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生活中,許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我家孩子脾氣這么大,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甚至還會摔東西、罵人、打人……”尤其是當孩子上了小學、初中后,講道理沒用,打一頓也沒用。其實,父母的情緒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想要孩子不亂發(fā)脾氣,必須先要了解孩子發(fā)脾氣背后的原因。
“好像上了小學脾氣都大?!?歲女孩家琪的媽媽趙女士介紹,現(xiàn)在家琪上三年級,絕對是個“小炸彈”?!氨热缥覀兲岢鰜斫o她輔導功課,她就特別不愿意;有時候她爸爸嚴厲點,她就一下子被點著了,立刻大喊大叫,說我們不相信她,然后就摔門把自己關屋里……”在趙女士看來,以前那個聽話的“小棉襖”好像突然間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作為父母,又不能很清晰地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以至于言行上稍微有沖突,就會引來“家庭戰(zhàn)爭”,這讓自己很苦惱。
“我也和孩子爸爸說了,對孩子耐心一些,但其實有時候我們真的態(tài)度很好,可她還是很敏感,脾氣說來就來?!壁w女士說,她也嘗試和孩子溝通,但好像效果并不明顯,現(xiàn)在實在不知道怎么處理了。
孩子隨著年齡漸長,到了六七歲時,生理、心理等都稍有成長,也變得更敏銳,因此是最難應付的。特別這一時期是跨入小學階段,孩子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通常都會有緊張和疲倦感。這時的孩子也總是喜新厭舊,注意力也較難集中,很容易發(fā)脾氣。
6歲是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分水嶺。這個年齡所經(jīng)歷的情感經(jīng)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果這個時期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愛發(fā)脾氣、易怒、悲觀、具有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fā)展和品格培養(yǎng),并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
但這樣說并不代表過了6歲,孩子脾氣大就沒有辦法了。造成孩子脾氣大的因素有很多,但有兩個主要原因要重視和了解:一是脾氣的呈現(xiàn),其實和孩子的生理發(fā)育程度有關;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模式?jīng)Q定了孩子的性情。
人的大腦前額葉的發(fā)育,關系著對情緒的掌控和管理。大腦前額葉的發(fā)育有一個過程,一般在十七八歲才會發(fā)育完全,25歲左右才會發(fā)育成熟。這就導致孩子難以像成人那樣約束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某個時刻會沒有來由地暴躁和發(fā)脾氣,比如說起床后或晚上睡覺前。這時家長不要著急,就讓他把情緒發(fā)泄出來,然后你可以輕輕摸摸他的腦袋或者后背,輕聲細語地說一些關于情緒的詞,讓孩子學著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媽媽知道你這個時候一定很煩躁,你剛剛是不是特別生氣?”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在生氣和憤怒,讓他從小就學會表達情緒并知道情緒需要控制。要強調(diào)的是,情緒的認知和表達是孩子未來情商培養(yǎng)的基礎,如果他對情緒一無所知,或者不懂得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話,那么他們以后也很難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長遠的發(fā)展。
家庭教養(yǎng)模式則在“后天影響”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多青少年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與別人起沖突,可能是騎車時的剮蹭,別人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出現(xiàn)大打出手。在探索這些孩子家庭的教養(yǎng)模式時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很少會和孩子有一些肢體上的接觸及互動,而這些父母在自己孩童時期,就很少與自己的父母有這樣親密的互動,安全感很差。于是在這個家庭里,潛移默化地就會將這種教養(yǎng)模式傳遞下來,影響孩子。
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嬰幼兒時期有沒有建立安全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孩子在一歲左右能夠獲得安全感的話,在后面的幼兒階段、小學階段,就很少會因為零食或玩具得不到滿足而突然發(fā)脾氣。很多成年人脾氣大,其實也是這個原因:當個人需求不被理解、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回到“小時候”,只能用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主觀意識會越來越強,這個時候他會有自己的需求,渴望著自己做出選擇,對抗父母的安排。而大人很多時候都以“為孩子好”為理由忽略孩子的需求。這時,孩子一定會有脾氣,這是一個人的正常反應。家長需要意識到,孩子脾氣大,背后是有需求沒被滿足。
最早的叛逆期不是青春期,而是三四歲左右。孩子可能在一兩歲時特別聽話,但到了一定階段后突然脾氣很大,你喂他吃飯,“我不吃”;你給他穿襪子,“我不穿,我要自己穿……”這個時期,孩子已經(jīng)開始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孩子被尊重的需求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導火索”而突然被引爆。比如說家長拒絕孩子看動畫片或者吃冰激凌的請求后,孩子脾氣特別大,哭鬧不止。
孩子上小學、初中時,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心理和情緒上的需求,尊重孩子個人的意志和權利,包括拒絕、叛逆,甚至是發(fā)脾氣的權利。另外,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滋養(yǎng)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當孩子發(fā)脾氣時,不要對孩子表現(xiàn)出非常煩躁、抗拒或者想要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做父母的需要調(diào)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聆聽孩子情緒背后的需求,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處理好他的情緒。