較冷漠了,見了面,我叫他一聲哥,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從不主動和我搭腔。
我進入程響水所在的那所中學時,程響水已經很有出息了,是學?!凹t代會”的主任。紅代會的全稱是“紅衛(wèi)兵代表大會”,現在提起紅代會,大概沒幾個人知道是個什么組織,可當年,在廣大中學生眼里,紅代會卻是個了不起的組織。出身不好或表現不好的人,是加入不了紅衛(wèi)兵的。加入不了紅衛(wèi)兵,在學校里就會被老師同學輕視,姥姥不親舅舅不愛。
我父親因為歷史問題,運動一開始就受到批判,從科室下放到生產車間勞動,接受革命群眾的監(jiān)督。因為父親的問題,我當然加入不了紅衛(wèi)兵組織。加入不了紅衛(wèi)兵組織,便在學校里屬于落后學生。有限的幾門文化課我倒是學得挺認真,但無奈的是,學校大部分時間都是組織學生學軍學工學農。冬天還組織起來去“拉練”,像部隊行軍一樣,師生們背起背包,排著隊,從城市出發(fā),步行好幾天去農村一個終點,然后再走回來。
程響水在學校里從不搭理我,即便在校園里走個迎面,他也把頭扭向一邊,權當沒看見我。當時我心里特別難受,也感到委屈和恥辱,就是因為父親的問題我加入不了紅衛(wèi)兵組織,你就不理我嗎?我們兩家畢竟是一墻之隔的鄰居,兩家父母也走得挺近,這個程響水,居然如此無情無義!
在中學里,程響水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盡管他也是學生,但卻享受軍代表、工宣隊和校長書記的待遇,開大會時主持會場,坐主席臺,帶領全校師生早晨上課前軍訓等等,總之,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發(fā)號施令,一些老師好像都要聽從他的指揮。
程響水經常在師生大會上講話,他那帶著南方口音的普通話格外特別,他滿口大詞,革命、戰(zhàn)斗、勝利等等。他的講話,贏得臺下熱烈的掌聲。我回家講給父母聽,言語上有些不敬,結果挨了父母的一頓訓斥。
母親說:“憑什么笑話程響水?你這一輩子也趕不上人家!”
父親說:“程響水小小年紀就政治上過硬。你好好跟他學吧!”
父親說這話時,眉頭皺了起來,臉上有一絲沮喪的神情。上了中學的我,已經懂事了,我清楚父親內心的感受。他窩囊、無奈且又不甘心。
父親早年參加八路軍,但在參加八路軍之前,曾在國民黨軍隊里當過兵。就是這一段歷史,讓他在和平時期一直沒抬起頭來。運動一來,父親更是不堪,盡管還沒被劃入敵人那邊,但離著敵人也不遠了,只能在別人的批斗、呵斥甚至謾罵中茍且偷生。因為父親的原因,我在小學時脖子上就沒戴過紅領巾,上了中學胳膊上也沒戴上紅衛(wèi)兵的袖章,而程響水就不一樣了,他不僅是紅衛(wèi)兵,還是學校紅代會的主任,這種反差,讓父親感到了萬分歉疚和自卑。
父親嘆了口氣,又說:“你要和程響水搞好關系,我們是鄰居,你和他又在一個學校?!?/p>
聽父親說這樣的話,我默默低下了頭。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和程響水搞好關系,無論在家或在學校,他見了我總是一張冷臉,根本就不理我。
正面領教了程響水的冷臉,是在一次“拉練”行動中。
那是拉練的第五天,全體師生背著背包已經步行二百多里,走進了沂蒙山區(qū),宿營在一個村子里。我和三名同學借住在一戶老鄉(xiāng)家,睡在一鋪土炕上。半夜三更,我被尿憋醒,沒有廁所,大小便都要去豬圈。我摸摸索索穿好衣服,黑燈瞎火,又找不到火柴點燃煤油燈,只能悄沒聲摸著黑往外走。一只暖水瓶就放在老鄉(xiāng)家堂屋方桌腿邊的地下,夜里漆黑一片,紙糊的窗戶外透進的那點月光太微弱了,我什么也看不清,結果走偏了,一腳踢倒了暖水瓶。
只聽“哐”地一聲,暖水瓶摔碎了,這可闖下大禍了!暖水瓶可是那個年代農民家里最珍貴的物件之一,憑票供應,有錢都買不到,更何況沂蒙山區(qū)的農村十分貧窮,誰家有錢?女房東發(fā)現家里唯一的暖水瓶毀了,不禁抹起了眼淚。
紅代會主任程響水負責處理這件事。天剛亮,他來到老鄉(xiāng)家,臉色鐵青,冷若冰霜。他命令我立正站好,背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踢碎了老鄉(xiāng)家的暖水瓶,我心里也難過,闖了如此大禍,如何是好?
