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摘 要: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水平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新時代新階段強化馬克思主義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作用,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以解決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是促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
強化馬克思主義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盵1]新時代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要進一步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其強大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chuàng)造的偉大文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中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fā)出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及其文化形態(tài),構成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和重要研究任務。另一方面,當下的中國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際環(huán)境日趨錯綜復雜,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社會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紜激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同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斗爭中開辟前進道路的馬克思主義,是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中推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穩(wěn)步前行的“壓艙石”和“定盤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中國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這是區(qū)別于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識,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所在。馬克思主義有著鮮明的人民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盵2]這一論斷不僅回答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什么人”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而且還規(guī)定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人民性本質。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主動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強化為人民做學問的責任擔當,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樹立良好學術道德,培養(yǎng)高雅學術旨趣,不斷提高學術能力,把個人學術理想同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做契合時代需要、符合黨和國家利益、滿足人民需求的真學問,產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研究成果。
堅持以解決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盵3]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和動力源泉,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類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兩個大局”之下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歷史的新發(fā)展,迫切需要我們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4]?;貞斚聲r代的要求,結合中國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用中國理論探索和指導中國發(fā)展,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工作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5]。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發(fā)現新問題、找準真問題、聚焦重大問題,研究回答關系黨和國家發(fā)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提煉出具有主體性、民族性、學理性的新理論,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構建的著力點和努力方向。我們要扎根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在深刻解讀“中國奇跡”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的基礎上,聚焦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作為研究主旨,將問題導向貫穿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全過程,深入基層和改革一線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中彰顯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
相當一段時間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方面,缺乏充分的理論自信與話語自覺;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哲學社會科學思維方式和結構體系的影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未能與社會發(fā)展完全同步,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中國自主學術范式和理論體系,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話語體系顯得學理化闡釋能力不足,難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發(fā)展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很好地呈現并在國際上傳播開來。如何創(chuàng)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迫在眉睫。一是要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在汲取和借鑒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敘事的形式、內容、載體等都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要求。二是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當下豐富鮮活的現實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新源泉,不斷提煉和充實話語體系的語料庫,尤其是要以現代化為切入點,提出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觀點,講好中國故事,打破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束縛,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擔負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智慧的重要歷史任務。三是堅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發(fā)展具有深厚歷史內涵和文化特色的中國話語體系。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與中華文明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不斷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在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的滋養(yǎng)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
本文受北京市宣傳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2]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78.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3.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4.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