我老老實實背誦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p>
然后小聲申明:“我不是故意的。”
程響水一聲斷喝:“不要狡辯!我注意到了,拉練的這一路上,你就經常不遵守紀律。像你這個樣子,還怎么向解放軍學習?損壞貧下中農的財產,階級敵人很高興嘛!”
一聽程響水說“階級敵人”,我嚇壞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父親。我的心怦怦亂跳,眼淚不由自主也流了下來,吞吞吐吐地辯解:“不是……不……不是,八項注意……第四條:損壞東西要賠,我……我是犯了……第四條,不是階級敵人?!?/p>
那年代,農民還是很純真樸實的,女房東不抹眼淚了,小聲說:“可不敢扯上階級敵人,這孩子還小?!?/p>
男房東上前拉起程響水的手,說:“領導同志,這孩子不是故意的,他半夜起來撒尿不小心踢翻了暖水瓶。農村沒有電燈,黑糊糊的誰也看不清楚?!?/p>
程響水臉色稍緩,對男房東說:“老鄉(xiāng),對不起,是我們沒有教育好我們的學生,我們一定要照價賠償,不拿群眾一分一線?!?/p>
男房東說:“要不這樣吧,你們城里人有辦法,讓這孩子回去跟家長說說,給俺弄個買暖水瓶的票寄來,錢就不要了?!?/p>
聽男房東這樣說,我一下子哭出了聲。我哽咽著說:“我回家給爸媽交代,一定買個暖水瓶送來?!?/p>
“寫檢查,你要老老實實寫檢查!”程響水說。
程響水走后,不一會兒,我們班主任來了,把帶著拉練用的一把鐵皮暖水瓶給了房東家(房東家那把暖水瓶是竹皮的),這事就算完結了。
我一共寫了三遍檢查,前兩遍都被程響水斃了,說不徹底,最后一遍才過了關。
臨回來的那一天,師生們在城市近郊的孫家莊住最后一宿。第二天早晨出發(fā),中午就可以到家。那天晚飯沒在老鄉(xiāng)家吃,學校從供銷社買了面粉和豬肉大蔥,動員村里家家戶戶的婦女,和面剁餡,蒸了幾十鍋白面肉餡大饅頭。每個饅頭足足有半斤重,每人發(fā)兩個。這樣美食我們過年過節(jié)都吃不著,每個學生都興奮得坐立不安,就等著饅頭出鍋,大快朵頤。
我卻興奮不起來,感覺大禍要臨頭了,踢碎了老鄉(xiāng)家的暖水瓶,這事如果讓程響水告訴了父母……我真不敢想象父母聽到這個消息后會氣成什么樣子。其他同學好辦,我央求一下,讓他們來我家不提這事就行了??沙添懰羌t代會主任,不是我能控制了的人物。怎么辦?總得想辦法堵住嘴呀?父親的話又在耳邊響起:“你要和程響水搞好關系……”我心中一顫,感覺和程響水“搞好關系”的機會來了!
饅頭蒸出來了,別人領了饅頭往回走,路上就大口啃了起來,我捧著兩個饅頭,卻一點食欲沒有?;氐阶√?,我想了一會兒,把一個饅頭裝進了黃書包里,走出門,找到了程響水的住處。程響水住在生產小隊長家,單獨睡在一鋪土坑上。
我推開門,見程響水正大口吞咽著饅頭,可能吃得太猛,往下咽的饅頭太大,他的脖子上暴起了青筋。我輕輕叫了一聲“哥”。他看了我一眼,費勁咽下饅頭,繃著臉問:“什么事?”
我走進去,從黃書包里掏出饅頭,放在坑沿上,說:“哥……程主任……我昨天吃的不好,胃脹,燒心,這個饅頭吃不進去了,您帶回去給叔叔和阿姨吃吧?!?/p>
“你……沒吃嗎?”程響水問。
“我吃了一個,這個實在吃不進去了。”
他“哦”了一聲,眼睛盯著炕沿上的那個饅頭。趁此時機,我?guī)撞礁Z出屋外,回頭朝他說了一句:“程主任,暖水瓶的事,別告訴我爸媽?!?/p>
回來后,我也沒舍得吃另一個饅頭,我要帶回去給父母嘗嘗。睡覺之后,半夜我餓醒了,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一直到天亮。早飯是這次拉練的最后一餐,我就著蘿卜咸菜,狼吞虎咽了兩個玉米面窩頭。
果不其然,我在拉練途中踢碎老鄉(xiāng)家暖水瓶的事,我父母一直不知道,倒是我?guī)Щ氐哪莻€肉饅頭,母親叨叨了許多年,提起來就說我孝順。
拉練回校后,緊張的軍訓開始了。有一天早晨,初一級部在操場上軍訓,先是練習齊步走,各班同學排成兩路縱隊,甩開胳膊邁開步伐向前走,邊走邊喊口號。我們班班長領著喊口號:“一、一、一二一……鍛煉身體,保衛(wèi)祖國……一、一、一二一……堅定不移,革命到底……”
突然,班長喊了一聲:“立定!”
一位跟在我身后的女生由于沒有準備,也許腦子開了小差,沒站住,直接撞到我身上,不由自主地展開雙臂抱住了我。同學們笑成一團了,那女生羞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地低下頭,好久不敢抬頭。我轉身看那女生,開玩笑說:“你得感謝我,要不是我在前面擋著,你就摔個嘴啃泥了?!?/p>
同學們又大笑,還有些男生調侃那個女生:“抱著男生,感覺好吧?”
“下次你在我身后,也抱抱著我?!?/p>
“喂喂,你是故意抱他的吧?”
軍訓進行不下去了,班長怎么招呼也維持不了秩序,便把在操場一邊監(jiān)督軍訓的程響水找來了。
有人喊了一聲:“程主任來了!”
同學們一看驚動了紅代會主任,都收斂了。趕緊站好隊,挺胸昂首,目不斜視。那個女生退后一個位置,讓她身后的一個男生站在她原來的位置。
程響水開始訓話,他先講了一番大道理,從備戰(zhàn)備荒到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從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到全國山河一片紅,最后一句話,卻擊痛了我,令我不寒而栗。
程響水說:“同學們,我們要密切注意一些家庭有政治問題的子女,他們中大部分可以改造好,但也有不可以改造好的!”
這樣的說辭我太熟悉了。當時,自上而下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家庭不可以選擇,但走的道路可以選擇。如果走的是革命道路,就屬于可以改造好的子女。如果不走革命的道路,就是不可以改造好的子女。
程響水這話是指誰說的?難道我是不可以改造好的子女嗎?我緊盯著程響水的臉,試圖從他那張冷若冰霜的臉上解讀出什么。我腦子飛快地轉著圈想,誰是不可以改造好的子女?他是說我嗎?也可能不是說我,據我所知,我們班上也有幾個同學家庭出身不好,有的是地主,有的是資本家,還有的同學父母是右派……可是可是……今早軍訓鬧出的笑料,我畢竟是始作俑者啊……
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程響水畢業(yè)了,分配去了一家國營糧庫工作。那個年代中學生畢了業(yè),基本出路就是去農村插隊或去邊遠地區(qū)的生產建設兵團,能夠在城里分配工作,都是學校里頂尖級的優(yōu)秀學生,是千里挑一的大喜事。程響水的父母一連好幾天,出來進去總是咧著嘴笑。程響水離開學校了,但還未去單位報到,中間空著的這些天,他回了南方老家,我聽母親說,南方老家還有程響水的爺爺奶奶叔叔姑姑,他是回老家報喜去了。
母親對父親說:“程響水真去到一個好單位,今后老程家不缺糧吃了?!?/p>
父親表示疑惑:“糧庫還能分給職工糧食?”
母親說:“那當然,木器廠分給職工木頭,罐頭廠分給職工罐頭,糧庫不分給職工糧食分什么?這都是福利?!?/p>
果不其然,有一次,程響水下班時,提回家一面袋子麥粒。晚上,程響水的母親送來一碗煮熟的麥粒,她對我母親說,這些麥粒是打掃倉庫從地下掃起來的,就分給了職工。還說糧庫定時打掃倉庫,每次打掃完畢都會分給職工糧食,程響水回家透露,下次要打掃儲存大米的倉庫。
母親羨慕地說:“那就太好了,你們南方人愿意吃大米?!?/p>
程響水從南方回來后,我在家里經常見到他。原以為他畢業(yè)了,也不是什么紅代會主任了,應該平易近人了吧?但不是,他見了我還是那個樣子,一雙冷眼掃我一下,一句話不說,微微點點頭就算和我打了招呼。
我那時猜想,程響水是學校紅代會主任,這等于披著一身霞光走向了社會,到了單位也不會差的,不用幾年,他可能就會進步到領導崗位上。我父母也堅信程響水一定會得到提拔和重用。
和程響水相比,我總是自卑,覺得在他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又過了一年,我也中學畢業(yè)了。我們這一屆學生,因為小學六年級時,運動來了,趕上了“停課鬧革命”,便在小學多待了一年,等于上了七年小學,所以初中只上兩年就可以畢業(yè)。中學畢業(yè)的我,鐵定沒有程響水的好運,畢業(yè)后也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去農村插隊,二是去黃河入??谔幰蛔聧u的軍馬場。
和父母商量了好幾天,決定去軍馬場吧。父親始終有軍人情結,他認為軍馬場是給騎兵養(yǎng)軍馬的,崗位很重要也很光榮,聽說平時也發(fā)不帶領章帽徽的軍裝穿著。母親則認為軍馬場和農村插隊不一樣,插隊就是當農民,每天掙工分,而軍馬場是每月發(fā)工資,相當于工人。于是,我就去學校報名要去軍馬場。
我當時的想象也很浪漫——在黃河入??诘囊蛔聧u上,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駿馬飛快地馳騁……藍天白云,牧歌悠悠……我身穿綠軍裝,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遙望黃河的湯湯流水,在空曠的原野上扯著嗓子唱一曲信天游:“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
可是,當我打點行裝去了軍馬場,卻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個樣子。草原是有,但并不茂盛,土地貧瘠,稀稀拉拉的雜草東一撮西一撮。軍馬也有,卻和我見到過農村駕轅拉車的馬沒什么兩樣,夏天牧馬,蚊蟲叮咬得厲害,冬天則北風呼嘯,住的宿舍四處漏風,晚上一熄了爐子,冷如冰窟。軍裝倒是發(fā),每年一套棉衣一套單衣,如果洗了,就沒得換。
身處孤島,和外界隔絕,除了平時的“戰(zhàn)友”,和誰也見不著面,那種苦悶無聊,外人很難體會。我想起了小街,也想念小街上的伙伴,他們有的還在上學,有的恐怕已經去農村插隊了吧?又想到程響水,他早已是光榮的工人階級中的一分子。說不定已經當上糧庫領導了。而我呢?卻在遠離城市的窮鄉(xiāng)僻壤上度日如年……
我能在兔子不拉屎的軍馬場待下去,完全靠每月三十元零五角的工資支撐著。當時的三十元錢,可以養(yǎng)活三口人,我父親每月五十三元錢,母親四十五元錢,我再每月寄回家二十元,我們家的生活可以有很大的改善。精神苦悶,唯有看書,我把軍馬場一所品種不全的小圖書館里的書,幾乎都借遍了,我就是在軍馬場才第一次正式接觸中國現當代文學,看了《青春之歌》 《魯迅雜文選》《傷逝》《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剛》《鐵道游擊隊》《艷陽天》《三家巷》等等,幾年下來,書籍滋養(yǎng)了我,使我不那么煩躁,不那么好高騖遠了。
改革開放之初,我從軍馬場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學,跳出了那個荒蕪之地,走進了大學校園。四年后,我分配回家鄉(xiāng),進報社當了一名記者。我依然住在小街的父母家,而程響水家卻已搬走了。程響水父親的單位分了房子,比小街的房子大,他家就搬過去住了。新搬來的鄰居,是一對年輕夫婦。
市場經濟轟轟烈烈,碾壓了許多往事。外出采訪,有時候經過程響水所工作的那家糧庫,幾次產生進去找找他的念頭,卻很快又打消了。我一想起他那張冷臉就渾身不自在。
上世紀90年代,程響水所在那家糧庫不知搬遷到什么地方去了,原處蓋起一片高樓,成了居民小區(qū)。1998年,我去一家企業(yè)采訪。晚上,企業(yè)主設宴招待,酒足飯飽后,企業(yè)主提議去KTV釋放一下體內的酒精,說有一家KTV店的老板是他的朋友,那里的音響效果很好。
我們一撥人分乘兩輛車去了那家店。果不其然,在繁華的鬧市區(qū),這家KTV店的門頭很顯眼,紅色的霓虹燈店名在夜幕中閃閃爍爍,一進大門,便有穿著旗袍的漂亮姑娘迎上前微笑著向客人鞠躬問好。店內富麗堂皇,包間里更是陳設華麗。沙發(fā)前的茶幾上早已擺好一排小瓶啤酒和各種干果小吃,卡拉OK機打開了,音響效果確實好,一點雜音都沒有。
企業(yè)主先點了一首流行歌唱起來,他嗓音不錯,唱得也熟練,看來是經常到這里“釋放體內的酒精”。輪到我唱時,包間的門開了,KTV店的老板手端著一杯酒進來了,老板油頭粉面,身后還跟著兩位極漂亮的年輕女子,兩位女子手中也各端著一杯酒。
企業(yè)主一見老板,迎上前握手,說:“哎呀兄弟,好長時間沒見面了。來來來,我給你介紹一位新朋友?!?/p>
企業(yè)主把老板引向我,我和老板面對面站在一起。我們都一愣,接著就認出了對方。
“這不是我老鄰居家的兄弟嗎?你怎么來了?”老板緊盯著我的臉看。
我也緊盯著他看,說:“這不是程……程響水嗎?程主任,怎么會是你?”我著實大吃一驚,平時,我不是沒猜測程響水在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下會怎樣“轉型”,但壓根不會想到他能當了KTV的老板。這個程響水,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這世界怎么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什么主任不主任?你別陳芝麻爛谷子好不好!”程響水很不屑地說。
“咦?你們認識?”企業(yè)主問。
程響水哈哈一笑:“豈止認識,我們是老鄰居,從小一塊長大的!”
程響水還是一口帶南方音調的普通話,我嗅到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那兩位女子柔柔地說:“程總遇到發(fā)小了,我們可以敬您發(fā)小的一杯酒嗎?”
程響水臉色一繃,說:“這還用請示嗎?尊重我發(fā)小就是尊重我?!?/p>
兩位女子上前和我碰杯,說:“歡迎貴賓光臨?!?/p>
我剛要喝酒,被程響水攔住,說:“不喝啤酒,”然后又對一女子說,“去,拿一瓶人頭馬來?!?/p>
我趕緊說:“我在飯店喝了不少酒,就喝點啤酒吧?!?/p>
程響水說:“不行不行,咱們多少年沒見面了,一定要喝好酒慶賀一下。”
不一會兒,那女子握著一瓶洋酒進來了,我和程響水都把杯子里倒了酒,碰一下,一飲而盡。
企業(yè)主對兩個女子說:“給我們換個房間,讓他哥倆兒好好說會兒話?!?/p>
她倆微微一笑,引領眾人出了房間,這里只有我和程響水了。程響水蹺著二郎腿坐在沙發(fā)上,親切地看著我,滿臉是笑。我發(fā)現他已經不是一張冷臉了,他微笑著,眼睛里蓄滿了內容:溫和、深情、圓滑,還有點玩世不恭。
“你……什么時候離開了糧庫?”
程響水說:“十年前我就下海了,待在那里有什么意思?每月干巴巴地拿個工資,窮得要死。”
我和程響水碰了杯,喝酒。這些年,我人在江湖,洋酒也喝了不少,感覺程響水這瓶人頭馬不一般,真好喝,猜想怎么著也得七八百元錢一瓶。我和程響水相互詢問了家庭情況,又說起其他一些鄰居,兩人仿佛穿越了時光,一下子又回到了小街。
程響水說:“早就聽說你上了大學,當了記者,真沒想到我們會在這里見面?!?/p>
我說:“我也真沒想到當年的程主任將來會干KTV的老板啊!”
程響水哈哈大笑:“社會變了,人也要變嘛,要不怎么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來來來,咱兄弟喝酒。”
他端起杯子又和我碰了一下。
一瓶人頭馬喝完,我已經醉意濃郁。 程響水還要喝,我卻不敢了,沒想到他的酒量這么大。從小到大,我一直認為煙酒對程響水來說,就是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他是深惡痛絕的。我又想起學校里的一件事:有一次程響水到我們班里講“道德紀律”課,聲色俱厲地痛斥少數學生學著抽煙喝酒。我當時心里突突直跳,緊張得都出汗了。因為我也曾不止一次偷偷和幾個同學躲在沒人之處抽過煙??墒乾F在……
我看看表,已經夜里十點半了,我站起身,邁步都有些踉蹌了?!案?,哥……我不敢喝了,得回家,咱倆后會……有期?!?/p>
程響水推開房門喊了一聲,先前的那兩個美女進來了。程響水掏出一串鑰匙遞過去,說:“去,開我的車把客人送回家,保證安全,好好照顧我兄弟啊?!?/p>
兩個美女一左一右,攙扶著我向外走去。我看到門口停著一輛黑色轎車,車頭朝著店門,標志很明顯,是奔馳。
“這輛車……是……是……他的?”
左邊的美女說:“是我們程總的?!?/p>
我坐進車里,一個美女駕車,一個美女坐在后排我的身邊。車廂里頓時彌漫開化妝品的清香……
KTV一別,我和程響水再沒見面。
歲月如梭,一晃,又過去了二十多年,洶涌澎湃的生活大潮磨損了許多東西。如果不是在大廟山農貿市場門口看到程響水,這個人大概在我的記憶中就永遠消失了。
我提著菜走開了,我想去露天市場那邊買幾條帶魚。新鮮的帶魚油煎著吃,很美味。
【作者簡介】劉濤,現居青島,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短篇小說作品被《小說選刊》《新華文摘》《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選載,并入選各種“年度選本”。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學獎”及各種文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